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養知識:嬰幼兒營養均衡原則

2020-12-22 寶貝指南針

嬰幼兒營養均衡原則

嬰幼兒期,孩子生長發育迅速。例如,足月出生的正常兒體重平均3.2千克,5個月之內就將增加1倍,1周歲時達到3倍。身高也是這樣,足月出生兒平均為50釐米,長至1周歲,即為初生時的1.5倍。

此外,嬰幼兒的新陳代謝也遠比成人旺盛。例如,嬰幼兒消化系統對食物的消化,血液循環系統對養料的運輸,各臟腑組織對養料的吸收及廢物質排洩,呼吸系統對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等,都比成人緊張繁忙。孩子年齡越小,呼吸頻率越快。

與此同時,孩子體內各組織機能的發育也一刻未曾停止。所以,嬰幼兒所需要的營養,相對的比成人更多一些。

專家提倡對嬰兒進行母乳餵養,但是如果母親乳汁少或沒有乳汁,則要進行混合餵養。不能單一地食用奶粉或乳製品,必須使營養攝入達到供需平衡、搭配合理,以滿足嬰兒期對熱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因此合理營養是保證他們生長發育、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一項很重要的措施。

寶寶營養既要全面也要均衡。合理營養是保證寶寶生長發育、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一項很重要的措施。

輔食也需要科學餵養

父母應掌握較豐富的營養知識和烹調技巧,在嬰兒斷奶後精心製作膳食,以適應嬰幼兒的胃口,給孩子提供充分合理的營養。但是,並不是說要給孩子吃價格昂貴的山珍海味、雞鴨魚肉,而是根據現有的條件,用科學的方法合理搭配和烹調食品,花錢不多還能使嬰幼兒吃得好,得到充足的營養,從而健康地成長。

蛋白質需求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一切細胞和組織結構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中的肌肉、血液、膜、腱、骨骼、頭髮和牙齒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種含氮的物質,它的基本單位是胺基酸。蛋白質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性,實際上就是胺基酸的重要性,食物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經胃和胰液中蛋白酶的作用,合成胺基酸後被機體吸收。

嬰幼兒機體迅速生長發育的整個新陳代謝過程,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還有調節生理的功能,嬰幼兒正處於身體的生長突增階段,蛋白質的質和量都對其有重要影響,一旦食物蛋白質供給失常或體內蛋白質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就會給生長發育帶來嚴重的障礙,使孩子生病,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

嬰幼兒在生長發育時期需要9種必需胺基酸,即: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組氨酸。這些胺基酸在體內不能

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給,多種食物混合食用時,各種食物蛋白質的胺基酸就能在體內互相補足,所以嬰幼兒的飲食應該多樣化。

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出現貧血及水腫,甚至影響智力發育;如供給量過多,則大便秘結、食欲不振。

蛋白質的吸收

寶寶需要大量蛋白質,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造成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

嬰幼兒對蛋白質的需求

嬰幼兒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因餵養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母乳餵養的嬰兒每千克體重每日需要蛋白質2.0~2.5克,人工餵養者需3.5~4.0克(幼兒需2.5~3.0克)。混合餵養的嬰幼兒,動物蛋白質最好不少於蛋白質總量的一半。

脂肪需求

脂肪是構成機體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在身體裡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熱能、減少體熱散失、維持體溫;保護臟器不致震動受損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供給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不僅如此,脂肪還是構成大腦的重要成分。大腦中除水外,約一半乾物質是結構脂肪,而結構脂肪就是由脂肪、膽固醇、磷脂、糖脂等組成的。

由於以上原因,嬰幼兒食物中一定要有充足的脂肪。如果嬰幼兒每天吸收的脂肪不夠,日久就會造成體內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出現皮膚乾燥、大腦發育不良、眼乾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夜盲症。

