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發布】祝華新:把握好敏感問題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2021-02-23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政府的新聞發布,敏感問題的輿論引導,目的在於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關切,釋疑解惑,凝心聚力。如果缺乏政治意識和責任擔當,在發布和引導時只說一些觀點正確、四平八穩的話,於大局無益,效果肯定也好不了;能否正視矛盾、直面問題,按時度效的要求主動發聲、善於發聲,才是體現政府信息發布部門和媒體「段位」的重要標誌。

全國政協原新聞發言人趙啟正主張:敏感問題如果不答,那還需要新聞發布會嗎?至於怎麼回答,這得看發言人的水平,但絕不能說謊

「壞警察」突然顯得多了,是進步還是倒退?

遇到警察查驗身份時的「正確姿勢」

近期,從「雷洋案」,到蘭州警察「打屁股」事件,再到深圳兩女孩逛街因未帶身份證遭強制傳喚……平均幾天一起負面新聞,讓警察的形象在輿論場裡受到衝擊,有人甚至認為警民關係似乎跌到了2008年楊佳襲警案以來的低谷。

6月21日,微信公眾號「長安劍」不避問題,發表一篇文章《「壞警察」突然顯得多了,是進步還是倒退?》。這個政法系統以民間身份辦的微信公眾號認為:警察通常處在社會矛盾的前沿,是與老百姓「打交道」最多、「衝突」也最為直接的群體,容易成為公眾不滿的直接承受者。「壞警察」顯得多了,不一定多在數量,其實是輿論環境更開放、監督環境更好、老百姓法治意識更強的折射。

兩女孩在深圳街頭被低素質警察傳喚並遭遇羞辱後,網民議論紛紛:今後是否還有義務配合警察查驗身份證?「長安劍」在另一篇文章《告訴你遇到警察查驗身份時的「正確姿勢」》,詳解警察在哪些場合可以查驗身份證;如果拒絕配合警察查驗,可能會被帶至公安機關繼續盤問;但民警執行盤查任務時,應當著制式服裝,或出示人民警察證,並向被盤查人敬禮並告知。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外的查驗,特別是在警察拒絕出示執法證件的情況下,公民有權暫予拒絕,可以撥打110核實後,再予配合。

如何修復警民互信?「長安劍」寄希望於法治,公安執法規範化,公民履行對社會治安的配合義務,雙方形成共識默契和良性互動。

「文革」不能也不會捲土重來

2016年是「文化大革命」發動50年。5月17日零時剛過,歷史上啟動「文革」的「五一六通知」通過的次日,《人民日報》「兩微一端」全線發動,發布《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兩篇的評論。《人民日報》文章鄭重表態:《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具有不可動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環球時報》補充說:十年浩劫給中國發展造成了嚴重損失,也讓許多中國人留下了永久的人生傷痛。那份集體記憶無法抹去。今天可以再說一遍,「文革」不能也不會捲土重來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提醒說:《歷史決議》把「文化大革命」時期同作為政治運動的「文化大革命」區分開來,把「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與實踐同這十年的整個歷史區分開來。要堅決防範和抵制圍繞「文革」問題來自「左」的和右的幹擾,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要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兩篇評論在子夜的微信「朋友圈」被刷屏。黨報發聲後,網上有關「文革」的爭議迅速降溫。

慶安火車站槍擊事件是訪民遭遇截訪?

全面放開「二孩」表明計劃生育國策失敗?

防止抄寫黨章淪為「精緻的形式主義」

2015年5月,黑龍江慶安火車站發生槍擊事件,中年男子徐純合帶著老母親和兩個孩子坐火車,與警察發生衝突,被一槍斃命。網傳徐純合是訪民,一家老小來北京上訪,在火車站遭遇基層幹部截訪,才與警察發生衝突。一些網民對截訪這件事頗有看法,認為底層民眾生計無著,權益受到侵犯才會上訪,截訪堵塞了下情上達的通道,會導致矛盾激化。網上極端言論常借上訪問題攻擊社會制度,導致民生問題政治化。

有關部門拖了12天,才通過中央電視臺公布火車站現場監控視頻。從視頻看,徐純合屬酒後肇事,其行為已威脅到公眾安全。然而,與公布現場視頻同樣緊迫的,是第一時間曬出徐純合一家的火車票。如果他們買的是到北京的火車票,上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實際情形是,他們買的是到遼寧金州的火車票,走親戚。黑龍江人不可能到鄰省上訪,只要曬出火車票,訪民被截訪的謠言就不攻自破,還原為一個普通的中年男人,一些網民的心態會平和很多。

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有人據此否定中國的計劃生育國策,並把曾經支持計劃生育的官員和學者拿出來「批判」一番。《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放開二孩,聽清輿論真問題》,提出:「放開二孩」是對之前人口政策作出的創造性延續與改革。制定政策理應保持適應性與靈活性,踏準經濟社會發展的鼓點與節奏。人口結構深刻變化、老齡少子日益嚴峻,調整人口政策是應有之義,這是一種「適應性改革」。在這個問題上翻舊帳,甚至以今非古,只會加劇社會撕裂、模糊歷史認識。

