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報告:喪屍藥濫用約增3倍,98%來自山西

2020-12-15 澎湃新聞
2012年—2016年主要合成毒品在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中所佔比例。  本文圖均為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 圖

藥物濫用人群的現居住省份分布圖。

8月1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年度報告(2016年)》。年度報告對2016年我國藥物濫用監測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描述了海洛因、合成毒品、醫療用藥品以及新發生藥物濫用情況,並通過比較近五年的監測數據,顯示了我國藥物濫用現狀、特徵以及流行趨勢。

澎湃新聞注意到,該報告還公布了甲卡西酮等的濫用數量的濫用情況。

藥物濫用監測數據表明,2016年甲卡西酮濫用數量(707例)達到2015年數量(246例)的2.9倍,其濫用者主要來自山西(693例,佔98.0%),提示當前甲卡西酮的濫用有明顯的地域集中性。

據中新網2016年12月27日報導,甲卡西酮是一種致幻性很強的新型毒品,可引發吸毒者焦慮、痙攣、妄想和血液循環等問題,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因海外發生過數起吸毒者「啃臉」事件,亦被稱為「喪屍藥」,其危害程度不亞於海洛因等傳統毒品。

據報告介紹,卡西酮類化學物質包括卡西酮、甲卡西酮、4-甲基甲卡西酮,屬於合成毒品。

據年度報告,甲卡西酮有擴散的情況,「河南、河北、新疆、江蘇四省也有上報病例,提示重點關注甲卡西酮濫用監測,密切關注各地新發生的病例,並採取相應的管控措施。」

而在「新發生人群濫用物質種類」方面,年度報告顯示主要濫用藥物為甲卡西酮的濫用者76例,其中西北地區75例。

【附】

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年度報告(2016年)

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按照國家禁毒委員會的統一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監測工作體制機制,提升監測能力和水平,日常監測和專項調查並重,推動藥物濫用監測工作取得新進展。

拓寬監測網絡,提高數據科學性。全年31個省(區、市)上報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27.6萬份,較2015年增長10.7%。報告單位共1,794家,比2015年增加236家,主要監測對象為強制隔離戒毒機構、禁毒執法機構、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自願戒毒機構。結合近年來我國禁毒工作形勢和藥物濫用流行趨勢,2016年加大了社區戒毒機構、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的監測力度。

突出制度建設,提升監測水平。研究起草了藥物濫用報告與監測的管理辦法,為藥物濫用監測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打下了基礎。調整、改善、優化藥物濫用監測系統,提升監測數據應用能力和水平。開展了專業技術培訓,提升全國藥物濫用監測機構的業務能力。

注重預防教育,強化風險意識。組織開展了以「合理用藥,拒絕濫用」為主題的「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拒絕毒品的意識。

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專項研究。組織開展戒毒藥物維持治療用鹽酸美沙酮口服溶液濫用流行病學調查和醫療用藥品濫用監測專項研究,主動評價我國醫療用藥品濫用形勢和面臨的風險,為防治毒品濫用和進一步制定禁毒策略、規範醫療用藥品監管提供科學依據。

小貼士:

1.什麼是藥物濫用(drug abuse)?

藥物濫用(物質濫用)指非醫療目的反覆、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賴特性的藥物 (或物質),使用者對此類藥物產生依賴 (癮癖),強迫和無止境地追求藥物的特殊精神效應,由此帶來嚴重的個人健康與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

2.什麼是藥物依賴性(drug dependence)?具有依賴性特性的藥物有幾類?

藥物依賴性是指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種精神狀態,有時也包括身體狀態,它表現出一種強迫的連續或定期的用藥行為和其他反應。目的是感受它的精神效應,或是避免由於斷藥所引起的不舒適,可以發生或不發生藥物耐藥性。同一人可以對一種以上藥物產生依賴性。世界衛生組織將藥物依賴性分為精神依賴性和身體依賴性。

按照國際公約(《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和《1971年精神藥物公約》)可以將具有依賴性的藥物(或物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麻醉藥品,如海洛因、大麻和大麻脂、阿片和嗎啡製劑、可待因等;另一類是精神藥物,如各種致幻劑和四氫大麻酚、中樞興奮劑、巴比妥類藥物、苯二氮卓類藥物等。此外,還有一些物質如菸草、酒精、揮發性有機溶劑等,也具有依賴性特性,但未列入國際公約管制。

3.什麼是藥物濫用監測?開展藥物濫用監測的意義?

藥物濫用監測作為疾病監測的一個組成部分,同其它公共衛生監測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其特點是對人群中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用和濫用情況進行長期連續、系統地觀察、調查並收集資料,及時發現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流弊和濫用問題,及時掌握藥物濫用現狀、動態分布、濫用者的人口學特徵、濫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種類、濫用方式和可能的發展趨勢,分析、確定各地區乃至全國藥物濫用基本情況,為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科學管理和禁毒工作提供基礎數據。

同一般意義上的疾病監測比較,藥物濫用監測在觀察對象、調查和收集資料方式方面具有其自身特點。藥物濫用監測不局限於某一特定研究範圍,它涉及醫學、藥品管理、社會和法律等多領域。從藥物濫用監測性質看,它對禁毒工作、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管理,以及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從組織形式看,藥物濫用監測分為被動監測和主動監測兩種形式。前者指各級監測網站按上級單位要求和規定收集資料,定期匯總上報;後者是根據某特定問題,由上級部門部署或計劃定期不定期地開展調查或系統收集資料。主動監測在降低漏報率方面明顯優於被動監測,所調查掌握的數據更接近於藥物濫用實際發生情況。從監測所針對的對象看,可分為以普通人群為基礎的一般人群監測,以戒毒康復機構為基礎的藥物濫用人員監測和以青少年等人群為基礎的高危人群監測。

