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媒體稱與崔永元同期赴美調查轉基因結論迥異」,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騰訊新聞:「武警烈士鄭益龍遺孀被特招入伍 獲授少校警銜」。截至今日13時,「兩部委專家回應疑似疫苗致死6大質疑」相關話題位居今日輿情熱點排行第三位,已有超過220萬網友參與討論和超過15萬條網民評論。
今日輿情熱點:兩部委專家回應疑似疫苗致死6大質疑
12月24日下午,國家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聯合召開發布會,就社會關注的B肝疫苗疑似致死事件進行通報。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從2000年到今年12月份,接種B肝疫苗後死亡的疑似異常反應病例已上報188例。其中,最終確定為疫苗異常反應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
騰訊新聞:【我國接種B肝疫苗13年死亡188例 兩部委回應質疑】食藥監總局、衛計委回應B肝疫苗致死質疑,稱我國13年接種疫苗共死亡188例,這188例病例中,疫苗質量均屬合格,接種過程無問題;並表示我國疫苗質量標準不低於發達國家疫苗標準水平。目前,深圳康泰B肝疫苗已流向27個省份。
二、輿情發展態勢研判
1.各類媒體報導走勢圖
2.輿情發展走勢分析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觀察,12月14日,就有中國新聞網報導稱「湖南2名嬰兒接種B肝疫苗身亡 涉事疫苗被停用」,隨後的12月15日,《南方日報》報導稱「深圳一公司B肝疫苗致湖南兩嬰兒死亡,國家食藥監總局通知暫停使用」的消息,隨後受到全國媒體和網絡上強烈關注。網民們感嘆「現在人們的良知哪去了,什麼都是為了錢錢錢!」而相關話題輿情熱度迅速升溫。當天的相關網絡新聞就超過800篇。相關微博超過4.5萬條。
隨後的16日和17日,相關話題輿情熱度繼續升溫。17日的相關網絡新聞超過1900篇。
22日,新華網報導稱「湖南廣東四川已有4嬰兒注射B肝疫苗後死亡」,引發相關輿情熱度出現爆發性增長,當天的相關網絡新聞超過4300篇,相關微博超過10萬條。隨後的日子裡相關輿情熱度一路走高。23日、24日兩天的相關網絡新聞均超過2萬篇,輿情熱度達到超高溫的程度。
截止到今日(12月25日)14時,此話題相關網絡新聞超過1萬篇,相關微博超過7.89萬條。數據顯示,此話題相關輿情熱度仍然呈現高溫態勢。
三、相關輿情發展態勢分析
1. 網友熱議:國產疫苗面臨國人信任危機
質疑專家說法
網友「天平達人」:「專家:接種B肝疫苗13年死亡188例 疫苗全合格」這個說法相當於偷換概念,1、這B肝疫苗13年來是否使用同一個產品,如果是專家的說法還有一定的道理。2、假如死亡的188例分布於13年較均勻的話,也能說過去,打比方,如果有的年份事集中爆發,而有的好幾年又零事故,這就難說疫苗沒問題。今年今年集中死亡4例,不能不懷疑。3、獨生社會就算專家說的疫苗合格,那誰還敢拿自己的寶貝去冒這個險呢?生命關天,你的疫苗說明書上有沒有說明發生死亡的比例?4、打疫苗為的是以後安全,這個安全性在起步時就已經大打折扣,何來以後呢?5、疫苗起碼做到0死亡率,否則誰還敢用。6.人的疫苗不能和動物用的疫苗相提並論,這個專家說法好像有點推卸責任。
疫苗肯定是有問題的
網友「赫茲」:中國生產的疫苗都必須通過中檢院的批籤發,合格後才能投放市場,但是中國的疫苗品種有好幾十種,每一種疫苗也有很多廠家生產,一個廠家每月都要生產很多批次,每個疫苗需要檢測的項目都有幾十種,我不知道中檢院是怎麼檢測的,中檢院到底有多少員工,可以完成幾近天文數字這麼龐大的工作量!我非常懷疑中檢院是否做到批批檢,亦或是正常收費只是抽檢,這樣如何能保證拿到批籤發證書的疫苗的質量是否正的合格。
網友「淡淡的雲」:疫苗肯定是有問題的,不相信你就認真的去查,我才不相信一個新生兒得了重症肺炎你們還給他打疫苗,得了肺炎還是重症的,本身就已經很危險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為什麼還要給一個這麼危險的孩子打本身就會引起注射後一系列反映的疫苗呢?說不通啊,這可是不是專家的孩子專家不心疼,歪歪嘴說話,他也不怕閃了舌頭。
國產疫苗面臨國人信任危機
網友「末末」:打疫苗本來是想好好的活命,結果死了。打完疫苗有不良反應,你在給新生兒打之前有沒有做過測試?就像打慶大黴素之前做皮試一樣。我感覺沒有。出了問題一個專家就解決了。對於國產的說了一句並不差,到底差不差。如果要我選我選進口的,國產的可信任值太低了。
網友「幸福在路上」:理論上來說打疫苗好,但我們禁不起有假疫苗和存放不當疫苗。應該嚴格控制疫苗生產和存放,我們的孩子不能當小白鼠。
網友「James Lee」: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藥品,食品是人命關天的事情;監管機構在那裡;企業的良心在那裡?
