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輿情解讀:「海監職位零報考」話題的輿情變動

2020-12-11 輿情頻道

今日輿情解讀:「海監職位零報考」話題的輿情變動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媒體稱中國海監零報考系因門檻較高」,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新浪新聞「河北一信用社破產 儲戶懸賞60萬討300萬存款」,截至今日上午11時,「媒體稱中國海監零報考系因門檻較高」話題位居今日熱點話題第一位,已有超過8萬網友參與和超過1萬條評論。

 

熱點話題:媒體稱中國海監零報考系因門檻較高

連結:http://news.qq.com/a/20121029/000051.htm

「東海海監船員職位無人報名」傳言近日在網際網路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一家公務員輔導機構在報考結束後統計稱,中國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和南海分局有7個崗位無人報考,其中包括東海分局6個執法船船員崗位和南海分局1個執法船輪機員崗位。在中日釣魚島爭端陷入僵局的時刻,一些日本媒體幸災樂禍地說,用大規模示威叫喊愛國的中國人竟然對海監如此不感興趣。

日本富士電視臺報導稱,中國海監船的船員招不到人,但日本的海上保安官「人氣十足」。由於日本的新聞中每天都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官在釣魚島附近應對中國船隻的新聞,今年報考日本海上保安學校和大學的申請者激增,報考人數為16783人,比去年增加了1.5倍,是歷史上報考人數最多的一次。《日本經濟新聞》稱,今年報考海上保安學校的人數為7708人,是去年的2.5倍。

「日本媒體所關注的現象固然存在,但僅從這6個崗位無人報考就藉此推斷中國民眾害怕與日本衝突,導致不敢加入海監明顯是片面的。」一名中國海事專家表示,這部分是由於海監執法船船員崗位要求過於嚴格造成的,海監要求報考者擁有甲類船舶各類適任證書等,年齡還要35歲以下,有證的年齡大,年齡合適的沒相關證件。如果這些崗位只要求本科學歷,每個職位報考的人數肯定超過300:1。東海分局此次招募的一個限定日語專業的海員崗位有364人爭奪,就是例子。

這名專家還表示,海監薪水相對較低、工作條件艱苦也是原因之一。相比來說,日本海上保安人員薪水相當高,在日本公務員收入中居中上等。

 

二、網絡輿情關注度分析

1. 四類媒體關注度分析

 

「東海海監船員職位無人報名」,這一傳言近日在網際網路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一家公務員輔導機構在報考結束後統計稱,中國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和南海分局有7個崗位無人報考,其中包括東海分局6個執法船船員崗位和南海分局1個執法船輪機員崗位。24日起經媒體報導後相關話題開始在網絡上逐步擴散,但並未出現較高的輿情熱點,24日後相關輿情熱度逐步回落。29日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話題在四類媒體上的輿情熱度逐步升溫。

10月31日,日媒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話題經媒體報導後,大大激發了網民們的憤怒情緒,。相關輿情熱度呈現大幅增長態勢。今日(11月1日),環球網《日媒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 中方:崗位要求過嚴》一文,引發280餘家網站轉載。截止到今日中午,今日的相關網絡新聞已達340餘篇。數據顯示,此話題的輿情熱度仍呈持續增長態勢,值得相關部門密切關注。

2. 四類媒體相關話題報導排行

以下是截至到今日12時左右,10月29日以來四類媒體關於「中國海監無人報考」話題的報導排行情況。搜狐網、人天涯社區、博客中國和新京報分列四類媒體報導量排名之首。數據顯示多家主流網站和網絡論壇社區對此話題顯示了較高關注程度。

 

3. 微博關注度分析(參考百度新聞數據)

 

10月下旬之前,「中國海監無人報考」話題在微博上並不多見,10月24日起就已經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相關微博。騰訊微博上出現了一則微博抱怨說:「反日遊行到處開花,大學畢業生擠破了頭要考公務員,但海監船的公務員位置卻無人報考,還去茶館聽相聲幹什麼,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笑話。」但此微博並未受到網民們的熱烈關注。

