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城中村」改造有啥高招

2020-12-14 人民論壇網

【摘要】日本橫濱壽町貧民住區改造與英國格拉斯哥貧民住區改造,在世界貧民住區改造中具有代表性意義。它們取得成功的經驗主要有三點:一是多中心治理是貧民住區改造的有效方式;二是重視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利益和需要;三是貧民住區的治理分為居住條件改善與就業能力提升兩個不同階段,在改造住房之後,最主要的任務是幫助居民提高就業技能,重建生活基礎,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棚戶區  貧民區  國外社區治理  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正處於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時期,正在強力推進有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這是2014年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確定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任務。按照這一規劃,棚戶區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城市棚戶區,主要是指集中連片棚戶區和城中村,2020年以前將基本完成改造任務;二是國有工礦棚戶區,位於規劃區內的國有工礦棚戶區統一納入城市棚戶區改造範圍;三是國有林區棚戶區;四是國有墾區危房區。在棚戶區的四種類型中,城市棚戶區是佔比最高的類型。

大規模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涉及一億人的居住環境,棚改新區正在形成一種全新的社區類型。雖然城市棚戶區與國外的低收入居民住區的成因、社區居民群體的社會屬性以及改造主體有所不同,但是改造治理的內容與途徑有些共同之處,可借鑑國外相關經驗,完善中國特色的棚戶區治理機制。筆者選擇日本橫濱壽町貧民住區與英國格拉斯哥的貧民住區,是因為這兩個案例比較具有代表性,並取得了一定成功。

充分發揮非營利組織和民間團體治理能力的日本橫濱市壽町貧民住區治理

為了消除社會不穩定的溫床,19世紀的英國、20世紀的美國和日本的城市都實施了對特定貧困地區的城市更新改造。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貧民窟治理一般是針對特定貧民住區的小規模改造,開發住宅以安置原有低收入居民,注重發掘地區產業資源,為居民提供僱傭機會。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開展了都心以及都心外緣的貧民窟的再開發工程。與以往的針對木質老舊住宅區安全隱患的城市再開發事業不同,這是一種充分發揮非營利組織即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和民間團體治理能力的新型城市化更新。

經過20世紀60年代的高速經濟增長,日本已經成為經濟高度發達和高度城市化的國家,然而在今天的日本大城市中依然存在著貧民住區,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橫濱市壽町的貧民窟。橫濱市的壽町與東京都的山谷、大阪府的釜崎並稱為日本的三大貧民窟,緊鄰橫濱港和國際會展中心所在的21世紀未來港都,與繁華的橫濱中華街一街之隔,在步行範圍中有山下公園和紅磚倉庫等著名景區。在面積僅為0.06平方千米的街區中,建有120個「簡易住宅設施」,不足5平米的1居室日租費只需50元人民幣。壽町居民現有6500人,其中80%為低保對象,居民半數以上為超過60歲的高齡者。

以往的城市再開發事業是政府行政機構認定,開發諮詢師邀請城市規劃師、建築師共同規劃制定地區再開發規劃,建設高層建築群。而壽町再開發的特色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NPO團體成為推進開發事業以及後期的運營管理的主體。社會團體中包括當地藝術家、學者和市民活動家在內的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深入發掘以往外來的開發主體難以發現的諸如磚瓦建築以及其它歷史文化保護對象,作為再開發的經濟資源。這一新型的貧民住區再開發目的不僅僅局限於街區的景觀風貌更新,同時特別注重增強地區整體活力,培育地區產業新動力,以實現貧困住區與周邊地區的融合發展。「修舊如舊」取代了「推倒重建」的開發方式,封閉的異界空間逐漸向周邊地區開放。   

正像諾貝爾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所指出的,貧困的根源不是人,而在于禁錮人的自由發展的體制,改變貧困首先要改變沒有發揮良好作用的體制。進入21世紀全球化時代,橫濱市作為東京圈的新都心把發展目標定位為聚集國際性的業務、商業、文化等多元城市功能,建設以電子信息港為核心的國際信息中心,建設國際會展中心。這一變化為緊鄰的壽町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壽町實施了增強地區活力的兩大改造工程。一是2005年前後,橫濱市作為國際會議中心城市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大型國際會議,海外訪客激增,其中包括大量偏好廉價旅社的各類遊客,建設旅社街區的外部環境成熟。由建築家組建的「橫濱旅社村」(YOKOHAMA HOSTEL VILLAGE(YHV))將壽町空置的簡易住宅改造成為便於交流、價位低廉的旅社(Hostel),成功吸引了背包客、參會大學生、藝術家、公務差旅者以及考生。觀光旅遊業的發展給壽町帶來了新的人流,提高了街區活力,也給地區居民創造了就業機會。實際上很多遊客正是以住宿的形式來支援壽町的街區改造,改變壽町黯淡的街區形象。