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不應抵制疫苗
網友「燕子封印的記憶√」:凡事都有利和弊。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不能因為個別特異體質的孩子接種出現問題,就否定疫苗的極大的作用。如果不接種疫苗的話,可能有更多的孩子面臨死亡和殘疾。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因傳染病死亡率和病殘率有多可怕。
網友「無關人士」:說句實話,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安全的,如果同批次藥大量兒童死亡那肯定是安全問題,對於一年接種的人數來說這個數量是安全的。但是還是要查明是否有其他問題,給家屬和不懂的群眾解釋清楚。
網友「百靈鳥」:嬰兒在接種疫苗之前一定要檢查身體是否正常,如果有不適的是不能接種的,等身體恢復後再接種應該比較好。
網友「yuanfengliu」:查明死因,嚴懲責任人,嚴控疫苗質量,這些都是應該的,可抵制疫苗就難以理解了。
「有關部門」應當出面擔責
大鵬看天下(河南廣電-映象網內容主編):毒奶粉坑害無數嬰兒,雖然他們反覆說「國貨值得信賴」,國人對國產奶粉已無法信任了。現在輪到國產疫苗,又害死幾個孩子,他們又厚顏無恥說「國產是可以信賴的」。中國老百姓是最善良的,卻難奈國家的質量監督體系千瘡百孔。最最基本的嬰兒奶粉、嬰兒疫苗都無法保證安全質量,「有關部門」不覺得羞愧?
網友「小南國」:B肝疫苗,雖說打了好,但也害怕有保存不良,至孩子打了有不良反應,這就要求國家藥檢部門嚴格要求藥品的監管。
網友「潮回岸帶沙」:打疫苗能引發這麼多問題,政府不能推卸責任,問什麼不能組織專家團隊成立研究小組,把問題調查個水落石出,給民眾一個交代,是沒錢,還是沒人才?許多孩子的脊柱側彎是不是也是打疫苗的原因,301的骨科專家也說不出原因?
網友「苦澀的心」:出事了才說B肝疫苗有問題,那麼出廠時誰做的檢驗?誰發的產品合格證呢?這種玩忽職守置人民於死活不管的部門和個人要他何用?拿著納稅人的錢,卻不去做實事,要你掌管此檢驗部門,就等於讓你當上了害死人命的活閻王。
應剷除造假藥窩點
網友「秦愛平」: 剷除製造偽劣產品窩點。
網友「香香」:快點公布這些疫苗都發放了那些地方吧!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用擔心寶寶是不是也打了這個廠的疫苗?國家什麼時候可以讓我們這些老百姓安心過日子啊!一下奶粉出問題,一下疫苗出問題。。。傷害的都是小生命,你們良心何在啊?大人吃的食品都不要去說了,天天吃的都是"毒品",好像都沒有讓人放心的食品。
2. 媒體評論:不要再讓孩子受傷害
各地頻傳疑因注射疫苗死亡病例
楚天都市報:【湖北一嬰兒疑注射疫苗死亡 接種後曾鼻出血】12月19日,湖北鄂州市婦幼保健院為一嬰兒注射了天壇生物生產的B肝疫苗。20日,嬰兒出現鼻出血症狀,經數十小時搶救,不幸去世。孩子的父母懷疑是由於注射了B肝疫苗導致死亡。院方稱:患者是由於維生素K缺乏症致死,與疫苗無關。
浙江在線:【傳永嘉男孩因注射問題疫苗死亡】深圳B肝疫苗事件還在發酵,卻 傳出溫州永嘉男孩疑似使用B肝疫苗死亡。男孩10月19日出生在永嘉中醫院,12月20日去打疫苗,12月21日出現問題搶救無效死亡。不過永嘉縣衛生局副局長表示,他們沒有使用深圳的疫苗目前,對嬰兒死亡原因正在調查!
