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古人領土的觀念與現代是有區別的,古代的國界並沒有現在國家間的邊界如此嚴格和清晰,往往只是大體的實際統治範圍。戰國時所著的《禹貢》記載的九州是關於中國疆域最早的文獻記載,其將中國分為冀州、兗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荊州、揚州九州。夏商周大體位於黃河流域,疆域也是不穩定的,時有變化。而秦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基本確立了古代中國疆域的基礎範圍,這片疆域東邊和南邊兩邊直抵大海,西部被青藏高原阻擋,北部則以「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延袤萬餘裡」長城為界,面積大致有340萬平方公裡。此後各中原王朝大體以這340萬平方公裡的版圖為基礎,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力時強時弱。
唐朝(618年—907年),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一統王朝,國土面積曾達到1200多萬平方公裡。唐朝的安西都護府面積一度曾達到今日新疆與中亞五國、阿富汗的面積總和,中亞的鹹海也在其管控之下。公元661年,大唐在安西四鎮之一于闐(tian)以西、波斯以東設置了十六都督州府,歸安西都護府管制。根據《舊唐書》記載,在公元661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薩珊王朝,波斯王子俾路斯遠赴長安向大唐求援。大唐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設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為都督,隸屬安西大都護府。公元662年,唐又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公元670年,卑路斯到長安,唐高宗授予他右威衛將軍,這個波斯都督府大概是中國歷史上國土曾達到的最西邊了。(公元13世紀,當時蒙古帝國的金帳汗國控制了東歐地區,後來中國元朝是其宗主國)。
越南北部和中部,曾在近千中都是中國的直屬郡縣,直到公元968年越南才從中國獨立出去,因此越南的歷史往往要參考中國古代的史書,越南的歷史繞不開中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的象郡就包括了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西漢在今越南中部設日南郡,轄地包括越南橫山以南到平定省以北這一帶地區,現今的順化、峴港等地都在日南郡的範圍內。東漢以後,日南郡南部興起了佔婆國,不斷對郡境侵犯蠶食,在公元5世紀末6世紀初,中國南北朝時南朝齊以後日南郡被撤廢。日南郡,這大概是中國歷代陸地領土曾達到的最南端了,當然如果算上島嶼的話,南沙群島這應該是歷代國土的最南端。另外元朝時的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的轄境也包括泰國、緬甸北部一些地方。
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先後攻滅窩闊臺汗國,元朝取得窩闊臺汗國東部部分領土,領土約1400萬平方公裡,這時其北疆在今貝加爾湖以北西伯利亞南部。按照權威地圖的描繪,元朝鼎盛的疆域北到北冰洋沿岸(今西伯利亞大部分)、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中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鄂霍次克海、南到南海諸島,(也有說法認為元朝疆域包括勘察加半島東到白令海峽),面積超過了2000萬平方公裡(關於元朝的疆域面積中外學者存在一定的爭議)。
早在遠古時中國中原地區,就與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有著廣泛的經濟聯繫、文化聯繫。由於西伯利亞地廣人稀,這裡所謂的森林中的部落一般是臣服於其南部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的。1460年到1598年,在西伯利亞地區就存在著蒙古人建立的西伯利亞汗國,其國土北達北冰洋。唐朝時期,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已被唐人所知,唐朝政府統治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諸部族,多以朝貢形式進行統治。而清時國土的最東端是外東北的庫頁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