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已有多起兒童溺水事件發生。7月12日,瀋陽市雙樹坨子村附近,5名少年一起下水野浴,2人安全上岸,3人溺水身亡。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綜合外科主治醫師朱林生介紹,意外傷害已成為我國0-14歲兒童首位死亡原因,溺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人溺水後大量的水進入呼吸道,會導致呼吸道嚴重堵塞,肺部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交換出現障礙,從而出現窒息;另外當大量的水和異物進入人的喉部,會刺激喉部引起痙攣甚至心臟停搏,這兩個機制都可以導致人的死亡。」朱林生提醒,兒童溺水後的現場急救非常重要,也對預後起著關鍵性作用。一般認為機體缺氧4分鐘-6分鐘可導致腦神經元發生不可逆的病理改變,缺氧12分鐘後機體存活的概率很小。
>>>>
會遊泳也會發生溺水情況
並非會遊泳的人就不會發生溺水,疲勞、抽筋等情況也可能會使人無法正常遊泳而導致溺水。朱林生介紹,對於會遊泳的人如果遊泳時出現小腿抽筋,可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腳趾向上拽,並同時伸直抽筋的腿,另一隻手划水、腳踩水,使身體上浮。
不會遊泳的人如果落水,一定要保持冷靜,採取仰面體位,頭頂向後,儘量將口鼻露出水面,不讓身體下沉,扔掉身上的重物,手要放在水裡,不可向上舉手,避免過度掙扎,然後等待救援。
>>>>
救人前確定水域是否安全
人在溺水時不會大聲呼救,也無法掙扎,看起來更像是「趴」在水中發愣,不仔細分辨,可能無法發現身邊人已經溺水。
朱林生強調,對於救援要量力而行,應及時撥打110求助,並呼叫更多人前來協助救援,不要私自下水,可在岸上使用繩子、長竹竿、木板等投向落水者,使其抓住,拖拉到岸邊救起。此外,確定落水者周圍水域環境是否安全,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下水救援,施救者要從背部將落水者的頭託起,保證其能呼吸,慢慢拖到岸邊。
>>>>
心肺復甦比控水更為重要
落水者被救出後,應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等待急救人員的同時,可迅速清除溺水者口腔、鼻咽部的異物,如淤泥、雜草等。將溺水者的頭偏向一側,便於將進入體內的水從口鼻流出,再將頭轉向正面。然後迅速判斷溺水者的意識反應和呼吸,如無意識或沒有呼吸,則立即開始心肺復甦,而不要急於控水。進行心肺復甦時,先進行胸外按壓,接著開放氣道,再做人工呼吸(此操作較為專業,需要平時的公眾教育和宣傳),直到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為止。
新京報記者 劉旭
點擊圖片閱讀
▼
疼痛不能光靠忍,有些疼是病,得治!
高考過後如何調整心理狀態,家長可以做什麼?
「慢乙」攜帶者也要定期檢查,高敏檢測了解一下
本文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