四川在線:【郫縣男嬰出生三天死亡 家屬疑接種B肝疫苗所致】近幾日,在電視上看到嬰兒疑因接種深圳康泰公司生產的B肝疫苗死亡的新聞後,回憶起孩子離開時的症狀,父親趙義燕懷疑:張林弟的去世,是否因接種B肝疫苗所致。郫縣第二人民醫院院方表示申請對張林弟進行屍檢,明確孩子的死因。
國內疫苗事故處理方面相關法律欠缺
據《南方都市報》刊發的調查報告《疫苗之殤》中披露,中國作為世界上疫苗事故最多最慘的國家,疫苗事故的具體賠償卻沒有法律支持。甚至關於疫苗事故處理都只有《預防接種後異常反應和事故的處理試行辦法》、《全國計劃免疫工作條例》,和《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等文件可依,其中規定"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具體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而地方往往又沒有出臺具體補償辦法,導致許多家庭在遭遇疫苗後遺症悲劇時面臨維權困境。
「要打就打進口疫苗」是在推卸責任
《長江商報》評論指出,接種問題疫苗導致嬰兒死亡的事件再一次成為了新聞——湖南、四川、廣東等地已經有4人死亡。在國產疫苗習慣性遭遇信任危機的當下,官員口中的「要打就打進口疫苗」應該是一句說給新生兒家長們的「經驗之談」,也許屬於「好言相勸」。可面對量少價高的進口疫苗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可以沒有顧慮地自由選擇。一味勸慰打進口疫苗既是對於疫苗生產監管的責任推卸,也把疫苗接種的高成本轉嫁到了家長身上。
不能再讓孩子受傷害了
重慶日報:#新聞快遞#【我市急調15萬支B肝疫苗「備用」】近日,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重組B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造成嬰兒不良反應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極大關注。12月24日,重慶市疾控中心通報稱,目前我市已叫停該公司生產的全部批次的疫苗產品,同時緊急調劑的15萬支一類B肝疫苗將於近日陸續到位。
新華社中國網事:【晚安,中國】全國疑似"B肝疫苗致死新生兒"增至7例。涉事疫苗被停用,不少地方為補上缺口,紛紛緊急調用其他疫苗。救急的同時必須更加注意安全,對替代疫苗的檢驗、運輸、使用等各環節不能"忙中出亂",更要警惕非達標產品"渾水摸魚"。應急處理尤須防止"次生災害",不能再讓孩子受傷害了。
《長江商報》評論指出,疫苗免費不是放鬆監管的理由。我國既然實施了疫苗接種制度,政府相關部門就有責任建設一個讓公眾認為安全無憂的接種體制。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監管部門,如果不能守住自己的良心,不能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疫苗,不啻是在做貽害後代的事。
普及打疫苗常識
微蒲江:#微訊看點#【疫苗還該不該打?】最近,B肝疫苗事件以及對事故的種種描述,給很多家長造成了心理陰影。專家稱,因為疫苗,多種傳染病得以抑制;國內的、進口的,在技術、生產工藝和人員上都是一樣的,沒有大區別 ;接種疫苗後,留觀半小時再走。
公眾期待更多的"疫苗知情權"
錢江晚報:#錢江夜話#B肝對國人健康威脅甚大,出生24小時之內注射疫苗,是切斷B肝傳播鏈的關鍵舉措。本該造福於民,卻連續發生奪命事件。社會關注,家長關心,疾控部門應斷然採取措施,加強疫苗安全監測,及時展開調查,遏制流言傳播。只有真相,才能安撫社會情緒,消除恐慌心理。
新華社中國網事:【晚安,中國】深圳一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後死亡,這已是近一個月來全國發生的第四起疑似"疫苗致死"案,涉案疫苗全都由深圳康泰公司生產。儘管有關部門已要求暫停使用該公司的全部批次重組B肝疫苗,但此次涉事的相關批次疫苗生產了多少,流向了何處,至今並未公布。公眾對期待更多的"疫苗知情權"。
新華社發布:【晚安,中國】又一次遭遇"霾伏",聽到消息就讓人喉嚨發癢;疫苗的事還沒眉目,娃他爸媽還懸著心;明年種地的事兒定了,吃的喝的也圖個安全。有那麼多需要擔心,我們才渴望平安:沒危險、挺閒適、不操心,平安不必是穩穩的幸福,卻可以是在一起時淡淡的安逸。平安夜裡求平安,國家太平百姓才能安樂。
嬰兒接種B肝疫苗後死亡事件對相關醫藥股票產生影響
股票123:【B肝疫苗市場望格局重構 3股分享8億蛋糕】近日嬰兒接種B肝疫苗後死亡事件持續發酵。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事件或造成B肝疫苗市場競爭格局重構,華蘭生物、華北製藥、天壇生物三公司B肝疫苗產品銷量和訂單有望增長,分享市場8億蛋糕。
