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聚焦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當然沒啥稀奇的,但產生巨大爭議,甚至被很多人罵得狗血噴頭,卻難得一見。
然而,看了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或許就不難明白爭議的原因所在了:「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看不懂就是最好的,感覺看到了孔乙己」「我的作文像是小學生寫的」「炫技和堆砌」……看著通篇晦澀的僻詞拗語,網友們紛紛直呼看不懂,有評論者甚至直接斥之以「侮辱了語文教育,侮辱了漢語表達,侮辱了讀者,也侮辱了無數語文老師。」
在閱卷過程中,這篇文章也存在嚴重的意見分歧: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文章是寫給人看的,在表達上當然應該儘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樣一篇有悖基本常識的文章,引發巨大爭議當然毫不意外。
對於這樣一篇「掉書袋」的滿分作文,筆者和很多人一樣,嚴重不認同這種文風。但對於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的做法,卻不持異議。一者,閱卷工作已經結束了,這篇作文的評判,已經嚴格遵循了相關流程,不可能重新評判;再者,自古文無第一,對於文章的評判標準,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更何況,就文採和博學而言,考場作文能寫到這種程度,確實難能可貴。
誠如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稱,「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文字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感慨「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是幾十年高考閱卷生涯中「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
文無定法。尤其是考場作文的評判,有其自身的標準和邏輯,與外界通行的標準並不完全一致。因此,這樣的考場作文不被大眾所認可,但並不妨礙其能「打動」閱卷老師。但不管怎樣,把這樣的作文公開刊登在作文教學方面的權威刊物上,無疑嚴重不妥。
簡而言之,個別考生在考場上「劍走偏鋒」,閱卷老師折服於其文採,當然沒毛病。但是,當做範文隆重推薦,在奉考試指揮棒為圭臬的當下,恐怕會嚴重誤導廣大師生。即便心中對此不滿,也只能腹誹而已。「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在考生博取高分的無窮欲望面前,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的明確「提醒」,恐怕依然會顯得蒼白無力。如果有學生競相模仿,豈不哀哉!
這樣晦澀難懂、堆砌詞句的滿分作文能成為範文,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還配流傳千古嗎?誤人子弟,罪莫大焉!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