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輿情解讀:開徵遺產稅還需公眾理性面對

2020-12-25 輿情頻道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話題是「夏俊峰案後續」,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騰訊新聞「瀋陽被殺城管申凱父親:仍會向夏俊峰家索賠」。截至今日13時,「遺產稅或開徵」話題位居今日輿情熱點排行第三位,已有至少100萬網友參與討論和超過6萬條網友評論。

 

今日輿情熱點:遺產稅或將開徵

相關連結:http://money.163.com/13/0929/06/99U055TG00253B0H.html

近日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徵收遺產稅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草稿。而在今年2月國務院已同意並轉發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稱「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問題」。

有媒體報導,《新版遺產稅草案》被曝80萬起徵,死亡時遺留財產和死前五年內發生贈與財產均應徵遺產稅。根據稅率計算,500萬的遺產就應納稅84萬。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熱議,各大門戶網站開闢了專題進行「你同意徵收遺產稅嗎」的討論。有網友表示支持,認為開徵遺產稅可以縮小貧富差距;也有網友認為,富豪能夠移民,一旦開徵也是針對工薪階層。

 

二、輿情發展態勢分析

1.各類媒體報導走勢圖

9月21日以來「遺產稅或將開徵」話題媒體關注度

9月21日以來「遺產稅或將開徵」話題微博關注度

 

2.輿情發展走勢分析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觀察,自9月份中旬「以房養老」話題在網絡上開始成為網絡熱點之後,與之相關的「遺產稅」話題在9月份下旬以來逐步升溫並於近期成為輿情熱點。

9月中下旬以來,網絡上在討論關於國外如何實行「以房養老」制度話題時,有媒體報導稱加拿大以房養老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是因為加拿大有遺產稅或個人資產增值稅等一系列的制度環境作為保障。而年初以來關於「深圳將試點開徵遺產稅」的傳聞再次引發網民強烈關注。

9月22日,一些媒體人和學者也在微博上開始了關於遺產稅話題的討論,推動此話題輿情熱度的進一步升溫,當天的相關網絡新聞超過500篇。

9月23日,有媒體報導,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透露,徵收遺產稅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草稿。但他認為,徵收遺產稅不符合當前中國的養老模式。

9月24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表示,遺產稅是重要的再分配環節,從整體方向上看中國徵收遺產稅是必然趨勢。他指出,徵收遺產稅是世界通例,中國不會因為增設了遺產稅、房產稅而導致移民潮的出現。

24日當天,也成為「遺產稅」話題輿情熱度快速爆發的一天,當天的相關網絡新聞超過2300篇。隨後相關輿情熱度又快速回落。但對此話題的討論仍然在持續。

9月28日,有媒體報導了新出臺的遺產稅方案稱「遺產稅被曝80萬起徵 3000萬遺產繳1034萬」,當天相關輿情熱度再次升溫。

截止到今日(9月29日)14時,此話題相關輿情熱度仍然在快速升溫。今日的相關網絡新聞已經超過560篇,相關微博已經超過10萬條。數據顯示,此話題相關輿情熱度仍然處於快速上升通道,其後勢發展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三、相關輿情發展態勢分析

1. 網民熱議:應當與國際接軌的不只是遺產稅

網民觀點摘編:

支持,開徵遺產稅利大於弊

袁雲才(《東方新報》報社編輯):開徵遺產稅,我認為利遠大於弊:1.對財富進行二次分配,抑制畸形的兩極分化;2.官富少留遺產,必然間接促進內需;3.與其被徵稅不如捐款,會提高富人投入慈善事業的積極性;4.改變人們的價值觀,拜金主義思潮會收斂;5.貪再多也會被徵走一部分,間接遏制官吏貪慾;6.巨額遺產稅,能減輕其他稅種負擔。

孫哲旻Jamin(國泰君安證券 上海團結路營業部投資顧問):支持徵收遺產稅,但是要加強社會福利,監管稅收資金的去向,遺產稅適合貧富差距比較大的國家,符合目前中國國情,也可以起到抑制房價,促進消費的作用!

