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界圍攻中國足球的事件吵得沸沸揚,除了一些「蹭熱度」的人物之外,大家對於國足最為不滿的就是「高薪低能」。值得一提的就是,有一些高薪厚祿的球員不僅增加球隊的財政負擔,也因為過分愛惜身體開始踢「養生球」。作為中國足球的領導者,廣州恆大將繼續起帶頭作用,針對俱樂部效力的足校球員進行限薪,從而抑制「足球泡沫」和杜絕「養生足球」。
限薪500萬封頂,打造青訓產品不整虛的
作為中超聯賽的「大明星」,廣州恆大再一次成功吸引了球迷的眼球。昨天,廣州恆大一線隊和預備隊的50人大名單確定,有25名來自恆大足校的球員。而就在今天,俱樂部發布了《足球俱樂部足校培養球員薪資方案》,效力俱樂部的恆大足校球員將會受到「最嚴限薪令」制約,封頂年薪500萬元、最低年薪3.6萬元。同時,球員晉升至一線隊的三年內,封頂年薪不超過300萬元。而預備隊和梯隊的足校球員,年薪也是相繼遞減。
眾所周知,恆大足校在2012年建成,8年內獲得77項冠軍也輸送給各年齡段國家隊414人次。但是,這些足校球員沒有在中超聯賽嶄露頭角,外界依然還是那一句:「恆大沒有青訓產品,對中國足球貢獻有限」。所以,恆大本賽季不再是揮動支票簿「買買買」,而是選擇「內部挖潛」讓青訓球員走上足球大舞臺。
據悉,通過「首位晉升制」的恆大選拔制度,讓2020賽季的恆大50人大名單,一線隊有5名恆大足校的球員,預備隊有20名恆大足校球員。隨後,恆大為證明打造青訓產品不整虛的,才對恆大足校的球員下達「最嚴限薪令」。同時,這份薪資方案再次彰顯恆大式管理,突出恆大足球以獎罰分明、從嚴管理著稱,與其企業文化一脈相承。
打出組合拳,抑制足球泡沫讓養生球消失
恆大限薪方案封頂500萬,不僅讓足校球員晉升至一線隊三年內,最高年薪不得超過300萬元。而且,也比中國足協規定的國內球員年薪最高1000萬元少了一半。眾所周知,中超聯賽從假賭黑中快速走出來,主要原因是各支俱樂部的巨額投入。奧斯卡、胡爾克、保利尼奧和拉維奇等國際知名的大牌球星出現在中超,本土球員的薪水也「水漲船高」。2019賽季中超前四名球隊的支出應該都超過12億,不少所謂豪門俱樂部為成績持續砸錢,而保級球隊如天津天海已經宣布了倒閉。
也因為如此,多支俱樂部不堪財政壓力,讓中超聯賽出現了「足球泡沫」,中國球員也因為腰纏萬貫出現開始消極比賽。以至於,有很多外行人針對本土球員「高薪低能」的表現,吐槽中國球員還不如一個清華學生。所以有球評家認為,恆大對年輕球員設立最高工資限額,積極響應中國足協限薪令,保證足球運動員的薪水保持在合理範圍,讓恆大的財政更加穩健抑制足球泡沫。而且,年輕隊員薪資起點低、上限高、分級多,促使小隊員持續努力、拼搏奮鬥,逐步過渡至職業球員,亦有利於年輕人樹立正確三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避免一夜暴富、迷失方向,讓球員端正態度不再踢「養生球」。
以身作則,引導中超聯賽健康發展
俗話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廣州恆大要想真正引導中超聯賽健康發展,就需要以身作則製作中超各隊都能使用的「致勝法寶」。
首先,薪資透明。恆大這一階梯式的薪資方案公開透明、詳細嚴謹。恆大足校培養球員從入選俱樂部梯隊開始,通過不斷晉升、晉級,到最後踢上一線隊絕對主力,年薪將從3.6萬元升至最高500萬元,漲幅138倍。恆大以身作則,可以監督其他球隊是否用違規手段破壞中超平衡。
其次,任人唯賢。恆大為年輕球員量身定製薪資方案,以球員實際表現為KPI,有效杜絕高薪低能,激勵年輕球員憑真技術、真能力、真水平、真實力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足球可用之才,這一舉措在中超具有示範意義。
再次,鼓勵青訓。恆大實施梯度工資,有利於年輕球員保持憂患意識,樹立更高目標,向一線隊主力和國腳看齊,甚至於提升海外留洋的欲望和動力,到競爭更大的聯賽磨練,最終為國家隊輸送更多人才。
最後,恆大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青訓產品之後,只要能夠在中超乃至國際賽場獲得成功,即可以推廣給每一支中國俱樂部。恆大再一次先人一步,引領中國足球風向,引導健康聯賽發展。
恆大頒布「最嚴限薪令」讓俱樂部的恆大足校球員的年薪封頂500萬,這不僅能夠有利於年輕球員保持憂患意識,而且樹立更高目標向一線隊主力和國腳看齊,甚至於提升海外留洋的欲望和動力。同時,恆大也是以身作則引領中超聯賽蓬勃發展,讓各支球隊合理合規地培養球員,最終為中國足球貢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