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中國不宜開徵遺產稅

2020-12-25 新京報

  ■ 社論

  開徵任何一個新稅種,都應該採取慎重的態度,不僅要看到國際社會的情形,也要充分考慮國情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

  遺產稅要開徵了?近日,財政部在其網站公布了《財政部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107號(財稅金融類018號)提案答覆的函》。該函回答了全國政協委員段祺華關於遺產稅法律法規修改的提案的相關問題。財政部表示,我國目前並未開徵遺產稅,也從未發布遺產稅相關條例或條例草案。

  關於開徵遺產稅的傳言,由來已久。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傳一陣。前幾年,坊間還一度傳言:深圳即將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徵遺產稅,甚至連試點方案都「流傳」了出來。儘管深圳市官方曾多次公開闢謠,但仍難以消弭公眾的擔憂。公眾的擔憂並非完全無跡可循。事實上,近年來,有不少專家公開建言,適時開徵遺產稅。

  這次財政部的回應,算是解開了一部分疑問,傳言可以休矣。開徵任何一個新稅種,都應該採取慎重的態度,不僅要看到國際社會的情形,也要充分考慮國情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至於未來如何取捨選擇,也一定要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做相應調整。不過總體而言,對於當下的中國,還真是不宜開徵遺產稅。

  經過了近4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相當一部分民眾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而很多財富的獲得,除了個人努力之外,確實也具有某種外部性。但這並不意味著,需要通過遺產稅來調節分配差距。

  這是因為,一者,在鼓勵大眾創新創業的當下,開徵遺產稅無助於鼓勵民眾創業創新,也不利於社會財富的積累。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而任何投資創業,其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財富積累之上的,而創業也一定需要崇尚市場性競爭的拼搏精神。開徵遺產稅,極有可能將社會的注意力轉向強制性的「均貧富」而非個體奮鬥,從而影響社會主體創新創業的氛圍。

  再者,開徵遺產稅也不符合當下中國稅負水平已經較重的現實。曾有段時間,一些企業家在海外投資,引起廣泛爭議。雖然其中涉及的一些言論有失偏頗,但是這裡也確實廣泛地存在著一種擔憂,那就是中國稅負水平過高,可能會導致資本外流。其實這種擔憂不無道理,為企業和個人降低稅費,也是穩定資本不外流的重要手段。

  實際上,這些年來,取消遺產稅已是大勢所趨、世界潮流。目前,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義大利、新加坡都相繼停徵了遺產稅。美國總統川普也在備受矚目的「美國稅改法案」中取消了美國的「遺產稅」。其中原因,無外乎就在於,一個國家若有過高的遺產稅,會導致本國高淨值階層移民,最終導致財富資本外流。是否徵收遺產和贈與稅,實際上也逐步成為國家、地區間稅收競爭、吸引投資的一項重要內容。

  何況,從技術層面看,目前也不具備相應條件,無論是居民財產信息,還是財產合理估價,均非易事。即以目前的個人所得稅而言,因為相關信息很不完善,徵收尚有困難,何況遺產稅?如果連基礎信息都不很清楚,又依據什麼作為徵稅的標準。

  許多人寄希望於用遺產稅調節貧富差距,但需要認識到的是,這並非唯一手段,也非當下急務。從根本上看,縮短貧富差距還是要多管齊下,要從機會平等、規則透明、制度明確、約束權力等方面多做一些努力。