3. 綜述:對疫苗的負面評價和衛生部門缺公信力、媒體缺專業素養有關
騰訊網專題《理性並嚴肅看待「嬰兒注射疫苗後死亡」》指出,疫苗無小事,不管對於政府還是個人都是如此。正確地認識疫苗,理解這次公共衛生事件相當重要。因注射B肝疫苗死亡非常罕見,起初被歸咎於疫苗的基本都是「偶合死亡」,從疫苗屬於不同批次來看,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深圳新生兒接種疫苗後立即死亡不能說明問題在疫苗,類似情形早已有之。但在權威的屍檢結果出來前,一切並沒有定論。而從幾個現象來看,本次事件是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並且需要高度重視。
任由抵制情緒蔓延代價或許很慘痛
歷史教訓表明,公眾誤解疫苗,最終誤了公眾健康。在國外有幾起非常著名的案例。1974年,英國有報導稱接種白百破疫苗後發生36起嚴重神經系統反應。電視新聞持續報導此事,公眾喪失信心導致接種工作中斷,接種率從81%大幅下降到31%。但隨著疫苗接種率的下滑,發病率由接近之前的1/10萬上升至100/10萬~200/10萬,從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
日本在同一時期也因為媒體報導白百破疫苗的不良反應而發生了與英國幾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白百破疫苗接種率從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現1.3萬餘病例,41人死亡的後果。
1998年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一篇論文,稱麻腮風疫苗可能引發自閉症,經媒體報導後,不少家長拒絕為孩子接種該疫苗。6年後,英國麻腮風疫苗接種率由最高時期的92%降至81%。該論文觀點還波及歐洲其他一些國家和美國,引發了全球範圍的「疫苗抵制」運動。
但是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等機構開展了長期研究後,最終並未發現麻腮風疫苗與自閉症存在關聯。2010年,英國醫學總會弔銷了該論文作者的行醫資格,《柳葉刀》也撤下了相關論文。但自論文發表以來,被波及國家中已經積累了大量未接種疫苗的的麻疹易感人群,麻疹疫情一觸即發。
目前媒體、網友對事件有若干不正確的認識
有分析指出,目前一些媒體、網友對事件的其他看法也有些偏差。
首先是認為國家應該在13日及時叫停所有康泰B肝疫苗產品,否則的話至少17日的深圳男嬰就有可能倖免。這個看法有些事後諸葛,從13日的通告來看藥監局只知道兩起死亡案例,兩個批次,不確定確鑿死因,僅憑這些條件還難以確認所有批次都存在風險。然後深圳案例出來事態升級,衛計委和藥監局卻未像之前那樣公布疑似問題疫苗的批次和流向被認為是有意隱瞞。這個指責是不成立的,因為現在已經不是批次問題,如果疫苗真有問題,那可能所有批次都有問題了。
其次,一些媒體在報導時稱「康泰疫苗多次涉事」,從給出的材料來看指的都是「廣東揭陽44名小學生接種康泰B肝疫苗後出現嘔吐反應」,但這起事件已經被證明是「群體性心因性反應引起」,而這的確是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一種原因,因而並不是疫苗的問題。所以目前還不能說康泰在疫苗生產中有過劣跡。
再次,有媒體引述疫苗專家的話「現在免疫規劃要求出生24小時內就要注射B肝疫苗,導致偶合反應比較多」,進而提出質疑「新生嬰兒是否需要出生24小時內必須接種B肝疫苗?」,這實際上是沒理解什麼是「偶合反應」。這位疫苗專家其實想表達的是,剛出生的嬰兒由於母體到外界的環境變化,本身死亡率就較高,這時候注射疫苗,容易與其他病症「撞」在一起,導致歸咎到疫苗、但實際上是其他病症造成的死亡比較多。如果B肝疫苗晚一個月打,的確偶合反應會減少,但對嬰兒死亡率實際上沒有任何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給中國這種B肝病毒流行度高國家的的方案,就是在圍產期即出生24小時以內普打B肝疫苗第一針。
最後,還有一些人受此前媒體「寫不寫『偶合』,很多時候是良心判定」的說法影響,認為「偶合反應」是政府、醫院和疫苗生產商故意蒙人、用來推脫責任的說辭。的確可能存在這種情況,但這不代表「偶合」是個偽概念。在美國,有「國家疫苗傷害補償方案」,但申請的人中,只有1/4能拿到補償,其餘3/4也因無法確認傷害與疫苗有關(很多就是偶合反應)而被駁回。
對疫苗的負面評價和衛生部門缺公信力、媒體缺專業素養有關
疫苗解決了曾深深困擾中國人的天花和麻疹,要說「上醫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疫苗當之無愧。但為什麼國人對疫苗的信任度就是不高呢?