一、藥物濫用監測情況

(一)監測數據總體情況

1.監測數據報告單位及有效報表

2016年,全國31個省(區、市)1,794家單位上報有效《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276,980份,來自公安機關強制隔離戒毒機構、司法行政部門強制隔離戒毒機構、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自願戒毒機構、禁毒執法機構、社區戒毒機構以及醫院等。

2.藥物濫用人群社會人口學特徵

藥物濫用人群中,男性佔85.9%,女性佔14.1%;35歲及以下年齡青少年佔51.7%,其中25歲及以下人群佔15.5%;初中及以下文化佔81.5%;無業人員佔61.6%。值得注意的是涉及一些敏感職業和人員,其中包括448名公務員、348名在校學生和212名演藝業人員。

3.濫用物質(藥物)種類

按「過去12個月曾經濫用藥物」統計,濫用物質(藥物)前五位為「冰毒」(佔47.9%)、海洛因(佔45.0%)、「麻谷丸」(佔7.2%)、「K粉」(佔2.5%)和美沙酮口服液/片(佔1.2%)。「冰毒」和「麻谷丸」的主要成分為甲基苯丙胺,二者合計佔比為55.1%,比2015年度增加3.2個百分點。甲卡西酮濫用例數和比例有所增加,2016年(707例)是2015年(246例)的2.9倍。

4.藥物濫用人群地區分布

藥物濫用者現居住地前5位的省份是廣東(12.6%)、湖南(8.8%)、四川(8.0%)、雲南(6.3%)、上海(6.2%)。

5.總體情況分析

2016年,來自強制隔離戒毒所、禁毒執法機構、自願戒毒機構、社區戒毒機構、醫療機構和藥物維持治療門診等1,794家單位上報有效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276,980份。在繼續開展對查處管控人員藥物濫用調查的基礎上,藥物濫用監測範圍不斷拓展,醫療機構和社區戒毒機構的監測單位進一步增加,監測數據的代表性進一步增強。

全年監測數據涵蓋了目前主要流行濫用物質(藥物)及其濫用人群,反映出不同地區藥物濫用流行差異。同時,監測數據還反映了藥物濫用人群藥物濫用史、人員異地流動等基本特徵。

總體來看,藥物濫用人群仍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無業人員為主,但應注意涉及一些敏感職業和人員。

2016年度濫用各類濫用物質(藥物)達87種,「冰毒」、海洛因、「麻谷丸」、「K粉」和美沙酮口服液/片是主要濫用的前5種物質(藥物);含甲基苯丙胺的毒品(「冰毒」、「麻谷丸」)濫用所佔比例55.1%,同比2015年度增加3.2個百分點,是我國流行濫用的主要合成毒品,反映了我國2016年藥物濫用的基本趨勢。甲卡西酮濫用例數和比例有所增加,2016年(707例)是2015年(246例)的2.9倍,佔比增加0.2個百分點,需要密切關注和連續觀察。

氯胺酮作為國際尚未列管而我國列管的品種,是「K粉」的主要成分。數據表明,「K粉」濫用數量和佔總數的比例2016年(6,844例,佔2.5%)比2015年(5,694例,佔2.3%)繼續增加。

(二)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監測情況

2016年,全國共收集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29,316例(份),佔總數的10.6%。

1.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社會人口學特徵

新發生藥物濫用者中,男性佔85.3%,女性佔14.7%;女性25歲及以下者佔37.1 %,男性25歲及以下者佔27.4%;文盲佔2.6%,小學佔13.6%,初中佔63.2%;無配偶者(未婚、已婚分居、離婚和喪偶)是有配偶者(已婚、未婚同居)的近1.4倍;無業人員佔62.0%,有職業或學業人員佔38.0%。外企/合資單位人員60人,離/退休人員47人,公務員27人,演藝人員20人。

2.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藥物濫用基本情況

過去12個月曾經濫用藥物種類: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過去12個月曾經濫用藥物種類共58種。合成毒品是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的主要濫用種類,濫用人群佔86.8%,與傳統毒品濫用人群比例由2012年的3:1上升為2016年的8:1;濫用「冰毒」的人員比例(79.1%)是濫用海洛因人員比例(9.4%)的8.4倍;醫療用藥品的濫用比例均較低(≤1.3%)。

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及醫療用藥品濫用變化特徵:傳統毒品濫用人員比例2012年至2015年持續下降,但2016年(10.2%)較2015年(8.8%)有所回升。合成毒品的濫用者比例由往年持續上升的趨勢,變為五年內首次下降,但2016年(86.8%)仍保持在較高水平。醫療用藥品濫用比例為3.7%,略有抬頭傾向,既往五年醫療用藥品濫用比例處於1.3%~3.7%區間變化。

多藥濫用/使用情況:新發生濫用傳統毒品的2,978例人群中,同時曾經濫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人群佔1.7%(50例),濫用其他處方藥及非處方藥的人群佔0.2%(7例),濫用合成毒品的人群佔4.7%(139例)。新發生濫用合成毒品的25,442例人群中,同時曾經濫用嗎啡(含嗎啡控/緩釋片)的人群佔0.1%(33例),濫用處方藥及非處方藥的人群佔0.05%(13例),濫用傳統毒品海洛因的人群佔0.4%(106例)。

獲得濫用藥物的途徑: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獲得濫用藥物的途徑主要是「同伴」(65.0%)、「黑市」(15.0%)以及「娛樂場所」(11.7%),由「藥品銷售機構」(指醫院、零售藥店、個體診所和藥品代理商)獲得的佔1.1%。

3.新發生藥物濫用人員比例及變化趨勢

新發生人群佔監測報表總體的10.6%,與2012年相比增加2.5個百分點。在連續四年持續上升的情況下,2016年比2015年有所降低。

合成毒品濫用者中新發生人員所佔比例為16.8%,同比2015年有所下降;傳統毒品濫用者中新發生人員所佔比例為2.4%,同比2015年有所增加;醫療用藥品濫用人群中新發生人員所佔比例為13.0%,同比2015年有所增加。

