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敏在工作室
重慶日報消息,1月11日晚,中宣部、教育部在CCTV-1聯合舉行2020最美大學生/最美高校輔導員發布儀式。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輔導員簡敏,榮獲2020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
簡敏從事輔導員工作22年,她是2932名學生心目中的「簡媽媽」﹔她率先在全國帶領大學生開展生存挑戰體驗……1月10日,簡敏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分享了自己做輔導員的故事。
連續13年放棄休假
50出頭的簡敏扎著馬尾,說話幹淨利落,渾身上下充滿活力。「輔導員工作瑣碎而繁重。」簡敏說,「但能和有夢想、有朝氣的青年大學生一起成長,很開心。」1998年開始,她便在西政民商法學院擔任輔導員。
每一個新學年,她都必須提前熟悉數百名學生的情況﹔開學後,根據學生情況建立「貧困學生登記」「心理疾患談話」等各類檔案﹔每逢除夕,邀請留校貧困學生到家裡過年﹔臨近學生畢業,幫助學生就業做各項工作……為了學生們,簡敏已經連續13年放棄休假。
簡敏的兒子9個月大時曾患肺炎住院,恰逢丈夫出差了,她忙著趕回學校籌備開學工作,便將兒子託給朋友照料。朋友埋怨她,「天下沒有你這麼狠心的母親!」
但學生們都愛這位狠心的「簡媽媽」。她無微不至的關心,讓學生們都喜歡跟她分享自己的歡樂和煩惱。
在社會大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輔導員不是隻管吃喝拉撒的『保姆』。」在簡敏看來,輔導員既做「人師」,教品德,也做「經師」,教知識。
2000年暑假,簡敏帶領9名學生到福州進行「陌生城市·120小時·10元錢」的生存體驗社會實踐活動。參與活動的學生每人僅有10元錢,需要在陌生的城市生存120個小時。
這次活動讓萬晶至今記憶猶新。「大家經歷了各種難以想像的艱辛。」當年參加活動的學生萬晶,如今已是一名律師,她回憶說:在那幾天,有的同學遭遇了黑中介﹔有的因為聽不懂福州方言被責罵﹔有的則靠電腦技術或心理諮詢幸運地找到「準白領」工作……萬晶感嘆,很感謝簡老師帶領我們開展這場生存體驗,讓我們每個人都開始對自己人生進行規劃。
「大學生就應該在『社會大課堂』去鍛煉。」簡敏說,她希望用不同的課題激發同學們探索問題的興趣,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年來,她先後帶領學生進行「如何看待刑法數罪並罰」的社會調研,獲得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競賽二等獎﹔對重慶50家青年社會組織進行調研,為政府優化青年社會組織服務提供智力諮詢﹔走訪都市留守兒童狀況,提出相關調研報告……
2007年,簡敏成為全市第一個獲評教授的輔導員。
帶出一批優秀輔導員
一枝獨秀不是春。2015年,在市教委的支持下,簡敏牽頭成立「名師工作室」。這是重慶市首屆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由簡敏帶領校內外的18名輔導員一起開展相關活動。
簡敏說,工作室組建「社情民意調查隊」「每周一案組」等團隊,採用「1+N+X」(即「1位項目主任+N位專業教師+X位學生」)模式,帶領大學生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社會調研和公共服務等活動。在西政,簡敏還負責成立了學校輔導員教研中心,將全校110餘名輔導員整合在一起,共同成長。
如今,簡敏「名師工作室」已孵化出「蔣莉工作室」「楊化工作室」「胡綿娓工作室」等校級輔導員工作室。其中,蔣莉是簡敏帶的98級學生,是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獲得者。「簡老師給我三點影響很大:一是執著,二是熱愛,三是創新。」蔣莉告訴記者,自己正是受簡老師的影響,選擇留校做了輔導員。
近年來,簡敏「名師工作室」教師團隊主持國家級及省部級精品項目和科研課題近20項,出版著作10部,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獲市級以上榮譽稱號20人次,所教輔學生獲市級以上獎項多達1000人次。
(責編:秦潔、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