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韓悅悅觀歷史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韓悅悅觀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是在「關原會戰」後,日本的天下格局變化的歷史。「關原會戰」在主戰場上、僅儀殺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大局使已底定。然而就車臣民之敗落和德川家的崛起這一歷史事件而言所捲起的巨浪卻幾乎涵蓋了整個日本一一從北陸到東海,從奧羽到九州、無數家族在時代的漩中苦苦掙扎。
五畿東南是伊勢國,伊勢東南還有小小的志摩國。志摩國主本為著名的「海賊大名」九鬼嘉隆,但在「關原合戰」的時候,嘉隆已然退位了,其子守隆繼任為一門總領。據說,因為在九鬼氏和伊勢巖手城主稻葉道通產生糾紛之時,德川家康袒護道通,使得嘉隆極為不滿。石田三成聽聞此事,便許以伊賀、伊勢、紀伊三國,邀請嘉隆加入西軍。於是嘉隆不顧兒子守隆正跟隨家康出徵會津,悍然接管了主城鳥羽,隨即便進攻稻葉氏的本據巖手城。久鬼守隆聞訊,匆忙從下野小山城趕回志摩與父親對戰,期間還在九月七日大破西軍桑名城主氏家行廣的船隊,得到家康賜予感狀。等到嘉隆被兒子打敗,隱居在和具地方以後,守隆便利用這張感狀,通過福島正則、池田輝政等人向家康求情,懇請赦免父親的罪過。
好不容易家康答應了九鬼守隆所請,然而當守隆派遣使者快馬趕回志摩國的時候,卻已經遲了一步,九鬼嘉隆已於十月十五日在答志島切腹自殺了,享年五十九歲傳說是守隆的家老以家族存續為名逼迫嘉隆切腹的,然而自己一死即可換來家族的安泰,這種道理難道嘉隆自己會不清楚嗎?他又豈是會受臣下逼迫之人?況且,在決定天下局勢的「關原合戰」中,很多家族都一分為二,老子、兒子各站不同的陣營,為的是無論哪一方取勝,家族都能夠延續下去,也並非只有九鬼父子會耍這種鬼花招。
其實最有名的腳踩兩條船的家族並非志摩九鬼氏,而是信濃真田氏,當主即為那位被稱為「表裡比興者」的真田昌幸。「桃山時代」,真田昌幸通過聯姻來鞏固自己的勢力,與很多實權人物都扯上了關係:首先,他迎娶石田三成的嶽父宇田賴忠之女為側室,還把女兒嫁給了賴忠之子賴重;其次,他為長子信幸迎娶了德川氏重臣本多忠勝的女兒、家康的養女小松姬;第三,次子信繁做了大谷吉繼的女婿。七月二十一日,真田父子領兵跟隨德川家康出徵會津,來到了下野一個叫犬伏的地方,石田三成恰在此時派來密使,請求昌幸加入西軍陣營。由於不同的姻親關係,父子三人就此分道揚鑣,昌幸帶著信繁回歸上野沼田,而信幸則統率本部兵馬前往小山覲見德川家康。
消息很快便傳回沼田城中,小松姬立刻下令關閉城門,自己披甲著胄、手持薙刀站在城樓上,拒絕公公和小叔入城。傳說昌幸懇求說:「我只是想見孫子一面。」小松姬就把兒子抱上城頭,讓公公遠遠望了一眼。昌幸無奈,只得退至信州上田城,秣馬厲兵,以防備可能遭遇到的進攻。八月二十四日,德川秀忠率領本多正信、榊原康政等重臣及三萬八千關東大軍,經中山道浩浩蕩蕩殺往美濃。在途經信濃國小諸城的時候,他派遣真田信幸與本多忠政(本多忠勝之子、信幸妻弟)前往勸說昌幸投降。昌幸砌詞敷衍,故意拖延時間,直到數日後才給出明確答覆:「我已做好守城的萬全準備,請來攻打吧。」
