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學鼓了。
寶貝,堅持就是勝利!加油!
學架子鼓,最難得的是堅持,古語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所有人都從入門開始,但很少有人能夠克服困難堅持到最後。
學架子鼓絕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一項技能,也是培養孩子面對未來漫漫人生路的綜合素質,無論生活還是學習,都需要這種堅持下去的素質——持之以恆。
那麼,如果孩子學架子鼓不到一年,就不想學了,該怎麼辦呢?
01
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
1、開始的時候,是孩子想學還是家長想要孩子學,這點很重要。如果是孩子想學,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如果是家長想要孩子學,那就要讓他堅持下去,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貪玩的,學什麼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大人不管他,他學一段時間就不想學了。但是,大人讓他學,多數小朋友都能堅持學下去。
2、有沒有固定上課和練習時間。有些家長有空就帶孩子來上課,沒空就不來,這對孩子學鼓影響很大,孩子會認為來不來都行,就不認真去學了。所以,要有一個固定的上課和練習時間。
3、學架子鼓的目的是什麼?一般來說,是讓孩子學多點東西,開發一下大腦,培養音樂素質,或者以後考音樂學院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堅持,鍛鍊了韌性,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將會更有抗壓性和抗挫折性,無論做什麼都會有所成就。
總之,孩子能不能學下去,關鍵是家長有沒有讓孩子堅持。小朋友什麼都不懂,大人讓學他就學。大人不管他,他就學不好或者乾脆不學了。孩子到了學鼓的厭倦期,要靠家長多跟他溝通,多說道理,反正迫也好哄也好,一定要讓他堅持下去,過了這一關,就沒問題了。
某位音樂大師說過:「練鼓哭著練跟笑著練,出來的效果沒多大分別。」當然,我們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笑著練習。
02
下面來說一些要注意的問題,可以幫助家長讓孩子笑著繼續堅持下去:
一、 入門階段須培養堅持精神
幼兒的音樂教育半途而廢者不在少數,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毅力比學鼓本身更有意義。我們認為入門階段的啟蒙教育尤為重要。這一階段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受點皮肉之苦,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當真或過火,適可而止,否則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樂器產生反感,那將事與願違,適得其反了。
二、 隨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給予適當目標和積極的鼓勵,保持良好精神狀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要隨時肯定幼兒每日、每階段的進步,努力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切不可只把學鼓作為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不然,幼兒演奏技能的提高與成人對他的期望之間的距離,永遠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常此以往,會在幼兒心理上蒙上陰影,對他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將造成極大的傷害,得不償失。
三、 培養自習自研能力,提高成功感和學習興趣
引導孩子一定程度地去研究和感知樂器本身,以及以幼兒的視角理解樂理知識,鼓勵和引導孩子研究自身喜歡的樂曲,每天練鼓時,都以欣賞的態度,儘管孩子的鼓技還較稚嫩,但還是應該由衷地去欣賞從孩子手上流出的幼稚的音樂。
四、 開發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啟迪思維
幼兒初學更多是靠模仿和感覺,而不是靠思維領悟,這是由於他們有限的理解力決定的,教師、家長、幼兒之間不斷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可以增強幼兒的語言理解力,並把一些無意識的模仿行為變成有意識的思維過程。孩子學習樂器後,做事的效率變高了,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
學架子鼓,最大浪費不是買鼓、不是學費,而是半途而廢和一去不復返的黃金年齡!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決定了孩子進步的速度所以說,學藝術真不是小朋友一個人的事,家長也要參與進來。家長能堅持,孩子就能堅持。孩子的成功就是家長的堅持的成果!
學習架子鼓,持之以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