另一項改造工程由2008年支援藝術家藝術創作的民間組織「壽另類網絡」(Kotobuki Alternative Network)推進。這一民間團體由公務員、藝術家、建築師以及社會學者組成,把壽町南雲二號樓宇改造為藝術家可以居住創作的生活與文化設施,舉辦各類藝術沙龍,以此鼓勵藝術家融入街區生活,發掘當地特有的日工聚集地文化和簡易住宅區文化,作為地區發展的新動力。藝術家這一新群體的到來以及藝術節的舉辦有助於壽町打開對外封閉的大門,讓人們體驗過去難以接觸的另類文化。壽町貧民窟治理的基本經驗是,周邊都市的國際化成為壽町變化的契機,而民間社團的成功介入使貧民住區向周邊社會開放和融入,逐步改善和提升地區形象。橫濱壽町作為新的觀光旅遊地區受到高度評價,成為日本貧民窟升級的成功案例。

注重精準就業指導的英國格拉斯哥貧民住區治理

在整個19世紀,位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一直是英國發展最快的城市。20世紀初期,格拉斯哥市已經是英國第二大城市,也是最主要的工業城市。經濟的強勁增長帶來了城市人口猛增,城市住房規模得以迅速擴張,但是公寓樓設施簡陋,環境質量也不高。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傳統產業衰退,新興的輕工產業集中於郊區,老城製造業崗位銳減,1961-1981年間整個城市失去了14.2萬個就業崗位。市區人口持續外流,從1950年高峰期的110萬人減少到60萬人,舊城出現了大量空置、廢棄和汙染的土地。城市社區隨之衰敗,淪為貧民住區,是典型的經濟衰敗導致社會瓦解的案例。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格拉斯哥市制定了格拉斯哥東區復興工程規劃,開啟了城市復興之路。這是一個多元公共部門共同合作的工程,包括蘇格蘭開發署、市政府和兩個全國性住房機構。通過針對人、地點和企業發展的改造,推進城市經濟結構轉型,實施勞動力再培訓,提升住房質量以改善居住環境,增強經濟活力和交通效率,吸引國內投資。20世紀80-90年代,格拉斯哥公共機構投資改造舊倉儲建築、舊船廠、鋼鐵廠,代之以博物館、科技館、藝術館、金融中心、BBC以及大型會議中心等公共建築,開發旅遊資源,把城市公共空間形象改變為消費型城市,成功吸引了國內企業家的大量投資。

格拉斯哥舊區改造機制的最大特色是把「人」作為復興的直接對象,叫響了「人民創造格拉斯哥」(PEOPLE MAKE GLASGOW)的標誌性口號,尤為注重人的就業技能提升。人們發現,貧民窟住房更新相對容易實施,然而它只能改變居住條件,無助於人的就業狀況改善,而創造獲得收入的機會無疑是棚戶區治理最困難、最重要的任務。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貧民窟改造重點轉向社會和社區問題,針對貧困人群提供直接幫助。這意味著從宏觀上將復興經濟、增加就業崗位轉變為勞動力供給側改革,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個人發展建議與指導、技能再培訓和就業指導,可以說是一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式,提供了貧民住區改造與治理的成功經驗。

格拉斯哥的經驗表明,貧民住區的更新與治理創新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合作,既包括公共機構、私人機構,也包括社區組織。政府的角色是發揮指導作用,確保充足稅收,制定區域振興計劃,建立優惠的金融鼓勵機制。私營企業以PPP,即公私合作方式參與創造適合於當地居民參與的小型企業,而不是僅僅注重大型企業,其中金融企業以PFI,即私人融資啟動方式參與融資,增加對小微企業的小型扶持信貸,提供住房改善信貸。民間團體和社區提供再培訓、就業指導,有效提高居民的就業競爭力,提供地方政府扶貧援助基金信息。多元社會主體分擔不同的角色與職責,是貧民住區復興與治理的重要機制。

