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嬰幼兒餵養困難,10大原則值得推薦

2020-08-08 中國全科醫學


1歲左右的孩子吃起飯來似乎格外調皮,搶勺子、抓食物、把食物丟下餐椅......十八般武藝輪番上陣,讓父母頭疼不已。目前, 中國6~24月齡嬰幼兒餵養困難的發生率為21.41%,有少部分可持續至成年, 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可能會引起兒童體格生長不良、認知發展障礙, 甚至誘發一系列的心理行為問題。

一般來講, 餵養困難包含常見的各種類型的餵養問題, 程度相對較輕, 對體格生長不構成影響或影響較小;而餵養障礙則是指餵養困難的程度較重, 造成了明顯的體格生長受限、營養缺乏或心理社會功能受損。


那麼遵循哪些原則可以為了預防嬰幼兒餵養困難呢?


餵養原則

避免幹擾;中立的態度;鼓勵食慾;限定的時間;與年齡符合的食物逐步引入新食物, 鼓勵獨立進食, 允許與年齡相符的狼籍滿地 (但應該是有限度的)。



具體餵養原則如下:

1 保持適當的界限

父母決定兒童吃飯的地點, 時間和吃什麼, 兒童決定吃多少。

2 避免分心

餵養嬰幼兒創造沒有噪音的餵養環境避免分心;使用高腳椅幫助將幼兒限制在餵養環境中;兒童的椅子應該放在桌子邊, 鼓勵兒童在用餐期間坐在那裡;父母可以提供玩具來讓兒童安靜下來, 但是一旦用餐開始就應該移除玩具。

3 適量鼓勵食慾

兩餐之間間隔3~4 h;避免吃果汁和牛奶等零食, 只提供口渴的水;對於幼兒, 用餐頻率應與父母的膳食時間一致;典型的3餐和下午點心。

4 保持中立的態度

不要過度興奮或動畫 (例如, 飛機飛到嘴裡不是一個好主意等) ;永遠不會變得不愉快甚至生氣。

5 限制持續時間

兒童必須在提供食物後15 min內開始進食, 用餐時間不應超過30 min;如果兒童在合理的時間內沒有開始或完成, 應該取消膳食。

6 提供適合年齡的食物

提供與兒童口腔運動發育相稱的食物;將食物切碎, 小塊狀等。

7 系統地介紹新食物

在放棄之前, 尊重兒童的「新恐懼症」傾向並重複提供食物從10~15次;獎勵新食物的消費, 並在年幼的兒童中使用小玩具或貼紙;不要使用食物作為良好行為的獎勵

8 鼓勵獨立餵養

幼兒應該有自己的勺子

9 允許與年齡相符的狼籍滿地

使用帶有水槽的圍兜捕捉掉落下的碎片或在高腳椅或加高座椅下面放一張紙;每次漱口後用餐巾擦拭口腔, 不要刺激幼兒。

10 規律添加輔食

在從嬰兒早期的以乳類為主要食物類型向成人的自主進食多樣化食物的過渡過程中, 輔食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及時、足夠和安全的轉奶期食物的添加, 不僅可保證嬰幼兒生長發育對均衡全面營養的需求, 而且在促進與進食相關的口腔感覺/運動功能發育、味覺的成熟、咀嚼吞咽功能的成熟及消化系統的功能完善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輔食的添加應該與嬰幼兒的生理、心理髮育規律, 並遵循從少到多, 從細到粗, 從一種到多種的基本原則來進行。



參考文獻:

[1] 徐海青, 戴瓊, 汪鴻, 等.6~36月齡嬰幼兒餵養問題現狀研究[J].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12, 27 (5) :379-381.

[2] Feldman R, Keren M, Gross-Rozval O, et al. Mother-child touch patterns in infant feeding disorders: Relation to maternal, child,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4, 43 (9) :1089-1097.

[3] Dearden KA, Hilton S, Bentley ME, et al. Caregiver verbal encouragement increases food acceptance among Vietnamese toddler[J].J Nutr, 2009, 139 (7) :1387-1392.

[4] Reba-Harrelson L, Von Holle AV, Hamer RM, et al. Patterns of maternal feeding and child eating associated with eating disorders in the Norwegian Mother and Child Cohort Study (MoBa) [J]. Eat Behav, 2010, 11 (1) :54-61.

[5] Mosli RH, Lumeng JC, Kaciroti N, et al. Higher weight status of only and last-born children: maternal feeding and child eating behaviors as underlying processes among 4-8 year olds[J]. Appetite, 2015, 92:167-172.

[6] Ashaba S, Rukundo GZ, Beinempaka F, et al.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malnutrition in children in southwest Uganda: a case control study[J]. BMC Public Health, 2015, 15:1303.

[7] Kudlova E, Rames J. Food consumption and feeding patterns of Czech infants and toddlers living in Prague[J]. Eur J Clin Nutr, 2007, 61 (2) :239-247.

[8] 李倩, 孫遠嶺.小兒厭食與食慾調節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兒科雜誌, 2010, 12 (1) :78-81.

[9] 徐海青,戴瓊.餵養困難與飲食行為問題[J].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9,27(03):233-235.

