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豆腐是一道十分受歡迎的家常菜,也是人們在餐廳就餐的時候經常會點到的一道涼菜。
關於這道菜的起源,還有著一個歷史典故。傳說三國時期,劉備有一次親自率領軍隊出徵,留下了二弟關羽鎮守城郭,那一年的夏天,由於酷熱難耐,士兵們在訓練的時候因為高溫出現了各種不適的症狀,很多人因為炎熱的天氣上火了。看到士兵們的狀態很不好,關羽也是十分心急,但是也拿這樣的天氣沒有辦法。
有一天,在吃飯的時候,關羽看到一種滷黃豆,他由此想到了豆腐,又因為豆腐想到了點豆腐用的石膏,因為石膏這種物質性涼可以去火,想到這裡,他吩咐廚房,開始做豆腐。然後在點石膏的時候,還親自動手製作,可是因為是第一次做,所以手法不是特別的熟練,石膏的量掌握的不是特備準確,所以石膏點的有點少,以至於做出來的豆腐很嫩,所以不能炒著吃,人們只能用在豆腐上撒點鹽,製作成一道涼菜來吃,士兵們因為吃了這道菜,上火的症狀果然慢慢消失了。後來為了讓這道涼拌豆腐味道更加好吃,他們還加入了皮蛋,以及研究了拌豆腐用的湯汁,來代替單純的食鹽。這樣一來,這道菜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變得美味可口了。
想要自己親手嘗試做這道菜的話,需要準備的材料很簡單,分別是:嫩豆腐,榨菜,皮蛋,香油和香菜。準備好這些材料之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
首先把嫩豆腐小心的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塊,然後把這些豆腐塊完整的整齊的放在盤子裡,然後把榨菜切成丁,把皮蛋處理一下,乾淨之後用刀切小塊,把榨菜丁和皮蛋塊兒均勻的撒在豆腐上,然後在上面均勻的淋上一些香油,增加香味,最後放上一些綠油油的香菜,這樣看起來漂亮一點,到這裡,這道簡單的涼拌菜就完成了。吃的時候,適當的攪拌一下就可以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做法之外,還有另一種做法,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需要準備的材料呢也是大同小異,豆腐和皮蛋不用說了,這是必須的,另外還要準備上肉鬆,酸,油以及蠔油。準備好之後,開始製作。
同樣的,我們把皮蛋剝殼洗乾淨之後切成小塊,備用。在豆腐的處理上,比上一種方法稍微多了一道工序,找來一口蒸鍋,把豆腐稍微用清水衝洗一下之後,放在蒸鍋上略微蒸上五分鐘的時間,取出瀝乾水分後,用刀橫豎切成小塊,放在盤子裡,然後把準備好的皮蛋鋪在豆腐上,淋上適量的蠔油。接下來我們拿出一隻炒鍋,大火加熱,放入適量的食用油,把蒜爆炒一下,香味出來之後,連油帶蒜的一起澆在剛才準備好的皮蛋豆腐上,最後再撒上一些肉鬆點綴,到這裡,第二種方法的製作,也就基本完成了。怎麼樣,是不是都很簡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