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職朗讀者】每周更新,每期將邀請一位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師生,品讀紅色經典,追憶崢嶸歲月,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萃取革命精神為主要內容,不斷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推進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以期在我校形成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良好環境;唱響中國共產黨好的主旋律,大力營造共慶百年華誕、共創歷史偉業的濃厚氛圍。
時間是最富意義的變量,也是最為公正的朋友,充滿魔力而又見證滄桑。一個人對時間的認識,折射其精神氣質;一個民族對時間的理解,展現其前行姿態。當時光的航船駛入農曆辛丑牛年,中國人的時間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牛年大吉」「牛氣沖天」……春節期間,帶「牛」字的祝福成為高頻熱詞。在中華文化裡,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徵。人們把為民服務、無私奉獻比喻為孺子牛,把創新發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把艱苦奮鬥、吃苦耐勞比喻為老黃牛。
牛年伊始,新的徵途、新的氣象、新的希冀。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我們應該怎樣迎接風險挑戰、攻堅克難?繼往開來、開啟新的航程,又該怎樣去應對驚濤駭浪、行穩致遠?在2021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回首百年黨史,我們越是艱險越向前,無不源於精神的振奮,無不映照著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歷史終將銘記,無數個「我」集合成「我們」,甘當孺子牛;無數個開路先鋒披肝瀝膽、艱辛探索,甘為拓荒牛;無數個堅韌身軀挺起不屈的脊梁,甘做老黃牛。一個個平凡的奮鬥者,身體力行詮釋著「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以精神的偉力一次次打開局面、贏得勝利。
回望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更離不開千千萬萬「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接續奮鬥。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用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精彩人生。「吃虧」書記李連成以「當幹部就應該能吃虧」為座右銘,三次創業帶領村民橫跨三產,讓為民情懷照亮小康夢想。攬月「天團」在堅守中開拓創新,將中國人開拓創新的勇敢身姿起舞於深空探測領域,為探月工程贏得世界矚目的成績。「扶貧之花」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產品製造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每一項成就的背後,都浸潤著億萬奮鬥者的勇毅與辛勞,匯聚著一股股「牛勁」。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稱為「快活三裡」,一些人爬累了,喜歡在此歇腳。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為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懶」,再上「十八盤」就更困難。歷史和現實深刻警醒我們,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有絲毫鬆懈,既要充滿信心,也要居安思危。方此「人到半山、船到中流」,我們決不能驕傲自滿、止步不前,要繼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繼續艱苦奮鬥、銳意進取。牛年再出發,我們惟有繼續保持慎終如始、如履薄冰的姿態,繼續保持不畏艱險、勇毅向前的韌勁,埋頭苦幹、踏實奮鬥。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一百年前,革命先驅李大釗如是慨嘆。今天,我們同樣需要激發「雄健的精神」,堅定信心、卯足「牛勁」,奮力在牛年創造新的輝煌。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