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改編的童謠《妹妹背著洋娃娃》,你聽過關於她的傳說嗎

2020-12-20 花雪奇聞

《妹妹背著洋娃娃》這首童謠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其實不是童謠,而是一首兒歌。這首兒歌被改編後,卻變成了恐怖的兒歌,甚至被網友評為世界十大禁曲之一。

這首歌有另一個名稱,那就是《花園裡的洋娃娃》,是臺灣人周伯陽的作品,於1953年3月發表在《新選歌謠》中。經過作曲家蘇春濤為歌詞譜曲後採用,收錄在臺灣一年級和五年級的音樂教科書中。網絡普遍後,一名名為winddevil的網友將原詞重新改編,旋律則是用了日本著名動漫音樂《It's Only the Fairy Tale》,這樣的搭配讓許多人聽了之後覺得毛骨悚然。

這個兒歌被改編後流傳的故事不但詭異又恐怖,甚至可以用邪惡來形容。而這首歌背後隱藏著一個不是很多人知道的背景故事,應該是最最最原本的版本。兒歌裡的這位妹妹是一名叫「北村玉上」的女子,是一位將軍的妾士女兒。由於她從小就長得不好看,長大後更可以用醜陋來形容她,導致將軍從來不見她,而她更加對自己的父親沒有印象。

玉上知道自己長得醜陋,不想被他人唾罵所以也不願意見人,結果慢慢封閉自己。就連自己的母親還有妹妹都害怕她,只因為在那個年代的人以為醜陋是一種會傳染的瘟疫。

而陪伴著玉上的只有一個永遠笑容滿滿的洋娃娃,不管什麼時候玉上都會抱著它。憂鬱的玉上在15歲的時候,由於自卑和厭世,所以就在自己的房間裡上吊自殺。平時都沒有人願意進入她的房間,所以她的死沒有人發現,直到屍體的及腰頭髮長到了地板,原本白色的衣裳變為暗紅後,她的母親才發現女兒已死。

直到這時候,她的母親才痛哭失聲,直到後事完成後,她仍然無法忘懷女兒死去的情景,也將這一切歸咎於自己只偏愛次女兒的原因。玉上死後,她的母親因為心情過於悲痛而日漸消瘦,最後鬱鬱寡歡死去了。死前,她手中抱著玉上的那個洋娃娃。

故事應該在這裡結束,但每當夜晚來臨時,屋裡總傳出微弱的聲音:「

媽媽,我真的好寂寞

媽媽,為什麼你總是不陪我?

而聲音的來源就是玉上自縊的地方,而留在屋裡的就只有那個笑容滿滿的洋娃娃。為了平息人們的恐懼,將軍就將原本是白臉的洋娃娃雕刻成貓臉,但是卻沒有嘴巴,目的就是不要再讓它發出聲音。

那個貓臉娃娃就放在屋裡度過了百多年,直到鎖國政策後開始了一連串的戰爭,北村一家都被屠殺,家中一切都被洗劫,包括這隻娃娃。這隻娃娃之後被輾轉賣到其他地方。由於這個娃娃的樣貌討好,所以很多贗品出現流傳各地。你想到了嗎?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的白臉又沒有嘴巴的貓咪就是這個娃娃。

歌詞改編後,恐怖的故事版本也就出來了,這裡就挑了其中一個版本來說說吧!

故事敘述一個失業的父親,靠著母親微薄的工資生活。母親每天早出晚歸,沒時間理女兒;而爸爸也每天到處找工作,對女兒更加不聞不問。有時候,女兒會覺得她自己根本不存在於這個家裡。10歲的女孩和5歲的妹妹兩人雖然已經是讀書年齡,但是家裡實在太窮了,所以兩人只能呆在家或自己在外面玩。她們一家四口擠在小小的屋子裡,生活實在苦澀,加上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讓她感受不到家裡的溫暖,覺得父母只疼愛妹妹而已。

女孩依稀記得自己5歲的時候,家裡也是很窮沒得上學,自己每天在外面撿垃圾,晚上才回家。那時候的父母還是很疼愛她,但現在卻完全不理她、無視她。不知是不是因為那場車禍,女孩為了要撿路中間的塑料瓶而被貨車撞傷,連手臂都脫離了身體。媽媽抱著她哭了好久,之後就沒有再理她了。

