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長安逍遙遊」帶你換個視角看世界!
古城西安歷史悠久,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和平原山川中有無數的歷史遺蹟存在著,所以這裡的博物館非常多,但是這眾多的博物館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也是西安唯一的,這就是西安滻河邊上的半坡遺址博物館。
半坡遺址是在1953年春被發現的,整個遺址面積有大約5萬平方米,規模也是非常大的。在1954年到1957年期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後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發掘。半坡遺址上建成的西安半坡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在我國眾多的博物館中,這也是最早介紹史前人類生活形態的博物館。
大約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半坡氏族是怎樣生活勞動的呢,在這裡你就可以看到他們的社會組織、生產生活、經濟形態還有婚姻狀況和風俗習慣等,而且這個博物館就是建在這個巨大的遺址之上。
西安半坡博物館於1958年4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至今也有62年歷史了,這在我國眾多的博物館中也算是元老了。半坡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有18000餘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4000多件,化石標本300餘件,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和動物骨骼標本若干,很難想像這麼一個史前人類的博物館居然有這麼多藏品。
半坡博物館裡最珍貴的藏品就是這裡的人面魚紋盆,它是半坡遺址出土文物中的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據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創意靈感就來源於它。
在半坡博物館裡我們可以零距離地感受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生活場景,為了有效保護半坡遺址,2002年博物館拆除了磚木結構的保護大廳,改建成了鋼結構大跨度的保護大廳。後來中國的很多博物館好像也是這樣建造在遺址之上,既保護了遺址又可以讓後人直觀真實地感受歷史遺蹟的脈動。
半坡博物館陳列展覽分出土文物陳列、遺址大廳和輔助陳列3個部分。出土文物陳列主要展出半坡遺址和姜寨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遺址大廳是就地發現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住區的一部分,面積約3000平方米,包括半坡先民居住過的房屋,使用過的窯穴、陶窯、墓葬等先民遺蹟。這兩部分也是整個博物館的核心部分。
在半坡遺址出土的眾多文物中,人面魚紋盆和人面網紋盆最為知名,前者現藏於國家博物館,後者藏於西安半坡博物館。人面網紋盆和人面魚紋盆等文物反映了早期先民視死如生的思想,對夭折孩童的安葬很重視。而且從陶盆的器型和紋飾來看,當時彩陶製作工藝已經很高,而且有專人繪製圖案。人面網紋盆和人面魚紋盆上的圖案已成為半坡文化的典型標記。
關於人面網紋圖案的寓意,在學術界也有多種觀點,有的認為是先民的圖騰,還有黥面紋身習俗說和生命之神象徵說,想必去過西安的遊客一定會來這裡參觀吧,不知道你們認為這些原始人類留下的圖案有著什麼寓意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長安逍遙遊」換個角度看世界,一起尋找不一樣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