30日起,《東海海監船多個船員職位尚無人報名》話題在微博上開始逐步升溫。11月1日,話題相關輿情熱度出現爆發性增長。截至今日中午,騰訊微博上的相關微博已超過6500條。

 

三、輿情發展態勢分析

1. 標題變異後的輿情變動

10月下旬以來,隨著國家公務員考試開始報名以來,與此考試相關的話題也隨之備受關注。隨著10月24日人民網教育頻道的一篇報導被多家媒體轉載後出現變異之後,輿情發展方向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10月24日,人民網教育頻道發出了一篇題為《2013國考最後報名日:關注208個無人報考職位》的報導,報導稱10月24日是2013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最後一天,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數據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有208個職位無人報考,其中無報考職位最多的十個部門中有一半為國稅系統。文章隨後列出了「截止10月24日早8時無人報考職位最多十大部門」。

而鳳凰網等網絡媒體在轉載此文時則改標題為《公務員考試:東海海監船多個船員職位尚無人報名》,文章隨之引發眾多網友關注,並出現了20條網民跟帖評論。隨後該標題的文章獲得眾多媒體轉載。相關輿情熱度也隨之大幅度升溫。

而在此之後,網民的關注方向也被轉移到中國人的愛國心話題上。10月30日起, 網民們通過發微博表達了對此種現狀的不滿,有網友就評論稱「這個區域的公務員崗位竟然無人報考,可見愛國之心多麼脆弱」。

 

2. 網民熱議:無人報考是一種錯誤的解讀

網民們對此話題議論紛紛。但隨後也有網友指出無人報考是在偷換概念。招考與報名兩回事。專業的崗位門檻高並不意味著無人報名,而且不是所有報名者都能通過報名後的審查。

有網友認為海監事業工作辛苦,應當考慮提高這個崗位的待遇,對這些崗位不能太刻意要求證件而應更要注重人員內在素質。還有網友建議招收中國海監的最佳辦法是招錄復員退伍海軍,認為這條消息如果在部隊發布的話,報考者會很多。還有網友呼籲網民們要冷靜,專業性的問題就聽專業人士怎麼說就好了。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日媒報導就群情激憤把矛頭對準自己。

 

3. 媒體熱議:海監職位「零報考」無關愛國

新京報評論認為,海監職位「零報考」只是雙向選擇機制下的一種正常現象,根本無關愛國。國考雖是獨木橋,但年年都會有不少職位「零報考」,沒必要對此過度解讀。

華龍網評論則認為,報考哪一個崗位是公民的自由選擇,沒有人能夠或者有權利去強制,也沒有人能夠將某一個海監崗位與愛國與否掛鈎。恰恰想反,愛國就應該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衡量自己的綜合能力。對於那個自己不適合的崗位避而不報也不是錯誤的表現,而恰恰是正確的理性的選擇。

大眾網則認為,這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中日目前發展水平的差異。出海是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且還有年齡要求。這與目前國內很多企業招人的現象如出一轍:來應聘的人不合格,想招聘的人卻匱乏,這也對我國的教育及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我們各種專業人才不再匱乏的時候,就是中國全面超越日本的時刻。

4.中日媒體的對話:幸災樂禍?

今日環球時報的《日媒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 稱中國人愛國心是假的》一文在微博上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其中就包括一家日本媒體「朝日新聞社」微博的關注,「朝日新聞社」微博回應此文稱,是招收條件比較高吧。但「諷」、「幸災樂禍」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呢?沒有「災禍」發生,何來「幸災樂禍」呢?」

對此回應,有網友評論稱,日本媒體是軍國主義的喉舌,擅於製造輿論,挑撥分化,試探摸底。國人應同仇敵愾立場堅定。但也有網友稱「中國人的愛國心確實大多是停留在嘴上的。」

 