德川秀忠聞言勃然大怒,而其麾下兵將也紛紛請戰,勢要一舉踏平上田城。且說十五年前,在「天正壬午之亂」中,德川氏亦曾發兵攻打過上田,結果被真田昌幸迭施詭謀,殺得大敗,舊恨尚未泯滅,不趁此際仇,更待何時呢?於是德川秀忠率軍離開小諸,前往上田城東面的染谷臺紮下本陣,準備發起全面進,同時他還派遣真田信幸率軍攻打上田的支城戶石。此時守備戶城的,乃是信幸的同胞兄弟信繁(民間訛傳其名為真田幸村)請將因而勸諫秀忠:「他兄弟豈肯相爭?不當派信幸前往。」然而秀忠卻以考驗信幸忠誠為由,不肯收回成命。
結果、真田信繁一聽說來攻的敵將為自家兄長,當即主動放棄城池,領兵退回上田,信幸順利地接收了戶石城。一般認為,真田昌幸、信繁父子考慮到,因為自己的緣故,信幸在東軍中當必然遭人懷疑甚至是嫉恨,倘若不能順利攻下戶石,很可能會受到德川秀忠的嚴懲,甚至人頭落地,故此才主動退兵。而這麼做直接的結果就是,信幸入駐戶石,此後即以守城為藉口,不肯參與對上田城的進攻真田一門避免了同族相殘的厄運。
再說德川秀忠,隨即就指揮大軍猛攻上田城。真田昌幸的用意是將關東大軍牢牢牽制在上田領內,使其趕不上與西軍主力的對決,故而才先虛與委蛇,儘量拖延時間。與此針鋒相對,秀忠則計劃用最短的時間便攻克上田城,懲罰真田父子,然後即可大踏步向畿內邁進。於是秀忠使出了「田戰法」,即派遣部將牧野康成率人搶割附近農田中的稻穀,以逼迫真田軍出城來戰。
倘若被敵軍順利收割了稻穀,則真田領內必將殘破,從而糧秣不繼、人心渙散,那即便打贏了這一仗,又有何益呢此正昌幸不得不應之勝負手也。九月八日,真田軍數百人潛出城外,攻擊割谷的牧野隊,早便埋伏在附近的本多忠政率軍猛擊,真田軍大敗,退歸上田城。酒井、牧野、本多等部從後追擊,一口氣便攻至上田城大手門(正門)前。雖說牧野割谷本為誘敵之計,但真田敗走又焉知不是將計就計呢?且說德川各部才到城前,正打算重整隊列,開始攻打城門,城門卻突然主動打開了,早就準備好的真田武士鐵炮齊發,彈如雨下,使得因為追趕敗兵而陣列不整的德川軍大亂。隨即真田昌幸率部殺出,德川軍竟然全線崩潰。
但這還並非昌幸的全部計謀,他早在前一日便遣次子信繁率領二百精銳潛出城外,埋伏在染谷臺東北方向的密林中。當前線敗報傳來的時候,德川本陣亦一時氣沮,德川秀忠正打算加派兵馬前往救援,趁著這混亂之機,真田信繁突然衝殺出來,直取秀忠本陣。秀忠倉皇之下,跳上家臣的坐騎落荒而走,一口氣便逃回了小諸城內。真田信繁見無法取得敵方大將的首級,便立刻展開連環計的第三步,下令掘開附近神川上遊的堤防,於是霎時間滔滔濁流奔湧而下,將染谷臺周邊地區徹底淹沒。
這就是「第二次上田城之戰」,真田軍以少勝多,大破德川秀忠。秀忠在逃入小諸城以後,正欲重整軍勢報此一箭之仇,突然從西方馳來快馬,遞上父親家康的書信。當然,以當時的通信條件,家康並不清楚兒子率軍走到了何處,只是在書信中下令道:「九月九日,必須開至美濃國的赤坂地方。」德川秀忠覽信大驚,這還有不到一天了呀,怎麼趕得及呢?然而軍令如山,他只得暫且咽下胸中惡氣,重整兵馬,繞過上田城匆匆向西方趕去。可是附近多被水淹,道路泥濘,加上天公也不作美,隨即降下數日暴雨,導致德川大軍遲至九月十九日才抵達赤坂「關原合戰」都已經結束整整四天了。
秀忠聽聞家康已經離開關原,前往大津城,於是匆忙前往謁見請罪,於二十日進入大津。然而家康怒不可遏,堅決不肯見兒子的面。其後群臣反覆相勸,說秀忠率軍西進,本就有鎮壓中山道之意,既然真田頑抗,豈可貿然越過而不加討伐?況且,家康的使者因為遭逢利根川暴漲,被迫繞路而行,耽擱了傳令的時間,八日指令才到秀忠軍中,怎麼可能要求秀忠九日即到呢?好不容易,家康才算勉強原諒了兒子。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