有些突發事件,需要就事論事,還原事實真相;有些敏感問題,需要向公眾解釋現代社會治理的複雜性,消除幹部和群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謹防上升到制度層面而被過度解讀。與此同時,也要警惕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問題庸俗化。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部分基層黨組織在網上發起了手抄黨章接力活動,個別地方出現了「新婚之夜抄黨章」這樣的新聞。《解放軍報》發表評論《防止抄寫黨章淪為「精緻的形式主義」》指出,抄寫黨章的形式有助於加深對黨章的理解,加強黨性修養;然而如果只動筆而不「走心」,微信「朋友圈」裡只為了「曬字」而不見行動的「真章」,就會把這一初衷很好的活動搞變味。「抄」的目的在於學、在於悟,要在「走心」中重溫「初心」。《人民日報》在一篇評論中也曾經談道:形式主義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確,尤其在新媒體時代,一個地方的形式主義,很可能在網上被「上綱上線」,最後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

「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

中央領導同志在新聞發布和媒體應對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案例。1980年8月,鄧小平會見義大利記者法拉奇,回答了毛澤東身後中國向何處去等尖銳問題。

法拉奇問: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鄧小平回答:永遠要保留下去。儘管毛主席過去有段時間也犯了錯誤,但他終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拿他的功和過來說,錯誤畢竟是第二位的。他為中國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殺的。從我們中國人民的感情來說,我們永遠把他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

法拉奇問:中國人民在講起「四人幫」時,把很多錯誤都歸咎於「四人幫」,說的是「四人幫」,但他們伸出的卻是五個手指。鄧小平回答:毛主席的錯誤和林彪、「四人幫」問題的性質是不同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從危機中把黨和國家挽救過來……

2014年11月,APEC峰會在北京召開。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習近平主席在歡迎宴會致辭時主動說起「APEC藍」,表示「希望並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讓『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中國政府和人民正在全力進行汙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也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

這就把一個社會議論的話題,變成了中國治理環境汙染的政策宣示,令人振奮。

(作者系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

【時局】三年13個省14次更換黨委書記透露啥信號?

【獨家發布】祝華新:輿情背後的利益調整和溝通協商

【輿情聚焦】上海垃圾異地傾倒蘇州太湖 這個梁子該怎麼解

【輿情聚焦】從仙桃到肇慶 垃圾焚燒廠難題當真無解?

【輿情觀察】比汛情更兇猛  官方如何抵擋謠言來襲

【時局】布局換屆 多省黨委班子密集調整有何玄機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信公號,獨家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以及作者

