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經難倒日本史學家、日語學者的表裡比興,到底是什麼意思?
日本戰國時代,真田昌幸在上田城之戰裡以似降非降的態度,使得德川秀忠率領的德川軍被迫在上田停留了幾天,最終錯過了重要的關原之戰。真田昌幸也因此而被後世稱為成功活在亂世混局的小巨人。
說到真田昌幸的形象,那就離不開四個字:表裡比興。那原本是豐臣家的重臣寫信給上杉景勝時用到的。那麼,表裡比興の者是什麼意思呢?
最近幾年有些翻譯真田家相關日文著作的中文書籍,或者網絡的文章裡,翻譯人員也被這個詞難倒了,有些甚至翻譯成卑鄙無恥、小人,其實這不大對,有必要來說明一下。
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表裡比興這個詞不僅難倒了中文圈子的翻譯人員,曾經也難倒了日本的相關史學家,甚至日本的日語學者。首先,這個詞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即表裡及比興,前者不難理解,也不難翻譯,問題就出在後者,以及前後兩者加起來是什麼意思。
上面提到,不少中文翻譯圈對比興的翻譯是用了卑鄙,這其實不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翻開日本語辭典,也的確有這個解釋,不過要留意的是,比興等於卑鄙的意思是自江戶時代中期才出現的,江戶時代比興與卑鄙因為同音,於是久而久之,便變成異寫同義。
原本在更早之前的文學作品裡,用比興等於卑鄙是解釋不通的,比興原本在上代文學是指有趣、有意思,跟江戶時代的用法可謂南轅北轍,在戰國時代也仍然未出現或普遍使用比興等於卑鄙這個詞意。所以,究竟比興怎樣演變成卑鄙這個意思便難倒了日本語學者。
如果要配合前面的表裡來一起解釋的話,比興等於卑鄙便顯得難以理解,也十分勉強了。還有,石田三成說真田昌幸是表裡比興,假如真的是卑鄙、無恥小人的意思,為什麼還要煞有其事地跟上杉景勝說,更揚言豐臣秀吉要追討真田昌幸?處理一個卑鄙、無恥小人還要關白秀吉大聲明言嗎?
以上的不合理,難以理解也顯示了表裡比興等於卑鄙在語意、語境及實際情況上都是解釋不通的。
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在日本中世文學裡,比興還有不合理、不一致的意思,如果配合前面的表裡來理解,其實最合理的翻譯就是內外不一、表裡不一,甚至深藏不露的意思,俗套一點就是腹黑的意思。
由於真田昌幸當時在上杉景勝及德川家康兩邊左右逢源,當時豐臣秀吉又沒完全跟家康和解,對昌幸這種態度不太滿意,但同時處於弱勢的昌幸也只能這樣才能求存。後來與家康和解後,秀吉便沒有再提討伐昌幸的事,所以,上面所指的表裡比興の者,其實就是指昌幸能在上杉、德川兩大豪強中委屈求存,是個不簡單的老傢伙,不得不防。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豐臣秀吉說真田昌幸是表裡比興,其實算是誇昌幸:你這個老奸巨猾的老傢伙!或者再理想點說,能被豐臣政權特意點名點評,也算是一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