國外貧民住區治理的經驗啟示

多中心治理是貧民住區改造的有效方式。多中心治理(Polycentric Governance)是一個不同於行政管理(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的新的社會治理思維範式。尊重多樣性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多中心主體共同合作,通過自由平等的對話、協商機制,制定兼顧各方利益的制度,逐步形成基於信任、互惠的自主合作的機制與網絡。2000年以後,地方成為公共治理的關注焦點,「地方治理(Local Governance)」概念開始流行,主要用於環境治理、垃圾收集、兒童看護、老人照料、治安服務、移民社會融入等領域。這些具有很強的公共性、福利性的社會問題,單靠某個城市或鄉村政府組織都無法應對。「地方治理」概念的產生、「地方治理」時代的來臨表明政府與企業的作用趨於縮小,但是公共資源使用者的自主參與並不拒絕與政府和企業的合作。相反,政府、企業與用戶組織多中心的集合行為是實現地方治理不可或缺的,三者在地方公共事務治理中享有自由、獨立和對等的權利與義務。

國外的貧民窟改造越來越重視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聯合國人居署指出:「在過去的十年中,政府、國際組織、媒體對民間社會的態度轉變了。現在人們認為,民間社會可以和國家一起,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進民主化進程起到一個核心作用。」為保證合作的社會行為的有效性和實質性,通常會建立一個基礎組織,這一地方性組織為自己的社區工作。社區組織包括社區劇團、休閒團體、體育團體、居民協會、儲蓄和信用社、兒童照料組織、少數族裔支持組織以及俱樂部等多種組織,這些組織均反映了貧民窟居民的利益和需要。它們可以以非正規形式存在,完全不受國家的管理,也可以是半官方的,大多數社區組織都是非盈利組織。這些社區組織通常由婦女建立並領導,以滿足社區需求為目的,例如供水供電、衛生系統、道路交通、垃圾收集、學校教育、社區保健、社區警戒、犯罪控制等需求。

貧民住區的治理分為居住條件改善與就業能力提升兩個不同階段。來自棚戶區的挑戰是多方面的、系統和長久的,住房和居住環境的改善僅僅是棚戶區改造的第一步。棚戶區居民的學歷普遍偏低,成為再就業的障礙,棚戶區居民重返城市經濟主流的難度遠遠高於重返城市化生活的難度。棚戶區居民的就業狀況改善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提供創業獎勵金,重新培養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勞動技能,獲得市場競爭力。在改造住房之後,最主要的任務將是幫助居民提高就業技能,重建生活基礎,實現棚改新區的可持續發展。

棚戶區本質上是貧民住區,不僅是居住生活空間,同時也是經濟生活據點,居民對社區共同體建設有著特殊的內在需求,社區面臨著完善公共服務和培育居民自我發展能力的雙重職責。然而公共事務治理不一定局限於政府以及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組織,公共資源的使用者自主治理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民眾自己的手是與政府看得見的手、市場看不見的手同等重要的公共資源治理主體。借鑑國外相關經驗,探索棚戶社區更新模式,將有助於提高社區治理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城市政策與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註:本文系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大規模棚戶區改造與新型社區共同體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6ASH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聯合國人居署編:《貧民窟的挑戰——全球人類住區報告2003》,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年。

②[美]邁克·戴維斯著、潘純林譯:《布滿貧民窟的星球》,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年。

