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新中國的「第一」·文化篇)

2020-12-23 人民網

1953年春,考古學家在西安滻河岸邊的半坡村,發現了較為完整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1958年,在遺址上建成半坡遺址博物館並正式對外開放。

半坡博物館的建立,開創了我國遺址博物館的先河,極大地促進了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為我國史前學的研究建立了基地,為宣揚我國黃河流域的史前文明發揮了重大作用,也為保護古代文化遺址提供了範例。

親歷者說

馬雨林:西安半坡博物館事業拓展部主任、副研究館員

「當轟鳴的推土機在半坡村北緣地段鏟開了沉積6000多年歲月的黃色土地,露出許許多多盆盆罐罐時,文化嗅覺敏銳的管理人員和政治覺悟高昂的群眾及時向主管文物口的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化處報告了此事。」馬雨林負責編寫的《歷程——紀念半坡遺址發現60周年》中這樣寫道。這是半坡遺址發現的契機。

1956年3月,半坡博物館開始籌備,僅兩年時間博物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半坡博物館在博物館界的影響較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還在討論遺址到底能不能建博物館時,我們就已經建了。」

建館60多年來,半坡博物館創辦了國內唯一的史前文化研究雜誌《史前研究》,發起組織了中國博物館學會史前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並被列入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等名單中。

近年來,半坡博物館開辦了史前工場、原始部落快樂行等教育項目,除了建館60周年特展以外,還舉辦了「人頭壺」等公眾關注度比較高的文物專題展覽,將這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建設得越來越多元化。未來,將再建一個半坡遺址公園,面向公眾開放。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6日 06 版)