相關焦點

  • 今日輿情解讀:開徵遺產稅還需公眾理性面對
    中國房產只有70年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傳代困難造成了徵收遺產稅難。此外,徵收遺產稅不符合當前中國的養老模式。在中國,贍養父母的責任是子女的,如果推出遺產稅,必然會遭受很多反對。 王才亮律師:遺產稅的開徵終於臨近了,有人高興有人愁。開徵遺產稅其實已列入中國稅制改革的議事日程,只是僅聞樓梯響,不見人露面。對於遺產稅的開徵我持支持態度。但我認為目前的傳聞晚了一些,偏了一些!
  • 開徵遺產稅 不能只言其「利」
    研究稱,我國已基本具備徵收遺產稅的條件,並建議將500萬元作為遺產稅起徵點。國務院此前批轉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曾要求,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問題。可以預見的是,在財富缺乏透明度、資產沒有全面實名制的語境下,遺產稅一旦開徵,必然面臨徵稅對象、徵稅基數的不確定性,削富濟貧等作用也將面臨諸多變數。  財富不透明,一方面在於隱性收入和灰色收入佔據相當比重。2010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超富階層隱瞞了三分之一的真實收入,約9.26萬億元為「隱性收入」,其中有5.4萬億是「灰色收入」。
  • 專家:建議「十四五」期間研究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
    摘要 【專家:建議「十四五」期間研究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29日表示,收入差距過大是制約一個國家消費總需求的重要原因,我國通過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消費水平的空間還很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遺產稅該不該開徵?
    儘管如此,「遺產稅」還是觸動了人們敏感的神經。  【觀點一:徵收遺產稅的時機早就到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認為,我們國家的億萬富翁數量都已經趕上美國了,有各種方式富起來的群體,這是遺產稅開徵一個最基本的條件。關鍵是要不要下決心開始徵收,現在國家貧富差距問題已經凸顯,有了一批提前富起來的人,因此,開徵遺產稅對調解收入分配有重大意義。
  • 遺產稅真的要來了嗎?由專家建議解讀遺產稅開徵可能性及應對之法
    11月29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在北京舉行。在29日下午舉行的圓桌論壇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在題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促進國內經濟循環》的演講中建議「十四五」期間研究開徵遺產稅。
  • 十四五期間,建議穩妥開徵房產稅、遺產稅?看看經濟學家怎麼說
    但隨著「十四五」的臨近,它們似乎離大家又更近了許多… … 近日,在談到如何通過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來促進社會公平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給出了多個建議,其中一條就是提高直接稅的比重,發揮稅收平衡貧富差距的作用,比如穩妥開徵房地產稅,研究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
  • 財經知識百科:遺產稅|百科 遺產稅_網易財經
    5中國介紹現狀介紹中國開徵遺產稅與贈與稅還存在以下一些困難:一是稅源上。鑑於存在的困難,借鑑上述國家的經驗,中國開徵遺產稅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四個方面:1、剛開始徵遺產稅時,徵收面不要太寬,起徵點不要定得太低,不能簡單從工資收入來定,要綜合現代人收入結構特點,充分考慮非工資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重點徵收有巨額財產的人的遺產,對一般人應採取照顧,這樣徵收管理就可以簡化,而贈與稅宜暫慢開徵。2、稅率應採取累進稅。
  • 遺產稅屬學術探討 開徵時機未成熟 業界存爭議
    今年2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等部委 《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問題。」  今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在京發布《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中期成果報告。報告認為,無論從社會公平政策、轉變增長方式,還是縮小貧富差距,推進遺產稅改革的時機均已成熟,條件也已基本具備。
  • 取消遺產稅是世界潮流
    漫畫/陳存昌  關於開徵遺產稅的傳言,由來已久。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傳一陣。事實上,近年來,有不少專家公開建言,適時開徵遺產稅。  《新京報》刊發社論說,開徵任何一個新稅種,都應該採取慎重的態度,不僅要看到國際社會的情形,也要充分考慮國情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至於未來如何取捨選擇,也一定要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做相應調整。不過總體而言,對於當下的中國,還真是不宜開徵遺產稅。  經過了近4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相當一部分民眾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 中國稅務學會會長:遺產稅稅源不足近年難以出臺
