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陸續續的大中小學校的開學熱潮褪去已有一段時間,而有一檔叫做《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卻依然餘溫仍在,講課人們的言語更是至今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想必不少學生、老師,甚至教育關注者們聽完這堂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的課程後都會不禁思考: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開學第一課》可以說是面向所有教育參與者的一堂生動課程,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志存高遠的思政課,還是老師們教書育人的示範課,更是我們所有國民終身學習的教育課。2020年的《開學第一課》為何這麼火,不僅是因為它彰顯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更是因為它在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同時,告訴了人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意義所在。
01教育先育人,更在於培育健全的人格和品質
2020年的疫情,讓人們不光是看到了疫情的困境,更讓人明白了做人的擔當和責任。《開學第一課》以在抗疫中所反映的多個關鍵人生為榜樣,為人們點燃了生命之光,同時也上了一堂直面人生的教育課。
教育先育人,更在於培育健全的人格和品質。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更讓你我認識到人生常常並存著平常和無常、悲哀和喜樂、真實與虛妄、生與死……這就是真實的人生百態。雖然某個人可能更多處於喜樂、真實的順境之中,但對個人的人生可能性和整個人類的人生樣態來說,這樣的人生百態卻是真實的。這無疑是最好的對於人格和品質的教育課。
02少年強,中國強
一個國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少年強,而一個少年最大的夢想就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而強大的人從根本上要對人生百態有必要而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才不至於被突如其來的一些意外壓倒。經歷過2020年疫情的少年,想必一定會和2003年的那批少年一樣更有擔當和使命感。
今天的抗疫一線是曾經那批被保護的少年,而未來,也必然會出現我們今天保護好的少年,在未來某一天某一時刻,在各行各業保護著我們的田園。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創造過無與倫比的輝煌;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而成長於這個時代的少年必然是不平凡的少年,他們還未開學就經歷人生大考,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03敬畏珍愛生命,樹立科學的健康意識
身體是一切的根本,今年的疫情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都告訴了人們科學的公共健康意識是多麼重要,從而才會更加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在《開學第一課上》,老師們還從睡眠、飲食、運動等方面給大家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非常及時,非常有用,非常貼心,相信不只是疫情期間,在以後的日子裡人們也會潛移默化地提高衛生意識。
鍾南山院士也跟同學們分享了自己雖年事已高但身體仍非常健康的秘訣——堅持鍛鍊。相信看過《開學第一課》的人們都會更容易做到尊重科學,珍愛生命,用心做好個人的衛生防護,加強鍛鍊。
其實,從古至今,教育的意義遠不止好好學習,學好知識本領。更主要的是要踐行使命擔當,心繫家國情懷,以健康的體魄,強大的品質和人格,共同努力,讓我們中華民族在挫折苦難面前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勁頭傳承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