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六歲能辨琴」,「甘羅十二拜上卿」,「康熙十六除鰲拜」,「孫權十九據江東」......年少有為的故事總是為人津津樂道。
據報導,出生於1991年,年僅28歲的女博士李琳於今年7月,獲聘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據官方簡歷介紹,李琳主要從事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研究,2014年獲電子科技大學學士學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圖片來自南方醫科大學官方網站。
「在《Nature Cell Biology》、《Cell》這些權威期刊都有發文,真.學術大佬」,「太厲害了」,「有才華,有能力」,「我還沒畢業,這就是差距啊」.....許多網友都對這位年紀輕輕、「頭髮茂密」的女教授稱讚不已。
近年來,一批「90後」青年學者不斷走向學術前臺,同時也受到外界輿論高度關注。李琳教授不過是最新一例。
「學校沒有嫌棄我沒有海外經歷,博士畢業後能夠直接把我引進,這是南農一個非常好的體系,不拘一格降人才」,2018年底29歲的李珊加入了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趙雲德團隊,被評為教授,同時擔任博士生導師,一時間引起熱議。
▲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作為南農最年輕的教授,李姍老師並非「浪得虛名」。2018年8月16日,由她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協同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平衡》發表於頂級期刊 《Nature》,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並且獲選為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
時間再往前推,2012年,90後、哈工大本科生萬龍提出了完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自支撐攪拌摩擦焊新方法」,然後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先後發表SCI檢索論文8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5項,還先後獲得了數十個創業大賽的特等獎以及「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等榮譽。
▲ 圖片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官方網站。
如今,他已成為母校的長聘教授和哈爾濱萬洲焊接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萬龍曾說,史上的哈工大「八百壯士」是榜樣。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7.5歲,不但教學好、科研好,更重要的是心懷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志願。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沸騰君(xjb-feiteng)深表贊同。這些「不得了」的90後何嘗不是如此?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讓人豔羨。但是,此刻屏幕前的我們空談羨慕,終是徒勞無功。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在哪一領域,年輕博導們奮力拼搏與精益求精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畢竟「學無先後,達者為師」。小夥伴們,為了成為本行業的「達者」,一起加油吧!
編輯:狄宣亞 實習生:孫小雅 校對: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