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 世紀君 21世紀英文報
這三個詞,大家認識嗎?
正確讀音是……
「嚆矢」 (hāo shǐ,指事物的開端)
「振翮」(zhèn hé,形容人志向遠大)
「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指勤勉不懈的樣子)
這些生僻的詞彙正是出自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不僅如此,文章中尼採、海德格爾、麥金太爾、切斯瓦夫·米沃什、卡爾維諾等名人名言更是讓人應接不暇。
有人稱該作文邏輯嚴謹,說理到位,展現了考生的知識積累;但也有人認為,文章堆砌辭藻、晦澀難懂。
圖源:新華網微博
我們先來看看浙江卷2020高考作文題目,是這樣的↓↓↓
圖源:人民日報微博
而這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最終獲得了滿分,還沒讀過的,可以先來讀一讀。
圖源:教學月刊
文章開頭第一句就引用了海德格爾一句名言,讓許多圍觀網友感嘆「不明覺厲」。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世紀君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在現象學、詮釋學、存在主義哲學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代表作《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等,可以說是舉世聞名的晦澀難懂。
Martin Heidegger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and a seminal thinker in the Continental tradition of philosophy. He is best known for contributions to phenomenology, hermeneutics, and existentialism.
此外,這篇滿分作文《樹上的生活》,除標題外,開頭第一段中還有這樣一句: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後文也以「生活在樹上的科希莫……」等為例,著重引用了義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所寫的《樹上的男爵》(The Baron in the Trees)這本小說。
說起卡爾維諾,你或許聽說過他的另外兩部代表作《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及《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樹上的男爵》則是卡爾維諾於1957年撰寫的長篇小說,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前兩部為《不存在的騎士》(The Nonexistent Knight)及《分成兩半的子爵》(The Cloven Viscount)。
豆瓣截圖
《樹上的男爵》這部小說被認為富有哲思、寓意深刻,展現了現代社會中處於生存困境下的人類個體追求自我存在空間和價值的歷程。故事講述了小說主人公——伯爵之子科希莫,一次因被父親訓斥後,12歲的他爬上了樹並決定從不再下來,過上了遠離地面的生活。
The Baron in the Trees is a 1957 novel by Italian writer Italo Calvino. Described as a conte philosophique and a metaphor for independence, it tells the adventures of a young baron named Cosimo who climbs up a tree to spend the rest of his life inhabiting an arboreal kingdom.
The Baron in the Trees is the second volume in the fantasy trilogy Our Ancestors, together with The Cloven Viscount and The Nonexistent Knight.
企鵝出版集團官網截圖
《樹上的男爵》這本書的確探討了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係。因此,《樹上的生活》這篇滿分作文引用這部小說為論點,可以說切合作文題目要求。
據中國日報報導,8月2日,浙江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經商議後,最終作文審查組將其判為滿分。
在「教學月刊」所發微信文章中,還配有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的點評,稱該作文「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並表示「把此文打滿分,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 不過,點評同時也指出,「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來源:教學月刊
對於這篇登上熱搜的滿分作文,網友們也持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這篇滿分作文「掉書袋」(show off one’s knowledge),即便引用諸多名人名言和典故,卻因語言表達晦澀,讓人不知所云。
有網友指出,「炫技可以,但不要影響表達」。
有人說,該文章「立意是好的」,但「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洞見,只是某種哲學觀點的搬運工」。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表示了對這篇作文的認可,認為其「深刻有積累」 ,「看不懂不代表不好」。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在接受@梨視頻文化 採訪時表示,閱卷老師經過覆審和複評以後給了滿分,「這種舉動值得肯定,這並不是說鼓勵大家都去寫這樣的作文,而是鼓勵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按照自己的個性,寫出有個性化的,不是千篇一律的這種作文。」
據澎湃新聞報導,截至目前,《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已將此前發表這篇滿分作文的微信文章刪除。《教學月刊》雜誌社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刪除前述微信文章,是因為浙江省高考招生工作仍在進行中,現在發布可能不是很合適。然而,對該作文的爭議,並未隨著文章的刪除而消失。
所以,你認為這篇滿分作文怎麼樣?留言說說吧~
綜合來源:中國日報,新京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