梁惠王(歷史小說作家):剛看到這國要徵遺產稅,還八十萬起徵簡直就是搶劫。不過,如果真能無差別執行,倒也喜大普奔,因為人人心裡明白,領導比我們富得不知哪裡去了。可關鍵是他們有多少錢我們永遠不清楚。

網友「光與影的後花園」:美國於1916年開徵遺產稅,1930年開徵贈與稅,1976年將兩稅合併,統稱遺產稅。目前,美國遺產稅納稅人約佔總人口的2%。 如果中國也對這2%的富人累進徵收遺產稅,將可大幅改善現有的很多社會問題,包括貧富差距過大。

反對開徵遺產稅

微博新鮮報:遺產稅就是政府趁你爸媽剛死的悲傷時刻,到你家把錢搶走。支持遺產稅想當於支持入室搶劫。

網友「亮出你的牙」:「如果你繼承你爸爸的遺產叫不勞而獲,那麼那些從沒叫過你爸爸一聲爸爸的人也來瓜分他的遺產叫什麼?

饒偉(保釣志願者):【敲骨吸稅】有遺產要徵遺產稅;沒有遺產養老沒人管;發工資的時候徵個所稅,拿工資買東西徵個所稅;買完東西留給下一代要徵遺產稅……讓我交稅可以啊,你給我提供了什麼服務?親,我去哪給你個差評啊?有客服讓我投訴嗎?能申請退款嗎?

孫警官說事(孫健,濟南民警,2012年度同城十大影響力人物,微博同城山東觀察員。):要收遺產稅?這是沒地方開發要開發逝人了?即便如此,是不是要徵求一下逝人的意見?

中美遺產稅存在巨大差異

王思想(經濟、歷史學者):【中美遺產稅巨大差異】據中國政府《新版遺產稅草案》,80萬起徵。而新華網消息:"2011年,美國繳納遺產稅起點提高到個人為500萬美元,夫妻為1000萬美元"。相差40-80倍。注意一個前提:中國房價比美國還要貴。

丁來峰(資深媒體人,《國際公關》雜誌原常務副主編):美國遺產稅起徵點500萬美元,向富人收稅,回饋窮人;中國遺產稅起徵點80萬元人民幣,向窮人收稅,回饋政府。這就是差距!

濟南博警宋健(濟南公安微博管理員):警院上課,講到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異?原因就在於中國人拼命存錢是因為未來沒有保障,養老、醫療等問題都需要自己解決,一場大病就可能毀掉一個家庭,國家又要推遲退休年齡、徵收遺產稅,我們哪有借貸買房的勇氣和底氣?

猜測開徵遺產稅的後果

臨窗對雨(龍建民,深圳中學初中部辦公室主任,高級教師。):#經濟解釋#開徵遺產稅了,結果如下:1、富人的遺產稅徵不到,因為他們的財產都在公司;2、窮人的遺產稅徵不到,因為他們沒有80萬;3、貴人的遺產稅徵不到,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財產在哪裡;4、最後,工薪階層的稅徵到了,因為他們花了一輩子的積蓄買了套房,價值超過了80萬……

張逸軒(風險投資人、財經評論員。):一對夫妻從工作起省吃儉用還剝削了兩邊爺娘個畢生積蓄,背上了30年貸款,好不容易買了套房子;30年後貸款還清了...又30年後,兩人前後歸西,房子由小孩繼承,房子市價數百萬。但要交幾十萬遺產稅,小孩努力工作,存了幾年終於攢夠了遺產稅,辦了手續繼承了爺娘個房子。幾年後,房子70年產權到期了。

以房養老、房產稅、遺產稅,這些政策基本上可以確保絕大多數人在死去的時候回歸到無產階級的隊伍裡來了。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開徵遺產稅還須理性面對

劉佐(中國稅務報社總編輯):今天看到很多朋友就網傳我國即將開徵遺產稅問題展開激烈批評,心情可以了解,也不乏真知灼見。不過,我還是希望大家冷靜一下,可否先不忙結論,看看有關消息來源是否可靠,分析一下其所言是否有理有據,把事情搞清楚以後,有的放矢,提出科學的建議,豈不更好?

段郎說事(九江市公安局民警段興焱):遺產稅80萬起徵。中國房產只有70年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傳代困難造成了徵收遺產稅難。此外,徵收遺產稅不符合當前中國的養老模式。在中國,贍養父母的責任是子女的,如果推出遺產稅,必然會遭受很多反對。

王才亮律師:遺產稅的開徵終於臨近了,有人高興有人愁。開徵遺產稅其實已列入中國稅制改革的議事日程,只是僅聞樓梯響,不見人露面。對於遺產稅的開徵我持支持態度。但我認為目前的傳聞晚了一些,偏了一些!