    中新網3月25日電 據《北京日報》報導,針對日前有媒體稱遺產稅明年有望激活立法的說法,中國稅務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楊崇春昨天表示,目前中國對遺產稅的開徵尚處於研究階段,近年難以開徵。如果開徵這項稅收,需解決徵稅稅源不足,稅收成本高等問題。
  • 媒體:中國富人資本不透明 徵遺產稅比美國難
    新中國成立伊始,1950年頒布的《全國稅收實施要則》中列有遺產稅,但因富裕階層當時已然消失,也就沒有開徵的必要。改革開放後,允許社會財富在市場中流動,貧富分化日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開徵遺產稅進入國家議事程序。1997年中共的十五大報告正式提出「開徵遺產稅」,2004年公布了《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2010年對此《草案》進行了修訂補充,但未改變《草案》屬性。
  • 深圳多次被傳徵收遺產稅 在中國徵收是否適合?
    遺產稅是針對財產所有人去世以後遺留下來的財產而徵收的一種稅。它最早起源於歐洲,近代的遺產稅始於荷蘭,此後,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也相繼開徵遺產稅。許多國家之所以徵收遺產稅,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避免財富過度集中。在西方國家,貧富差距懸殊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對此,政府採取了徵收遺產稅予以控制。
  • 中國的稅|為什麼中國還不需要遺產稅
    在這本書中,皮凱蒂認為,中國應該開徵遺產稅。新中國一成立,遺產稅開徵就提上議事日程。1950年1月政務院公布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提出建設新稅制,涉及包括遺產稅在內的14個稅種。隨著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隨著工資收入和工分差距的縮小,社會公平已經不需要稅收來加以調節,甚至整個社會稅收的作用被淡化。
  • 遺產稅或促使財富向境外轉移 香港新加坡取消遺產稅
    2012年11月底,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思平在第十屆中國改革論壇上發言,透露深圳市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十大改革思路,其最後一條就是調節高收入,「如果國家要搞試點,深圳可以試點遺產稅」。  3個月之後,國務院批轉《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 ,提出「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問題」。
  • 專家再談遺產稅:徵收條件尚未具備起徵點存差異
    1994年的新稅制改革將遺產稅列為國家可能開徵的稅種之一,爾後,遺產稅的開徵又被寫入《國家「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裡面。黨的「十五大報告」也指出:調節過高收入,完善個人所得稅,開徵遺產稅等新稅種。一時間,遺產稅的開徵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隨著近幾年中國億萬富翁「成批」地出現,遺產稅問題再次引起大家的關注。
  • 「燃油稅」或即將開徵 中國石油表示影響不大
    燃油稅的徵收並不是一個簡單稅收制度的變革,種種跡象表明,燃油稅的實施必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是從政府部門還是從行業的角度,都將面臨利潤蛋糕重新分割的局面。是否已到開徵燃油稅最好時機?早在1994年,有關部門就正式提出開徵燃油稅。
  • 遺產稅屢演「狼來了」 徵收條件是否成熟引爭議
    有專家指出,根據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遺產稅應當明確定位於「富人稅」,即僅對資產達到極高標準的「巨富」徵收,要注意將一般性的財產繼承排除在外。   徵收條件是否成熟   遺產稅在許多國家都被視作緩解貧富差距的稅種,對社會確有不少積極作用。從全世界範圍來看,目前有114個國家已開徵遺產稅,美、日等國近年來加大了對遺產稅的徵收力度。
  •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遺產稅不符合中國國情
    他認為中國在未來10-15年內,財產稅的比重只會增加4-5個百分點,人為地超前設計是行不通的。 對於財政支出結構,許善達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用於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投資比重太大,而用於社保的投入比重太小。 遺產稅不符合中國國情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遺產稅處於正在消亡的狀態。個人所得稅的高低都影響到人口流動,更不必說遺產稅。」
  • 看看美國人怎樣徵遺產稅
    人心思進  遺產稅這一稅種的爭議一直很大,各派政治力量圍繞遺產稅的角力至今餘波未平。  近日,國內多個網站都在盛傳深圳即將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徵遺產稅。其透露,試點方案規定,1000萬元以上的遺產,適用稅率為50%,而且應納稅金不能從遺產裡出,且必須在三個月之內交齊,否則全部收歸國有。
  • 陳思進:看看美國人怎樣徵遺產稅
    近日,國內多個網站都在盛傳深圳即將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徵遺產稅。其透露,試點方案規定,1000萬元以上的遺產,適用稅率為50%,而且應納稅金不能從遺產裡出,且必須在三個月之內交齊,否則全部收歸國有。不久,深圳相關部門便闢謠,這是假的。  其實,這樣的謠傳,深圳相關單位已經闢謠過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