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刷屏!網友分歧很大

2021-02-19 南方都市報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人話」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是《生活在樹上》的首段。這篇文章大量運用了生僻詞、學術語句,引用了一些不太常見的典故,幾乎都由長句組成。有網友調侃稱,仿佛在考長難句解析。

文章有為了造長句而導致的小量語病,以及部分對引用的典故內涵理解得不夠透徹的地方,但如果說詞不達意,倒也不至於。要說炫技,肯定有;晦澀難懂,的確;矯揉造作,也許;但夠不夠得滿分?按照高考作文的要求、閱卷標準和其他高考作文的橫向比較,大概是可以的。 

當然,承認這是一篇現行標準下可以得滿分的作文,並不代表認同這是一篇成熟的好文章,讓準備高考的學生甚至所有人都來學習。作家馬伯庸表示,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

實際上,這篇文章結尾部分的點題句「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就寫得很好,也是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的「人話」。問題在於,如果通篇都使用平實的語句,表達同樣的觀點,還能不能獲得滿分?很可能不行。甚至這位作者日常寫作時,也不會這樣寫——這才是最弔詭的。

不妨以此為契機,重新思考,高考作文究竟考的是什麼?是學生的遣詞造句技巧、能否邏輯自洽還是思辨能力?這樣的考核標準是否與語文教育的目標相吻合?

比起對這篇作文該不該得滿分的討論,其實更多的是對浙江教學月刊社將這篇滿分高考作文以範文形式展示出來的質疑。無論是否認為這篇文章值得滿分,都不會否認,這並不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寫作方向和方式,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副教授陳建新也在點評的最後表示「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問題是,只要這篇作文以「滿分」的方式呈現了,就必定會造成模仿。高考作文書、培訓機構的作文輔導都是以過去的滿分、高分作文作為經驗來分析和傳授的,這是不以閱卷組和發布刊物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事實。況且,以這篇作文目前的討論度,還可能造成大規模的模仿。模仿成什麼樣是另一回事,但這個方向顯然是跑偏了。

無論是將學校內的寫作訓練當作公共表達的「前奏」練習,或是將二者完全割裂,都應當明白,公共表達需要「說人話」。公共表達是為了輸出觀點,為了交流和探討,能夠讓人理解是順暢溝通的前提,「說人話」是最高效也是最基本的方式。這當然不等於說文風和詞句的美感不重要,只是刻意的晦澀沒有必要,也並不顯得更高級。這或許可以讓一篇文章在高考中得高分,但卻不能讓它得到讚許,甚至都難以傳播。


公共表達是需要「說人話」的,那麼,高考作文要不要呢?這個問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網友說

昨天,這篇浙江滿分作文引發網友熱議。

有網友表示看不懂,文章太過晦澀。

@FIRSTBO:個人感覺給39分的老師已經很客氣了,之前高分作文的標準是加修辭,越多越好,現在成了這樣。反正都不說人話。@郭聲響了:只有半桶水的人才會到處亂晃,越厲害的作家用詞越樸素自然,從容不迫。@渝洲老農:是不是現在高考作文寫的越難懂越容易得高分呀[汗]@決堤海洋Mio:文章的意義是把思想準確地傳達給大眾,而不是故作高深莫測割裂和讀者的距離,文章不是邏輯好思維好立意好就完事了,讀者沒有領會思想的文章,最終也只配束之高閣@燈籠舉起大力士:用詞過於艱晦,略顯賣弄,但不否認考生的立意是不錯的,平時涉獵也頗多,但是不管是辭藻堆疊還是用詞艱澀,我都覺得是屬於一種。。乖張的行文風格,不建議成為一種典範,說白了,講話也好,寫文章也好,要「說人話」

也有不少網友覺得這篇作文展現了考生的知識積累和儲備,不能因為自己不理解就否認它的好。

@Nupejie:晦澀難懂那是自己問題誒 認真定心看下去寫的挺好的@百姓論道2020:一個在校高中生達到這種積累和寫作水平難能可貴。對於個人理想與社會、家庭期待之間落差和錯位的論說雖略顯晦澀,但按年齡實屬老道,遇天時地利能成就個理論家!@芝芝Ciisy:看得懂的人自然會懂,可以看出這位考生平時特別愛看書籍[good]@火腿拌薺菜:高考閱卷十幾秒內確實不可能完全看懂吧……而且還有很多生僻字,不過考生積累的確實很多@懶人不會胖:我覺得寫得很好啊  沒有賣弄呀  這得多大的文學基底才能賣弄成這樣子@沙丁魚吃魚:沒毛病啊,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是要拿出最拿手的東西啊,就像奧運賽場上,為了爭奪金牌也要炫技啊[允悲][允悲][允悲]其實回過頭來來想,別人炫技的背後,就是長年累月的訓練和積累。所以你讀不懂沒關係,不影響別人拿高分[允悲][允悲][允悲]@墨菲121382018:個人覺得考生很優秀了。高三即引用海德格爾與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閱讀積澱是毋庸置疑的。內涵蘊於思考,不也是作文的立意嗎?至於閱讀感受,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晦澀之感,可能也與閱讀量有關。@yssssstupid:高三學生能有這樣的學術語句,實在很不容易,滿分,實至名歸。

