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現在有句流行的話,叫劣幣驅逐良幣。或者良幣驅逐劣幣。
和本章的意思相似。
只不過那是經濟學方面的道理,這裡是為政之道。
坤卦六二爻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這個直就是此處之義。
直者,君子之道也。直,言正也。內正乃君子之基也。
誠心正意則直。
舉枉錯諸直。就好比是把一個直尺去量彎曲的物體,則彎曲的物體之長短可一目了然。
若是用彎曲的尺子去量取直的物體,則物體大小長短則不可知也。
同樣的,用校訂過的秤稱量東西,東西多重,數據出來後,無論買賣雙方都心服口服。
若是用不標準的秤去稱取東西,即使數據出來,買賣雙方也是不服氣的。
因此,為政之道也是如此。
#國學#
讓德才兼備的人上去,讓德行有虧不良的人下去,則百姓就會信服。此所謂君子道長之時也。
若是讓德行有虧不良投機取巧的人上位,而德才兼備的下位,則百姓是不服的。此所謂小人道長之時也。
百姓服有德行的人,在於有德行的人猶如直尺,天平一樣,是出於公心,不是私利。所以百姓才會服。
而讓德行有虧的人上位,則相當於彎曲的尺子,不準的秤量東西,是非曲直無法判斷,則百姓自然不服。
這其實說明了一個治國理政的要義,在於秉持公平公正。這樣,百姓心中有了標準,行為自然會朝著這個標準看齊。此人心之理也。
因此,孔子此處用直這個字,不僅言人之德行,實則言治國理政者就好比那尺子,那一桿秤,能行公平公正之事也。
人心惟危之義,皆因不平也。平則無危也。
而平則直,則正焉。
此乃本章微言大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