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營養均衡原則
嬰幼兒期,孩子生長發育迅速。例如,足月出生的正常兒體重平均3.2千克,5個月之內就將增加1倍,1周歲時達到3倍。身高也是這樣,足月出生兒平均為50釐米,長至1周歲,即為初生時的1.5倍。
此外,嬰幼兒的新陳代謝也遠比成人旺盛。例如,嬰幼兒消化系統對食物的消化,血液循環系統對養料的運輸,各臟腑組織對養料的吸收及廢物質排洩,呼吸系統對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等,都比成人緊張繁忙。孩子年齡越小,呼吸頻率越快。
與此同時,孩子體內各組織機能的發育也一刻未曾停止。所以,嬰幼兒所需要的營養,相對的比成人更多一些。
專家提倡對嬰兒進行母乳餵養,但是如果母親乳汁少或沒有乳汁,則要進行混合餵養。不能單一地食用奶粉或乳製品,必須使營養攝入達到供需平衡、搭配合理,以滿足嬰兒期對熱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因此合理營養是保證他們生長發育、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一項很重要的措施。
寶寶營養既要全面也要均衡。合理營養是保證寶寶生長發育、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一項很重要的措施。
輔食也需要科學餵養
父母應掌握較豐富的營養知識和烹調技巧,在嬰兒斷奶後精心製作膳食,以適應嬰幼兒的胃口,給孩子提供充分合理的營養。但是,並不是說要給孩子吃價格昂貴的山珍海味、雞鴨魚肉,而是根據現有的條件,用科學的方法合理搭配和烹調食品,花錢不多還能使嬰幼兒吃得好,得到充足的營養,從而健康地成長。
蛋白質需求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一切細胞和組織結構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中的肌肉、血液、膜、腱、骨骼、頭髮和牙齒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種含氮的物質,它的基本單位是胺基酸。蛋白質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性,實際上就是胺基酸的重要性,食物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經胃和胰液中蛋白酶的作用,合成胺基酸後被機體吸收。
嬰幼兒機體迅速生長發育的整個新陳代謝過程,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還有調節生理的功能,嬰幼兒正處於身體的生長突增階段,蛋白質的質和量都對其有重要影響,一旦食物蛋白質供給失常或體內蛋白質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就會給生長發育帶來嚴重的障礙,使孩子生病,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
嬰幼兒在生長發育時期需要9種必需胺基酸,即: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組氨酸。這些胺基酸在體內不能
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給,多種食物混合食用時,各種食物蛋白質的胺基酸就能在體內互相補足,所以嬰幼兒的飲食應該多樣化。
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出現貧血及水腫,甚至影響智力發育;如供給量過多,則大便秘結、食欲不振。
蛋白質的吸收
寶寶需要大量蛋白質,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造成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
嬰幼兒對蛋白質的需求
嬰幼兒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因餵養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母乳餵養的嬰兒每千克體重每日需要蛋白質2.0~2.5克,人工餵養者需3.5~4.0克(幼兒需2.5~3.0克)。混合餵養的嬰幼兒,動物蛋白質最好不少於蛋白質總量的一半。
脂肪需求
脂肪是構成機體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在身體裡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熱能、減少體熱散失、維持體溫;保護臟器不致震動受損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供給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不僅如此,脂肪還是構成大腦的重要成分。大腦中除水外,約一半乾物質是結構脂肪,而結構脂肪就是由脂肪、膽固醇、磷脂、糖脂等組成的。
由於以上原因,嬰幼兒食物中一定要有充足的脂肪。如果嬰幼兒每天吸收的脂肪不夠,日久就會造成體內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出現皮膚乾燥、大腦發育不良、眼乾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夜盲症。
實際上,嬰幼兒對於脂肪的需求相對於成人以及學齡兒童更多。周歲以內的嬰兒每日每千克體重所需脂肪為4克左右,由脂肪供給的熱能佔膳食總熱量的35%~50%,因此要保證供應充足。不過,嬰幼兒也不應該過量攝取脂肪,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有研究表明,脂肪中含有維生素B1和DHA,都是大腦發育的重要組成元素,如果脂肪攝入不足,就會引發腦損傷,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在為嬰兒製作菜餚時,可以適當食用豆油、菜油、花生油或色拉油,不僅可以使飯菜更加可口,也可以促進嬰幼兒的食慾。
嬰兒所需脂肪比大人多:實際上,嬰幼兒對於脂肪的需求相對於成人以及學齡兒童更多。
嬰幼兒不要攝入氫化處理過的油
雖然嬰幼兒所需的脂肪量比較大,但是,在餵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攝入氫化處理過的油,如植物油加工的黃油、氫化花生醬、凝固的食用油以及用椰子油和棕櫚油加工的食品等。這些雖然也含有脂肪,口味也很好,但是,對嬰幼兒的身體卻沒有好處,還是儘量避免食用。
糖類需求
糖類又叫碳水化合物,是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能源物質,它是膳食熱能的另一種主要來源,是嬰幼兒一切內臟器官、神經、四肢、肌肉等內外部器官發育及活動的強大動力。
糖類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脂肪,也可以轉化成部分胺基酸,但不能轉化為必需胺基酸和必需脂肪酸。
糖的種類很多,歸納起來可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三類。其中單糖是糖類的基本構成單位,雙糖和多糖分別是由兩個單糖和幾百個單糖分子連接而成的。
嬰幼兒大腦細胞的增殖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都需要大量葡萄糖;糖類也是維護心臟及神經系統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嬰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糖類12克,嬰幼兒飲食所供糖類的熱量約佔總熱量的50%。
保證嬰幼兒身體糖類的供給,保持肝臟含有豐富的糖原,既可保護肝臟本身免受有害因素的損害,又能保持肝臟正常的解毒功能。同時,糖類還具有抗酮作用,能幫助脂肪氧化,使嬰幼兒機體免於酸中毒。
嬰幼兒如果糖類供給不足,則導致嬰幼兒血糖偏低,同時也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這勢必要由蛋白質來補償,使體內蛋白質消耗增加,導致蛋白質缺乏症,身體消瘦,沒有力氣,發育不良等。寶寶天生喜歡甜味,因此對糖水比較容易接受,但糖水應控制在4個月之前,過了4個月,就要減少糖水的供應。這是因為,一方面,糖水有助於幫寶寶補充碳水化合物,寶寶小的時候,體內剛好缺碳水化合物,因此前三個月可以給寶寶多餵糖水。但另一方面,當寶寶4個月之後,隨著寶寶各項器官的發育,寶寶對碳水化合物已經不那麼需要,如果再餵養糖水,會引起寶寶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