-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繪製了百餘人物~ 2021-01-08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陽黃山遺址又有新發現:這塊獨山玉料,將我國制玉年代追溯到近...
仰韶文化早期墓葬出土的獨山玉料,這一重要發現可將我國制玉年代追溯到近7000年前。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南陽黃山遺址屢屢不斷地給人無限驚喜!12月14日,在2020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山遺址考古發掘領隊馬俊才「及時快報」了一個重要信息:在該遺址漢墓下發現了仰韶文化早期的玉石工匠墓,一同發現的還有獨山玉玉石原料。這一重要發現可將我國制玉年代追溯到近7000年前。
-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行走的表情包~漢代陶馬來啦!
南陽日報「雲上見寶」系列原創新媒體作品,用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展現南陽文物風採,讓更多人領略南陽豐富文化,厚重歷史。就是漢代良馬形象最真實的寫照該灰陶馬,是南陽市博物館於1978年7月在南陽市蘇家大坑附近徵集,高68釐米,長66釐米,形體較大。
-
流傳千古的和氏璧是南陽獨山玉
戳視頻看看獨山玉的價值體現在哪裡作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玉雕選材的不二之選,質地溫潤、細膩、色彩豐富,獨山玉因其特性而受到眾人的推崇與追捧。獨山玉因為其先天的稀缺性,故而有著巨大的收藏價值。那麼,獨山玉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呢?
-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十大經典館藏文物
甘肅地處西北,在國土版圖上形式似「玉如意」,而這裡也確實蘊藏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自八千年前的「彩陶文化」開始,這裡的文明之火一直照耀著古老的西北天空。漫漫的絲綢之路在此經過,留下了東西文化交流的印記。甘肅省博物館裡最具特色的便是「絲路文明」的展示。特殊時期,人們無法實地參觀,很多博物館都進行了「線上展覽」。甘肅省博物館也參與其中。並在4月份的時候,進行了一個「十大經典文物展覽」的直播活動。在官方的「文案上」,宣傳的是對「十大鎮館之寶」的展示和講解。
-
跨越時空天津博物館看館藏文物
「5G智能互動體驗展」在天津博物館開幕。「5G智能互動體驗展」契合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的主題,以天津博物館5G網絡全覆蓋為支撐,通過5G+混合現實(AR+VR)、CG等數字互動技術,對天津多元而包容的歷史文化進行全新展示,讓文物和歷史生動「復活」。
-
二月河和與獨山玉和玉神的一段不解之緣
二月河老師對南陽玉雕行業非常關注,對獨山玉更是關愛有加。玉神公司在《玉獨神光——獨山玉雕刻藝術》編纂之時,邀請二月河老師作序,序言中對南陽獨山玉和鎮平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均作了很高的評價,概括南陽獨山玉「獨玉、獨厚、獨步、獨秀」,稱讚玉神公司「一直致力於獨山玉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將獨山玉和獨山玉雕,打造出一個獨有的世界」。
-
甘谷縣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在大像山景區舉辦
中國甘肅網5月21日訊5月15日上午,在第44個「世界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甘谷縣博物館在大像山景區舉辦了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此次展覽精選了陶器、石造像、玉器、銅器等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板共計30張,來到甘谷縣大像山景區,結合廣場LED顯示屏播放的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甘肅甘谷篇》,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朋友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講解員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每件文物的文化內涵及其形成的歷史背景,現場講解甘谷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像山石窟和毛家坪遺址。
-
河南南陽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
新華社鄭州11月25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玉鉞、玉琮、耳璫、玉錛……穿越5000多年前中國的專業玉石器製造場逛一逛,能見識到不少寶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山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馬俊才說。其中,3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屬於「前坊後居木骨泥牆式」建築。「該建築遺址保存之好國內罕見,有兩座面積均在120平方米以上,規劃整齊、體量宏大、結構複雜。」馬俊才說。
-
遊南陽獨山玄妙觀贈吳宏生·邱承彬詩注釋版
《遊南陽獨山玄妙觀·贈吳宏生》作者:邱承彬玉帝駕雲遊獨山 三清觀花見閬苑>鬥母青睞南陽玉 眾仙陶醉宛桑田二〇一九年一月三十日部分注釋1.玄妙觀:又叫冊頂獨山祖師宮,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獨山腳下,是一座道教宮觀。
-
博物館大揭秘:德陽究竟有多少件館藏文物?五位數!
