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給這篇高考作文打滿分,就有多少人正用「劣幣驅逐良幣」

2021-01-07 貓叔聊熱點

寫作有溫度,熱點有態度。點擊「關注」,每天一篇,貓叔陪你聊熱點!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01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第一次看到這篇浙江省2020年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一臉蒙圈。

裡面讓人費解的典故隱喻、複雜冗長的遣詞造句、製造閱讀障礙的歐化語言、讓人讀不明白的生僻字,看完第一段你就已經看不下去了。

「嚆矢」是什麼?「濫觴」是什麼?「振翮」又是什麼?這些只存在於部分語文老師與專家學者知識體系裡的生澀詞,既出現在了一個十七八歲的高中生作文裡。

我真的不得不懷疑,讀了一個假高中。說句讓你更加見笑的話,活了30多年,我還第一次見到這幾個詞。

最後花了十分鐘查了下字典,才明白「嚆矢」就是響箭,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濫觴」意指江河發源之處,後來比喻事物的起源和發端;「振翮」是揮動翅膀的意思,有志向遠大、努力向上的意思。

是的,查完字典後,又細讀了兩遍,終於讀懂了第一段的意思。但最後限制我「想像力」的,不是這些生僻字,而是:

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太爾、韋伯、切斯瓦夫·米沃什、維根斯坦……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樹上的男爵、大海與風帆、對無法言說之事保持沉默……

海德格爾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卡爾維諾是義大利著名的小說家,兩人的作品如果沒有很深的哲學與文學造詣、沒有上下文的呼應、沒有旁邊的注釋,很難有人會一看就懂。

而開頭那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來自於解構主義領袖雅克·德希達的哲學思想,是對傳統的不容置疑的哲學信念發起挑戰,是一種對社會的批判形式。

「樹上的男爵」是卡爾維諾的代表作,裡面的主人公是18、19世紀的貴族後裔,他棲居在樹上,拒絕下到人世間生活。

所以,只有當你清楚的了解過這些後,你才能讀懂這篇滿分作文的開篇,你才能理解作者為什麼要用這句話來開端。

這篇文章是對生活的一種思考,是對某些社會現狀的批判。

類似的句子、類似的典故、類似的生僻字,還有太多太多。如果你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從來都沒有讀過這些名人的書籍,你是根本就讀不懂這篇文章的深意的。

而且裡面還貫穿著後現代批判、抽象概念、達達主義……隨意挑出一個,都已經遠超了中國人的知識庫。

說到這裡,不可否認,我是非常佩服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的老師的。

就像閱卷大組組長、浙大副教授陳建新,在評語中說的那樣:

它的文字老到與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具備。你細讀後就會發現,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

此話不假,但重要的是,你首先得看懂這篇文章。你看不懂這篇文章,你想看到後面大白話的評語,也是一種奢求。

02

就在這篇滿分作文引起不少質疑的時候,一些讀者在後臺問我的意思。

其實,我的意思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朱學東教授一樣:

高考作文考什麼?我想無非就是主題,圍繞主題的展開的邏輯演繹,遣詞造句能力等等。這篇滿分作文,在這三方面是夠格的,無論是主題,邏輯和文字表達。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學,但是出現了、罕見,更應該鼓勵。這個意義上,給滿分,我也不反對。

但我和他不同的點在於,如果因為這篇作文「罕見、應該鼓勵」就給滿分,那我是不能苟同的。就像另一位作家馬伯庸評論的一樣:

讓人驚訝的是,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但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

最後馬伯庸總結了四個字:辭不配位。

雖然我不知道高考滿分作文的評判標準是什麼,但我想作為下一屆高考學生的標杆、作為高考高分作文的指向標、作為所有老師解析的範本,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好好說話」、「說人話」。

讓所有人看得懂、讓所有學生看得懂,才是一篇高考範文最基本的東西。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高考滿分作文的評判標準有了一個不成文的指標,叫做「罕見」、叫做「創新」、叫做「不走尋常路」。

從2001年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裡不難看出,文章以三國故事為基礎,描寫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突現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如果你讀懂了,這是一篇難得的好作文。

可惜作者全文用純熟的古白話文來表達,很多人都根本就無法讀完全篇,更別說理解裡面的意思了。

再看看另一篇頗有爭議的高考滿分作文《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因用古體詩形式書寫,被湖北閱卷老師評為2009年高考語文「最牛滿分作文」。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創新」、「罕見」、「不走尋常路」的寫法,獲得了閱卷老師的青睞,最終得到了滿分。