網友「相忘於江湖Joe」:#遺產稅#又來了,這個稅種好心是劫富濟貧,壞心是鼓勵懶惰和扼殺企業家精神,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太多了。別人口袋裡的錢說沒收就沒收了,沒人會有安全感的,精英階層不移民才怪!貧富差距的解決之道不是這樣的,給每個人同樣、平等的機會才是主要的。

還須更多配套政策

趙文(蘭州媒體資深記者):【不公布官員財產 就不要惦記公民遺產】遺產稅開徵在即,現在討論80萬起徵點高低似乎意義不大,因為80萬可能是普通農民幾輩子也掙不來的收入,也可能是20年後一平方米的房價。現在的問題在於他們官員可以不公布財產,但可以往國外轉移財產,憑什麼還要惦記普通公民的遺產!

王才亮律師:遺產稅的開徵能達到預定目標嗎?我的擔心是:1、需要我們重視的是,在中國正常的現有稅收尚不能滿足政府的要求。於是有了土地財政,有了數不清的亂收費。所以加快政治改革,儘快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目標十分重要。2、一些精英走得快。他們移民境外帶去了巨額財富,今後如何讓留下來的公民安居樂業十分重要。目前的法治狀況不能保證這一點。3、遺產稅的開徵需要信息的聯網與必要的公開。官員們的財產公開喊了很多年,能否在遺產稅的開徵前有突破性的進步對於遺產稅的開徵十分重要。

紀許光(著名反腐記者):想要我們支持徵收遺產稅不難!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先公布你和你親屬的財產情況。請全國各司政衙門主官先帶個頭。把已查辦的貪官們上繳國庫的錢來個國民統一分配。

應與國際接軌的不只是遺產稅

謝逸楓(亞太城市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兼秘書長):美國人均年收入3萬多美元,遺產稅起徵點500萬美元,是年收入的130倍;中國人均年收入8千人民幣,遺產稅起徵點80萬人民幣,倍數和美國差不多。但問題是3萬多美元可保證一個美國人過富裕的生活,500萬美元可以保證兒女一生衣食無憂;中國8千人民幣只能維持貧困的生活,80萬遺產只夠給父母墓地續費兩次。

四川羅立軍(四川戰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營銷策劃師。):#遺產稅被曝80萬起徵#移產稅哪裡都有,臺灣也有,徵稅沒得說。但80萬起徵是不是有點太低?

變態辣椒(時政漫畫家):這遺產稅的起徵金額差距也沒接軌呀,明明是脫軌了。

遺產稅起徵點80萬引熱議

範忠信(杭州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法律史學會執行會長):【徵稅還是打劫?】馬上徵收遺產稅,起點是八十萬。如果把百姓私房都算上,那麼全國城鎮居民幾乎每戶都要被徵收了——前年有官方統計:中國城鎮人口戶均資產總額241萬元。以此推算,城鎮居民每戶平均有160萬元資產要納入徵稅遺產之範圍!剛剛「以房養老」讓人驚魂未定,馬上家家又將遭「遺產劫」!

董藩(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央財大劉桓教授透露徵收遺產稅已被寫入三中全文文件,起徵點80萬。中共中央的文件中會規定遺產稅納稅基數?絕對不可能,至多提到遺產稅!又不是在起草國務院的《遺產稅徵收暫行條例》。

陳子續(農工黨委員、陝西紫雲集團公司董事長。):3000萬遺產納稅1034萬:有房族就慘了,在北京一套房子過千萬到上億,出臺有點粗糙,北京有的房子一平米都賣到幾十萬。就像過去個人所得稅一樣整天調整。

網友「三農快報」:得知遺產稅80萬起徵,起徵率20%.免徵額20萬元。也就是你有一套80萬房產,死後你的兒子要上交15萬遺產稅。

網友「中國觀察」:應該把起徵點定在500萬或者1000萬以上。80萬在小縣城都買不到一套房子。

網友「高超-gaochao」:根據我國2004年的遺產稅條例,20萬元起徵點太低了。今曝80萬元起徵仍不合理。徵收遺產稅的目的是縮小貧富差距、防止巨額財產毀掉富二代。所以應僅針對少數富人而不是多數百姓。我主張起徵點參照美國200萬美元,我國可定為1000萬元人民幣,稅率不宜過低,也易於推行。

 

2.媒體評論:

三中全會財稅改革目標漸明

證券時報網:【三中全會財稅改革目標漸明 樓繼偉任領導組長】「實現個稅個人結合家庭綜合計徵」「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調整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適時開徵遺產稅」等,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有望在三中全會上予以討論,在形成共識後,將以「原則性短語」進行表述,出現在大會文件當中。

同花順股票軟體:【個人所得稅實現個人結合家庭綜合計徵等有望在三中全會上予以討論】「實現個稅個人結合家庭綜合計徵」「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調整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適時開徵遺產稅」等,有望在三中全會上予以討論,在形成共識後,將以「原則性短語」進行表述,出現在大會文件當中。

反對聲音較多 面臨阻力重重

麻辣社區:【80萬起徵「遺產稅」,你咋看】延遲退休、以房養老等消息過後,是可能80萬起徵遺產稅的新聞。有網友說:人這一輩子最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錢被別人拿走了……而小夥伴們將來只有一個方案可以應對:長生不老,壽與天齊?