有人說要想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觀博物館說到博物館你知道咱德陽有多少個嗎>又有多少館藏文物剛開始小編也是被問到摳腦殼不過記者從市文旅局得到了最新情況↓↓↓目前,全市有博物館(紀念館)11個,其中包含國家一級博物館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上海博物館的中國歷代璽印館,是中國第一個專題陳列璽印篆刻的藝術館。展廳面積380平方米,展出璽印篆刻500餘件。整個陳列以印章藝術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是從館藏一萬餘枚印章文物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藝術性的精品。展館內藉助高低錯落的展櫃,應用多種技術手段,使實物與輔助陳列相互配合。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半坡遺址:記錄6000多年前史前人類生活景象的博物館
半坡遺址上建成的西安半坡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在我國眾多的博物館中,這也是最早介紹史前人類生活形態的博物館。大約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半坡氏族是怎樣生活勞動的呢,在這裡你就可以看到他們的社會組織、生產生活、經濟形態還有婚姻狀況和風俗習慣等,而且這個博物館就是建在這個巨大的遺址之上。
-
加點創意,上海博物館「10大國寶級館藏文物」從「藏品」變「產品」
本次大賽以「當過去遇見未來」為設計主題,以上海博物館提供的「10大國寶級館藏文物」為元素,通過新生代和品牌職業設計師的創新思維,讓文博授權與時尚童裝、孕嬰童產品生動結合,發掘文物活化的新道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等八家上海文化文物單位暨文化部文博文創試點單位共同參與,探索「版權+設計」模式,把文化文物單位的「藏品」和「展品」變成「商品」和「產品」。
-
惠州市民愛護文物 捐贈家傳寶貝給博物館
「我們博物館收藏和展出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只有3件,其中就有2件是村民和居民發現,並送交到博物館來的。」龍門縣博物館館長羅振球說:「我們對群眾愛護文物,還有他們的無私和熱心感到由衷的高興。」記者5月24日從該館獲悉,由本報熱心讀者和村民送出的2件新石器晚期文物在該館展出後,引起眾人好奇。
-
廣西不名小鎮博物館,大量館藏竟然是國內,甚至是世界首次發現
北海市位於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成熟便捷的網絡交通,以及漫長的海岸線賦予它最佳旅遊度假勝地之稱,人們在這裡享受陽光沙灘,古鎮美食的同時,卻可能忽略了在這座城市下面的一個小縣城裡,隱藏著一座博物館,它館藏的文物,吸引的不僅僅是眼光,當年留下了一句話成為今日所有博物館經典名言。
-
博物館有類文物,假到讓人誤以為是惡搞,然而每件都大有「來頭」
然而在現實的今天生活當中,博物館裡總有類「奇葩」的文物,能打破我們對文物一貫的認知,衝擊著我們的傳統觀念,假到讓人誤以為是惡搞,然而每一件文物其實都大有「來頭」。第一件:廣西合浦博物館館藏的綠柱石水晶串飾。乍一看,這真的不是滿地攤滿淘寶都能買到的再普通不過的,小姑娘們最喜歡的彩色珠串手鍊嗎?
-
兗州:帶你一覽博物館的風採,一起賞析館藏文物
兗州博物館 簡 介兗州博物館坐落於兗州城區文化東路53號,1984年8月建館,2002年9月在原址落成新館,建築面積78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90954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9件、國家二級文物73件、國家三級文物499件,是一座融陳列展覽、文化娛樂、休閒觀賞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