近年來發生的幾次嚴重疫苗安全事故讓中國衛生管理部門的公信力大為下降。它實施的大型公益行動本來就不容易獲得公眾的信任。但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導致的最嚴重問題有兩種:其一是疫苗已經失效而未被察覺,讓接種者在無意識情況下暴露於相應疾病之下,這對於狂犬、破傷風之類疫苗來說,將可能產生嚴重後果;其二是疫苗滅活不徹底(或減毒不到位),這相當於給接種者注射了相應病原體。前幾年的山西疫苗案,患者疑似因疫苗滅活不徹底而致病。這兩種問題都是可以避免的低級失誤,和疫苗本身的安全性沒有關係。而且如前所述,不能因噎廢食。
除了衛生部門缺乏公信力外,媒體的誤導難辭其咎。比如前兩年有一組頗具影響力的報導「疫苗之殤」,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每年疫苗預防接種達10億劑次。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即使按照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應概率算,那也意味著每年要有超過1000個孩子患上各種疫苗後遺症,留下終身殘疾。」這段話的問題在於把「不良反應」直接等同於「終身殘疾」了,從而得出駭人聽聞的結論。
深圳康泰公司被強烈關注 疫苗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深圳康泰公司生產的康泰B肝疫苗近日引發的藥害事件讓國產疫苗的技術和生產再度引發國人關注。據媒體報導,有行業分析人士稱,康泰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在沒有核心技術門檻的B肝疫苗市場裡,若是沒有一定的政府公關能力或者強大背景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進入31個省。康泰B肝疫苗事件或將與新版GMP認證一起成為疫苗行業新一輪洗牌的前奏。
「如果是在保存過程中因冷鏈的問題,疫苗失去活性,給小兒注射後,理論上也不至於致死。從目前的信息來看,疫苗在生產過程中被汙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這是廣州多位接近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士普遍的看法。但截至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監總局24日媒體通氣會,康泰B肝疫苗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官方尚未做詳細的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兩部門一致認為,疫苗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需要通過加強對企業的監督檢查和產品檢驗,以及實施新修訂的藥品GMP和疫苗的批籤發制度,包括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來實現。
4. 兩部委回應致死B肝疫苗6大質疑
24日下午,國家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聯合召開發布會就社會關注的B肝疫苗疑似致死事件進行通報。有關專家對相關的6大質疑進行了解釋。
1)接種後亡能否視為疫苗致死
接種疫苗後致死是否能「歸咎」於疫苗,如何界定?中疾控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王華慶坦言,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過程」。
王華慶說,疫苗接種後的疑似異常反應是指疫苗本身合格、操作過程無問題但出現了損害的現象。此外還包括多種情況,例如偶合症、心因性反應,或者是輕微的不良反應等。界定是否系接種疫苗致死需由流行病、臨床醫學、疫苗學、法醫等領域專家共同確定。目前國內對於疫苗不良反應監測是獨立系統。根據世衛組織建議,2005年開始在10個省試點現已全面鋪開,去年監測數據突破10萬例,「疫苗異常反應發生情況沒有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範圍。」
2)B肝疫苗接種是否安全可靠
針對公眾對B肝疫苗接種安全性疑慮,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B肝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數據統計。據王華慶介紹,2000年至今年12月,接種B肝疫苗後死亡的疑似異常反應病例已上報188例。其中最終確定為疫苗異常反應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出現的異常反應主要是過敏性休克、水腫等,這188例病例中疫苗質量均屬合格,接種過程無問題。