微博新鮮報:據媒體報導,《新版遺產稅草案》被曝80萬起徵,死亡時遺留財產和死前五年內發生贈與財產均應徵遺產稅。根據稅率計算,500萬的遺產就應納稅84萬。網友@劉瑞江 說:從此以後,遺產超過80萬的人又多了一個親屬,這個親屬沒有做過兒女父母的事情,只會在分財產的時候出現。

天涯輿情:【開徵遺產稅面臨什麼困難】如果遺產稅開徵,一定會出現富人移民逃稅,負擔落到擁有一兩套住房的中等階層頭上的現象。遺產稅聽起來是一個可縮小貧富差別,實現社會公正的好稅種,但不一定實行得好。對這個關係很多人死後財產繼承問題的稅種,最好經過全民深入審慎的研究和討論。

目前推出時機並不成熟

廣州財政:【國務院參事:徵收遺產稅寫入三中全會文件草稿】「目前徵收條件不成熟,我給中央寫了意見。」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周一在一次講座上透露,徵收遺產稅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草稿。但他個人認為,目前推出時機並不成熟,還需要過三四十年才可行。

共識網:【胡釋之(宏觀經濟學者):最蠢不過遺產稅】遺產稅是對私人產權的粗暴侵犯,永遠都不應該開徵。私人的東西,不管多少,當然有權留給子女,不然還叫什麼私人財產?一個文明的政府理應對此加以保護,而不是主動加以破壞。所以遺產稅的骨子裡頭是對私人產權的不尊重,這相當危險。

 

3. 它山之石:各國遺產稅徵收方法

遺產繼承權並非是天賦人權

遺產稅的開徵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現代意義上的遺產稅,理論界公認始於1598年的荷蘭,採用比例稅率,並按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親疏關係等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稅率。關於徵收遺產稅的依據,在理論上有諸多說法。遺產的取得是由於遺產繼承關係這種源於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血緣關係和其它情誼關係的存在而實現的。但並不是說,有了這種關係,就等於擁有了繼承權。許多學者認為遺產繼承權,並非是天賦人權,而是由國家法律所承認和保護的權利,即國家賦予的權利。而且就經濟關係來看,遺產的取得,不同於其它所得,它是一種不勞而獲的所得。因此,從遺產繼承權的存在和遺產繼承所得屬不勞而獲的性質這兩方面來說,中西方學者都主張對遺產課稅,形成了遺產稅的課稅理論依據。

各國普遍採用遺產稅制度

2013年3月2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發布的《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報告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中引進、借鑑了許多國外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國家高層在改革決策中往往希望了解國外的最新情況。遺產稅作為財產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維護市場平等競爭,鼓勵後代自強自立,縮小貧富差距,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作用。對遺產徵稅國家多是當今最具效率和競爭力、科技領先的國家,其GDP總量佔到全球總量的70%以上。

據媒體報導,遺產稅制度是市場經濟主流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財產稅。意義上的遺產稅始於1598年的荷蘭。繼荷蘭之後,英國於1694年,法國於1703年,美國於1788年,義大利於1862年,日本於1905年,德國於1906年相繼開徵了遺產稅。

美國:根據現行稅法,2012年去世的人的遺產贈與稅的免稅額為525萬美元,對超過免稅額的遺產實行累進稅率,共12級,通常是金額越高的部分,稅率越高,讓高收入和財產多的人稅負重些,體現納稅公平。

日本:對其公民的全球財產徵收遺產贈與稅,日本的遺產稅實行累計稅率,1000萬日元以下為10%,1000萬-3000萬日元為15%,3000萬-5000萬日元為 20%,5000萬 -1億日元為30%,1億-3億日元為40%,超過3億日元為50%。

韓國:遺產贈與稅均實行累進稅率,邊際稅率分5級,稅率10%-50%。

丹麥:遺產贈與稅實行單一比例稅,財產在親屬之間轉移稅率是15%,如果轉讓給非親屬,對交納15%的稅後的剩餘財產再額外徵收25%,這樣,非親屬之間的遺產贈與稅稅率大致為36.25%。