4.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地區分布

各地區新發生人群所佔比例呈現地區差異,東北地區新發生人群所佔比例高達40.4%,西北地區新發生人群所佔比例最低,為3.7%。

新發生人群濫用物質種類也表現出地區差異,西北地區主要濫用藥物是傳統毒品(64.7%),但較2015年(65.5%)有所降低;其他地區主要濫用合成毒品,其中華東地區、東北地區和華中地區的濫用比例在90%以上。

主要濫用藥物為甲卡西酮的濫用者76例,其中西北地區75例;濫用「底料+黃皮」的報告在華北地區比例逐漸減少。

5.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監測報表來源

新發生藥物濫用報表主要填報機構為禁毒執法部門和公安強戒所,本年度醫院報表中,新發生人員比例為8.5%。

6.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HIV/AIDS感染情況

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中,已明確進行HIV檢查的9,896例,HIV陽性率為2.9%,提示新發生人群中的HIV感染狀況應予關注。

7.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總體情況分析

2016年度藥物濫用監測人群中新發生藥物濫用者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無配偶、無業人員為主,女性低齡化(25歲及以下年齡)問題比男性突出。新發生藥物濫用者的從業狀況看,外企/合資單位人員、離/退休人員、公務員、演藝人員等人群佔比雖然只有0.6%,但值得注意。

在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中,合成毒品與傳統毒品濫用人群比例由2012年的3:1上升為2016年的8:1;濫用「冰毒」的人員比例是濫用海洛因人員比例的8.4倍。傳統毒品濫用人員比例在2012年至2015年持續下降,但2016年較2015年有所回升,原因值得進一步關注研究。醫療用藥品濫用比例為3.7%,略有抬頭傾向,既往五年(2012年—2016年)濫用比例處於1.3%~3.7%區間變化。

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獲得濫用藥物的途徑主要是「同伴」(65.0%)、「黑市」(15.0%)以及「娛樂場所」(11.7%)。

新發生人群所佔比例呈現地區差異,東北地區新發生人群所佔比例高達40.4%。新發生人群濫用物質種類也表現出地區差異,西北地區主要濫用藥物依舊是傳統毒品,其他地區主要濫用合成毒品,其中華東地區、東北地區和華中地區的濫用比例在90%以上。主要濫用藥物為甲卡西酮的濫用者76例,其中西北地區75例;濫用「底料+黃皮」的報告在華北地區比例逐漸減少。

新發生人群佔監測報表總體的10.6%,與2012年相比增加2.5個百分點。在連續四年持續上升的情況下,2016年比2015年有所降低。合成毒品濫用者中新發生人員所佔比例同比2015年有所下降;傳統毒品濫用者和醫療用藥品濫用人群中新發生人員所佔比例同比2015年有所增加。

新發生藥物濫用報表主要填報機構為禁毒執法部門和公安強戒所,醫院報表中新發生人員比例為8.5%。

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中,已明確進行HIV檢查的9,896例,HIV陽性率為2.9%,提示新發生人群中的HIV感染狀況應予關注。

小貼士:

1.什麼是多藥濫用?多藥濫用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多藥濫用常見藥物有哪些?

多藥濫用(polydrug abuse)是非醫療目的的,同時或先後在較短時間內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成癮藥物,一般有三種情況:使用同一類型中的若干種藥物;同時使用兩類或兩類以上藥物;濫用一類藥物之後交替地使用其他類藥物。

多藥濫用的原因包括:為增強快感,追求更為強烈的剌激;為減少毒副反應,將中樞神經興奮劑與抑制劑兼用;原來的藥物不能得到或供應不足時,用其它藥物或毒品替代或補充。

多藥濫用的危害:由於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協同或疊加),多藥濫用對人體的傷害加重,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產生難以預見的毒副作用。

多藥濫用常見的藥物有:海洛因、哌替啶(度冷丁)、二氫埃託啡、嗎啡、大麻、致幻劑、苯丙胺類中樞興奮劑(「冰毒」「搖頭丸」等)、氯胺酮、苯二氮卓類藥物(三唑侖、地西泮等)、巴比妥類藥物、曲馬多、咖啡因、頭痛粉等。

2.什麼是新發生藥物濫用者?新發現藥物濫用者?復發藥物濫用者?

本報告中所提新發生藥物濫用者,是指2016年度初始濫用藥物,並且在填寫《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之前未曾有過戒毒經歷或第一次被緝獲的藥物濫用人員。

本報告所提新發現藥物濫用者,是指2016年之前已經濫用藥物,但在2016年第一次進行戒毒治療或第一次被緝獲的藥物濫用人員。

本報告所提復發藥物濫用者,是指有過多次戒毒治療經歷或被多次被緝獲的藥物濫用人員。

3.什麼是傳統毒品?合成毒品?醫療用藥品?

本報告所提傳統毒品主要指麻醉藥品海洛因、阿片(鴉片)、大麻和古柯鹼。

本報告所提合成毒品主要指「冰毒」(含去氧麻黃鹼)、「搖頭丸」(含二亞甲基雙氧安非他明)、「K粉」(含氯胺酮)、「麻谷丸」(含苯丙胺類物質和咖啡因),以及苯丙胺、卡西酮類化學物質(指卡西酮、甲卡西酮、4-甲基甲卡西酮)。

本報告所稱醫療用藥品是指醫用麻醉藥品、醫用精神藥品和其他處方藥及非處方藥。其他處方藥是指除醫用麻醉藥品和醫用精神藥品之外的處方藥品。

(三)海洛因濫用監測情況

2016年,全國共收集海洛因濫用人群124,565例(份),佔總數的45.0%。

1.海洛因濫用人群社會人口學特徵

本年度海洛因濫用人群平均年齡為38.7±8.7歲;50歲以上者佔9.1%。該人群中,男性佔87.8%,女性佔12.2%;文化程度多為初中(53.8%)、小學(25.0%)和高中(13.7%);無業者佔大多數(61.2%)。

