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前兩天,有一個大學生來找我做諮詢。他今年24歲,之前有過自己喜歡的女孩,但是只要一想到自己要和一個人結婚度過一生,他就覺得非常牴觸。
所以,他想來諮詢一下,自己這種情況究竟要怎麼辦呢?我們聊了很多次,他終於講到了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開了。一開始,他和媽媽一起生活,後來媽媽外出打工,他就和父親生活。後來,父親再婚。他就主動要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而他很難與其他異性建立親密關係,其實就與父母的婚姻狀態有很大的關係。
生活中會有類似這樣困擾的孩子非常多。調查顯示,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很多人也都覺得,不要用婚姻來捆綁兩個人的幸福,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有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
但是,其中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兩個人已經有了孩子,離婚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我們不得不關注的事情了。
離婚對孩子而言是痛苦的,但是痛苦延續多久,取決於父母如何處理
最近,演員賈乃亮和李小璐合體陪伴孩子的事情登上熱搜,很多人都在猜測他們是不是經歷過那些風波之後,決定要複合。
在我看來,父母復婚不復婚已經不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他們這樣的做法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卻是大有益處的。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離婚一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孩子的痛苦期會持續多久,就取決於父母如何處理離婚這件事情。
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Hetherington曾經在2002年做過一個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父母離婚對孩子在短期內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孩子會感覺到焦慮、憤怒,也會因此缺乏信心。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負面的影響會在第二年逐漸開始減少甚至會消失。不過,有些孩子卻會一直生活在離婚的陰影之下。
而經歷過父母離婚的孩子究竟會在未來的生活中變成什麼樣子,就要看父母如何處理離婚這件事情。
演員董潔曾經因為一個人帶孩子參加綜藝節目,被很多人批評。尤其是當她在節目裡說到,離婚後,自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孩子會過來保護自己的時候。大家就更清楚地知道,離婚這件事情對孩子而言,已經帶來了持久的影響。
有人曾經說過,孩子是家庭的保護神。當孩子意識到家庭中出現的問題的時候,孩子就會去「補位」,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彌補家庭中的遺憾。
而現實是孩子並沒有這樣的能力。無論是生活能力還是人生閱歷,都決定了孩子稚嫩的肩膀是無法扛起家庭的重任的。隨之而來的也就是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像是很多離異的父母會帶著孩子來進行心理諮詢,因為孩子會在人際關係、學業等等各個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
所以,即便父母有選擇分開的能力,但是,父母也有處理好婚姻與家庭關係的義務,畢竟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就要學會為孩子負責。
如果真的要離婚,父母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有些父母離婚,有些父母再婚,對於孩子而言,這些都是生活中的變化,能否處理好這些變化,就需要父母的努力。畢竟,離婚也好、再婚也罷,也都不一定意味著孩子就會受到傷害。就像是主持人孟非說過的那樣:「講到單親家庭,人們總以為缺少愛,但是還有另一種情況,單親孩子可能得到兩個家庭的愛。」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無論如何,都要盡到父母的責任。
首先,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物質保障
以往我們在談孩子教育的時候,總是強調從精神層面來給予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但是,離婚這件事情對孩子而言意義卻不一樣。它意味著父母將分開,原本完整的家庭即將不再完整,而這個變化給孩子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生活上的保障能否持續下去。
孩子會思考,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我以後要跟誰生活?」「是不是我以後會是一個人?」
對於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來說,這些問題都是人生的大問題。此時,暫且不說父母的愛要如何延續,孩子的物質保障一定要做到,而且父母要用明確的言語和行為,讓孩子感受到物質保障,從而產生生活上的「安全感」。
其次,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彼此的「差評師」
我有個朋友,從小父母離異,但是,她覺得離婚並沒有影響太大,但是父母對彼此的怨恨,卻讓她覺得以後堅決不能結婚。
她說:「自從離婚之後,我媽就沒完沒了地說我爸有多糟糕,都是因為他,才讓媽媽成為一個怨婦。婚姻的問題竟然連離婚都解決不了,那麼兩個人真的就不能在一起。否則出現問題,就只能一生都活在對方帶來的陰影之中」。
很多經歷過父母離婚的人都會覺得婚姻是一場災難,之所以這樣,不僅僅是因為家庭關係的破裂,更重要的是父母給彼此的「差評」,會讓孩子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無法建立。
所以,一旦決定離婚,父母就要建立一種意識,這是夫妻關係的一種結束,但是你們至少還有一種關係,那就是孩子的父母。這也就意味著彼此不要成為仇人。更不要一直告訴孩子,你的爸爸或是媽媽有多麼糟糕,做了多麼讓人無法接受的事情。
不論做了什麼,都與孩子有血緣關係,這是永遠都無法抹去的。所以,父母即便分開,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傾訴的對象,不要對孩子傾訴你的困惑或是痛苦。
這麼做,不僅會損傷孩子與父母一方其中的關係,更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讓孩子難以與其他人建立信任關係,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最後,父母要對孩子誠實。
高考結束之後,都會迎來一波「離婚潮」,因為很多父母都覺得高考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不希望婚姻的變化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所以,很多父母即便不想維繫婚姻了,也會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
父母覺得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低估了孩子的感受力。
孩子從出生就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狀態如何,孩子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父母辛辛苦苦地「演戲」,覺得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但是,對孩子來說,卻可能是一種「負擔」。
就曾經有個男孩在看到父母的離婚證之後,如釋重負地說了一句,「你們終於離婚了」。
他說,從五年前,就知道父母已經過不下去了,他們不打罵不吵架,但是,他們不說話,少有的眼神交流都透著尷尬。多少次,他都想對父母說:「你們別裝了,離婚吧。」現在父母終於離婚了,他覺得自己都鬆了一口氣。
父母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隱瞞卻未必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如果父母真的覺得已經沒有感情了,不妨直接告訴孩子,很誠實、真誠地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但是,要保證對孩子的愛不會少,這樣的表達依舊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愛。
結婚是兩個人的選擇,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想要分開的時候,就不僅僅要從夫妻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更要從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處理,才會讓孩子依舊能在愛裡生活下去。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