4. 專家觀點:應根據地區差異彈性規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稅務系主任薛剛教授指出,徵遺產稅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有利於社會公平的實現;從完善稅收體系方面,目前已在百餘個國家徵收遺產稅,對於調節收入分配,完善稅收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財政與稅收系教授王德祥則表示,徵收遺產稅是完善稅制,防止偷逃稅收,彌補稅制不足的需要。通過徵收遺產稅,一方面運用稅收的調節功能,鼓勵納稅人積極為社會多作貢獻;另一方面向納稅人徵收遺產稅,可以防止遺產在死者生前發生轉移逃稅,這是對財產稅和個人所有稅的一種有效補充。

王德祥教授指出,目前我國尚未實行統一的個人財產登記制度,稅務機關主要掌握公民工資收入的確切信息,而納稅人所擁有的房產、股票、機動車數量等數據,稅務機關很難準確掌握;如此一來,各種財產信息披露不充分,這對遺產稅的開徵產生很大阻力。此外,遺產稅的起徵點及稅率高低等核心要素,還需要根據各地區實際差異化進行彈性規劃。遺產稅的徵收也需要設置專門的機構,避免重複徵收。

5.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由來已久

據媒體披露,收入分配方案起草工作於2004年開始啟動,由發改委具體負責。2010年初和2011年12月,發改委兩次將方案上報國務院,但最終方案均未得到國務院通過。因此分配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是政治穩定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係到經濟是否能可持續發展,關係到社會能否長期保持和諧穩定。現在對於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不是大家認識不到,而在於要有勇氣打破現在的利益結構,儘快就收入分配問題有一個總體方案,有制度的保證,有完善的法規化的實施細則,才能夠產生實際的效果。

有媒體報導稱,2010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將遺產稅的起徵點定在80萬。《新版草案》超額累計稅率表的附件對應納稅遺產淨額不超過80萬的,稅率為0;80萬-200萬、200萬-500萬、500萬-1000萬以及超過1000萬的適用稅率分別為20%、30%、40%、50%,對應的速算扣除數分別為5萬、25萬、75萬、175萬。由於遺產繼承屬於偶然的、非勞動所得,因此其稅率及稅負水平應高於個人所得稅。不過最高邊際稅率應在50%左右,因為如果邊際稅率太高,可能達不到調節財富分配的目的,反而只會引起納稅人的反感,並引發大量的逃稅行為。

 

四、輿情點評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觀察,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由來已久。早在去年年末,網絡上關於「遺產稅」話題的討論就已經出現。

2012年年底,網絡上就有傳言稱「深圳出臺了試點徵收遺產稅方案」,而隨後一些保險公司便以此為賣點大肆宣傳保險在免徵遺產稅的功能,成為該信息的傳播主力。與此同時,也有保險行業人士稱買保險規避遺產稅不靠譜,但目前遺產稅在我國還處於討論階段,它何時開始徵收、如何徵收、徵收範圍是什麼等一系列問題還沒有最終確定,現在就開始討論「保險避稅」問題還為時尚早。

2013年2月5日,國務院批轉了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在文件中有關收入再分配的改革目標提到: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

2013年3月2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發布的《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報告認為,從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需要出發,我國已基本具備徵收遺產稅的條件並建議將500萬元作為起徵點。無論從社會公平政策、轉變增長方式,還是縮小貧富差距,推進遺產稅改革的時機均已成熟。一時間遺產稅成為焦點話題。

有專家指出,遺產稅是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從宏觀講,遺產稅更多功能體現的是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因此遺產稅是嵌入在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制度推進中。我國於2002年前後就遺產稅有關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考察並於2003年提出了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但由於改革的整體性,收入分配的配套制度建設等導致遺產稅一直沒有開徵。時隔11年重提遺產稅更多的還在於十八大後要推進的深化中國制度改革,更多地讓老百姓享受到中國改革開放中的紅利。因此,對遺產稅的認知從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的系統性理解遠比單純考慮是否開徵遺產稅更有意義。

我們看到,遺產稅的問題在十八大後已經正式出現在政府文件中。這從另一個側面也顯示,遺產稅的開徵大勢所趨,它不僅僅是時間問題,更重要的是意義問題。因為對遺產徵稅本身其增加財政收入的作用僅僅是有限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是對社會起到公平教育的作用。討論遺產稅到底動了誰的蛋糕比計算徵多少遺產稅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更有意義。

