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輿情解讀:「海監職位零報考」話題的輿情變動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媒體稱中國海監零報考系因門檻較高」,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新浪新聞「河北一信用社破產 儲戶懸賞60萬討300萬存款」,截至今日上午11時,「媒體稱中國海監零報考系因門檻較高」話題位居今日熱點話題第一位,已有超過8萬網友參與和超過1萬條評論。
熱點話題:媒體稱中國海監零報考系因門檻較高
連結:http://news.qq.com/a/20121029/000051.htm
「東海海監船員職位無人報名」傳言近日在網際網路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一家公務員輔導機構在報考結束後統計稱,中國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和南海分局有7個崗位無人報考,其中包括東海分局6個執法船船員崗位和南海分局1個執法船輪機員崗位。在中日釣魚島爭端陷入僵局的時刻,一些日本媒體幸災樂禍地說,用大規模示威叫喊愛國的中國人竟然對海監如此不感興趣。
日本富士電視臺報導稱,中國海監船的船員招不到人,但日本的海上保安官「人氣十足」。由於日本的新聞中每天都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官在釣魚島附近應對中國船隻的新聞,今年報考日本海上保安學校和大學的申請者激增,報考人數為16783人,比去年增加了1.5倍,是歷史上報考人數最多的一次。《日本經濟新聞》稱,今年報考海上保安學校的人數為7708人,是去年的2.5倍。
「日本媒體所關注的現象固然存在,但僅從這6個崗位無人報考就藉此推斷中國民眾害怕與日本衝突,導致不敢加入海監明顯是片面的。」一名中國海事專家表示,這部分是由於海監執法船船員崗位要求過於嚴格造成的,海監要求報考者擁有甲類船舶各類適任證書等,年齡還要35歲以下,有證的年齡大,年齡合適的沒相關證件。如果這些崗位只要求本科學歷,每個職位報考的人數肯定超過300:1。東海分局此次招募的一個限定日語專業的海員崗位有364人爭奪,就是例子。
這名專家還表示,海監薪水相對較低、工作條件艱苦也是原因之一。相比來說,日本海上保安人員薪水相當高,在日本公務員收入中居中上等。
二、網絡輿情關注度分析
1. 四類媒體關注度分析
「東海海監船員職位無人報名」,這一傳言近日在網際網路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一家公務員輔導機構在報考結束後統計稱,中國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和南海分局有7個崗位無人報考,其中包括東海分局6個執法船船員崗位和南海分局1個執法船輪機員崗位。24日起經媒體報導後相關話題開始在網絡上逐步擴散,但並未出現較高的輿情熱點,24日後相關輿情熱度逐步回落。29日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話題在四類媒體上的輿情熱度逐步升溫。
10月31日,日媒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話題經媒體報導後,大大激發了網民們的憤怒情緒,。相關輿情熱度呈現大幅增長態勢。今日(11月1日),環球網《日媒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 中方:崗位要求過嚴》一文,引發280餘家網站轉載。截止到今日中午,今日的相關網絡新聞已達340餘篇。數據顯示,此話題的輿情熱度仍呈持續增長態勢,值得相關部門密切關注。
2. 四類媒體相關話題報導排行
以下是截至到今日12時左右,10月29日以來四類媒體關於「中國海監無人報考」話題的報導排行情況。搜狐網、人天涯社區、博客中國和新京報分列四類媒體報導量排名之首。數據顯示多家主流網站和網絡論壇社區對此話題顯示了較高關注程度。
3. 微博關注度分析(參考百度新聞數據)
10月下旬之前,「中國海監無人報考」話題在微博上並不多見,10月24日起就已經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相關微博。騰訊微博上出現了一則微博抱怨說:「反日遊行到處開花,大學畢業生擠破了頭要考公務員,但海監船的公務員位置卻無人報考,還去茶館聽相聲幹什麼,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笑話。」但此微博並未受到網民們的熱烈關注。
30日起,《東海海監船多個船員職位尚無人報名》話題在微博上開始逐步升溫。11月1日,話題相關輿情熱度出現爆發性增長。截至今日中午,騰訊微博上的相關微博已超過6500條。
三、輿情發展態勢分析
1. 標題變異後的輿情變動