2.海洛因濫用人群藥物濫用基本情況

主要藥物濫用種類與多藥濫用/使用情況:海洛因濫用人群中多藥濫用情況較為普遍,濫用物質種類(除海洛因和酒精外)為44種,除違禁毒品外,還有美沙酮口服液/片、嗎啡、哌替啶等醫療用麻醉藥品以及複方地芬諾酯、複方甘草片等非管制藥品。

近5年來,海洛因濫用人群佔全部濫用人群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12年的74.4%降至2016年的45.0%;

藥物濫用年限:海洛因濫用人群進入戒毒機構的平均年齡為38.7±8.6歲;平均藥物濫用年限為11.4±7.4年。其中,藥物濫用年限在3年以下、3~10年及10年以上者分別佔18.9%、30.4%和50.7%。結合海洛因濫用人群年齡分布分析,該人群中20歲以下青少年濫用者所佔比例僅佔1.4%,而絕大多數海洛因濫用者為濫用毒品時間10年及以上的中壯年群體。

藥物濫用方式:海洛因濫用人群藥物濫用方式以燙吸(踏食)和靜脈注射方式為主,分別佔各種濫用方式總人數的55.2%和35.9%,在注射方式濫用人群中,有共用注射器經歷的佔6.1%。

藥物濫用場所:海洛因濫用人群藥物濫用場所以居家住所(42.9%)、無固定地點(36.4%)、朋友處(33.3%)、暫住地/租住屋(23.7%)為主,提示吸毒人群濫用場所相對隱蔽,發現難度增加。

藥物濫用原因:海洛因濫用人群藥物濫用原因比較複雜,除主要受「追求欣快刺激」(40.4%)、「家人或同伴影響/教唆」(29.7%)、「滿足好奇」(28.4%)、「空虛無聊,為消遣」(24.5%)、「吸毒環境影響」(23.0%)等因素影響外,還有一部分人吸毒是由於「緩解戒斷症狀」(16.4%)、「認為時尚」(8.5%)、「被誘騙」(3.1%)等因素的影響。反映了人群中藥物濫用的流行或影響藥物濫用的原因可能受到包括對毒品的認識誤區,以及社會/心理精神和軀體等多因素的影響。

獲得途徑:該群體所濫用藥物的獲得途徑多樣化,主要獲得途徑是同伴(佔62.6%)、黑市(佔22.7%)、電話信息(佔16.3%)和娛樂場所(佔11.6%)。獲得途徑是「同伴」的比例由2015年的佔比69.5%下降為2016年的62.6%,而來自黑市、電話信息和娛樂場所的比例上升,提示新形勢下吸毒人員毒品/藥品獲得途徑的一些新特點,建議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採取相應措施,依法打擊非法製售藥品的違法犯罪活動。

新發生人群所佔比例與流行趨勢:2016年共上報新發生海洛因濫用數據2,759例,佔本年度上報海洛因濫用人群總數的2.2%,同比2015年度有所增加。

3.海洛因濫用人群中復發濫用者比例及藥物濫用史

以既往戒毒治療情況作為判定復發的主要依據,除本次進入戒毒機構進行戒毒治療之外,既往有過1次及以上戒毒治療經歷者視為復發者。2016年,海洛因濫用人群有復發經歷者佔海洛因濫用人群總數的63.1%,其中戒毒3次及以上者佔復發人群的23.0%,復吸超過5次者為復發人群的8.3%。

4.美沙酮維持治療人群藥物濫用情況

本年度共報告參加社區美沙酮維持治療(MMT)人員44,581例,佔海洛因濫用人群總數的35.8%,比2015年降低2.1個百分點。MMT人群中既往多藥濫用情況比較突出,包括違禁毒品、醫療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非管制處方藥等。

5.海洛因濫用人群HIV/AIDS感染情況

海洛因濫用人群中,做過檢查人群的HIV/AIDS報告感染率為4.2%。但報告同時顯示,不同藥物濫用方式的海洛因濫用者均有HIV/AIDS感染病例。

6.海洛因濫用監測總體情況分析

2016年,海洛因濫用監測數據佔全部監測數據的45.0%,同比2015年下降3.6個百分點,近五年呈持續下降趨勢。新發生海洛因濫用者的比例佔海洛因濫用人群總數的2.2%,同比2015年度有所增加。海洛因濫用人群現居住地以西南地區最多;外籍吸毒人員有270例,較2015年增長221%。

本年度海洛因濫用人群的社會人口學特徵同2015年比較無顯著變化,多數為有10年及以上吸毒史的中壯年;文化程度多為初中、小學、高中;無業者佔大多數。

海洛因濫用人群中多藥濫用情況普遍,除違禁毒品外,還有醫療用麻醉藥品以及非管制藥品。反映了近年來海洛因濫用人群中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交互濫用、中樞抑制作用的物質(藥品)和具有中樞興奮作用的物質(藥品)交互濫用的一種新的多藥濫用現象和濫用模式。據此推斷我國海洛因濫用人群中的一部分人由於長期的多藥濫用已由早期的單純阿片依賴演化成為鎮靜催眠藥及苯丙胺類興奮劑等多藥依賴/成癮狀態,目前尚難以確定該群體使用上述醫療用藥品的目的、原因和性質。

海洛因濫用人群有復發(一次以上戒毒)經歷者佔海洛因濫用人群總數的63.1%,提示海洛因濫用人群的戒毒康復防復發仍是今後禁吸戒毒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加強對這一群體在戒毒後社區的管理和必要幹預。

該群體所濫用藥物的獲得途徑多樣化,從「同伴」處獲得的比例由2015年的佔比69.5%下降為2016年的62.6%,而來自黑市、電話信息和娛樂場所的比例上升,提示新形勢下吸毒人員毒品/藥品獲得途徑的一些新特點,建議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採取相應措施,依法打擊非法製售藥品的違法犯罪活動。

社區美沙酮維持治療(MMT)人員比例比2015年降低2.1個百分點。MMT人群中既往多藥濫用情況比較突出,包括違禁毒品、醫療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非管制處方藥等。

海洛因濫用人群中,做過檢查人群的HIV/AIDS報告感染率4.2%,但不同濫用方式的海洛因濫用者均有HIV/AIDS感染病例,反映了該群體中非注射方式(主要通過性傳播方式)感染HIV的可能性。

小貼士:

什麼是美沙酮維持治療(MMT)?