見習編輯|傅淼

相關焦點

  • 祝華新:政治修辭與宣傳的時度效
    近年來,一系列政策解讀和新聞宣傳巧用各種新老修辭手法,提高了輿論引導的效果。日前,中國政府網公布了《2018放假安排來了!哪天放假?怎麼倒休?加班費怎麼算?一圖告訴你》。圖解政策、數讀新聞、漫畫時事、H5作品、VR視頻……新聞宣傳的手法越來越豐富多彩,讓公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讀懂並產生認同。
  • 把握熱點問題報導「時度效」的新範本
    今年兩會開幕前夕,一部關於環保的紀錄片在網絡和手機上快速傳播,形成社會熱點話題,它將我國一些地區的霧霾天氣和汙染現象簡單地歸因於政府的不作為,既誤導了輿論,又對即將開幕的兩會造成了幹擾。為澄清事實真相,消除公眾誤解,從3月3日開始,本報連續刊發有關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報導,通過短時間內的密集報導,切實發揮了積極主動引導輿論的作用。
  • 當前輿論引導中的問題及對策
    當前輿論引導中的問題及對策 2016年08月25日 10:02 來源:《新聞戰線》 作者:劉笑盈 字號 內容摘要:③喻發勝、趙振宇:《新形勢下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的構建》, 《新聞記者
  • 淺談電視問政如何把握好時度效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電視問政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重要抓手、市民參與公共領域監督重要平臺,也是官方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溝通重要橋梁。
  • 【獨家發布】祝華新:輿情應對中的血緣、地緣、業緣和趣緣
    在熱點輿情的個案背後,是不同群體意見表達、利益訴求的寄託、聚焦和發酵,及社會輿論正確引導,這「四緣」往往成為推波助瀾的因素。2012年,河南周口開展了大規模的殯葬改革和平墳復耕,一度平遷了200多萬座墳墓。這項工作願望良好,河南是小麥主產區,大量的墳墓建在耕地上,影響耕作。但一些地區強制平墳,導致那些與「入土為安」的先人相關的血親和老鄉的不安、不滿。
  • 王子龍:把握民主評議黨員的「時」「度」「效」
    推進今年的民主評議黨員工作,我認為要切實把握「時」「度」「效」的問題。「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及時認可是最好的激勵。要趕在年終總結大會之前,保證評議的及「時」性。彼此談得深、談得透,一方面有利於發現黨員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另一方面,也為正式召開民主評議黨員大會奠定基礎。畢竟,批評和自我批評應當是基於一定了解基礎之上。一些互相批評之所以會淪為「互相吹捧」,或者形式主義、淺嘗輒止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在於相互理解不夠深入、透徹,交心不夠徹底、坦誠。
  • 「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不急轉彎」,這些表述怎麼理解?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分析師普遍認為,這段表述意味著宏觀政策將逐步回歸常態,但過程是穩步的、漸進的。比如,中信證券指出,「把握好政策時度效」意味著政策調整將隨著經濟走勢變化而變化,不會出現「政策懸崖」。
  • 立體流程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
    另外,根據調研和訪談發現,地方政府的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和水平參差不齊,儘管有些發達地區以及輿情高發地域引導水平較高,但大家同樣都存在迫切的需求,希望有一個危機事件的網絡輿情引導流程圖,充分融合輿情技巧和政府工作流程,呈現一個立體化的方案,幫助它們在危機事件中有規可依、有圖可用,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
  • 政務新媒體引導網絡輿論的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政務新媒體;輿論引導;兩微一端 網際網路的開放性、低門檻使其成為意見觀點的聚散地。電子政務時代,網絡輿論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引導網絡輿論成為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評定指標。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提出要「管好用好政務新媒體」,首次提出對新媒體的要求,明確開辦主體責任,健全內容發布審核機制,強化互動和服務功能。
  • 人民網為網際網路企業政策輿論環境適應力把脈
    人民網北京9月10日電 9月9日,在2018中國新產業峰會上,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華新發布了《網際網路企業政策輿論環境適應力研究報告》。 近年來,新業態發展如火如荼,一大批優秀網際網路企業快速成長。
  • 莫昌池:淺談當前公安網絡輿論引導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莫昌池:淺談當前公安網絡輿論引導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7年12月31日 15: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莫昌池 字號 內容摘要:公安交警、刑偵、派出所、治安等警種與群眾打交道最多
  • 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策略新格局
    從近年來對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看,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輿情回應工作還存在機制不健全、媒體素養缺乏、能力不足等問題。應建立和完善新時代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策略新格局,依託大平臺,發揮政務新媒體力量;建立和完善輿情發布、引導工作機制;把握「三個度」,提高政務輿情回應有效性;加強培訓和鍛鍊,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 【獨家】祝華新:政策解讀是避免輿情風波的重要前提
    文件公布前,要做好政策吹風解讀和預期引導;文件公布時,相關解讀材料應與文件同步在政府網站和媒體發布;文件執行過程中,要密切跟蹤輿情,分段、多次、持續開展解讀,及時解疑釋惑。文件還提出了一項強制性的要求:對以政府名義印發的政策性文件,牽頭起草部門上報代擬稿時應將經本部門主要負責人審定的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一併報送,上報材料不齊全的,政府辦公廳(室)按規定予以退文。
  • ...更是黨的輿論工作的新陣地;紮實深入地學習領會、貫徹實踐好...
    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1]  習近平同志這些基於時代特徵對新媒體語境下新聞輿論工作做出的戰略考量,正是秉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入當前實際,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成果,豐富了黨的新聞理論,使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精髓在新時期得到了繼承與發展,為做好新傳播環境中的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切實有效的理論指導。
  • 新媒介環境下黨報的輿論引導創新
    此後@人民日報持續關注案件的進展,8月6日下午15時55分獨家發布湖南政法委成立調查組調查永州幼女被強姦案,8月6日晚通過「你好,明天」欄目發表對湖南政法委成立調查組一事的看法,認為此舉證明了中國「正能量」的增長,以及對法治的捍衛,並表示將對事件繼續關注。
  •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聞發布與輿論引導
    新聞發布形式 立體化和精細化 2020年1月26日起,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制度新聞發布會啟動,發布會召開主體有國務院新聞辦、國家衛健委、中國疾控中心等,解答包括防控物資供應、企業經營、市場秩序保障、交通運輸保障、春運返程防控等與民生息息相關、輿論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
  • 談當前媒體輿論引導存在的兩個問題
    媒體在反映社會生活時,還在引導著社會輿論,用正確的思想引導人,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近年來媒體的宣傳實踐看,在媒體宣傳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還存在著報導領域涉及殘疾人等生活困難的弱勢群體從數量上少了點,也存在著失誤。網絡上有讓人辨不清真假的謠言,還有網絡水軍,影響了人們對社會上人和事真實狀況的判斷,中傷了別人,讓一小部分人達到了個人目的,給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了些許混亂。
  • 輿論引導機制的理論意義及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強調,要「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我們要充分認識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的思想精髓和理論內涵,在實踐中找準發力方向、在實踐中把握原則要求、在實踐中創新方法路徑,推進輿論引導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機接軌。
  • 「三為三立」切中新聞輿論工作時代脈搏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大意義、職責使命、方針原則、創新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這些論述思想豐富、意義深遠,對當前和今後開展宣傳思想和新聞輿論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周末薦讀】祝華新:南大智庫與「文化造山運動」
    以下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在會上的發言:BAT的幾大「數據池」有怎樣的研究價值?如何用數據為「專車司機畫像」、「為專車乘客畫像」?央媒該如何轉型做智庫?為什麼對「新媒體代表人士」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