實際上,嬰幼兒對於脂肪的需求相對於成人以及學齡兒童更多。周歲以內的嬰兒每日每千克體重所需脂肪為4克左右,由脂肪供給的熱能佔膳食總熱量的35%~50%,因此要保證供應充足。不過,嬰幼兒也不應該過量攝取脂肪,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有研究表明,脂肪中含有維生素B1和DHA,都是大腦發育的重要組成元素,如果脂肪攝入不足,就會引發腦損傷,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在為嬰兒製作菜餚時,可以適當食用豆油、菜油、花生油或色拉油,不僅可以使飯菜更加可口,也可以促進嬰幼兒的食慾。

嬰兒所需脂肪比大人多:實際上,嬰幼兒對於脂肪的需求相對於成人以及學齡兒童更多。

嬰幼兒不要攝入氫化處理過的油

雖然嬰幼兒所需的脂肪量比較大,但是,在餵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攝入氫化處理過的油,如植物油加工的黃油、氫化花生醬、凝固的食用油以及用椰子油和棕櫚油加工的食品等。這些雖然也含有脂肪,口味也很好,但是,對嬰幼兒的身體卻沒有好處,還是儘量避免食用。

糖類需求

糖類又叫碳水化合物,是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能源物質,它是膳食熱能的另一種主要來源,是嬰幼兒一切內臟器官、神經、四肢、肌肉等內外部器官發育及活動的強大動力。

糖類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脂肪,也可以轉化成部分胺基酸,但不能轉化為必需胺基酸和必需脂肪酸。

糖的種類很多,歸納起來可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三類。其中單糖是糖類的基本構成單位,雙糖和多糖分別是由兩個單糖和幾百個單糖分子連接而成的。

嬰幼兒大腦細胞的增殖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都需要大量葡萄糖;糖類也是維護心臟及神經系統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嬰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糖類12克,嬰幼兒飲食所供糖類的熱量約佔總熱量的50%。

保證嬰幼兒身體糖類的供給,保持肝臟含有豐富的糖原,既可保護肝臟本身免受有害因素的損害,又能保持肝臟正常的解毒功能。同時,糖類還具有抗酮作用,能幫助脂肪氧化,使嬰幼兒機體免於酸中毒。

嬰幼兒如果糖類供給不足,則導致嬰幼兒血糖偏低,同時也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這勢必要由蛋白質來補償,使體內蛋白質消耗增加,導致蛋白質缺乏症,身體消瘦,沒有力氣,發育不良等。寶寶天生喜歡甜味,因此對糖水比較容易接受,但糖水應控制在4個月之前,過了4個月,就要減少糖水的供應。這是因為,一方面,糖水有助於幫寶寶補充碳水化合物,寶寶小的時候,體內剛好缺碳水化合物,因此前三個月可以給寶寶多餵糖水。但另一方面,當寶寶4個月之後,隨著寶寶各項器官的發育,寶寶對碳水化合物已經不那麼需要,如果再餵養糖水,會引起寶寶發胖。

