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旅遊景點簡介:吉慶街是武漢最有名的夜市美食街
近代租界
大武漢文化是不折不扣的碼頭文化,由於租界臨江而建,在過去以水運為主的年代,碼頭經濟非常繁榮。發展至今,雖然相當一部分碼頭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江灘景觀,但武漢港等碼頭卻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用。在漢口和武昌江灘,仍能看到不少常年停泊的駁船和舊碼頭遺蹟。漢口的殖民時代,也是從江灘碼頭開始的。
漢口江灘區域,分布著大量近代租界建築,為晚清歷史遺存。漢口租界與上海、天津租界並稱為舊中國三大租界。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或政府與英國籤訂了《天津條約》,漢口成為通商口岸,1861年3月,英國在漢口設立租界,1895至1898年,德、俄法、日相繼進入漢口,東起沿江大道,西至中山大道,北至黃浦路,南至江漢路一帶全部淪為租界,自南向北依次為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租界、日租界,沿江線長達3600餘米,總面積2.2平方公裡。
漢口的開埠,也造就了大武漢舊時的繁榮。國民政府收回租界後,租界建築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有的沿用至今,有的作為文物建築封存。儘管作為腐朽清王朝屈辱的象徵,這些建築仍不乏精品之作其舊址很多成為今天的銀行、豪華酒店、高檔影樓、娛樂商業區,外觀上仍保留了那個年代的歐式建築風貌,巴洛克、洛可可、哥德式等建築形式仍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昔日英國人在江漢路口修建的鐘樓,是今日武漢海關所在地,古老渾厚的鐘聲時時敲響,警示人們勿忘國恥。
這一片區域也是武漢最繁華的地區之一,是江城市民逛街的首選地,步行街、影樓街、民眾樂園、商業廣場等均與武漢人的生活有緊密的聯繫。這些古老的建築與現代都市建築構成了大武漢的過去和未來,其間穿插有大量低矮破舊的民居,保留有明顯的民國時期的特徵,這便是老漢口和老武漢的象徵。在武漢地區,長江水呈東北-西南流向,江灘一帶方向性不明顯,路線錯綜複雜,即便是武漢人很容易迷路。行走於大街小巷,隨處可以感受到武漢濃濃的市民氣息。
吉慶街
這是武漢最有名的夜市美食街,同戶部巷一樣,是漢味小吃的聚集地,也是武漢最有影響的夜市大排檔。武漢人熱衷食道,吉慶街的美食物美價廉,漢味十足,在武漢人的生活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吉慶街路寬不過十幾米,路面坑坑窪窪,白天毫不起眼,十分冷清,可每晚夜幕降臨,吉慶街的大紅燈籠高高挑起,將老舊的街道映得格外亮堂,此時人聲鼎沸,四方食客蜂擁前來。
傳統美食如精武鴨脖子、生煎包、小桃園雞湯、清蒸武昌魚、臭桂魚、粉蒸肉等,若是有心,完全可以來一套鄂菜系列,武漢所有的風味小吃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觥籌交錯之間,民間藝人往來穿梭,吹拉彈唱。至午夜12點,整條街道的氣氛才算進入正題,通宵達旦,樂此不疲,燈影酒桌之下,武漢世俗百態盡顯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