而這樣一個關係到全國眾多有錢人的話題,一些低收入群體的網友對開徵遺產稅表示強烈支持,認為那些有錢人的遺產進行徵稅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在國家層面對富人的「劫富濟貧」制度設計很有必要,如果中國也能夠對佔中國人口極少數的富人們實行累進徵收遺產稅,將可以大幅改善現有的很多社會問題,緩解包括貧富差距過大、仇官仇富心理的滋生和蔓延。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反對開徵遺產稅的聲音也是氣勢洶洶,有網友聳人聽聞地稱「開徵遺產稅是一場搶劫,支持遺產稅想當於支持入室搶劫。」 建議方案中的80萬起徵點成為反對開徵遺產稅者最大的攻擊點。有網友稱按照這個標準開徵遺產稅的話,「北京一套老房子隨便評詁就幾百萬,對北京就是戶頭稅。」對此有網友指出,按照我國2004年的遺產稅條例規定的標準20萬元起徵點太低了。而現在的今曝80萬元起徵仍不合理。徵收遺產稅的目的是縮小貧富差距,應僅針對少數富人而不是多數百姓。起徵點可以適當高一點,稅率不宜過低,也易於推行。還有網友對於遺產稅的開徵能否達到預定目標表示擔心,認為在在目前的中國推行遺產稅會面臨重重阻力。有網友指出,遺產稅的開徵需要信息的聯網與必要的公開。官員們的財產公開喊了很多年,能否在遺產稅的開徵前有突破性的進步對於遺產稅的開徵十分重要。

國務院參事劉桓在個人微博上表示,徵收遺產稅不符合當前中國的養老模式。與美國以國家養老模式為主不同,中國是以居家養老為主,少數人群則依靠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在中國贍養父母的責任是子女的,如果目前國家推出遺產稅必然會遭受很多反對意見。另外法規不健全也是一個目前不應該推出征收遺產稅的理由。而自收入分配改革意見出臺7個月以來有關調查顯示,平均每天申請去海外的中國億萬富翁達1.7個。如果現在推出遺產稅估計很難徵收,而且對一些企業家帶來壓力。他認為目前推出時機並不成熟,還需要過三四十年才可行。而與劉桓觀點相左的是,今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在京發布《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中期成果報告認為,無論從社會公平政策、轉變增長方式,還是縮小貧富差距,推進遺產稅改革的時機均已成熟,條件也已基本具備。9月24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也指出,遺產稅是重要的再分配環節,從整體方向上看中國徵收遺產稅是必然趨勢。徵收遺產稅是世界通例,中國不會因為增設了遺產稅、房產稅而導致移民潮的出現。網友「相逢一笑VV」則追問道:今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在京發布的《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中期成果報告認為,開徵遺產稅的時機已經成熟,建議在「十二五」期間徵收,最遲在2015年徵收,起徵點定為500萬元。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又引用劉桓的話說起徵點定在80萬元。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對於這場支持開徵遺產稅者和反對徵稅者兩派針鋒相對的爭論,有評論指出,此前遺產稅象「狼來了」一般的喊了多次了,但一時半會兒還是來不了。而在千呼萬喚之後,歷經幾十年的遺產稅立法而不斷遭受阻撓,遺產稅法案屢屢破產之後,時下盛傳的遺產稅《最新草案》中據說起徵點是80萬元,再加上免徵額20萬,也就是從100萬開始繳納遺產稅,這麼低的起徵點如果再考慮到畸形的房地產價格泡沫因素等,如果沒有通過細則進行修正的話,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用單純的數字來作為徵收標準有點勉強,尤其是沒有把通貨膨脹這個概念考慮進去。而這種粗糙的草案條例顯然是利益集團再一次利用不合理的規則將「劫富濟貧」扭曲為「劫貧濟富」以引發民眾的普遍抵制,從而變相達到抵制遺產稅立法的目的。有評論指出,那麼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不久的未來中國徵收遺產稅也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因此對於當下而言,過多的討論遺產稅是否應該開徵顯得意義不大。不妨將焦點集中在如何開徵的問題上更具現實意義。

面對紛紛擾擾的網絡輿情,我們對於開徵遺產稅這個牽涉到眾多利益群體的問題,審慎考慮是必要的,但在方案沒有正式出臺之前便開始畏首畏尾,不敢改革的心態也是不足取的。對於開徵遺產稅這場合法的「劫富濟貧」,我們不僅要看到改革進程中需要面對的困難和阻力,更需要看到改革之後對緩解貧富差距,促進中國社會更加公平和諧發展的積極意義。對來自各方面的聲音都要傾聽但不盲從,在眾聲喧譁中把握主流民意,這才是對待包括開徵遺產稅在內的眾多熱點話題的理性態度。