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認為,B肝疫苗是相當安全、成熟的,嚴重異常反應發生率非常低。在國際上接種B肝疫苗是沒有任何禁忌症的;在我國,像急性疾病、嚴重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發作、神經系統疾病等情況建議不要接種。「不是接種會加重疾病,只是避免複雜問題的出現。」
賈繼東表示,按照接種B肝疫苗的規程,新生兒中早產兒、低體重兒等暫時不予接種;如果母親B肝表面抗原呈陽性應當作個案分析評估,到底是接種風險大,還是感染風險大。
3)康泰停供會否造成市場短缺
此前深圳康泰公司負責人披露,B肝疫苗市場份額中該公司最頂峰時佔據60%-70%。暫停康泰B肝疫苗後市場空缺如何填補?
「停用是基於保障安全的角度。」 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化監管司司長李國慶表示,考慮停用康泰B肝疫苗時國家食藥監總局已經初步作了評估預判。他介紹,目前國內除康泰公司之外還有5家企業能生產B肝疫苗。這5家企業能釋放較大產能。今年5家企業共有2500萬B肝疫苗通過批籤發準予上市銷售。正考慮給企業發通知,在保障質量前提下儘可能釋放產能。
4)為何叫停康泰全部B肝疫苗
此次藥監部門分兩次「叫停」深圳康泰疫苗,第一次是涉事批次,第二次則是所有批次。這樣的決策方案有何依據?
李國慶解釋,對藥品的停用遵循的一般原則是控制措施和風險大小相適應。對於一般產品,當臨床上出現與藥品質量相關的不良反應後如果涉及單個批次,會單獨對一個批次進行控制,停止使用、召回;如果多個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包括質量檢驗和臨床不良反應則懷疑是系統性問題,要求這個產品所有批次都採取控制措施,包括停用和召回。如果不是單一產品問題,而可能是生產線出了問題,不管生產多少產品,整條生產線都要停產。在湖南報告3例疑似不良反應事件後基於當時對風險的判斷和審慎評估,作出了暫時停止兩個批號產品使用的措施,涉及湖南、廣東、貴州3個省。這是和當時風險評估相互適應的。
「而深圳再現疑似報告後,風險大大增強了。」他表示,基於風險信號增強,經過衛計委、食藥監總局共同研判,為了保證免疫接種安全,決定停用康泰全部批次的B肝疫苗。
5)24小時內注射會否提高風險
近日有媒體對新生兒24小時內注射B肝疫苗的免疫規定提出質疑,認為提高了風險係數、使偶合反應增多。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介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統計,已有181個國家將B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127個國家要求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佔65%。B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母嬰傳播、血源傳播和性傳播。其中母嬰是發生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且感染越早發病比例越高。感染之後成人95%能自愈,而新生兒90%的概率會變成慢性。若母親為「雙陽性(兩種抗原均為陽性)」,新生兒24小時內接種B肝疫苗僅有4%不能阻斷病毒。如果24小時之後接種,不能阻斷的機率將提高至20%。
賈繼東表示,母嬰傳播B肝病毒大多數是在生產分娩過程中傳播。有數據顯示,在接種B肝疫苗之後,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都有所減少。「我們對於計劃免疫的信心應該保持。」
6)進口疫苗國產疫苗哪個更好
針對「打疫苗就要打進口的」說法,中疾控和國家食藥監局負責人均明確回應,國產疫苗質量並不比進口的差。王華慶表示,不論是進口疫苗還是國產疫苗,在國內的質量檢定過程是一致的,執行同樣嚴格的控制標準。
李國慶表示,這些年疫苗是我國的戰略產業,國務院為此專門印發了國家級疫苗檢測規劃。近年來,疫苗生產能力、水平、新疫苗研發水平都很大提高,像甲流疫苗的率先研製就是一個例子。同時我國還建立完善了疫苗監管體系和疫苗上市批籤發制度。「我們疫苗質量標準不低於發達國家疫苗標準的水平。」李國慶介紹,從某些指標來看,國產疫苗甚至是領先的。
5. 騰訊網關於疫苗話題的網絡調查
調查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網友選擇了認為「疫苗是個好東西」選項;有三分之一的網友選擇了不是選項。
另一方面,有大約九成網友認為自己不了解疫苗相關知識,這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相關領域科普工作的薄弱。