③[英]伊萬·圖羅克、邢銘、張平宇:《老工業城市的復興:格拉斯哥的經驗及對中國東北的啟示》,《國際城市規劃》,2005年第1期。

責編/溫祖俊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城中村」改造
    這段時間,在咱們台州市的各個地方,有一項工作可謂是做得熱火朝天,是什麼呢?三改一拆。王慶我之前也給大家講了三改一拆中的好幾項內容,像舊廠房改造、舊住宅區改造,還有違章建築的拆除,不過,這些只是兩個改,一個拆,三改一拆裡還有一個改,即城中村改造,那麼到底什麼是城中村?為什麼要改?該怎麼改呢?接下來,王慶我就給大家說說這城中村改造。
  • 白雲頭個城中村改造,今年還有哪些土豪村改造?
    白雲區城中村數量眾多,田心村的改造很有示範意義。」22日上午,在鑼鼓喧天、彩帶飛舞和醒獅採青的熱鬧氛圍中,與會嘉賓為儀式共同推動啟動杆,標誌著田心村改造項目首期拆卸復建工作正式啟動。據了解,早在2012年,田心村改造正式提上議程。直至2017年的12月25日,白雲區政府正式發布田心村城中村改造的通告,田心村改造才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 五華區城中村改造現狀:進入改造階段近70%
    >>相關閱讀:三環內200個城中村歷時6年僅有30多個完成改造盤龍區三環內49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僅11個完成改造官渡區三環以內城中村改造僅完成4.7%小普吉村據五華區城改辦官方資料顯示,五華區5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中,屬區內實施改造的有40個村,移交市級融資公司改造的有17個村。
  • 總投資43億,昆明城中村建設有新動作!多個城中村改造被提上日程
    六甲盤龍村改造項目時間梳理2018年5月,昆明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5則公告,向社會公開選擇「六甲街道(六甲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拆遷拆除工程涉及的造價諮詢、評估、勘測定界、房屋測繪、工程施工五方面的服務單位,隨著相關工程前期服務單位選擇工作的啟動,意味六甲社區城中村項目改造的拆遷工作全面展開
  • 城中村改造案件裁判規則20則
    13739號——(2019)最高法行申13739號9.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的認定,不能僅憑村委會自認判斷強拆責任主體【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應當結合當事人提供的視頻、錄音、照片等證據,以及城中村改造資金來源、城中村改造后土地歸屬、行政機關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作用等因素進行全面審查和認定,而不能僅以村委會的自認進行判斷
  • 黃崗社區城中村開始改造
    本報1月21日訊(記者張素芬)1月20日,隨著轟隆一聲,位於濱河南路以南、黃崗路以西黃崗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內的3棟老式廠房和10餘戶住宅房屋正式開拆。  黃崗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拆遷工作正式啟動,打響了藥山街道2020年城中村改造項目的「第一炮」。
  • 大名縣城中村改造項目表中有這幾個村...
    日前,邯鄲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邯鄲市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方案顯示,2020年前,邯鄲將全力實施城中村改造攻堅行動,全市計劃改造城中村87個!目標任務2018-2020年,全市計劃改造城中村87個。其中:2018年改造35個,2019年改造29個,2020年改造23個。按照省定時間要求,2018年啟動改造的城中村,到2020年底安置房基本完工;2019年啟動改造的,到2020年底安置房主體工程基本完工;2020年啟動改造的,到2020年底安置房全部開工。
  • 黃崗城中村改造項目拆遷啟動
    黃崗城中村改造項目拆遷現場 通訊員李振 攝  1月20日上午,伴隨著大型機械作業聲,位於濱河南路以南、黃崗路以西的黃崗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內的3棟老式廠房和10餘戶住宅在一片轟鳴聲中倒地。
  • 昆明城中村改造的「十年之路」,破難仍在路上!
    作為雲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省會城市,昆明市近些年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快,但是數量眾多的「城中村」卻阻礙了昆明的城市化進程,因此2008 年,昆明市轟轟烈烈啟動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工程原定於2013年底完成,但據觀察君所知,直到2018年初,近10個年頭,涉及的382個「城中村」規劃有不少仍處在停滯不前的階段。
  • 荔灣區17個城中村改造將啟動
    核心提示:荔灣區是全市城中村改造實施最早、覆蓋面最廣、模式最多的城區,五年內,該區將確保完成花地、茶滘、東漖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並全面啟動其他17個城中村改造。  昨天,荔灣區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記者在會議上了解到,今後五年,荔灣將確保完成花地、茶滘、東漖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並全面啟動其他17個城中村改造。
  • 蜀山南新莊城中村改造啟動
    原標題:蜀山南新莊城中村改造啟動   昨日,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十裡店社區南新莊北部進入搬遷交鑰匙階段的第一天,470戶搬遷戶領取騰空驗收申請順序號,整體搬遷工作按照規定時間在推進。  據了解,南新莊村民組位於樊窪路以北,合武鐵路以東。南新莊是典型的城中村,環境髒亂差。
