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80號文件《<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其中,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成為政務公開的一項重要工作。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做好政策解讀工作。文件公布前,要做好政策吹風解讀和預期引導;文件公布時,相關解讀材料應與文件同步在政府網站和媒體發布;文件執行過程中,要密切跟蹤輿情,分段、多次、持續開展解讀,及時解疑釋惑。文件還提出了一項強制性的要求:對以政府名義印發的政策性文件,牽頭起草部門上報代擬稿時應將經本部門主要負責人審定的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一併報送,上報材料不齊全的,政府辦公廳(室)按規定予以退文。
瀏覽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發現,國務院率先垂範,11月16日和17日關於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舉措、全國政府網站抽查情況、對真抓實幹的地方激勵支持三份文件,同時附上了解讀文章。
4月25日,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給各地教育部門發出通知《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制和管理工作》,附有《2016年部分地區跨省生源計劃調控方案》。12個省區市要進行「生源計劃調出」,其中最多的是湖北、江蘇兩省,分別是4萬個和3.8萬個。
對這個「調控方案」,鄂蘇兩省部分家長理解為減少了在本地的招生,讓本地考生上大學變得更加困難,於是上街表達訴求。其實,這是因為有關部門解釋說明不及時不到位,產生了誤解。實際上,這次不是「減招」,只是相當於國家委託江蘇、湖北等省為其他地區培養大學生,「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錄取率、本科錄取率為基本前提」。據測算,兩省2016年的高考錄取率和本科錄取率都將比2015年有所提高。
這樣的政策解讀如果早點出來,把高考招生臺帳一五一十算清楚,街頭的風波恐怕就不會出現。
現代社會,公共治理具有很高的專業門檻和技術含量,普通人根據常識很難做出精準的判斷。國辦80號文件規定:解讀政策時,著重解讀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據、目標任務、主要內容、涉及範圍、執行標準,以及注意事項、關鍵詞詮釋、惠民利民舉措、新舊政策差異等,使政策內涵透明,避免誤解誤讀。
1988年醞釀物價改革,從1月1日到9月26日十三屆三中全會提出「治理整頓」,《人民日報》連發22篇相關報導和文章,強調價格改革要「冒點風險」,要求幹部和群眾「作一個自覺的戰士」「作出自己的貢獻」。當年8月,政治局北戴河會議承諾:「在價格改革過程中,通過提高和調整工資、適當增加補貼,保證大多數職工實際生活水平不降低,並能隨著生產的發展而有所改善」。可惜這樣的精神未能組織起充分翔實、有說服力的宣傳,讓公眾家喻戶曉。由於對價格改革的涉及範圍、出臺節奏和實施力度,及其對城鄉居民的利益損益,缺少細緻周到的解釋說明,在社會上產生恐慌情緒和搶購行為,致使這場改革延後。
國辦80號文件提出: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應在決策前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決策依據,廣泛聽取公眾意見。能不能這樣設想,在涉及公眾利益調整的政策出臺前,把「輿評」納入決策程序,請專業機構進行一次輿論壓力和民意承受力的評估,據此決定政策出臺的時機和力度,選擇新聞宣傳的角度和話語方式。
例如,前些年社會上有些人對手機實名、網絡實名牴觸心理較強。近年來,通過對手機騷擾簡訊、網絡詐騙問題的揭露,網絡實名制屬「後臺實名、前臺志願」的解釋,同時大力宣傳保護無線通信用戶和網民隱私,減少了公眾的顧慮。國家網信辦《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即時通訊用戶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後才能註冊帳號,《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要求網際網路直播用戶進行基於行動電話號碼等方式的真實身份信息認證,網民比較平靜地接受了這些規定。
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國辦80號文件要求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解讀人和責任人」,通過發表講話、撰寫文章、接受訪談、參加發布會等多種方式,帶頭解讀政策,傳遞權威信息。
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是改革開放政策的第一解讀人。他5次會見與列寧做過生意的美國企業家哈默博士,以此姿態表明歡迎外國資本和技術參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他關懷「傻子瓜子」的命運,有人說年廣九賺了100萬元,主張動他,鄧小平堅決不同意,說「如果你一動,群眾就說政策變了,人心就不安了」。
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間將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發展。科技部部長萬鋼本人在多個場合帶頭宣講新能源汽車。他在奧迪汽車公司工作十年,參與了5種車型的研發,曾坐著新能源汽車參加全國兩會。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萬鋼部長本人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形象大使。
媒體準確報導政府管理部門的決策,不曲解、不煽情,對於民眾理解和接納政策至關重要。近來一些管理部門決策引發的輿情事件,都與媒體的誤讀有關。媒體報導,9月1日起南京地鐵開始全線安檢,名牌包可「免過安檢儀」,這很容易刺激公眾對當下貧富差距的敏感神經。地鐵管理部門後來澄清說,這項規定的本意是,如乘客認為攜帶的是貴重物品,且體積較小,可申請人工安檢。3月,《甘肅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案草案)》審議過程中,媒體報導甘肅獎勵只生一胎的夫婦,與國家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相違背。甘肅人大解釋說,獎勵政策並非「鼓勵少生」,而是針對「全面兩孩」政策出臺前放棄生育二孩的家庭,這個群體應該繼續享受原來的計劃生育政策,保持政策的延續性。
政策解讀需要用好黨報、國家廣播電視臺,中央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商業門戶網站,以及自媒體、社交媒體平臺。特別是主流媒體要發揮「定向定調」作用,正確引導輿論。中央政法委曾經組織門戶網站政法頻道編輯的專業培訓,鼓勵新媒體建立在專業知識和法治理性上的輿論監督,避免對複雜案件的情緒化解讀和輿論審判。
了解決策思路的專家學者,也能在政策解讀中發揮重要作用。國辦80號文件提出:要充分發揮各部門政策參與制定者和掌握相關政策、熟悉有關領域業務的專家學者的作用,圍繞國內外輿論關切,多角度、全方位、有序有效闡釋政策。前些年,一些活躍網民指手畫腳,與政府信息不對稱,隔靴搔癢,容易誤導公眾。需要培養一批在網上有影響的人,去解釋公共治理的全部複雜性,在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調和鼎鼐。需要「策士型專家」,參與決策制定,擅長以口才、文筆、辯論等形式宣傳和解讀決策。
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後,網上傳言「年所得12萬元以上被稱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其實從2006年起「年所得12萬元以上」就需自行申報納稅並不是新規。財政部專家出來回應,表示年所得在12萬元以上的上班族目前尚無「加稅」的問題。
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黨內外議論紛紛。《人民日報》概括群眾語言,告訴農民朋友:「大包幹、大包幹,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老一輩革命家王震擔心這樣搞會影響農業的機械化,黨內農業專家杜潤生解釋說:我們並沒有把原國營農場都變成家庭農場,只是分散一部分邊緣土地,十畝八畝,給了工人的家屬,算不了什麼。你帶來的兵都成家了,下一代青年的就業問題非常嚴重,城市又不好進,不開個路子怎麼行?現在實行的「大農場套小農場」,機械還是農場所有,家庭可有償使用。王震聽了說:「這樣,我就放心了!」(人民出版社《杜潤生自述》)
當下,我們需要這樣打通社會各群體的媒體和專家,架設政府和民眾之間溝通的橋梁。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信公號,獨家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以及作者
編輯|傅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