阿片類物質(海洛因、鴉片、嗎啡等)成癮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大腦疾病,表現為不可控制的、不顧後果的、強迫性的覓藥和用藥行為,並伴有明顯的行為、心理、個人功能、家庭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損害,以及違法犯罪及感染傳播愛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美沙酮維持治療(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是指在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選用美沙酮對阿片類物質成癮者進行長期維持治療,以減輕他們對阿片類物質的依賴,促進身體康復的戒毒醫療活動。

(四)合成毒品濫用監測情況

2016年,全國共收集合成毒品濫用人群151,854例(份),佔總數的54.8%。

1.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人口學特徵

在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中,35歲以下青少年佔65.8%,與整體藥物濫用人群35歲以下年齡青少年(佔51.7%)相比,高出14.1個百分點;初中及以下比例佔79.4%;多為無業人員,佔62.8%,有職業者以個體經營者、外出打工者居多。值得注意的是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中包括外企/合資單位人員(378例)、離/退休人員(249例)、公務員(246例)、在校學生(226例)、演藝人員(157例)、科教文衛人員(53例)及軍警(9例)等。

2.合成毒品濫用人群藥物濫用基本情況

合成毒品濫用總體趨勢:合成毒品的報告濫用率為54.8%,同比2015年(51.6%)增長3.2個百分點。2012年(25.9%)至今,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五年累計增加28.9個百分點。

主要濫用合成毒品種類:「冰毒」仍為濫用最嚴重的合成毒品,佔合成毒品濫用人群的87.4%,五年累計上升13.5個百分點,提示「冰毒」流行強度持續增強。其他濫用合成毒品種類依次為:「麻谷丸」(佔13.2%),「K粉」(佔4.5%),「搖頭丸」(佔1.1%)。「麻谷丸」濫用比例持續下降,五年累計下降8.7個百分點,提示「麻谷丸」流行強度減緩。

主要濫用物質(藥物)情況:合成毒品濫用者中濫用/使用過的物質達47種,包括麻醉藥品(主要有大麻、嗎啡、鴉片等),精神藥品(主要有三唑侖、苯丙胺、丁丙諾啡片/注射液等),其他處方藥/非處方藥(主要包括複方地芬諾酯、複方甘草片等)以及其他物質(包括「底料+黃皮」、「開心水/神仙水」、「套裝丁丙」等)。

初始濫用年齡:合成毒品濫用人群初次平均藥物濫用年齡為28.3±8.6歲,男性為28.6±8.6歲,女性為26.6±8.7歲。其中35歲以下青少年遠高於整體藥物濫用人群,43.3%的合成毒品濫用者開始濫用毒品年齡小於25歲。

數據顯示,不管是被查獲時年齡還是初次濫用年齡,女性合成毒品濫用者均較男性提前3~4歲。結合女性無業人員比例高於男性的情況,提示應重視對女性的禁毒宣傳和職業教育。

濫用藥物年限:該人群在本次被查獲前平均濫用藥物年限為4.0年。其中復發人群的平均濫用藥物年限為6.1年,而新發生人群和新發現人群在被查獲前平均濫用藥物年限為0.2年和3.6年。90,940名新增加的合成毒品濫用者中,平均濫用藥物年限為2.6年,提示隱性吸毒者從初次使用合成毒品到被禁毒執法機構首次查獲的時間平均為2.6年左右。

濫用原因及濫用場所:合成毒品濫用原因依次是「追求欣快刺激」(佔49.0%)、「滿足好奇」(佔31.6%)、「空虛無聊為消遣」(佔26.3%)等,濫用場所包括朋友處(佔32.5%)、暫住地/租住屋(佔27.0%)、居家住所(佔26.0%)等,還有選擇在網吧/遊藝廳、洗浴中心/美容院和車內等場所濫用藥物。

合成毒品獲得主要途徑及濫用方式:監測數據顯示,「冰毒」、「麻谷丸」、「K粉」和「搖頭丸」主要獲得途徑均來自同伴,超過46.0%。其次的途徑,「冰毒」、「麻谷丸」和「K粉」來自黑市、娛樂場所和電話信息,「搖頭丸」來自娛樂場所和電話信息。另外,便利店、網絡、藥品代理商和成人用品店等均為合成毒品的獲得途徑,提示一些新的營銷途徑也應引起重視並加強監管。「燙吸」和「溜冰」是「冰毒」和「麻谷丸」最重要的濫用方式,鼻吸是「K粉」的主要濫用方式,口服和溶入飲料是「搖頭丸」的主要濫用方式。

3.合成毒品濫用人群地區分布

合成毒品濫用有較強的地域特點,以華東地區最多,其次是華中和華南地區;華東、華中和華南三個地區的合成毒品報告人數佔全部合成毒品人群的69.9%,顯示這三個地區是我國合成毒品濫用比較嚴重的地區。

甲卡西酮濫用者主要來自山西(693例),佔甲卡西酮濫用者總數的98.0%,河南、河北、新疆、江蘇四省也有上報病例,提示重點關注甲卡西酮濫用監測,密切關注各地新發生的病例,並採取相應的管控措施。

4.不同種類合成毒品濫用人群的地區分布

「冰毒」在所有地區中濫用比例最高的合成毒品種類,「麻谷丸」以華中和西南地區濫用比例較高,分別佔35.8%和26.8%,而「K粉」在華南地區(10.2%)所佔比例最高,提示在這些地區要將相應毒品作為打擊重點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宣傳教育。