她以為因為自己沒有了雙手變成殘障而被父母遺棄,自那之後她沒有離開過家門,而身上穿著的還是那5歲時的衣服。

現在,妹妹每天都髒兮兮地自己一個人在角落玩洋娃娃。女孩覺得妹妹很可憐,為什麼會出生在這個貧苦的家庭,不過至少她還有父母疼愛,比起自己好多了。妹妹玩著的洋娃娃是她的生日禮物,還記得當時候她看到那個洋娃娃的時候打了一個冷顫,因為這個娃娃實在是太逼真了,嘴邊還掛著一絲詭異的微笑。

自從收到了生日禮物,妹妹就不再出去玩了,每天都抱著洋娃娃說話,到後來更嚴重地不吃不喝。妹妹的臉色越來越糟,父母這時候急起來就把妹妹送進醫院。家裡只剩下女孩一個人,洋娃娃在這時候竟然開口說話了,發出來的聲音和妹妹一樣,喊著:姐姐……

女孩害怕得發抖了,妹妹會變成這樣一定是這個怪物害的。這時候,洋娃娃咧開嘴笑著說:

姐姐,你以為你還活著是嗎?

這句話讓女孩想起,她在5歲的那場車禍死了。她還以為是父母不理她了,其實是因為他們看不見她,而自己還誤會是父母有了妹妹所以不愛她了。女孩潛意識裡非常恨妹妹,搞到她生病也是因為她的原因,現在她都想起來了。

女孩問洋娃娃是誰,為什麼會來到他們的家。洋娃娃的樣子更詭異了:嘴角裂開到接近耳根,還流著血,長得又細又小的的牙齒緊咬著,臉也開始裂開一片一片往下掉……接著就哭著唱起《妹妹背著洋娃娃》這首歌的副歌:

(內容不適合傳播,故此隱去)

娃娃哭著說:我的爸爸將我賣到了玩具店,而你的妹妹是一個適合我的肉體,我是來找替身的,以後我又有家了!你不是恨你的妹妹嗎?趕快來幫幫我吧!女孩走過去將洋娃娃撕開,洋娃娃傳出一陣悽厲的慘叫後就消失了。女孩與洋娃娃的命運一樣悲慘,對這個世界仍然充滿留念。現在女孩明白了,這個世界已經不屬於她們的了。