當時也有很多人提出過質疑,難道「好好說話」就不能寫出滿分作文了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2012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生於此岸,心無岸》,全篇以比喻為題,生動形象,含蓄且富有詩意。

從人人熟知居裡夫人的話,到湯因比、狄更斯……全文緊扣材料,切合題意,從時代的兩面性,引出人們的「埋怨」。

然後用名人的案例,提出「生於此岸」,就是要堅守本真,照應了全文的前半部分。再用一位作家的體會為證,論述如何做到「心無岸」。

全篇都是白話文,沒有一個生僻詞,沒有一句讓人費解的典故隱喻,沒有任何一點讓人有閱讀障礙的地方,人人都讀得懂,人人也能理解其深意。

難道相比於這些小眾的滿分作文,這樣的作文不更值得成為範本嗎?難道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已到來?

03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沒有一點嘲諷這些作者的意思,更沒有不尊重閱卷老師的意思。但我想說的是,這樣的作文我們應該欣賞,但不應該鼓勵,可以得高分,但配不上滿分。

高分與滿分,雖然差不了幾分,但對所有即將高考的學生來說,影響力是巨大的。

而這種「風氣」的背後,是弊大於利。

首先,高考寫這樣的作文,有一種「賭博」的心態。

說實話,像這樣的小眾滿分作文,不是所有人都能寫的。即便你能寫出來,也要邏輯合理、也要言辭達意,更要有懂得欣賞的人,就像「千裡馬常有,伯樂難尋」一樣。

如果這樣的作文成了範文,那勢必有很多學生模仿,不乏有學生為了在高考中得滿分而去一味地追求創新。

但什麼樣的創新,才是閱卷老師喜歡的呢?什麼樣的寫作手法,才能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呢?

就像開頭提到的這篇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樣,最開始第一名閱卷老師並不認為是一篇滿分作文,只打了39分。後來第二位老師打了55分的高分,最後是審查組判為了滿分。

如果這篇作文沒有這麼幸運,沒有人能欣賞得來,那它又是否會成為一篇0分作文呢?

寫這樣的作文,就像在滿分與0分之間「賭博」,你如果幸運就贏了,你如果不幸,就跌入了谷底。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語文成績,而是你的整個高考成績。畢竟作文的分值是60分,是所有各科考試大題的最高分。

僅僅為了寫一篇能博眼球的作文,就賭上自己能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真的值得嗎?而這樣的風向標,到底又是誰給的?

其次,高考寫這樣的作文,忘了初心只為「炫技」。

想想我們從小學開始,為什麼要學寫作文?那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表達與閱讀能力,讓每一個人都能「好好學說話」。

但在這樣的滿分作文風潮下,沒有一個人再願意「好好說話」了。因為好好說話的作文,很難得到高分,也很難脫穎而出。

所以不乏很多高考的學生,為了「炫技」而故意模仿。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懂這些難懂的典故到底出自哪裡,有什麼深意,只是簡單的背誦與模仿,然後在串聯起來,組成一篇與眾不同的文章。

他們寫作文的目的,早已不是為了提升表達與閱讀能力這麼簡單,而是為了獨樹一幟,為了得高分。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賴特·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像力》一書中,批判過這樣一種社會現象。她說:

將社會科學當作一套科學技術,靠「方法論上的」矯揉造作來禁止社會探究。以晦澀玄虛的概念來充塞這類研究,或者只操心脫離具有公共相關性的議題的枝節問題,只會把研究搞得瑣碎不堪。