相關焦點

  • 當下的中國不宜開徵遺產稅
    ■ 社論  開徵任何一個新稅種,都應該採取慎重的態度,不僅要看到國際社會的情形,也要充分考慮國情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  遺產稅要開徵了?近日,財政部在其網站公布了《財政部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107號(財稅金融類018號)提案答覆的函》。
  • 海南日報數字報-遺產稅該不該開徵?
    【觀點三:是否開徵遺產稅要立足國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近些年來,開徵遺產稅的國家和地區或大幅度降低稅率,或暫停甚至取消遺產稅的現象值得我們關注。開徵遺產稅或遺產稅稅率較高的國家和地區,與不開徵或稅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相比,總是處於不利地位。財富從前者轉移到後者的情況屢見不鮮。
  • 專家:建議「十四五」期間研究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
    摘要 【專家:建議「十四五」期間研究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29日表示,收入差距過大是制約一個國家消費總需求的重要原因,我國通過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消費水平的空間還很大。
  • 遺產稅真的要來了嗎?由專家建議解讀遺產稅開徵可能性及應對之法
    在今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在談到這一問題時給出多個建議。其中一個建議是,提高直接稅比重,發揮稅收平抑貧富差距的作用。「建議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穩妥開徵房地產稅,研究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宋曉梧表示。具體來看,宋曉梧首先建議,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
  • 開徵遺產稅 不能只言其「利」
    研究稱,我國已基本具備徵收遺產稅的條件,並建議將500萬元作為遺產稅起徵點。國務院此前批轉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曾要求,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問題。另一方面,產權認定評估體系也不夠完善,除房產外,古董、字畫、珠寶等一般都不需要經過產權登記,市場上也缺乏專門、權威和公正的資產評估機構,導致很難對遺產價值及應納稅額進行認定評估。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會計系主任陳曉說過,「中國稅務部門到現在還沒有掌握真正的富人是誰」。連向誰徵稅都搞不清楚,圍繞遺產稅的一切推演就只能是紙上談兵。
  • 十四五期間,建議穩妥開徵房產稅、遺產稅?看看經濟學家怎麼說
    但隨著「十四五」的臨近,它們似乎離大家又更近了許多… … 近日,在談到如何通過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來促進社會公平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給出了多個建議,其中一條就是提高直接稅的比重,發揮稅收平衡貧富差距的作用,比如穩妥開徵房地產稅,研究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
  • 財經知識百科:遺產稅|百科 遺產稅_網易財經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通過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將遺產稅作為擬開徵的稅種之一,但限於當時的條件未予開徵。1994年的新稅制改革將遺產稅列為國家可能開徵的稅種之一。1996年全國人大批准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第9個五年計劃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中提出「逐步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
  • 遺產稅屬學術探討 開徵時機未成熟 業界存爭議
    劉桓表示,目前針對遺產稅的討論,將圍繞是否開徵、開徵後的經濟效益及法律可能性等幾方面為重點展開研討。  雖然開徵遺產稅是大勢所趨。「但就目前來看,稅基的界定、評估和監控尚面臨技術層面的障礙,甚至還包括既得利益群體的阻力。」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告訴記者。
  • 中國稅務學會會長:遺產稅稅源不足近年難以出臺
    中新網3月25日電 據《北京日報》報導,針對日前有媒體稱遺產稅明年有望激活立法的說法,中國稅務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楊崇春昨天表示,目前中國對遺產稅的開徵尚處於研究階段,近年難以開徵。如果開徵這項稅收,需解決徵稅稅源不足,稅收成本高等問題。
