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一開門,我們就去離婚!
這段時間,這句話,在多少個家庭上演?
之前是考高過後,父母扎推離婚。
現如今是疫情過後,父母扎堆離婚。
如果我們離婚了,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
孩子正是初三/高三,學習關鍵期,再忍忍吧;
為了孩子能有完整的家庭,沒什麼不能忍的;
......
相信這是很多家長在婚姻中首先考慮的問題。
01
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少年派》中,錢三一的家庭讓人深思。
在外人看來,錢三一是超級學霸,懂事,家庭條件好。
但他真的開心嗎?
為了配合媽媽,要裝作討厭爸爸的樣子;為了能讓媽媽放心,裝作懂事的樣子。
他的內心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
他媽媽就開心嗎?
為了孩子,面對丈夫的婚外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只為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母子二人,誰的委屈不是真的。
02
不強扭的婚姻,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你以為的為了孩子好,實則是讓兩人都陷入泥沼無法自拔。
曾有網友發言:爸媽離婚是我很久以來就一直預感的事,那樣沉重的愛,我真的好累。等到他們分開了,我長長籲了一口氣:他們終於不用因為我勉強在一起了。
你想為孩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家庭,但長期的家庭爭吵、家庭冷漠,會給孩子帶來更嚴重的心理傷害。
心理學家Rubenstein, C.通過大規模的研究發現:
父母離婚後,孩子是否有性格孤僻和行為問題,根本原因不在於父母是否離婚,而是孩子從父母身上是否得到足夠的愛。
那些壞孩子在長大後,常常回憶小時候父母對他們是冷漠的、缺乏關愛的,甚至是在打罵中成長過來的。
03
父母離異,如何做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一:父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結束不幸的婚姻對孩子長遠來說,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有些人為了孩子而維繫一段已經支離破碎的婚姻,每天吵架甚至打架,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更大。
有時候孩子的心裡比大人更清楚。
二:不要已經離婚,卻還假裝在一起
不要認為給孩子一個所謂的完整的婚姻框架,就是對孩子好的。
因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夠捕捉和感受到父母關係的變化,家庭氛圍的變化。
當父母離婚時,孩子是能夠明顯感受到父母關係冷淡。但還繼續假裝在一起,孩子就會很困惑,內心會有很大的衝突。父母的話如果是對的,那是我的感覺錯了嗎?還是我自己有問題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三:告訴孩子離婚不是他的錯
不管怎樣都不要推卸責任。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對方,指責對方,更不要把責任推卸到孩子身上。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詆毀任何一方,都會傷到孩子。
當孩子認為自己不好時,往往容易讓孩子的人格發展走向偏差,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不聽話導致父母離婚的。
因此要特別和他解釋,離婚是大人之間的決定,並反覆強調對他的愛。
四:向孩子坦白,告訴孩子事實
請儘量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和孩子解釋與離婚相關的法律概念,確保他們清楚知道事實。
一直處於未知和黑暗中,只會產生恐懼和焦慮。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談,告訴他離婚的一些相關安排和事實,要比他什麼都不知道,只能沉浸在自己想像的那個恐怖世界裡要好得多。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是愛他的,即使以後空間上不生活在一起了,但是父母對他的愛始終都不會變。
離婚雖是一個無奈的選擇,也是父母為彼此之間的傷害畫上一個休止符、一種重生。
五:離婚後,與孩子的見面和相處
很多失敗的婚姻關係都以憎恨、報復的心態結束,往往以孩子作為傷害對方的工具。
對於已經分居或離婚的夫妻,最好保持這樣的一個心態:「我的婚姻已經失敗了,我應該做點事來減少帶給孩子的傷害。另一方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孩子希望多與爸爸/媽媽見面,我應該儘可能地滿足他這個願望。」
父母都多陪伴孩子,那麼父母不用開口說,孩子心裡就會明白——哪怕父母離婚了,也是愛我的。
六:不要將失敗的婚姻遷怒孩子
夫妻離婚了,為了孩子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你爸不要你了」和「你媽跟別人跑了」之類的話,這些話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刀子。
也不要因為婚姻失敗而遷怒孩子,每一場失敗的婚姻當中,最無辜的那個人就只有孩子,別把大人的錯壓在孩子的身上。
七:接納並理解孩子的情緒
面對父母的離婚,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情緒。有的孩子會很傷心難過,有的孩子會很害怕被父母拋棄,還有的孩子會希望父母複合。
當孩子有情緒時,如果父母能夠承接住孩子的情緒,以一種共情和接納的心態面對孩子的情緒,陪伴孩子,就能幫助孩子較順利地接受父母離婚的事實。
願你我都能為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