最後她給出了一個答案:有價值的東西,不應埋藏得過深,不要總是說了點東西。

所以,這樣的作文真的配得滿分嗎?我想每個人心裡都已經有了答案。

我只想說,有多少人給這篇高考作文打滿分,就有多少人正在用「劣幣驅逐良幣」。

原創不易,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轉發與留言,是貓叔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有多少人給這篇高考作文打滿分,就有多少人正用「劣幣驅逐良幣」
    ,第一次看到這篇浙江省2020年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一臉蒙圈。如果你讀懂了,這是一篇難得的好作文。可惜作者全文用純熟的古白話文來表達,很多人都根本就無法讀完全篇,更別說理解裡面的意思了。再看看另一篇頗有爭議的高考滿分作文《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因用古體詩形式書寫,被湖北閱卷老師評為2009年高考語文「最牛滿分作文」。
  • 周末讀史 | 劣幣驅逐良幣:格雷欣法則的原理與史例
    以下把焦點聚在三個論點上:(1)舉例說明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原因與過程。(2)說明格雷欣法則在哪些條件下才會成立?(3)歷史上有過反例(良幣驅逐劣幣)嗎?在哪些條件下才會出現?以晚清各省競鑄銅元的實例,簡要說明格雷欣法則的真實性與嚴重性。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造成「銀貴銅賤」(銀兩價值高,銅錢相對貶值)。
  • 格雷欣法則思維模型-不要讓劣幣驅逐了良幣
    這就要引出格雷欣法則格雷欣法則是一條經濟法則,也稱劣幣驅逐良幣法則,意為在雙本位貨幣制度的情況下,兩種貨幣同時流通時,如果其中之一發生貶值,其實際價值相對低於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實際價值高於法定價值的「良幣」將被普遍收藏起來,逐步從市場上消失,最終被驅逐出流通領域,實際價值低於法定價值的「劣幣」將在市場上泛濫成災,導致貨幣流通不穩定。
  • 山東新高考第一年,名校被打回原形!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
    比如,高考成績700分以上考生,從山東省公布的數據來看,絕對不會超過45人,而與山東省人口基數基本一致的河南卻有169人達到700分以上;6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數,河南同樣是碾壓山東,前者至少有4.9萬人以上,而山東只有2萬多人,還不到河南省的一半……其實,不僅僅是學霸集體「沉沒」,此前不少高中名校也紛紛跌破歷史最低,還被網友戲稱為「被打回了原形」。
  • #劣幣驅逐良幣
    因此,只要熔幣有一倍的獲利,就有可能再度出現當年菜販、百貨公司店家沒有零錢可以找的怪現象。劣幣驅逐良幣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或銀子(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 知識點 | No.4 什麼是劣幣驅逐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最早是由英國的託馬斯·格雷欣爵士發現並加以表述的,因此也叫「格雷欣法則」。18世紀20年代之後,白銀終於變為非主流,黃金成為貨幣世界永恆的主題。對物理和數學來說,牛頓是奠基人;對牛頓來說,物理和數學只是業餘愛好。牛頓的本職工作,只是英國王室的造幣大臣。在這個職位上他一幹就是三十多年,那是相當兢兢業業。
  • 2020年,當劣幣不再驅逐良幣,則更能Build Your Dreams
    劣幣不再驅逐良幣未來5年可期上面一段,我們簡單回顧了一下2019年比亞迪在技術方面的大事件,不全,但是基本具有代表意義,很明顯可以看出來,巴菲特的投資是有底氣的,這個底氣就是比亞迪一直致力於核心技術的進步,一直在腳踏實地的前行。
  • 高考滿分作文:網友讀不懂,專家給好評,語文老師表示很擔憂
    作文,向來是高考之後熱議的話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語文老師調侃說:「除了作文,數學、物理、化學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呢!」很多人讀後都在感嘆:「寫的什麼玩意。」「實在是讀不下去。」作者寫這篇文章,用了很多生僻字,用了很多專有名詞,用了很多大咖名字……我也讀了好幾遍,愣是沒讀懂。
  • 假發票無法報銷 手撕發票遭遇"劣幣驅逐良幣"困境
    「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定律,即「在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面額價值相同的通貨」同時流通的情況下,實際價值較高的通貨(所謂良幣)會被人們「熔化」,甚至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較低的通貨(所謂劣幣)反而會充斥市場。一直以來,在南寧市手撕發票市場,也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一些場所,假發票為數不少,消費者想要真發票有點難。
  • 一個學校的沒落,從劣幣驅逐良幣開始
    點開朋友圈,一則美篇躍入眼帘,是我前學校視頻教研會美篇。看著一個個熟悉的面孔,一種失落感油然而生。我在這個學校待了18年,每一草每一木都留有我的氣息,每一個人我熟悉到聽腳步就知道是誰。然而,前年我不得不離開,很多同事實在找不到我離開的理由,定論為我吃錯了藥,只有我清楚,離開是因為在這裡已經找不到人生價值。
  • 論語正本2.19:舉直錯諸枉,良幣和劣幣的邏輯
    現在有句流行的話,叫劣幣驅逐良幣。或者良幣驅逐劣幣。和本章的意思相似。只不過那是經濟學方面的道理,這裡是為政之道。坤卦六二爻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這個直就是此處之義。直者,君子之道也。直,言正也。內正乃君子之基也。誠心正意則直。舉枉錯諸直。