四,輿情點評

今日,環球時報的一篇報導引發了眾多網民們對此話題強烈關注,從而導致此話題相關輿情熱度的大幅度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本來是一篇客觀報導公務員考試報名數據的新聞,卻在傳播的過程中被一些媒體改換標題轉移到中國人的愛國心問題上,其中存在的問題是非常明顯,而相關媒體對輿論方向的引導也一目了然。媒體在對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某一點的放大作用在此事件中得到全面的體現。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國外一些不太友好的媒體不放過每一次機會分化中國民眾的網絡統一戰線之際,我們非常遺憾的看到,國內一些不太謹慎的媒體卻在經常給別人送去攻擊的口實。在這種意義上,日本媒體的「幸災樂禍」之說也就言之成理了。箇中緣由很值得相關媒體和管理部門深入反思。

(本文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相關焦點

  • 今日輿情解讀:架一座紓解民怨的橋梁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白 梅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潘若辰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江西貴溪
  • 今日輿情解讀:一個眾聲喧譁的時代正在來到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2200名中國遊客赴日受熱烈歡迎」,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搜狐新聞「日媒:1500名中國遊客20日抵日 受到熱烈歡迎」」,截至今日上午11時,此話題已有超過170萬網友參與和超過14萬條評論。
  • 今日輿情解讀:高考英語改革在質疑中前行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時曉飛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越南反華暴動事件後續」,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新浪新聞
  • 今日輿情解讀:浙江永康警方稱嫌犯「刮痧死」引質疑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朱玉萍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譚絲妲 郭靜靜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話題是「《求是》雜誌撰文:網民罵不倒黨和政府」,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網易新聞:「求是:網上謾罵罵不倒黨和政府」。
  • 今日輿情解讀:鳳凰古城收費尚缺公開透明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葉興誼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紅會承認未按指定項目使用8472萬善款
  • 勿信謠長他人志氣:海監公務員95名額7453人報考
    本報北京11月2日電 針對日本媒體有關「中國海監船員職位無人報考」的報導,本報四版「求證」欄目於11月2日刊發《海監五職位「零合格」緣於門檻高》。報導以具體數據和事實說明,在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海監「執法船船員」職位大多數有合格報考人員,只有5個因專業性較強、報考門檻較高而無人合格,日本媒體的有關說法毫無根據。
  • 今日輿情解讀:對國產疫苗的信任危機需儘快消除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媒體稱與崔永元同期赴美調查轉基因結論迥異」,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騰訊新聞
  • 今日輿情解讀:販腎交易背後的民生憂思
    截至8月11日14時,「媒體揭露販腎交易鏈條」相關話題位居今日輿情熱點排行第三位,已有累計超過800萬網友參與討論和超過50萬條網民評論。相關微信文章超過480篇。 7月31日以來「媒體揭露販腎交易鏈條」話題微博關注度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觀察,「販腎交易」話題在我國國內輿論場上流傳由來已久。
  • 今日輿情解讀:開徵遺產稅還需公眾理性面對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話題是「夏俊峰案後續」,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騰訊新聞截至今日13時,「遺產稅或開徵」話題位居今日輿情熱點排行第三位,已有至少100萬網友參與討論和超過6萬條網友評論。
  • 今日輿情解讀:根治辦事難問題要對官僚主義「零容忍」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鄧志英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北漂小夥返鄉6次辦護照遭刁難截至今日13時,「河北男子返鄉6次辦護照遭刁難 相關警員受處分」相關話題位居今日輿情熱點排行第一位,已有至少200萬網友參與討論和超過12萬條評論。   今日輿情熱點: 北漂小夥返鄉6次辦護照遭刁難 責任人受處分 中央電視臺11日《焦點訪談》報導,戶口在河北武邑的小周,目前在北京工作。