5.新發生合成毒品濫用變化趨勢

「冰毒」新發生濫用者佔合成毒品濫用人群比例在15.0%-20.0%範圍波動,2016年佔15.3%,為五年最低;「麻谷丸」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五年累計下降4.0個百分點。

6.合成毒品濫用人群多藥濫用情況

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中有16,522例(佔10.9%)使用兩種以上成癮性物質,其中有一半以上(8,782例,佔53.2%)濫用過海洛因。新發生、新發現及復發的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中多藥濫用/使用物質種類分別為27種、43種、41種,提示隨著合成毒品濫用人群基數及濫用年限的增長,多藥濫用情況日益嚴重。

7.合成毒品濫用人群HIV/AIDS感染情況

合成毒品濫用者中完成愛滋病病毒(HIV)檢測的有81,446例,HIV陽性者1,521例,佔1.9%,提示要加強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中HIV感染的預防和幹預。

8.合成毒品濫用總體情況分析

2016年合成毒品濫用人群共151,854例,近5年來合成毒品濫用形勢更加嚴峻。「冰毒」仍為濫用最嚴重的合成毒品,佔合成毒品濫用人群的87.4%,五年累計上升13.5個百分點,提示「冰毒」流行強度持續增強,應採取強有力措施遏制其發展。「麻谷丸」比例則持續下降,五年累計下降8.7個百分點,提示「麻谷丸」流行強度減緩。

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以青少年為主,文化素質以低學歷居多,多為無業人員,職業以個體經營者、外出打工者較多,是現實生活中合成毒品的高危人群,應加強面向此類高危人群的禁毒預防宣傳教育。

35歲以下青少年在合成毒品濫用人群的佔比遠高於在整體藥物濫用人群中的佔比,43.3%的合成毒品濫用者開始濫用毒品年齡小於25歲,合成毒品濫用人群年輕化,青少年是進行毒品危害健康宣傳教育的重點人群。女性合成毒品濫用者被查獲(或接受治療)時年齡和初次濫用年齡均較男性提前3~4歲,應重視對女性的禁毒宣傳和職業教育。

合成毒品濫用有較強的地域特點,以華東地區最多,其次是華中和華南地區。「冰毒」是所有地區中濫用比例最高的合成毒品種類,「麻谷丸」以華中和西南地區濫用比例較高,而「K粉」在華南地區所佔比例最高,提示在這些地區要將相應毒品作為打擊重點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宣傳教育。

2016年度合成毒品濫用者中濫用/使用過的物質達47種,10.9%使用兩種以上成癮性物質,其中有8,782例(5.8%)合併使用海洛因。新發生、新發現及復發的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中多藥濫用/使用物質種類分別為27種、43種、41種,提示隨著合成毒品濫用人群基數及濫用年限的增長,多藥濫用情況日益嚴重。多藥濫用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更大,戒斷症狀更嚴重。建議加強多藥濫用的預防,以及全國範圍內合成毒品濫用及相關疾病的診療系統建設,並提前做好相關惡性犯罪事件的幹預預案。合成毒品濫用者中完成愛滋病病毒(HIV)檢測者陽性檢出率為1.9%,提示要加強合成毒品濫用人群中HIV感染的預防和幹預。

(五)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監測情況

2016年,全國共收集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人群11,132例,佔總數的4.0%。

1.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人群社會人口學特徵

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人群具有以下特徵:男性9,295例,佔83.5%;女性1,837例,佔16.5%,平均年齡39.1±10.3歲。以高中、初中及小學文化程度為主(共佔 92.9%)。從業狀況以無業為主,佔52.3%,其次為農民佔12.6%,個體經營者和自由職業者分別佔11.5%和9.4%,還包括少數公務員、退休人員、演藝業人員、科教文衛等行業。

2.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人群濫用/使用基本情況

藥品類別:醫療用麻醉藥品佔53.4%(5,940例),醫療用第二類精神藥品佔42.9%(4,774例),醫療用第一類精神藥品、其他處方藥及非處方藥分別佔7.3%、9.0%。

藥品品種:本年度報告濫用/使用醫療用藥品涉及58種,數量最多的前5種依次為美沙酮口服液/片(3,313例)、嗎啡(含嗎啡控/緩釋片)(2,518例)、地西泮(1,749例)、曲馬多(1,711例)和複方地芬諾酯(524例),合計佔全部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的69.1%。重點關注的兩種藥品複方甘草片和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液體製劑分別為298例和814例。

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率:2016年我國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率比2015年(3.8%)有所升高,但低於2014年(4.5%)。醫療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濫用/使用率為3.7%,與2015年(3.6%)基本一致,比2012年(8.2%)下降4.5個百分點。其他處方藥及非處方藥使用率0.4%,與2015年持平,比2012年(1.8%)下降了1.4個百分點。

3.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人群地區分布

有14個省的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率大於全國平均濫用/使用率(4.0%)。內蒙古、陝西、海南3省/區的濫用/使用率大於10.0%,17個省的濫用/使用率小於4.0%,其中有10個省的報告濫用/使用率低於2.0%。

4.前五種濫用/使用及兩種重點關注的醫療用藥品分析

2016年報告濫用/使用最多的前5種醫療用藥品和兩種重點關注醫療用藥品近五年濫用/使用率有升有降。

地西泮(安定)、曲馬多和複方地芬諾酯片濫用/使用率較2015年降低,美沙酮口服液/片的報告例數、濫用/使用率(1.2%)在連續兩年上升後保持穩定。嗎啡(含嗎啡控/緩釋片)濫用/使用率上升明顯,濫用/使用率絕對增量明顯增加(0.5%)。

複方甘草片濫用/使用率為0.1%,與2015年(0.1%)相同;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液體製劑濫用/使用率為0.3%,同比2015年(0.2%)有所升高。

5.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總體情況分析

2016年度監測數據顯示,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率(4.0%)比2015年(3.8%)略有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內蒙古、陝西和海南三個省(區)報告的醫療用藥品濫用/使用率超過10.0%。

