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不名小鎮博物館,大量館藏竟然是國內,甚至是世界首次發現

2020-12-18 洋光攝客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古文對於國人來說早已耳熟能詳,博物館,作為一個城市的文明坐標,時代印記展示廳,分布在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很多人都說,想要去了解一座城市,就必須從這裡的博物館裡開始。

北海市位於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成熟便捷的網絡交通,以及漫長的海岸線賦予它最佳旅遊度假勝地之稱,人們在這裡享受陽光沙灘,古鎮美食的同時,卻可能忽略了在這座城市下面的一個小縣城裡,隱藏著一座博物館,它館藏的文物,吸引的不僅僅是眼光,當年留下了一句話成為今日所有博物館經典名言。

有一個地方,於鬧市中靜靜佇立;有一個地方,在方寸間一覽千年。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前身是北海市合浦縣博物館,位於合浦縣定海南路81號。博物館內建築有仿漢石闕大門、漢墓保護展示廳、主體中心文物陳列廳、辦公樓、保安宿舍樓等仿漢代風格建築,是區內唯一以漢文化展示為主的遺址類博物館。

跟全國其他博物館一樣,「合浦漢文化博物館」也是憑身份證登記後免費參觀,無特殊情況,周一都是閉館休息。一踏進仿漢代石闕大門後,一塊巨石臥躺在人行道旁的草坪上,上面篆刻著「南國古郡歷史輝煌」幾個鮮紅的大字,而人行道盡頭,一座高聳的漢代風格建築就是博物館的主題中心文物陳列廳。

「主題中心文物陳列廳」入口處樹立著一塊布告欄,上面是他在2017年4月19日來到合浦漢文化博物館考察調研時留下的一句話,後來這句話成為全國博物館建設的經典名言。「千館一面」,難顯歷史波瀾壯闊;「突出特色」,方知歷史精魂所在。

博物館「主題中心文物陳列廳」入口在主體建築的左側,「珠光帆影」後面是展出的是合浦海上絲綢之路出土文物,到底是什麼珍寶,能讓這個小縣城博物館在世界博物館中聲名鵲起,吸引了世界諸多專家慕名前來,多件文物更是國家巡展的寵兒,改變了人們對人類歷史及文化的認識。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偶然的發現,從此改變了合浦的命運,大量保存完好的漢代古墓開始陸續被發現,隨著大量文物的出土,沒想到今日的北海合浦縣既然是漢代的合浦郡所在地,很多文物竟然是國內甚至是世界上首次被發現,堪稱是裡程碑式的文物。

大量的出土文物印證了這裡就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而經過勘探,就在合浦縣境內,依然保存有上萬座保存完好的漢代古墓。

合浦漢文化博物館是以收藏、研究、修復、陳列合浦漢墓出土文物為主,兼藏本地傳世文物,藏品的種類豐富、歷史悠久。館藏文物多達5200餘件,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177件,三級文物289件。文物年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至兩漢、唐宋、元、明、清、民國,以及當代的重要文物。

以下選取幾件較具代表性的文物講述下。

西漢羽紋銅鳳燈,為西漢時期的金屬器,燈作鳳鳥形,顧首回望,雙足分立,尾羽下垂及地。銅鳳燈以動物油和植物油為燃料,點燃後煙霧順著喇叭形燈罩進入鳳凰腹腔,腹腔裝有清水,煙霧經過濾再排出,達到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的效果。這一具有環保理念的燈具的發現震驚了世界,有日本環保專家並據此研究出廢氣處理系統。

它曾榮登《中國2016亞洲國際集郵展覽》郵票,據說當年還與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銅奔馬」(也叫:馬踏飛燕)等競逐國家旅遊標誌,只因名氣略遜,而落選。

東漢銅提梁壺,1986年4月風門嶺M10出土,密封的壺內至今還盛放有酒。

當時我問了講解員,能確定是酒嗎?她回答,這尊青銅被確認是酒器,搖晃時可以感覺到裡面液體流動的聲音和振動,至於是不是酒,很難說,也或許是其他液體,因為不敢隨便揭開封蓋。

波斯陶壺,東漢晚期,2008年12月在合浦寮尾M13b出土,這種壺在漢墓中是第一次出現,造型與我國漢代的綠釉陶壺明顯不同,而與波斯青釉雙耳壺有些相似,極有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中亞器物。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年代最早的一件波斯陶壺,也是唯一一件東漢時期的波斯陶壺,它比揚州出土的隋代波斯陶壺還早500年左右。

合浦漢墓出土的「羅馬玻璃碗」,鑑定為西漢舶來文物,其材質是琉璃,產自古代時期的地中海地區。有文物專家說這碗全球只有3件,另兩件分別在日本的美秀博物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假如放在拍賣會上至少能拍出2億元的天價。

水晶掛件,這種原產地並非在中國的物件,見證了2000多年前,合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的繁華,也展現了2000多年前的寶石切割工藝。

講解員還特意說明,出土的水晶掛件,很多呈長條形,串孔特別細小,像水晶這樣的硬度,憑現存的寶石加工工藝,根本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根本無法理解,當年的波斯人又是如何做到的?