  • 魏老爸做客電視節目:老爸評測要讓良幣驅逐劣幣
    他是網紅「檢測超人」,也是網紅種草經濟的「鏟草人」。魏老爸本名魏文鋒,是杭州老爸評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曾在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從事產品檢測和認證工作10年。2015年,因女兒使用有毒包書皮辭去百萬年薪,立志用專業檢測經驗死磕身邊的有毒有害產品,並促進商品標準的提高和市場監督的加強。
  • 水淨俠丨為什麼說純淨水日漸式微,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於是靠一隻王八賺了上千萬的鐘睒睒,利用純淨水不含礦物質的特徵,藉助他做龜鱉丸保健品成功的經驗,【就是 不管龜鱉丸裡有多少王八湯,只需誇大王八湯的保健功能!】以天然水含有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大做文章,包括讓小學生用純淨水和農夫山泉養水仙做對比實驗,得出純淨水不利於健康的結論。大肆廣告宣傳。
  • 鍾其頂:通過食品真實品質認證遏制「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鍾其頂稱,我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總體合格率達到97%,甚至有一些行業達到100%檢驗合格率,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然而消費者依然對我國食品行業缺乏足夠的消費信心。現在依然有消費者想買有機食品,卻買到普通食品的現象,食品的實質與標籤標識並不一致。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會買到以假亂真的食品;但是對於監管者來說,假的食品食用之後如果對人身沒有構成危害,就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
  • 20隻ST股跌停,5000億大白馬卻飆升,機構:良幣驅逐劣幣
    來源:WindA股良幣驅逐劣幣據機構統計,1999年以來(截至2020年12月14日),A股退市企業僅125家,不符合掛牌情形、吸收合併、連續虧損是三大主要退市原因1999年以來,A股平均退市率僅0.36%,相比美股6%的退市率(2011年以來),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不過,從2019年科創板增量改革以來,A股退市公司數量開始抬升。
  • 華為員工慣例心聲:樹挪死人挪活,珍惜人才,別讓劣幣驅逐良幣!
    前言:職場就像圍城,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總是以「牆外」的視角羨慕著「牆內」的世界,而也許你的生活也出現在別人的夢中。希望「網際網路坊間八卦」能成為您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臺。雖然華為是個挺不錯的平臺,但是感覺每天在這裡打雜,學不到東西,害怕有一天年紀大了失去競爭力,終究決定還是去外面看看。在華為也認識了不少應屆的大佬,真心希望公司能好好珍惜這些人才,流失了以後再讓他們進來可能得花更大的代價。個人也有一點想法建議,也不知道對不對,只希望華為能越來越好。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如果你是閱卷老師會打多少分?
    文丨阿硬要說今年最火爆的一篇文章,莫過於浙江一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了,可能這位考生當初在考場奮筆疾書時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一篇考場作文竟會引起全國性的爭議吧?這篇作文到底值不值滿分?該打多少分呢?
  • 在線教育功不可沒,暴露問題有助驅逐劣幣
    三觀很正的在線教育,應該有後者的信心。作為新興教育形式,在線教育應該習慣在玻璃房陽光下接受公眾審視。媒體報導有助於這個暴發的行業走得穩一些,有助於良幣驅逐劣幣。正因此,中科院的權威報告的評價很高:彌補空白展示出這種新興教育形式的巨大社會價值與發展空間。人民日報評論也說「在線教育對於促進教育公平、推進個性化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冰點那篇「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曾淚灑網際網路,這一年,這塊屏幕尤其珍貴。寫這段話,是想為處於風口浪尖的在線教育說幾句話。
  • "原裝進口"奶粉屢曝問題 業內憂"劣幣驅逐良幣"
    市場上的洋奶粉五花八門,讓人選擇時費盡思量。圖為去年8月份,一位年輕的母親在超市選購奶粉。國內的消費者可以用Google Earth查看街景,如果找不到生產地址或者地址是個小工廠、居民區,那奶粉的真假心裡也就有數了。」從來沒有哪種商品,比奶粉更能牽動國內萬千父母的心。有數據顯示,在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進口奶粉的市場份額,由2008年前的50%大漲至目前的80%。
  • 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會給打幾分?
    這兩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讓網友們開啟了「混戰」模式,網友們分站兩批,爭論不休。一波站支持視角高考都過去有段時間了,關於這篇滿分作文的討論卻越來越激烈。咋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先來個簡單的問題,下面這三個詞,你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