10月下旬以來,隨著國家公務員考試開始報名以來,與此考試相關的話題也隨之備受關注。隨著10月24日人民網教育頻道的一篇報導被多家媒體轉載後出現變異之後,輿情發展方向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10月24日,人民網教育頻道發出了一篇題為《2013國考最後報名日:關注208個無人報考職位》的報導,報導稱10月24日是2013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最後一天,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數據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有208個職位無人報考,其中無報考職位最多的十個部門中有一半為國稅系統。文章隨後列出了「截止10月24日早8時無人報考職位最多十大部門」。
而鳳凰網等網絡媒體在轉載此文時則改標題為《公務員考試:東海海監船多個船員職位尚無人報名》,文章隨之引發眾多網友關注,並出現了20條網民跟帖評論。隨後該標題的文章獲得眾多媒體轉載。相關輿情熱度也隨之大幅度升溫。
而在此之後,網民的關注方向也被轉移到中國人的愛國心話題上。10月30日起, 網民們通過發微博表達了對此種現狀的不滿,有網友就評論稱「這個區域的公務員崗位竟然無人報考,可見愛國之心多麼脆弱」。
2. 網民熱議:無人報考是一種錯誤的解讀
網民們對此話題議論紛紛。但隨後也有網友指出無人報考是在偷換概念。招考與報名兩回事。專業的崗位門檻高並不意味著無人報名,而且不是所有報名者都能通過報名後的審查。
有網友認為海監事業工作辛苦,應當考慮提高這個崗位的待遇,對這些崗位不能太刻意要求證件而應更要注重人員內在素質。還有網友建議招收中國海監的最佳辦法是招錄復員退伍海軍,認為這條消息如果在部隊發布的話,報考者會很多。還有網友呼籲網民們要冷靜,專業性的問題就聽專業人士怎麼說就好了。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日媒報導就群情激憤把矛頭對準自己。
3. 媒體熱議:海監職位「零報考」無關愛國
新京報評論認為,海監職位「零報考」只是雙向選擇機制下的一種正常現象,根本無關愛國。國考雖是獨木橋,但年年都會有不少職位「零報考」,沒必要對此過度解讀。
華龍網評論則認為,報考哪一個崗位是公民的自由選擇,沒有人能夠或者有權利去強制,也沒有人能夠將某一個海監崗位與愛國與否掛鈎。恰恰想反,愛國就應該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衡量自己的綜合能力。對於那個自己不適合的崗位避而不報也不是錯誤的表現,而恰恰是正確的理性的選擇。
大眾網則認為,這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中日目前發展水平的差異。出海是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且還有年齡要求。這與目前國內很多企業招人的現象如出一轍:來應聘的人不合格,想招聘的人卻匱乏,這也對我國的教育及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我們各種專業人才不再匱乏的時候,就是中國全面超越日本的時刻。
4.中日媒體的對話:幸災樂禍?
今日環球時報的《日媒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 稱中國人愛國心是假的》一文在微博上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其中就包括一家日本媒體「朝日新聞社」微博的關注,「朝日新聞社」微博回應此文稱,是招收條件比較高吧。但「諷」、「幸災樂禍」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呢?沒有「災禍」發生,何來「幸災樂禍」呢?」
對此回應,有網友評論稱,日本媒體是軍國主義的喉舌,擅於製造輿論,挑撥分化,試探摸底。國人應同仇敵愾立場堅定。但也有網友稱「中國人的愛國心確實大多是停留在嘴上的。」
四,輿情點評
今日,環球時報的一篇報導引發了眾多網民們對此話題強烈關注,從而導致此話題相關輿情熱度的大幅度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本來是一篇客觀報導公務員考試報名數據的新聞,卻在傳播的過程中被一些媒體改換標題轉移到中國人的愛國心問題上,其中存在的問題是非常明顯,而相關媒體對輿論方向的引導也一目了然。媒體在對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某一點的放大作用在此事件中得到全面的體現。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國外一些不太友好的媒體不放過每一次機會分化中國民眾的網絡統一戰線之際,我們非常遺憾的看到,國內一些不太謹慎的媒體卻在經常給別人送去攻擊的口實。在這種意義上,日本媒體的「幸災樂禍」之說也就言之成理了。箇中緣由很值得相關媒體和管理部門深入反思。
(本文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