  • 深圳多次被傳徵收遺產稅 在中國徵收是否適合?
    為何總謠傳深圳徵收遺產稅?2012年底,央視經濟信息聯播曾播出新聞「深圳或成為我國首個開徵遺產稅的試點城市」,報導稱「在深圳提出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思路中,出現了試證遺產稅的建議,引發社會極大關注,不少人已在考慮如何避稅,在深圳前去諮詢『保險避稅』的人明顯增多」。
  • 輿情解讀:中國需要理性面對「成長的煩惱」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見習分析師 時曉飛 一、熱點事件概述 據媒體報導稱,根據世界銀行和IMF數據推算,中國將在「今年」趕超美國。 截止到今日(5月8日)15時,此話題的單日相關網絡新聞超過3500篇,單日相關微博約2780條,數據顯示,此話題輿情熱度在媒體關注度上仍然持續升溫的高溫態勢,但在微博平臺上相關輿情熱度已進入回落區間。
  • 遺產稅或促使財富向境外轉移 香港新加坡取消遺產稅
    而在今年2月5日,國務院批轉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問題」。  記者從接近國家的人士處獲悉,對遺產稅,國家稅務總局還沒有消息,深圳暫時還不會進行試點。  大額保單為避稅?   就像懸在頭上的一把劍,最近幾年,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已經在考慮遺產稅問題。
  • 專家再談遺產稅:徵收條件尚未具備起徵點存差異
    馬海濤:我國目前實際開徵遺產稅面臨的困難還很多,時機還不是很成熟。首先,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和遺產稅密切相關的收入監控體系,比如,房產我們可以監控,但是個人擁有的其他資產,比如古董、字畫甚至包括他自己的貨幣收入,是不好控制的。這些都對徵收遺產稅帶來很大的難度,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徵收成本過高。第二,從納稅人的阻力來看,開徵遺產稅的困難也是很多的。
  • 媒體:中國富人資本不透明 徵遺產稅比美國難
    很少有話題像遺產稅一樣,能立刻喚起公眾對死後財產去向的憂慮。因為遺產稅制度一旦確立,意味著個人財富不能全數遺贈後人,而是將部分進入公帑。引起公眾心理焦灼的是,遺產稅究竟是調節社會貧富的「德政」,還是對私人財產的「合法掠奪」。在中國,遺產稅的腳步聲似乎越來越近。
  • 法國「如約」開徵數字稅展現獨立性
    從今年12月份起,法國政府將按原計劃向數字巨頭開徵數字服務稅。一年來,法美雙方圍繞該議題展開系列談判,雙邊經貿關係一度跌入谷底。此次法國「如約」開徵數字稅,以「言出必行」的姿態展現其獨立自主原則。當地時間11月25日,法國經財部宣布將從今年12月份起,按原計劃開徵數字服務稅。一年來,法美雙方曾圍繞該議題展開系列談判,甚至引發關稅戰,雙邊經貿關係一度跌入谷底。此次法國「如約」開徵數字稅無疑是堅定捍衛自身利益,進一步強化稅收保護機制的表現,法國以「言出必行」的姿態展現其獨立自主原則。
  • 今日輿情解讀:「海監職位零報考」話題的輿情變動
    今日輿情解讀:「海監職位零報考」話題的輿情變動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今日(11月1日),環球網《日媒諷中國海監「無人報考」 中方:崗位要求過嚴》一文,引發280餘家網站轉載。截止到今日中午,今日的相關網絡新聞已達340餘篇。數據顯示,此話題的輿情熱度仍呈持續增長態勢,值得相關部門密切關注。 2.
  • 房產稅沒來,「遺產稅」先來了?房子多的人恐怕「難眠」
    其實,大部分購房者一致認為,開徵房產稅是降房價最好的辦法!那麼,房產稅什麼時候能開徵?如何徵收?對此,業界普遍認為,當前我國房產稅的立法程序沒有啟動,這意味著5年內房產稅出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個消息一經發出,讓許多剛需非常失望。說實話,大家不必失望,雖然房產稅短期內很難開徵,但「遺產稅」卻可能先來了。
  • 發改委稱有計劃提高天然氣價格 擇機開徵燃油稅
    同時,發改委一直在推動繼續完善成品油的價格形成機制,並和財政部一直在研究,準備擇機開徵燃油稅。  王晶曾表示,在醞釀天然氣漲價的過程中,發改委也會注意保護低收入群體的利益,給予這部分人群一些補貼政策。
  • 遺產稅屢演「狼來了」 徵收條件是否成熟引爭議
    有專家指出,根據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遺產稅應當明確定位於「富人稅」,即僅對資產達到極高標準的「巨富」徵收,要注意將一般性的財產繼承排除在外。   徵收條件是否成熟   遺產稅在許多國家都被視作緩解貧富差距的稅種,對社會確有不少積極作用。從全世界範圍來看,目前有114個國家已開徵遺產稅,美、日等國近年來加大了對遺產稅的徵收力度。
  • 中國的稅|為什麼中國還不需要遺產稅
    在這本書中,皮凱蒂認為,中國應該開徵遺產稅。新中國一成立,遺產稅開徵就提上議事日程。1950年1月政務院公布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提出建設新稅制,涉及包括遺產稅在內的14個稅種。隨著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隨著工資收入和工分差距的縮小,社會公平已經不需要稅收來加以調節,甚至整個社會稅收的作用被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