相關焦點

  • 餵養知識:嬰幼兒營養均衡原則
    嬰幼兒營養均衡原則專家提倡對嬰兒進行母乳餵養,但是如果母親乳汁少或沒有乳汁,則要進行混合餵養。不能單一地食用奶粉或乳製品,必須使營養攝入達到供需平衡、搭配合理,以滿足嬰兒期對熱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因此合理營養是保證他們生長發育、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一項很重要的措施。寶寶營養既要全面也要均衡。合理營養是保證寶寶生長發育、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一項很重要的措施。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舉辦嬰幼兒科學餵養及疾病預防講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郭健8月7日,在世界母乳餵養周的最後一天,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孕婦學校舉辦了嬰幼兒科學餵養及疾病預防知識專題講座,為孕媽及家屬們講解更多有關科學育兒的健康知識。兒保科主任馬飛燕圍繞嬰幼兒常見疾病預防、嬰幼兒科學餵養方法、嬰幼兒營養評價及生長發育知識等
  • 如何預防嬰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
    支氣管肺炎具有典型的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肺部有固定的中、小溼囉音等。急性呼吸道感染該如何去預防呢?無論什麼疾病,只要我們懂得如何預防,並且將這些知識付之以行動,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做到這一點,人類感染這些疾病的機率將會大大降低。
  • 新生兒及嬰幼兒餵養
    雖然可以向嬰兒餵食母乳或配方奶,但醫生推薦至少前 6 個月完全母乳餵養,在 6 個月至 1 年間開始添加適當的固體食物 ( 新生兒及嬰幼兒餵養 : 開始餵養固體食物)。兒童達到 1 歲後,母乳餵養可依孩子和母親的願望持續進行。但是,1 歲後,母乳餵養應輔以含固體食物和其他流體的全食。
  • 嬰幼兒的母乳、配方奶餵養,你要懂的有這些
    大家都知道,母乳、配方奶對嬰幼兒來說十分重要,懂得科學的餵養,可以讓孩子的營養好、吸收好,身體發育好,但是大部分寶媽對其中了解的不多,甚至是認知有誤,今天中國嬰遊網就嬰幼兒的母乳、配方奶餵養進行解答。嬰幼兒的配方奶餵養注意事項如果孩子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母乳餵養,配方奶就是最適合的母乳替代品,六月齡前的寶寶必須喝一段配方奶,6-12個月建議繼續喝一段配方奶,沒必要換。
  • 嬰幼兒怎麼餵養,科學餵養時間要牢記!
    因為初生寶寶適合喝初乳,營養素濃度密集,免疫蛋白球可以預防疾病增強抵抗力。其次,餵奶可以促進媽媽母乳分泌,促使子宮恢復,對寶媽產後恢復很有幫助的。第三就是新生兒出生半個小時後吸吮能力最強,如果能在此時得到吸吮刺激,對寶寶喝奶很有幫助。
  • 「健康科普」0-3歲嬰幼兒餵養攻略
    #百色中醫健康養生#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於2016年12月發布了《0~3歲嬰幼兒餵養建議8月齡9-11月齡12-36月齡不同年齡階段嬰幼兒餵養建議嬰兒睡眠時宜右側臥位,可預防睡眠時溢奶而致窒息。必要時可減少攝入奶量20~30 ml。2.邊吃邊睡(奶睡)嬰兒3月齡始已經建立較為固定的晝夜規律,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都應避免邊睡邊吃。
  • 健康科普:關愛寶寶,嬰幼兒疾病重在預防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所需的重要元素,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過低,它是我國嬰幼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疾病,最多見於6~24月齡的嬰嬰幼兒。食欲不振,餵飯困難。血紅蛋白〈110g/L為貧血的診斷標準(6個月~6歲)。預防措施依舊是母乳,有條件的在添加輔食時也可繼續保持母乳餵養,如果情況特殊不能母乳餵養,應當注意使用鐵強化配方奶,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除了治療和預防,還應當定期帶寶寶體檢。
  • 夏天嬰幼兒經常腹瀉怎麼辦?5步居家護理和預防措施,家長請收好
    腹瀉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兒童營養不良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對於嬰幼兒腹瀉來說,規範的治療與護理至關重要。三、了解居家治療、護理要點,嬰幼兒腹瀉不用愁嬰幼兒腹瀉的治療護理原則是預防脫水、糾正脫水、合理飲食、規範用藥。
  • 嬰幼兒常見健康科普,關愛寶寶,疾病重在預防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所需的重要元素,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過低,它是我國嬰幼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疾病,最多見於6~24月齡的嬰嬰幼兒。食欲不振,餵飯困難。血紅蛋白〈110g/L為貧血的診斷標準(6個月~6歲)。預防措施依舊是母乳,有條件的在添加輔食時也可繼續保持母乳餵養,如果情況特殊不能母乳餵養,應當注意使用鐵強化配方奶,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除了治療和預防,還應當定期帶寶寶體檢。
  • 嬰幼兒餵養對孩子飲食習慣大有影響
    其實不然,孩子的某些特性會有遺傳現象,但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建立,與嬰幼兒餵養有很大關係。嬰幼兒餵養,尤其是輔食添加時期,與兒童體格生長和神經心理髮育有著密切關係今天我們聊一聊嬰幼兒餵養與良好飲食習慣建立的關係,其中食物的選擇、進食環境、父母行為習慣以及餵養技巧起到重要作用。 食物選擇前幾期筆者提到嬰幼兒階段食物選擇的詳細內容,在此筆者在此提醒寶媽們,嬰幼兒輔食應該單獨製作,選擇適應寶寶年齡段的新鮮優質衛生的食物。