濫用/使用最多的前5種醫療用藥品為美沙酮口服液/片、嗎啡(含嗎啡控/緩釋片)、地西泮(安定)、曲馬多和複方地芬諾酯片。地西泮(安定)、曲馬多和複方地芬諾酯片濫用/使用率較2015年降低,美沙酮口服液/片的報告例數、濫用/使用率在連續兩年上升後保持穩定。嗎啡(含嗎啡控/緩釋片)濫用/使用率上升明顯,濫用/使用率絕對增量明顯增加,需要引起關注。

2015年5月1日,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液體製劑被正式列為第二類精神藥品管理,但2011年至2015年間的監測數據沒有發現該藥濫用率的顯著性變化。2016年,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液體製劑濫用/使用的絕對數量增加,而報告濫用/使用率略增,應引起關注,並進行連續觀察,以準確判斷其濫用形勢。

小貼士:

什麼是醫療用藥品?

本報告中的醫療用藥品包括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目錄中可作為藥品使用的品種,以及具有成癮性或者成癮潛力且被濫用的其他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說明:

一、本年度報告中的數據來源於藥物濫用監測系統收集的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各地區上報的數據,主要報告單位為31個省(區、市)的強制隔離戒毒機構、禁毒執法機構、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自願戒毒機構。

二、與國際上多數國家一樣,我國藥物濫用報告是通過自發報告系統收集並錄入的,也存在自發報告系統的局限性,如漏報、填寫不規範、信息不完善、無法計算發生率等。

三、近年來,醫療用藥品在藥物濫用人群中的使用逐步得到世界範圍的關注。為更準確的反映藥物濫用現狀,2016年,我國在醫療用藥品的濫用監測方面進行了探索,醫療機構參與監測和報告的力量逐步壯大。但由於尚處於初期,還不能確定此部分藥品在人群中的濫用及醫療使用性質。嗎啡作為臨床常用的鎮痛藥,隨著我國臨床用藥選擇的改進而逐步加大使用量,因此,在判斷其濫用現狀時,需結合臨床應用進行綜合分析。