  • 輿情引導處置46式——輿情風險研判需背景意識
    輿情風險研判的背景意識是指在輿情事件發生後,判斷該事件風險大小,還需提前將當前的輿論背景作全面的考查和了解。總體上看,輿情風險研判需考查時間背景、地域背景、主體背景和話題背景。
  • 【輿情素養】劉志華:政務輿情回應邁入3.0時代
    回望政務輿情回應工作一路走來的歷程,可以將其粗略分成三個階段:政務輿情回應1.0時代(2007年—2010年),即啟蒙期。以山西黑磚窯事件等熱點輿情事件為典型代表。這一階段政府機構剛剛開始接觸了解網絡輿情,對熱點輿情回應總體較為被動,經常表現為個案輿情持續發酵,倒逼政府做出回應。
  • 輿情八講丨輿情語言使用的五大技巧
    「為了夯實輿情引導處置素養基礎,快速適應輿論場的新變化,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主任輿情分析師吳漢華、嶽亞玲、鍾新星等特聯合推出《輿情引導處置46式》,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微信公眾號將在雙節小長假期間連載選登。
  • 今日輿情解讀:設立教師節的本意是尊師重教
    9月1日以來「教師節」相關話題微博關注度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觀察,9月1日以來,「教師節」相關話題輿情不斷升溫。諸多爭議成為大眾討論話題,引發強烈關注。網民對此也高度關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相繼推出#教師節日期擬改#、#教師節擬改期#的相關話題,其相關微博超過42萬條。與此同時,各大網站對此紛紛進行報導和轉載,話題相關輿情熱度快速升溫。
  • 2017年中國保險業輿情報告:監管話題聲量大幅增長 人身險治理...
    會議發布了 「2017年中國保險業輿情報告」,對2017年中國保險業輿情情況進行全面解讀。  ■記者 吉雪嬌  保險業聲量同比增長8.02%  據統計,2017年全年,全網有關保險行業的輿情聲量共1047.3165萬篇 ,較2016年增長77萬餘篇,同比增長8.02%。
  • 今日輿情熱點: 最高法談冤假錯案稱寧可錯放不可錯判
    (截止時間:2013年5月7日11時)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劉翔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最高法談冤假錯案:寧可錯放不可錯判」,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騰訊新聞:「
  • 輿情報告|湛江考生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事件輿情研究
    面對具有大眾化和普遍性的輿情話題,網民基於自身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層次進行評論跟帖,或與其他網民互動交流抑或答疑解惑或就問題產生爭論,扮演著能動的輿情參與者角色。另一方面,媒體在輿情長尾期更加注重議程設置的功能,不僅將單一話題延伸到更深層面,還通過新聞評論表達基本態度引導公共話語。
  • 中國輿情地圖第八期:輿情態勢平穩,社會熱點各聚
    首先,全國性輿情事件相比1月呈現進一步上揚態勢,全國建立統一養老保險制度、立法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等事件體現出網絡輿論場對全國性話題的密切關注。其次,吏治反腐持續深入推進,冀文林、劉迎霞、劉漢等案件牽扯出與先前周濱、李春城、李東生、蔣潔敏等"秘書系"、石油系統內更加複雜的關係網,讓人對中央"打老虎"有了更大的期待與更多的猜測。
  • 2020年教育熱點新聞輿情話題事件分析報告(合集版)
    那麼到底2020年下半年都有哪些教育輿情網絡熱點話題及事件呢?蟻坊軟體在這裡為各位匯總了一份22020年教育熱點新聞輿情話題事件分析報告,供參考。熱點輿情分析簡要:通過藉助蟻坊軟體的大數據輿情監測分析系統,對該事件的網絡傳播聲量進行統計發現,相關話題#清華學姐#到目前為止閱讀量達到13.3億次,討論量達到23.2萬次,有關對於此事件的回應#清華美院老師回應鹹豬手事件#到目前為止閱讀量達到4.2億次,討論量達到3.1萬次。
  • 輿情解讀:中國需要理性面對「成長的煩惱」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觀察,關於中國經濟發展走勢的討論也是國內外媒體一個常見的話題。其中中國何時成為頭號經濟體是一個在過去十幾年常被提及。自從1872年以來,美國就取代了英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一些財經類媒體對此話題關注度較高,帶動當天的相關輿情熱度快速升溫。 由於「五一」假期因素的影響,5月1日到5月3日相關輿情熱度出現了明顯降溫態勢,相關媒體報導相對較少,對此話題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一些財經類專業網站上和一些境外媒體上。5月3日,相關輿情熱度下跌到本輪輿論關注的一個較低數值(11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