  • 南京:10億元改造楊莊城中村
    東方網3月3日消息:楊莊地處南京主城東部地區,與大校場機場地塊隔河相望(外秦淮河),也是白下區東部地區最後一塊「城中村」,隨著南京主城的不斷擴張,改造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記者昨日從白下區獲悉,楊莊片區「城中村」改造於昨日正式啟動,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改造將在年內完成,屆時上千農民將徹底告別「都市村莊,過上真正的「城裡人」生活。
  • 昆明「黃金」城中村改造正式重啟!還有這些也……
    掌上春城訊日前,有市民在地方政府留言板上表示希望儘早啟動沙溝尾村城中村改造,高新區信訪辦、五華區黑林鋪街道辦事處就此回覆:「沙溝尾村二期已完成規劃調整,目前正在開展房調、地調、民調工作,待前期工作完成後即啟動二期改造工作」。
  • 【法律實務】城中村改造案件裁判規則20則
    13739號——(2019)最高法行申13739號 9.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的認定,不能僅憑村委會自認判斷強拆責任主體 【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應當結合當事人提供的視頻、錄音、照片等證據,以及城中村改造資金來源、城中村改造后土地歸屬、行政機關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作用等因素進行全面審查和認定,而不能僅以村委會的自認進行判斷。
  • 律師提醒:你所遭遇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可能未必是改造性質的
    在徵地拆遷中,相信有部分被徵收人遭遇到的拆遷項目的名稱叫做城中村改造。一般來說城中村改造可以認定為根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按照城市化要求,對城中村進行綜合改造的行為。也就是說,城中村改造並不是必須以徵收集體土地為基礎,如果您在實踐中遇到了名為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徵收行為,那麼您一定要謹慎籤署補償協議。
  • 永嘉網丨城中村改造實現城市面貌精彩蝶變
    城中村改造實現城市面貌精彩蝶變五年來,我縣各地通過城中村改造全面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環境核心提示:「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精彩蝶變、推動沿江產城融合的破題之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福祉。」……十三五期間,縣委縣政府對城中村改造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全縣各地各部門緊盯目標、倒排時間、掛圖作戰、強化攻堅,勢如破竹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有效推動「大建大美」向「精建精美」提升。如今,全縣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一個個以「髒亂差」出名的城中村告別歷史,一幢幢美麗的現代化高樓取而代之拔地而起,成為「城市蝶變「最迅速最生動的實踐。
  • 七星區:改造城中村,打造「世界的灕江」最美東岸帶
    廣西新聞網桂林9月30日訊(通訊員 王亞東 李澤儒)9月29日,桂林七星區灕江邊塔山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的下關村中,已經有不少老舊的自建房完成了拆除,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對完成相關手續的房屋繼續進行拆除作業。這是桂林七星區灕江東岸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的重要環節。
  • 市領導調研指出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本報訊】(記者李舒瑜)昨天上午,副市長閆小培到南山區調研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參觀了大衝、大新兩個正待改造的城中村,並詳細了解了其規劃方案後,閆小培說在城中村改造問題上,市區兩級政府一定要加強溝通,達成共識,穩步推進,做到成熟一個改造一個。  據了解,南山區28個行政村共有相對成片的舊村46個,總人口約53萬,各類建築16230棟,佔地面積7.1平方公裡。
  • 杭州城中村改造交出一份亮眼的階段性「成績單」
    城中村改造事關民生、事關發展,是融城市、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為一體的龍頭性工程,也是杭州加快城市國際化、建設世界名城的基礎性工程。  為期兩天的城中村改造「互看互學」大比武活動與7月26日下午舉行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推進大會,樹立了標杆,總結了經驗,振奮了精神,堅定了信心,為全力打贏城中村改造這場硬仗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 城中村改造強拆誰負責?不能光信村委會自認
    導讀:城中村改造拆遷項目中,村委會是拆遷方案中確定的實施主體,且其也承認系自己實施了強制拆除當事人房屋的行為。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對此案進行再審時,卻明確指出不能僅以村委會的自認來判斷城中村改造中強拆的責任主體,最終將本案指令省高院再審。那麼,本案的關鍵問題究竟在哪裡?本文就為大家解析這起頗具典型性的最高法勝訴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