四、藥物濫用監測系統是自發報告系統,監測人群除來自醫療機構外,主要是來自強制隔離戒毒機構、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拘留所等被管控的吸毒人員。吸毒人員動態管控系統是法定的強制報告系統,所有被查獲的吸毒人員都須登記。藥物濫用監測系統監測的管控吸毒人員只是被查獲吸毒人員的一部分。《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年度報告》是對藥物濫用監測系統收集數據的分析,《中國毒品形勢報告》中的毒品濫用部分數據來自吸毒人員動態管控系統。兩個系統監測的人群有所區別,故而監測數據及其分析呈現的藥物濫用流行趨勢會有不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藥物監測報告: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濫用呈增勢
    國家食藥監總局10月17日發布《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年度報告(2012年)》,報告顯示,與2008年監測數據相比,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的構成情況有明顯變化。新發生藥物濫用人群中,海洛因濫用者逐漸減少,所佔比例從70.3%下降到23.6%;「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濫用者逐漸增長,所佔比例從28.8%上升到75.1%。
  • 青少年濫用藥物:喝藥水身高縮12釐米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最新發布的《2011年國家藥物濫用檢測年度報告》,在監測人群中,四成左右為新發生、新發現的藥物濫用者。「像冰毒、搖頭丸等興奮劑藥物濫用呈上升趨勢,以青少年為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國際麻醉品管制局委員于欣表示。他參與了這份報告的專家評審。與此同時,青少年作為藥物濫用監測的敏感人群,首次被寫入國家級的機構報告中。
  • 藥物濫用的人體地圖 藥物濫用的危害有哪些
    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統計顯示,2000年以來,藥物濫用致死率上漲了137%。直至2014年,藥物濫用致死是車禍死亡人數的1.5倍,比2013年增長7%。一方面,藥物濫用可能會導致其「失效」,即起效需要劑量會逐漸變大。另一方面,濫用某些藥也會導致成癮。那麼藥物濫用的具體危害有哪些呢?
  • 省局舉辦麻精藥品安全風險防控暨藥物濫用監測培訓班
    11月19日-20日,2020年全省麻精藥品安全風險防控暨藥物濫用監測培訓班在濟南舉辦。來自16個地市市場監管局麻精藥品監管科室、藥品不良反應(藥物濫用)監測機構、公安禁毒支隊、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及省藥監局6個區域檢查分局相關人員共80餘人參加培訓。
  • 報告稱印北部藥物濫用情況普遍存在 走私現象嚴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印度時報》3月26日報導,印度毒品管制局(NCB)在2017年年度報告中指出,非處方藥和處方藥的濫用情況幾乎在「所有印度北部邦都普遍存在」。印度毒品管制局在談到2017年出現的藥物濫用趨勢時表示,「含有可待因成分的咳嗽糖漿(CBCS)」的濫用情況加重。這一禁毒執法機構表示,癮君子們會選擇含有阿片成分的阿育吠陀(傳統印度醫學)藥物來緩解毒癮。印度毒品管制局還指出,抗抑鬱藥的濫用情況也愈發嚴重。
  • 第三代毒品較量:揭秘「喪屍藥」甲卡西酮
    武漢海關通過湖北省公安廳,將這些神秘的化學品移交公安部國家毒品實驗室請求鑑定。經檢測,包裹內的東西名叫「3,4-亞甲二氧基乙卡西酮」,是市面出現的新型毒品「甲卡西酮」類的變種,2014年1月1日已經被列入國家一類管制精神藥品名錄。  甲卡西酮,屬於傳說中的「喪屍藥」,是一種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高效精神類藥物,可致幻。
  • 調查稱青少年濫用「止咳水」形成藥物依賴
    其主要成分可待因屬於阿片類物質,長期大劑量連續服用,可導致藥物依賴、成癮。目前,「止咳水」已成為歐美和南亞一些國家青少年流行濫用的藥品之一。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青少年長時間沉溺於網絡,在玩網路遊戲睏倦時,覺得喝一瓶「止咳水」很提神,於是不停地喝,並介紹給其他同學,長期大劑量服用導致依賴並成癮。
  • 濫用抗生素拉肚子半年沒好 種種限制之下濫用現象仍普遍
    僅僅為了治腹瀉就濫用抗生素,導致拉了半年肚子都沒好。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隨著多種抗菌藥物相關國家政策的出臺,抗菌藥物的使用逐漸規範起來,但是濫用的現象依然不容樂觀。  本報記者 陳曉麗                    案例:感冒掛了一個月吊瓶,卻開始拉肚子  「要說病也不是什麼大病,但是這場拉肚子差點要了我的命。」
  • 警惕這些東西,濫用起來不比毒品的危害低
    鎮痛類1、芬太尼及其衍生物芬太尼是一種合成阿片類止痛藥,與海洛因同根同源,且比海洛因藥效強30到50倍。長期以來,芬太尼是針對激烈疼痛的處方藥,被視為致死性藥物,為了讓藥物發揮作用,芬太尼經常與海洛因混合使用,在美國這個海洛因泛濫的國度,大量死亡案例都與濫用芬太尼有關。
  • 濫用藥物當心成癮 藥品成毒品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雖然一些疾病可以依靠藥物治療和緩解,不過「是藥三分毒」,藥物中多少回存在一些不理人體健康的成分。生活家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藥物,如果濫用還是造成成癮等問題。<br>   藥物中多少回存在一些不理人體健康的成分。生活家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藥物,如果濫用還是造成成癮等問題。
  • 止咳水入侵校園藥物濫用呈低齡化
    時報6月10日訊 (記者蘇珊)一些治病的藥品若被濫用,極有可能變成「致命」的毒品。「6.26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9日省食藥監局、省教育廳和省禁毒辦聯合下發通知,部署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要求將醫療用藥品濫用的預防教育納入毒品預防專題教育工作體系。
  • 美國人濫用造成危機 「習特會」提到的芬太尼是啥
    動物實驗表明,其鎮痛效力約為嗎啡的80倍。鎮痛作用產生快,但持續時間較短,靜脈注射後1分鐘起效,4分鐘達高峰,維持作用30分鐘。肌內注射後約7分鐘起效,維持約12小時。本品呼吸抑制作用較嗎啡弱,不良反應比嗎啡小。芬太尼雖然是一種鎮痛類藥物,但是如果濫用也是會讓人上癮。如今在美國,阿片類藥物成癮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 濫用複方甘草片當心成癮 長期大量服用危害大
    當天上午,青島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青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聯合青島大學、青島衛生學校,舉辦了「關注藥物濫用,遠離毒品危害」校園宣傳活動,特邀專家進行了藥物濫用預防專題講座。  「提到藥物濫用,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離自己很遠,可實際上往往咱們經常接觸的很多藥品都容易被濫用。」
  • 濫用抗生素退燒引發「藥物熱」
    長江商報消息 普通的感冒發燒是常見病,但如果發燒持續一個多月,用各種藥物還好不了,這就不是普通的發燒了。在臨床上,這種反覆治癒不了的發燒被稱作「藥物熱」,是濫用藥物特別是抗生素的結果,停用抗生素再對症治療後會有所好轉。專家提醒,「藥物熱」要被警惕,越是發熱越用抗生素,發熱就會越持續不退。
  • 全球抗生素濫用「流行」 國際市場銷量穩步上升
    特別是一些開始富裕起來的第三世界國家,其抗生素濫用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抗生素類藥品的品種上看,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十幾年前就制訂了一份供各國衛生部門參照執行的「常用基本藥物目錄」,其中抗生素類藥品僅有20多隻(全球總共約有250隻抗生素製劑)。
  • 兒童濫用抗生素,器官衰竭而亡:7類名字藥物,都屬於抗生素
    世界衛生組織21日發表文章呼籲應對全球耐藥感染問題,並援引英國Jim O』Neill爵士本周發表的《全球抗菌素耐藥回顧》報告和建議,指出:到2050年抗菌素耐藥每年會導致1000萬人死亡,造成100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 濫用含「可待因」藥物易成癮
    東方IC供圖L    □記者林輝    核心提示|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安部關於嚴厲查處藥品批發企業違法銷售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溶液案件的通知》,提出青少年存在濫用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溶液藥品的現象,因其含有麻醉藥品列管品種可待因成分,大劑量使用容易成癮。
  • 治腹瀉濫用抗生素 拉肚子半年沒好
    僅僅為了治腹瀉就濫用抗生素,導致拉了半年肚子都沒好。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隨著多種抗菌藥物相關國家政策的出臺,抗菌藥物的使用逐漸規範起來,但是濫用的現象依然不容樂觀。案例:感冒掛了一個月吊瓶,卻開始拉肚子「要說病也不是什麼大病,但是這場拉肚子差點要了我的命。」
  • 河正宇因涉嫌濫用藥物被韓檢方正式調查
    河正宇在接受SBS新聞節目採訪時,表示自己並沒有濫用藥物,只是為了治療皮膚。據悉,檢方不久後將決定是否起訴河正宇。今年2月,有韓媒報導稱河正宇非法注射異丙酚,不過隨後河正宇方否認了濫用藥物的指控。其工作室透露,河正宇是為其臉上的疤痕接受定期皮膚治療,從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先後進行了約10次雷射治療。「但根本沒有濫用藥物」。
  • 整治「抗生素濫用」
    整治「抗生素濫用」[ 2012-03-08 09:23 ]兩會召開期間,施耀忠早早通過網絡提交了《關於整治抗生素濫用的提案》。衛生部出臺計劃進一步抑制抗生素濫用,包括限制抗生素的品種和使用比率,懲治濫用抗生素的醫生。文中的overuse of antibiotics就是指「抗生素濫用」,是指對publilc health(公共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抗生素濫用或過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