相關焦點

  • 預防嬰幼兒餵養困難,10大原則值得推薦
    目前, 中國6~24月齡嬰幼兒餵養困難的發生率為21.41%,有少部分可持續至成年, 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可能會引起兒童體格生長不良、認知發展障礙, 甚至誘發一系列的心理行為問題。一般來講, 餵養困難包含常見的各種類型的餵養問題, 程度相對較輕, 對體格生長不構成影響或影響較小;而餵養障礙則是指餵養困難的程度較重, 造成了明顯的體格生長受限、營養缺乏或心理社會功能受損。
  • 掌握以下幾點嬰幼兒科學餵養技巧,寶寶營養均衡,不挑食愛長個
    嬰幼兒時期良好的營養,是一生體格和智力發育的基礎,也是預防成年後慢性病的保證,如研究證明嬰幼兒時期營養狀況與成年後糖尿病有關聯性。因此,如何科學餵養,確保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就顯得極為重要。在營養學方面,0-12月為嬰兒期,1-3歲為幼兒期。6個月以內的嬰兒,母乳是最理想的食品,只要母乳充足,並且能堅持母乳餵養,嬰兒就能正常生長發育。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用母乳餵養的嬰兒,應該首選嬰兒配方(奶)粉餵養。
  • 《寶寶營養指導手冊》教你如何膳食營養全面均衡
    3歲前的嬰幼兒以家庭養育為主,在多數家庭中,母親是擔任嬰幼兒餵養的主要角色,所以母親的餵養知識、態度及行為均直接影響嬰幼兒餵養的合理性,也是孩子營養狀況的決定因素之一。因此在寶寶3歲前,媽媽對於寶寶的營養要更加關注,需要掌握一個合理、科學的餵養方法。
  • 嬰幼兒新陳代謝比成人旺盛,所需要的營養,相對地比成人更多一些
    嬰幼兒營養均衡原則  嬰幼兒所需具體營養成分  各種營養的物質來源  科學餵養寶寶  嬰幼兒營養均衡原則  嬰幼兒期,孩子生長發育迅速。嬰幼兒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缺鋅,也會導致對大腦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因此合理營養是保證他們生長發育、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一項很重要的措施。但是,嬰幼兒的胃腸消化機能尚未成熟,其功能較成人差,故應根據嬰幼兒的生理特點給予合理的飲食。
  • 新手爸媽餵養必知!嬰幼兒餵養的乾貨
    二、嬰幼兒餵養的特點 嬰幼兒的餵養總體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0至4-6個月,這段時期以母乳或配方奶餵養。第二階段是食物轉換期4-6月至2歲,這個時期除吃奶外,會開始引入米糊、菜泥、蛋黃等輔食,逐漸過渡至像成人那樣吃飯吃肉吃菜等固體食物,又叫食物轉換期。
  • 輔食餵養標準《中國嬰幼兒輔食分階餵養指導手冊》權威發布
    在「實施健康中國的戰略」中,「嬰幼兒營養標準與規範」知識建設和普及尤為重要,與中國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  8月16日,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營養專業委員會聯合英氏共同編撰的《中國嬰幼兒輔食分階餵養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正式發布。
  • 兒童膳食營養不均衡? 專家:合理膳食行為亟待引導
    兒童膳食營養不均衡?平衡膳食指的是攝入食物的種類要齊全,主要包括:奶、碳水化合物;米、面、薯澱粉類食物;肉、蛋、魚蛋白質類食物以及油、鹽、糖等等,「比例要均衡,這非常重要。」  對此,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持同樣的意見。他認為,家長在食品選擇上要做到理性,根據孩子自身的營養情況來補充營養,而不是什麼食品好就吃什麼,家長應該具備基本的營養均衡理念。
  • Ofmom媽咪愛嬰幼兒配方液奶,科學餵養新選擇
    (原標題:Ofmom媽咪愛嬰幼兒配方液奶,科學餵養新選擇) 作為有娃一族
  • 國家衛健委《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
    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1範圍本標準規定了健康足月出生的滿6月至24月齡的嬰幼兒進行輔食添加基本原則和分年齡段輔食添加指導及輔食製作要求。本標準適用於滿6月至24月齡內嬰幼兒輔食添加的營養指導。2.3輔食 complementary foods 輔助食品嬰幼兒在滿6月齡後,繼續母乳餵養的同時,為了滿足營養需要而添加的其他各種性狀的食物,包括家庭配製的和工廠生產的。
  • 0-1歲寶寶餵養常識,包括母乳餵養、輔食、營養補充等
    2、6個月後的母乳沒有營養了嗎? 6個月後母乳有營養,只是6個月之後母乳餵養並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一般寶寶6個月後,醫生都會建議給寶寶添加輔食,以補充寶寶生長所需的額外營養。 3、奶水太清不濃沒有營養嗎? 奶水太清不濃沒有營養?
  • 【健康知識】合理膳食 均衡營養
    【健康知識】合理膳食 均衡營養 2020-09-22 0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媽們瘋傳的「嬰幼兒營養補充時間表」,醫生:統統是錯的