相關焦點

  • 西安半坡博物館 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的第一次大規模田野考古發掘,也是中國考古學歷史上第一次發掘出古人類完整的史前居住遺蹟。在遺址發掘中,已揭露出的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分居住區、制陶作坊區和氏族公共墓葬區三個部分,共清理出房屋遺蹟40多座、地窖遺蹟200多座、灶坑80多個、柱洞400多個、陶窖6座、墓葬170多座,出土了近萬件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數量可觀的彩陶、雕塑等藝術品和各類裝飾品。
  • 半坡遺址:記錄6000多年前史前人類生活景象的博物館
    古城西安歷史悠久,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和平原山川中有無數的歷史遺蹟存在著,所以這裡的博物館非常多,但是這眾多的博物館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也是西安唯一的,這就是西安滻河邊上的半坡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是在1953年春被發現的,整個遺址面積有大約5萬平方米,規模也是非常大的。
  • 想了解歷史就不得不去的這處旅遊景點——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位於臺東市博物館路上,籌建緣於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籌備處終於在1990年2月1日成立,於2001年7月10日試營運,2002年8月17日正式開館,是臺灣最主要的人類學與自然史博物館,更是第一座集合了博物館、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
  • 斬龍山文化遺址公園開放 史前文化更受臺灣民眾歡迎
    位於臺灣新北市土城區的斬龍山遺址文化公園在6月8日正式啟用,這座史前文化遺址公園之成立,是源自2012年新北市政府在土城區興建市立醫院,在醫院預定地整理、遷移公墓時所發現,此史前文化遺址經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鑑定為「斬龍山遺址」,屬於臺灣新石器圓山文化的其中一支。目前遺址由新北市政府規劃現地保存,並設為公園開放讓民眾親近史前文化。
  • 高清:穿越萬年時光——探訪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高清:穿越萬年時光——探訪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3年11月21日16:22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第一座考古博物館,起源於卑南文化遺蹟的挖掘,因而籌建包含「本館」和「卑南文化公園」兩個館區,展示臺灣地區本土史前人類文化的精華與遺蹟。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上榜!2019年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孟媛)5月18日,大河網政務記者獲悉,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終評結果正式公布,共評出特別獎、精品獎、優勝獎、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以及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五個獎項,其中,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華夏第一王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
  •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簡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位於臺灣臺東縣臺東市,成立於2002年8月17日,屬於考古遺址就地興建的野外博物館,習簡稱「史前館」。   此館主要是為了搶救臺東卑南遺址而成立的。1980年7月,臺灣鐵路管理局南迴線因興建卑南車站(今臺東車站),無意中發掘出藏有大量文物的卑南文化遺址,經過當局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師生考察,該地是臺灣新石器時代目前發掘出來範圍最大的遺址,在多年的文物搶救、考察與規劃下,博物館目前分為三大主題來展示不同種類的文物,分別是臺灣自然史、臺灣史前史與臺灣南島民族。該館並非直接建在考古遺址上,而是另建有卑南文化公園來保存遺址。
  • 內蒙古額濟納旗發現一史前文化遺址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13日電(記者 鄧華)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博物館了解到,日前由阿拉善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組成的阿拉善盟史前考古調查隊對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周邊的沙漠進行了一次考古調查。
  • 創新的思政實踐課堂走進西安半坡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遺蹟博物館。半坡博物館的門樓造型是仿史前文明的建築風格,格外引人注目。半坡博物館的陳列展覽面積約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陳列、遺址大廳和輔助陳列三部分。出土文物陳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組成,兩個陳列室陳列的是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
  • 臺南縣挖掘史前文化遺址(圖)
    有獎評新聞 臺南縣探測挖掘到大批史前文化遺址(來源:「中央社」)  中新網2月14日電由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陳有貝老師帶領的考古團隊,於臺南縣南科特定區公滯十一滯洪池工程預定地,探測挖掘到大批史前文化遺址,目前正進行搶救計劃,希望在工程完成前讓遺址全部出土。
  • 臺灣最大史前遺址"西遼遺址"開挖歷時3年
    中新網7月11日電 位於臺南縣麻豆鎮與下營鎮交界的「西遼遺址」,面積廣達600萬平方米,是全臺最大的史前遺址,島內有關部門編列6850萬元(新臺幣,下同)預算,由臺「中研院」考古及地質學者以三年時間進行搶救,該項工程於10日在臺南舉行開挖搶救動土儀式。  據臺灣《中華日報》報導,12年前發現西遼遺址的「中研院」考古學者劉益昌指出,此次遺址開挖意義重大。
  • 黃河入晉處發現史前寨堡遺址
    偏關縣地處晉西北,是黃河入晉的第一縣。日前,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傳來消息,我省考古工作者在黃河左岸的偏關縣發現一座距今約4500年的小型寨堡,從其地理位置可見,該寨堡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古堡遺址,被專家稱為天峰坪遺址。
  • 已逝文明的回溯 福鼎文化史前遺址突出海絲印記
    考古時一度引起美國夏威夷大學兼海洋博物館及國內文物專家的高度重視,原因是這幾處史前文化遺址為「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的課題研究項目」提供了新的資料證據,尤其對於探討閩臺史前文化的淵源,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和學術意義。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family)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海島上的語系,歐洲的學者將太平洋島嶼上語言的詞彙、航海能力、人類體質外形一樣的人群,稱為南島語族。
  •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博物館,圖四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1、北京自然博物館 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
  • 湖北荊門挖出5000年前城河遺址 還原史前人類社會
    另一座同穴三室墓,長5.95米,寬4.1米,三個平行的墓室內,也各有一座獨木棺,棺內除了象牙器、漆器、磨光黑陶外,還各有一把象徵權力的石鉞,棺外還有暗紅色大漆盤。獨木棺、大漆盤、象牙器、石鉞、黑陶……考古人員通過勘探發現,這裡共有235座史前墓葬,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嶺文化墓地。
  • 德爾斐遺址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都收藏在德爾斐考古博物館裡
    德爾斐遺址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都收藏在德爾斐考古博物館裡德爾斐考古博物館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古德爾斐便因為古希臘人對阿波羅的崇拜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因此修建了許多宏偉的神廟、祭壇、運動場和古劇場等。如今德爾斐遺址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都收藏在德爾斐考古博物館裡。
  • 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亮相洛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郭歌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全臺最大史前遺址「西遼遺址」開挖搶救歷時3年
    」,面積廣達600萬平方米,是全臺最大的史前遺址,島內有關部門編列6850萬元(新臺幣,下同)預算,由臺「中研院」考古及地質學者以三年時間進行搶救,該項工程於10日在臺南舉行開挖搶救動土儀式。   據臺灣《中華日報》報導,12年前發現西遼遺址的
  • 陝西歷史博物館延長暑期開放時間~
    快跟著小通逛起來吧~截至目前,西安地區共有各類博物館150座。其中,國有博物館37座,行業博物館51座,非國有博物館62座。涵蓋了歷史、藝術、自然科學、紅色革命等40餘個類型。基本建立起了以國有博物館為龍頭、行業博物館為骨幹、非國有博物館為基本力量,多種所有制並舉、門類新穎多樣、資源配置有序、地域特色鮮明、社會貢獻度明顯增強的博物館事業發展新格局。1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為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
  • 「東方博物館之都」再添新地標 洛陽打造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
    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