因合浦境內的漢代古墓在挖掘前都保存得非常好,博物館裡展示了大量體現當年人們生活、文化、娛樂類的陶器,而其中這個「九真府」款陶提筒卻格外引人注意。

它是1971年在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提桶有凹型立鈕,蓋飾蓖紋和弦紋。子口合蓋,兩側有耳,有對稱穿孔,以穿繩帶。關鍵是提筒內朱書隸體「九真府」三字。而九真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治胥浦縣(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西北5千米左右),屬交州。箇中意義不言而喻。

西漢銅馬,講解員一直拿它與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銅奔馬」相比較,這裡留點懸念,你們能從片子中看出個究竟嗎?

博物館主題展廳內的文物千萬種,必須跟緊講解員,才能領會到其中所蘊含的魅力,才能讓思緒隨著歷史的紐帶盡情飄揚。主體展廳右側,留存著一座保存非常完美的漢代古墓,漢代精湛的建築技藝,在這裡表露無遺,假如你有機會,不妨也去看看。順便說一聲,這是我第2次來到這裡,即使是同一件文物,不同的講解員,都能給我講述出一樣的,卻又不同的精彩故事。

相關焦點

  • 中臺世界博物館開幕 館藏珍品豐富堪稱臺灣佛教博物館的「羅浮宮」
    中臺世界博物館館藏珍品豐富,堪稱臺灣佛教博物館的「羅浮宮」寶華供養-館藏珍品佛教在線臺灣訊 中臺禪寺開山方丈惟覺長老圓寂前掛心的中臺世界博物館,8月13日剪彩落成,館藏珍品豐富,堪稱臺灣佛教博物館的「羅浮宮」。
  • 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館藏全球三百萬件珍寶,紐約必去景點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於1870年,位於環境優美的中央公園旁,與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並稱世界三大博物館。博物館共四層,館藏多達330萬件,涵蓋埃及、希臘、羅馬、歐洲、亞洲等地的各類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值得你花上一整天的時間細細參觀品味。
  • 臺灣奇美博物館館藏珍品赴大陸首展
    中新社鎮江4月12日電(記者 崔佳明 盧輝)在江蘇省鎮江投資的臺灣著名企業奇美為當地帶來世界一流的藝術品收藏供當地市民欣賞。《藝術中的兒童形象:奇美博物館珍藏展》12日在鎮江舉行了藏品運抵當地的開箱儀式,臺灣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表示,這次展出是該館首次離島在大陸舉辦的館藏珍品展。此次展出該館珍藏的65件相關「兒童、家庭、親情」館藏精品。展品中,油畫37件、雕塑28件,作品年代從14至20世紀,大部分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根據西方古典繪畫題材分為「宗教與神話」、「文學與歷史」、「肖像與風俗」三個主題。
  • 雲科普|世界博物館日:你知道濟南有座隱藏的博物館嗎?
    山東(聚雅齋)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2005年12月3日開幕至今,已有五個年頭了,在世界博物館到來之日,特向你推薦此館。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外媒更是高度評價:中國已經成為太空探索領域領導者,中國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使太陽系探索不再是屬於歐美世界的特權,天問一號任務是中國和全球火星探索的裡程碑!
  • 「津門網」國內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玉器欣賞
    中國各大博物館館藏的玉器品種齊全,工藝精湛,全面地反映了中國玉器的製造、使用和文化內涵。如果沒看過就太可惜了。▲碧玉鏤雕牡丹紋盒在元代以前玉器中,有當代考古發掘的精品及傳世古玉中的珍品,包括了新石器時代至元代各歷史時期的典型作品,其中一些精品原為清代宮廷珍藏,世所罕見;明代玉器多數為明宮遺存及清代宮廷的收藏,是研究明玉最重要的材料;大量的清代玉器主要為清代宮廷用玉及各級官吏進貢的玉器珍玩,囊括了清代玉器的方方面面,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玉器的製造
  • 大連市民營博物館首次受邀入臺灣科教館特展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12月18日,大連金石灘生命奧秘博物館以中國民營博物館身份,首次受邀於臺灣科教館進行《深海巨怪》特展,也是我市民營博物館首次與臺灣科教館進行學術及文化交流。  此次展覽共計展出72天,展品為111件經生物塑化技術保存的生物塑化標本,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鯨、長達5米的灰鯖鯊、懷有身孕的鐮形真鯊、身長一米的太陽魚,以及巨型洪堡魷魚等。如此之多的體型巨大、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展品,堪稱是國內陳列展覽中的首創,將給臺灣地區的觀眾帶去一個近距離的真實海洋生物世界。
  • 那個館藏了無數中國國寶的大英博物館
    女兒知道我喜歡逛博物館,因為倫敦有眾多的博物館,相信足以打發我的時間。我下載了Google Map(谷歌地圖),女兒幫我買了oyster卡(公交卡),隨身帶上信用卡和一些cash(現金),就萬事具備了。這裡我想吐槽一下,國內的行動支付真的是太方便了,英國佬還是喜歡用cash和信用卡,而在國內,拎個手機就出門了。
  •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
    4月13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書信展」開幕,首次集中向公眾展出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近年徵集入藏的一批清代、民國人物的信札和書畫作品。包括陳獨秀致胡適、李大釗等人,梁啓超致胡適,康有為致梁啟勳書信、詞稿等共26通,藏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