四、輿情點評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觀察,自12月中旬以來,湖南廣東四川有4名嬰兒注射B肝疫苗後死亡。家屬向醫院提出索賠,而官方稱尚不能確定死因與疫苗有關。多起嬰兒致死事件引發全國各類媒體和網民們的強烈關注和熱議,「中國疫苗生產技術落後西方國家30年。每年有超過1000個孩子患上各種疫苗後遺症,留下終身殘疾。」一則有關疫苗安全的傳聞也曾一度引發公眾的討論。12月2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聯合召開發布會就社會關注的B肝疫苗疑似致死事件進行通報。隨後輿論對於B肝疫苗相關部門的質疑聲音在日益升溫。對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是否在良好地運行的討論十分熱烈。當天的相關輿情熱度也達到了一個破紀錄的超高溫程度,當天的相關網絡新聞超過2.55萬篇,相關微博超過9.6萬條。
網民們對於疫苗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表達了強烈的不信任感。有網友感嘆:到哪裡才能有安全感。對此有評論指出,多起公共衛生事故發生的可怕之處在於多個事故連續發生會最後令人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而基本的安全感是一個健康社會得以維繫的前提。B肝疫苗接種話題因為事關下一代的身體健康,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儘管在全國全國這個總數上是個比較小的數字,但人命關天,因此在全國4起類似事件受到了各方輿論的強烈關注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而更為嚴重的是,在包括一些官員不太謹慎的發言影響下,部分網友對於國產疫苗的質量問題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這其中某官員所說的「要打就打進口疫苗」也就成為部分媒體的一個攻擊點,認為此說法是在在推卸責任觀點此起彼伏。對此有評論分析指出,儘管科技越來越成熟,但疫苗依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即便在歐美發達國家也一樣,因此他們從立法層面建立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補償機制。而中國的疫苗事故索賠不僅缺乏法律依據,且舉證艱難、賠償過低,這也是容易造成社會恐慌的一大誘因。
有媒體分析指出,如果疫苗「能不打就不打」、「不打也健康」的想法蔓延開來會產生兩個後果。一是很多本來準備打的人現在不打了,這無疑是存在巨大風險的。因為疫苗接種並不是純粹的個體選擇,人群疫苗接種率要達到一定的比率才會形成人群免疫力,預防傳染病的大規模流行。如果人們因為誤解而認為疫苗接種不安全,都選擇不接種疫苗,很可能造成傳染病大規模流行的嚴重後果。二是很多打完疫苗的人雖然打了,但還是整天提心弔膽的,孩子一有點風吹草動就主動和疫苗副作用聯繫在一起,這是不必要的負擔。而有網絡調查顯示約九成網友認為自己不了解疫苗相關知識也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相關領域科普工作的薄弱。
在新興媒體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疫苗相關公共衛生事件一旦被曝光,信息會以成倍的速度散播快速和廣泛地傳播,進入全國網民的視野,網際網路媒體的及時、互動、社會化的特點會使輿情迅速發酵成為全國性的輿情熱點,因此相關部門面對此類輿情應該高度重視並審慎應對:一方面,要快速切入主流輿論場,以準確而權威的信息破除公眾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近年來一系列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也表明,唯有全面準確的真相才能安撫社會不安情緒,消除恐慌心理。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再受傷害才能讓國人真正地安下心來。
另一面,各類媒體的專業素養的提升、相關部門在醫學領域科普工作的大力開展以及公眾自身對科學知識的了解水平也是控制類似社會恐慌心理蔓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這就需要各方主管部門的分工協作和制度創新。對此有評論指出,在一個高度分工協作的「風險社會」,全然杜絕事故發生是不可能的,但是也要區分哪些是責任事故,哪些是偶然事件。通過制度營造社會安全網,防止責任事故發生,也應當是現代社會治理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