不管這個故事是不是真實,但由於網絡有太多的版本,難辨真偽,就將這兩則故事當作恐怖故事來看吧!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禁曲,妹妹背著洋娃娃,是否真有其事?
    大家好,歡迎大家又來入坑了,這裡是每日的傳說時間,在這裡小編會把那些整理好的一些民間傳說採用敘述的方式講給大家聽,大家可不要嚇的逃跑了哦~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聽過一首童謠叫做妹妹背著洋娃娃,這個現在已經被列為了十大禁曲了,它原本只是一首臺灣的童謠叫【花園裡的洋娃娃】後來被網友改編稱一首恐怖的童謠歌曲,不過沒想到的是,這首經過改編的歌曲迅速火遍了整個網絡。
  • 牆上背著洋娃娃?這面用3000個「芭比」造的牆,讓遊客花容失色
    牆上背著洋娃娃?這面用3000個「芭比」造的牆,讓遊客花容失色炎熱的夏天,海邊是人們選擇度假的好地方。碧海藍天,陽光沙灘,既可以在大海裡盡情嬉戲,還可以在沙灘上曬日光浴。但當你湊近看,就會發現這面牆「不簡單」,甚至有可能會拔腿就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妹妹背著洋娃娃》的黑色童謠,這堵遮陽牆也可以被稱為「背著洋娃娃的牆」,因為它是用3000個芭比娃娃搭建而成。
  • 十八說故事之恐怖童謠
    童謠帶給了小夥伴們無數的歡樂,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正在打麻將,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首童謠呢?童謠裡哪一句最觸動你呢?回到主題,世界各地也都流傳了很多的恐怖童謠,無論是文字還是曲調氛圍都異常的恐怖,仿佛真的在訴說著什麼,這裡講述五大經典恐怖童謠,拭目以待。
  • 世界級「四大禁曲」,第二首是童謠,最後一首無人敢聽!
    世界「四大禁曲」,第二首是童謠,最後一首無人敢聽!   圖片來自網絡   《嫁衣》這首歌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甚至在這首歌剛一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去聽過,而且因為這首歌也傳出了很多的故事版本,但是是真是假誰也不清楚
  • 細思極恐,這些童謠不純潔呀,膽小莫入~
    》中就有一段夢魘般的童謠:「他正在來找你 /最好鎖上你的門 /抓緊你的十字架 /還要清醒到很晚 /永遠不要再睡去 」給電影更增添了一種不寒而慄的恐怖氣氛。14年由莫言小說《紅高粱》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出現了一段很晦澀的童謠: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殿娘,娘,上西南,流流的駿馬,足足的盤纏娘,娘,上西南,你甜處安身,你苦處化錢童謠本身就是民間的東西,給本劇抹上一層濃鬱的民間地方色彩,帶著一股張力、神秘感
  • 童謠背後那些少兒不宜的故事……
    當她看到自己在做什麼,又砍了媽媽四十一下。——《麗茲玻頓拿起斧頭》童謠這首童謠赤裸裸地描述了一起謀殺,一個富家女名叫麗茲玻頓。她爸取了後媽之後,她與父親不和,就殺了他爸媽(後媽),雖然大量證據表明是其女兒犯的罪行,但人們難以想像一個瘦弱的女人如何在家裡揮舞著斧頭把自己的父母砍死,最終法院無視大量證據釋放了麗茲玻頓。
  • 童謠背後那些少兒不宜的故事
    05《妹妹背著洋娃娃》哪個真相都讓人害怕媽媽 媽媽 為什麼呀 為什麼呀 然後啊爸爸 叫我幫幫他 我們把媽媽埋在樹下 然後啊爸爸 舉起斧頭了 剝開我的皮做成了娃娃——《妹妹背著洋娃娃》節選妹妹背著洋娃娃,目前最常見的是兩個版本。
  • 它是世界10大禁曲之一,據說聽後多人得抑鬱症,你聽過嗎?
    據說許多聽過這首歌的人都得了抑鬱症,還有不少人自殺。許多人不理解吳虹飛為什麼要唱嫁衣?嫁衣歌曲死了多少人?嫁衣背後的真實故事是什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2005年,幸福大街樂隊的主唱吳虹飛發布了一張名為《小龍房間裡的魚》的專輯,收錄了《嫁衣》。這首歌不論從曲風還是歌詞,都非常的壓抑,讓人聽後不覺會渾身發冷,不願去想但是腦子裡卻忍不住循環。
  • 那你可能沒聽過這些英國恐怖童謠……
    甚至不需要聽過原調,一看到歌詞,腦中BGM自動無限期循環..... 但是,在我們被它洗腦的歌詞重複逗笑時,你知道它背後還有N個駭人傳說麼?一種說法是,這首童謠暗指的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琳的「衰落」。她曾被控犯通姦罪和亂倫罪,最終,以叛國罪處死。
  • 《明星大偵探》醫院童謠完整版已爆出,預示案情走向