有人表示高考是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高考作文就應該寫出最能體現考生水平的文字。

@新傳考研一定上岸的安陵容:高考作文的意義是在短時間➕短篇幅裡一稿寫出最能體現本人水平的文字 不是為了給你讀懂的@Vey的秘密花園:是個人才,高考是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這就應該是滿分。上學時喜歡看一些哲學類書籍,像康德的一些巨著真的很難看懂,大部分人看不懂就能否定作品的偉大嗎?顯然不能。這個世界上99%的事情都能通過努力訓練做到優秀,而想做到極致必須依靠天賦。如果我們是為了選拔人才,這絕對應該是滿分作文。@尤尤優優:簡潔易懂還是晦澀難懂,那都是作者的選擇,沒有什麼應不應該,高考就是秀水平的時候


你怎麼看?

評論區等你

南方都市報(nddaily)綜合報導

題圖據視覺中國,與本文無直接關聯


*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南都福利社

南都君今天送出3本《藝術家的永恆花園》。本書展示了40位世界偉大藝術家筆下那些最美的花園:從莫奈、畢沙羅、塞尚、凡·高、高更到克裡姆特、修拉、克利、蒙克以及吳昌碩、齊白石,19—20 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用畫筆向我們呈現了他們日常居住、旅行所見的那些美麗處所。戳連結,查看參與詳情。