  • 臺灣鴻禧美術館珍貴館藏首次登陸大連
    虛谷《枇杷松鼠圖軸》     4月17日,由大連現代博物館與臺灣鴻禧美術館合作舉辦的《丹青風華——臺灣鴻禧美術館藏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展》,在大連現代博物館展出。
  • 靈臺縣博物館館藏王錫齡捐贈金石拓片展5月12日在莊浪縣博物館開展
    「金石恆久遠 墨拓傳千年」靈臺縣博物館館藏王錫齡捐贈金石拓片展將於5月12日在莊浪縣博物館開展。據莊浪縣博物館消息,在第44個「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靈臺縣博物館、莊浪縣博物館聯合舉辦「金石恆久遠 墨拓傳千年」——靈臺縣博物館館藏王錫齡捐贈金石拓片展。金石即鑄造或鐫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謂之「金文」,又稱「鐘鼎文」,以殷周器物銘文為其肇始,剜刻在石質碑碣上的銘文,謂之「石刻」或「石銘」。
  • 我國建成年產6千萬噸級油氣田;珍稀蛾類首次在國內被發現丨科技早...
    我國建成年產6千萬噸級油氣田;珍稀蛾類首次在國內被發現丨科技早新聞 2020-12-28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尋海經院博物館裡「館藏」的海南民俗文化
    中國第一所高校博物館,是1905年由張謇興辦的「南通博物苑」,該館的宗旨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湖南籍的退休教師高永南收藏的海南民間精美木雕。圖\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進入1980年代,國內高校博物館才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2012年9月,海南省高校首家博物館——海口經濟學院博物館開館。
  •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廣西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101號雲雷紋大銅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被譽為「銅鼓王」。侯宇寧攝大量的民族文物中,最為珍貴的號稱世界「銅鼓王」的101號雲雷紋大銅鼓和西漢青銅器鳳凰型銅燈(一對),當屬「鎮館之寶」。今天上午,筆者親眼見識了這兩件「稀世之寶」。    銅鼓之王——101號雲雷紋大銅鼓    銅鼓淵源流長,影響深遠。
  • 李長春宣布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 館藏涉及甲骨文
    中新網安陽11月16日電 (記者李志全) 世界上使用方塊字最多的國家——中國,今日正式向世人宣告擁有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亦是全球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當日下午十五時十六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甲骨文故鄉古都安陽宣布: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這個館藏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少數民族文字的博物館至此撩開神秘面紗。據知,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旨在展示中國文字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窗口和國際性文化交流的平臺。值得關注的是,開館後免費向公眾開放。
  • 珠算博物館首次夜間「亮燈」開放
    珠算博物館首次夜間「亮燈」開放 2020-05-18 10:00:17 來源: 南通網 據了解,這也是珠算博物館首次夜間對廣大市民開放。大家可以在吃過晚飯後結伴去珠博,一同欣賞算盤精品、感受珠算文化。當晚,不僅有館藏名人名家的珠算書法展誠邀各位共賞,大家還可以去尋找隱秘在展廳牆壁上的小題目進行互動競猜,如果幸運答對,有小禮物等著你哦。近年來,珠算博物館不斷探索和嘗試「線上+線下」的全新傳播方式,讓公眾多維度感受和體驗珠算歷史文化。
  • 國內首家現代化昆蟲博物館6月1日起免費開放
    ●該館館藏蝴蝶種類達700餘種,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的種類總和,是日本全國蝴蝶種類的3倍國內首家現代化昆蟲博物館、擁有全亞洲最多展出標本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經過多年的籌備,終於在青城山新遊客中心建成。蝴蝶標本種類超過歐洲大陸總和我省被國際專家視為世界研究昆蟲最有價值的地區之一,僅蝴蝶種類就達700餘種,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的種類總和,是日本全國蝴蝶種類的3倍,比號稱「蝴蝶王國」的中國臺灣地區還多出近300種。趙力表示,建成後的華希昆蟲博物館收藏有全部四川蝴蝶種類,以及大量我國各地的蝴蝶、昆蟲標本。
  • 臺南奇美博物館:七大展區館藏超豐富,南臺灣最大博物館景點
    臺南奇美博物館是臺灣南部最大的博物館景點,裡面收藏了超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館藏,而且奇美博物館美輪美奐的建築外觀,有一種瞬間來到歐洲的感覺,中央水池的太陽神馬車也會讓人想到法國凡爾賽宮,是個好拍又充滿知性感的臺南景點。
  • 國際博物館日|解鎖全球20個最美博物館
    國內篇01 故宮博物院推薦理由:故宮博物院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和宮廷舊藏文物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它是世界三大宮殿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除了海量館藏文物,故宮本身的一磚一瓦、一簷一柱都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