    第二季《明星大偵探》的恐怖童謠到現在依然是小編的陰影,每當再次聽到這首歌小編都會起一身的雞皮疙瘩。這首童謠在案情中也有些預示案情案情的作用,一一對應當年的那些小朋友們。第三季的真漂亮整容醫院也響起了一首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謠,現在官方已經把這首童謠的完整歌詞爆了出來,下圖就是歌詞,預備,起!請大家一邊看一邊唱。恐怖童謠是改編自兒歌《十個印第安小朋友》,這首歌你可能沒聽過,也可能不會唱,但是一定會哼,旋律特別熟悉。不由自主的就哼起來了,越唱越恐怖,醫院的這首歌是改編自 lizz的《hide and seek》,沒聽過?
  • 艾葉能避邪的民間傳說,你聽過嗎?
    懸掛艾草真的能避邪嗎?為什麼艾草可以避邪呢?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民間的傳說。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所載的「五月五掛艾蒿」的傳說。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一位神仙來到了人間體察民情,他把自己扮成一個過路的人,來到河邊的一個小村中一對富裕的年輕夫婦家裡。神仙向那個女主人討要一點食物充飢,女主人不僅不給食物,還譏諷他,甚至放出惡狗咬他。
  • 殺死童年的恐怖童謠——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小朋友都死了
    一個故事還沒說開頭,一個小朋友睜開眼……」  聽過《明星大偵探》裡的這首恐怖童謠嗎?隱喻的謀殺、瘮人的音樂,還有恰到好處的尖叫,讓人隔著屏幕就能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陰鷙氣息。  洋娃娃、逐一減少的人數、內鬼殺人都是懸疑劇本的經典恐怖元素,但這期節目在塑造詭譎荒誕的氣氛上完成得如此精湛,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這不僅僅是一首普通的歌曲,而是用兒童最稚嫩天真的嗓音哼唱出來的童謠。
  • ·你還記得那些熟悉的童謠嗎?
    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曾幾何時,這首熟悉的童謠伴隨著80後一代人成長,也成了讓眾多爸爸「吃醋」最多的兒歌之一。有人說,80後記憶中的童謠正逐步被磨滅,而90後的童謠太張揚,00後的童謠已經讓人聽不懂。翻開兒時的記憶,  A現狀:  記得上學的時候,很多膾炙人口的童謠、古詩都被同學改編成了惡搞版、現實版,比如「日照香爐生紫煙,XX來到烤鴨店。
  • 關於聖誕節的這些傳說,你聽過嗎?
    期待人們打開時喜悅的笑臉這是對聖誕老人最好的回贈我們喜歡過聖誕節因為那天到處都是燈光、雪花、音樂平凡的日子也變得格外熱鬧祝你:關於聖誕老人的來歷,有很多說法,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是一位主教的原型。傳說,大約在公元4世紀,在小亞細亞米拉鎮(今天的土耳其境內),有一位主教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常常身穿紅色外衣幫助窮人。
  • 屬於建德人兒時的童謠 你還記得多少?
    小時候,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手機,我們會走家串戶各種「撒歡」,玩累了,回家倚靠在父母身上,聽著童謠,酣然入眠……雖然那段時光逐漸遠去,但耳畔那熟悉的旋律,卻一直都在!這些藏在記憶中的童謠,你是否還記得?這些是有著鄉音的童謠搖啊搖,搖到外婆家,外婆叫我切(吃)年糕,糖蘸蘸,真好切!月亮生毛,大水推橋,一推推到下馬橋,姐姐吃核桃,核桃一剝殼,姐姐吃菱角,菱角兩頭尖,姐姐吃普薺,普薺一剝末(膜),姐姐吃勒卜,勒卜一剝根,姐姐吃餛飩,餛飩燙儂,推到大同,大同轉身,餛飩生蟲!
  • 思考:童謠會不會消失
    這幾年親戚朋友聚會,卻發現孩子們都不會唱廣州童謠,甚至聽都沒聽過,有些朋友的小孩甚至連粵語也不會說,反而英文兒歌大家都會唱,到了我們孩子那一輩,廣州童謠會不會消失,哪裡還能聽得到?提起廣州童謠,1977年出生的陳嘉敏馬上說出了十幾首:從牙牙學語時起,外婆就握著她的小手唱「點蟲蟲,蟲蟲飛,飛去荔枝基」,或者逗著她唱「搖搖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唔系企(不在家),自己舂米自己食」,媽媽也經常唱「噯姑乖,噯姑大,噯大姑仔去后街」的搖籃曲哄她。
  • [異緣堂]傳說中的玉石,你聽過嗎?
    [異緣堂]傳說中的玉石,你聽過嗎?玉石是有靈性的,一直深受中國人的喜愛,但大家知道有那些關於玉石的傳說嗎?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下,同時文末依然有驚喜。黃員外拿定了主意,便指著自己家的院子問道士:「你覺得它怎麼樣?」道士仔細看看,又用手摸摸,見是上等玉石築成,千金難買,稱讚道:「的確是寶貝,不說在山西,就是普天下也是獨一無二的。」「你不愧來自名山,果然識貨啊!」黃員外說:「我這玉石院子是盤古開天闢地女媧娘娘鍊石補天時留下來的,算得上古往今來的無價之寶。你不是化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