  •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徐淑玲:如何給嬰幼兒餵養更健康
    嬰幼兒期的餵養與營養問題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健康與否至關重要。嬰幼兒時期餵養主要包括母乳餵養、輔食添加及輔食營養補充、特殊情況下的餵養指導等。嬰幼兒期營養跟不上,近期可表現為體格和智力發育遲緩、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遠期後果為影響兒童智力潛能的發揮、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險性增加。
  • 國家衛健委發布《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出嬰幼兒科學餵養10條準則
    《信息》指出,嬰幼兒餵養主要包括兒童從出生到3歲期間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合理膳食和飲食行為培養。這一時期是生命最初1000天中的重要階段,科學良好的餵養有利於促進兒童健康,為其一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強化健康教育,向父母、養育人和社會公眾傳播嬰幼兒科學餵養的重要意義,普及餵養知識和技能,是改善兒童營養狀況、減少和控制兒童營養不良和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 新手爸媽餵養必知!嬰幼兒餵養的乾貨
    新手爸媽餵養必知—嬰幼兒餵養的乾貨 一、嬰幼兒的定義 二、嬰幼兒餵養的特點 嬰幼兒的餵養總體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0至4-6個月,這段時期以母乳或配方奶餵養。第二階段是食物轉換期4-6月至2歲,這個時期除吃奶外,會開始引入米糊、菜泥、蛋黃等輔食,逐漸過渡至像成人那樣吃飯吃肉吃菜等固體食物,又叫食物轉換期。
  • 第三屆嬰幼兒過敏預防高峰論壇媒體溝通會
    這次會議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因為雀巢我們一直相信堅信早期1000天的營養和健康的基礎是人生當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這個環節裡面大家都很了解,早期1000天裡面對我們未來醫生的基礎有多重要,而嬰幼兒過敏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慢性病,而這個慢性病在國際上發展趨勢非常快,而且這個趨勢我們中國已經到了一定的地步,我們需要早期進行預防,而且大家也都知道過敏一旦啟動以後很難停下來,那早期的醫學預防幹預不是治療幹預是預防幹預
  • 你的寶寶應該順應餵養?順應餵養的好處是什麼?
    粉哥導讀:很多爸爸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堅持親自為寶寶挑選和餵養食物,殊不知寶寶的順應餵養也很重要。順應餵養是什麼,順應餵養有什麼好處,順應餵養的原則是什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嬰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一次進餐時間宜控制在20分鐘以內。(圖片來源於網絡)順應餵養的好處有哪些?順應餵養為什麼值得提倡和效仿呢?
  • 關注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 雀巢健康科學倡議科學餵養
    雀巢健康科學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欣鑫女士表示:「今年是雀巢健康科學連續第三年聯合全國兒科過敏領域專家舉辦義診活動,我們希望藉此機會,向家長傳播兒童過敏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知識,引起家長對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的重視,幫助受到過敏疾病困擾的嬰幼兒得到科學餵養指導,較大程度地幫助他們恢復健康。」
  • 6個月以上嬰幼兒科學餵養指導
    為貫徹落實 《健康中國行動 (2019-2030年)》,青島市衛健委轉發了《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上周,本報刊登了市衛健委轉發 《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上),現在刊登(下)。嬰兒6個月之後添加泥糊狀食物,9個月過渡到帶小顆粒的稠粥、爛面、肉末、碎菜等,10-12個月食物應當更稠,並可嘗試塊狀食物。1歲以後吃軟爛飯,2歲左右接近家庭日常飲食。貧困地區或食物供應不夠豐富的地區,嬰幼兒不能從食物中獲得充足營養和微量元素時,應當在醫生指導下給予輔食營養補充劑(如營養包)。
  • 嬰幼兒科學餵養全攻略「收藏分享」
    嬰幼兒餵養主要包括兒童從出生到3歲期間的母乳餵養、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的嬰兒,滿 6 個月也要及時添加輔食。這個階段嬰幼兒胃容量有限,因此輔食質地需要保持足夠稠度。與嬰幼兒的咀嚼、吞咽能力相適應,嬰幼兒的輔食應當從泥糊狀逐步 過渡到團塊狀固體食物。
  • 營養師解讀7~24個月齡的中國嬰幼兒餵養指南,讓寶寶吃好第一口飯
    核心推薦總結:嬰兒滿6月齡後仍需繼續母乳餵養,並逐漸引入各種食物。輔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種的食物。有特殊需要時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輔食添加時間。不能母乳養或母乳不足的嬰幼兒,應選擇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我國7-24月齡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仍處於較高的水平,並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