點擊上圖,78元

相關焦點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刷屏!網友分歧很大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
  • 網傳的「高考滿分作文」又刷屏了,其實真相是……_中國_唐山環渤海...
    2019年高考剛結束,網上就開始流傳題為《高考滿分作文出來了,震撼13億人(8億人)……》《高考零分作文轟動全國》等的高考滿分和零分「神作」出爐的爆款文章刷屏。  記者了解到,某些公眾號推送的有關「滿分作文」《說尺子》的文章,閱讀數已超百萬,而多篇跟風推送的公眾號文章,閱讀數竟然也已是「100000+」。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公布,閱卷老師意見分歧,網友也不買帳究竟為啥
    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一公布,便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不僅僅是閱卷老師意見有分歧,輿論之聲更是有點一邊倒的樣子。究竟是怎樣的一篇作文,在閱卷老師的分歧下拿到滿分,又究竟是怎樣的一篇作文,使得網友們紛紛議論不買帳呢?
  • 網傳2018高考滿分作文刷屏了,這篇作文到底寫了什麼?
    近日,票圈被這篇署名為「河南南陽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刷屏了。這篇作文到底寫了什麼,受到網友如此熱捧?2018年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目適用地區:河北、河南、江西、廣東、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山東題目要求:閱讀下面的材料,
  • 為了這篇高考滿分作文,網友快打起來了
    這篇滿分作文近日在網絡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學者各抒己見這篇作文第一位老師只打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了滿分 浙江大學一位教育學博士這樣說應該鼓勵資深傳媒人朱學東稱這篇滿分作文但還有另一種聲音滿分作文不止是肯定優秀的文章更代表了模範與榜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風向而這篇作文
  • 全網刷屏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究竟為啥讓網友吵翻了?
    因此,《樹上的生活》這篇滿分作文引用這部小說為論點,可以說切合作文題目要求。據中國日報報導,8月2日,浙江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經商議後,最終作文審查組將其判為滿分。
  • 這篇「看不懂」的高考滿分作文,值得被當做範文嗎?
    萬眾聚焦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當然沒啥稀奇的,但產生巨大爭議,甚至被很多人罵得狗血噴頭,卻難得一見。  然而,看了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或許就不難明白爭議的原因所在了:「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網友:矯揉造作
    2020年高考浙江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面世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首先,閱卷老師之間有分歧。一個老師評分39,另外兩個老師評分55。評分差距過大就要把此文提交給專家組重新評閱,最後專家組定為滿分。其次,網友和專家之間有分歧。
  • 高考作文審核組長被停職,學生家長「沸騰了」:滿分作文有貓膩?
    今年高考可以說與眾不同,畢竟這是在疫情下進行的大考,考生們都有著很大的壓力,今年高考註定會給很多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每年的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我們大家不僅非常關注各個省的高考狀元,同時吸引我們大家的是每年高考的滿分作文,畢竟這些滿分作文可以說是非常的優秀,不僅字寫得和印刷體似的,而且作文內容也是讓大家感到驚。
  • 這篇「看不懂」的高考滿分作文,被當作範文是誤人子弟?
    萬眾聚焦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當然沒啥稀奇的,但產生巨大爭議,甚至被很多人罵得狗血噴頭,卻難得一見。然而,看了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或許就不難明白爭議的原因所在了:「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刷屏的高考滿分作文,為啥被刪了
    標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引發人們熱議。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針對前述引發熱議的高考滿分作文,他們正在了解情況中。有專家稱該作文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也有專家稱其堆砌、辭不配位;還有網友稱其晦澀難懂。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相關稿件披露了前述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給打幾分?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給打幾分?但回到對這篇作文的評價,兩極化特徵異常鮮明。反對者表示這是賣弄技巧、故作深沉,支持者則認為作者泛觀博覽、思想深刻,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教授則點評「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高分到底是理所應當,抑或名不副實?一篇優秀的高考作文應該具有什麼品質?圖片來源:浙江教學月刊正如孔子所說「辭達而已矣」,一切文辭都應服務於表意。
  • 爭議很大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究竟長什麼樣
    讀著讀著,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遍看不懂,第二第三遍還是不懂,懷疑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配看滿分作文。但搞笑的是,有網友用用「文章生成器」生成了一篇文章,竟然與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高度相似。浙江滿分作文中使用的生僻字,也被有漢語言文學背景的學者證實用法是錯誤的,但這篇文章卻是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教授經過最終審定
  • 2020高考滿分作文,就這?就這?
    前不久,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陳建新,浙江大學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此篇作文著實體現了其超越絕大多數同齡人的閱讀量和遣詞造句能力。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除了高中生自身非凡的「知識儲備」和「技術含量」外,在「高考」這個特定背景和我國「應試教育」制度下,這篇作文得到高分滿分也是無可厚非的。
  • 全網刷屏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怎麼看?|作文|浙江高考|伊塔洛...
    圖源:新華網微博我們先來看看浙江卷2020高考作文題目,是這樣的圖源:人民日報微博而這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最終獲得了滿分,還沒讀過的,可以先來讀一讀。豆瓣截圖《樹上的男爵》這本書的確探討了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係。因此,《樹上的生活》這篇滿分作文引用這部小說為論點,可以說切合作文題目要求。
  • 高考滿分作文來襲!一篇浙江滿分作文的登頂之旅,網友:險棋
    #高考滿分作文你讀懂了嗎# 導讀:毫無徵兆地,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讓人忍不住想:如果年輕的作者事先知道他文章命運如此的一波三折,在考場上不知道還敢不敢選擇現在這樣的方式?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若干年後,如果再回來看這篇浙江滿分作文的登頂之旅,無疑也是極為曲折的。還是先放上該生的高考滿分現場作文,我們看一看想一想,讓自己心裡先有個判斷。
  • 刷屏的高考滿分作文,為啥被刪了
    該教育學博士向記者表示,她認為這篇作文的作者的積累不少,但文章有些堆砌。「第一眼看上去,挺像傳播學領域偏哲學路線的論文。」堆砌的話語能對位,這大概率是最後作文獲得滿分的原因。但是如果堆砌痕跡太重超出了閱卷人可欣賞的範疇,估計是會打低分的。尤其官方提倡不要模仿這種風格,也代表了評審系統的意見。「潛臺詞是這次就算了,請不要盲目跟風效仿。」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給打幾分?
    日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熱議。姑且不提文中提到的卡爾維諾、維根斯坦、麥金太爾等人名,以及所使用的振翮、一覘等生詞,單是篇首第一句話「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已經讓很多讀者望之卻步。文章是好是壞,網上眾說紛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高考零分作文轟動全國?滿分作文震撼8億人?記者查證後發現
    ……這幾天,微信朋友圈被一些高考滿分和零分「神作」出爐的爆款文章刷屏。記者從微信相關後臺數據中看到,某些公眾號推送的有關「滿分作文」《中國式平衡》的文章,閱讀數已超百萬,而多篇跟風推送的公眾號文章,閱讀數竟然也已是「100000+」。今年全國高考上周才剛結束,語文成績就出來了?
  • 高考零分作文轟動全國?滿分作文震撼8億人?記者查證後發現……
    《高考零分作文轟動全國》、《昨天高考滿分作文出來了,震撼8億人……》、《山東高考生的滿分100分作文,看得讓人無語!》……這幾天,微信朋友圈被一些高考滿分和零分「神作」出爐的爆款文章刷屏。記者先以「中國式平衡」「高考作文」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發現,這篇所謂的零分作文,早在2013年就已出現在各大網絡論壇,而有多篇文章指出,這只是幾年前網友的惡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