    初為人母,最怕寶寶營養跟不上。打娃娃一落地,寶媽們就開始不遺餘力地研究該給娃吃什麼。這不,掌握了寶媽們的這種心理。前段時間,有商家「貼心」地列出了一張「嬰幼兒營養補充時間表」。按上面所說,每個小寶貝從出生那天起,就該「進補」了。可是,這個時間表科學嗎?給孩子吃啥補啥,看一張表就夠了?「這個海報上的建議,基本都不靠譜。
  • 大城市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肥胖兒童,營養不均衡,過度餵養要重視
    大家有沒有發現為何在肥胖率高居不下總是北方城市的孩子,究竟是北方經濟發達,還是北方的飲食習慣中營養搭配不均衡導致過度肥胖。我們再回過頭來仔細看看,為何絕大多數肥胖兒童人數在北方居高不下,這需要聯繫一些地理知識,在我國北方,四季分明,天冷之後,人們的運動逐漸降低,為了禦寒,所以吃的肉類和主食類這些能提供高熱量的食物也就比南方地區的人要多。
  • 建議收藏:《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國家衛健委2020版
    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健康足月出生的滿6月至24月齡的嬰幼兒進行輔食添加基本原則和分年齡段輔食添加指導及輔食製作要求2.3 輔食 complementary foods輔助食品嬰幼兒在滿6月齡後,繼續母乳餵養的同時,為了滿足營養需要而添加的其他各種性狀的食物,包括家庭配製的和工廠生產的。3 嬰幼兒輔食添加基本原則3.1 輔食添加時間純母乳餵養到6月齡,且在孩子健康時添加輔食。
  •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信息,優博特醫重視科學餵養
    7月29日,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導兒童家長和社會公眾樹立科學育兒理念,普及嬰幼兒餵養健康知識和技能,提升群眾健康素養水平,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組織編寫了《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以下簡稱《信息》)。現已印發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供參考使用。
  • 專注嬰幼兒營養有效吸收 施恩美兒樂奶粉應勢上市
    據悉,本次「嬰幼兒營養吸收改善計劃」旨在提升新生父母的嬰幼兒營養意識,推動嬰幼兒營養吸收知識的普及。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嬰幼兒營養吸收改善計劃」的社會影響力,從5月份開始,將舉辦為期3個月的「萬名見證吸收好」活動。
  • 英國嬰幼兒營養輔食品牌Annabel Karmel 打造寶寶健康成長第一步
    怎樣才能做到健康科學的餵養,這也成為了每個家長的必修課程之一。其中輔食作為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家長們在品牌選擇和種類選擇上要慎之又慎,要根據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營養和自身情況合理安全搭配,才能做到科學健康餵養。英國著名嬰幼兒輔食品牌Annabel Karmel始終遵循安全健康,營養全面的輔食製作理念。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舉辦嬰幼兒科學餵養及疾病預防講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郭健8月7日,在世界母乳餵養周的最後一天,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孕婦學校舉辦了嬰幼兒科學餵養及疾病預防知識專題講座,為孕媽及家屬們講解更多有關科學育兒的健康知識。兒保科主任馬飛燕圍繞嬰幼兒常見疾病預防、嬰幼兒科學餵養方法、嬰幼兒營養評價及生長發育知識等
  • 聽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專家談談:母乳餵養期間如何做到營養均衡?
    本期直播活動邀請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國際復甦聯絡委員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成員、中華新生兒科雜誌總編、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兒童營養學組委員馮琪教授對母乳餵養期間均衡飲食、新生兒體重觀察以及早產兒護理問題進行系列解答。
  • 嬰幼兒餵養對孩子飲食習慣大有影響
    孩子不專心吃飯讓家長很苦惱,有些孩子喜歡邊吃飯邊玩玩具、邊吃飯邊說話、邊吃飯邊看電視、邊吃飯邊跑來跑去等等,孩子吃飯時注意力不集中,導致胃口不好,久而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有的家長可能要疑問了,為什麼同樣是吃飯,其他孩子能夠安靜的吃飽飯,自家孩子就不能專心吃呢?還有人說,孩子吃飯不專心和家長自己小時候一樣,這叫做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