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康巴什區第二輪課改推進會圓滿落下帷幕,此次課改推進會以《康巴什區第二輪「生本教育 學本課堂」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意見》為指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學生深度學習,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凸顯學校文化建設,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體現了康巴什教育的品質與內涵。課改推進會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和教師的好評。臺前的精品課,高度凝練的一中課堂文化,課程文化背後的內涵發展之路,全方位地展示了康巴什區一中課改工作的全貌!
精彩瞬間
踐行生本教育理念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康巴什區一中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契機,讓「尊重學生、相信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的生本理念根植於一切教育教學行為中,切實深化課改理念,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等內化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康巴什一中數學組以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為抓手,開展系列數學教研活動。利用洋蔥數學小視頻創設情境引課,希沃白板設計遊戲活動,幾何畫板動態演示、將抽象問題簡單化,班級優化大師獎勵機制等信息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思考問題的瓶頸處設置小組合作,通過學生積極投入思考或踴躍發言,生生之間進行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活學生活動經驗,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像、數據分析。
道法組以目標為導向,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建立了校本資源庫,建立了道法學科「基於學習目標精準落實下的課堂教學研究」的課例評析單,教師結合學生評價結果及時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對教學目標再次進行修改,最終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落實目標。
引領高階思維 促進深度學習
康巴什區的課堂教學深度改革凸顯的兩個關鍵詞是「綜合」和「深度」,綜合就是從治理能力到課程改革全面構建,一體化推進;深度就是聚焦問題,點上突破。例如語文組通過建設開源、多態的語文課程體系在整合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深入發展,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英語組以「簡約課堂」為抓手,精簡教學語言、精簡課堂問題、精簡教學環節等,讓課堂「瘦身」,從而引領學生深度學習與思考;物理組以導學案的編寫為抓手,在學案的問題引導下自主閱讀課本,學生把從課本中文字、圖片、表格、圖像提取的有用信息進行交流討論,進行初步釋疑,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標準的物理語言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質疑創新的能力,逐漸滲透物理的科學思維;歷史組則是伴隨著課題研究成長起來的,經過課題研究,老師們進一步領會了生本教育、學本課堂的理念,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成為課堂上的常態,在研究中轉變課堂教學觀念,改變育人方式,推進課堂教學深度改革;化學組老師們注重對教學的深度研究,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培養思維,克服了學生機械學習、淺層學習的弊端,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心理課則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發出了符合學情的課程體系,能夠更加深入地觸及學生心靈,讓學生汲取更多的心靈養分。
生本課堂上的深度學習,能讓我們傾聽到學生思維的「交響樂」,能讓我們感受到學生思維的延伸,更能夠使學生形成有助於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素養。
構建課程體系 提升學生能力
聚焦核心素養,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大課程觀,深化課程實施和評價,讓課程真正為學生成長服務,提升學生的能力。例如生物組在第二輪課改中,將目光聚焦到如何設計和應用教學資源,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上,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的結合應用,減少了教師不必要的重複,真正突顯出學生想學的,要學的內容,為課堂教學瘦身做減法;在複習課教學中,通過知識成體系的構建,將小組合作相互補充,相互借鑑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提升思維的深度,為教學質量做加法;在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能激發出學生無限的潛力和可能,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科學質疑、分析研究與實證的過程,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參與度很高,地理組的老師精心設計主問題,學生自主學習時專注認真,自己沒有找到或想不明白的問題,及時請教組內同學。小組合作學習時,踴躍發言,思維活躍,課堂上學生合作的融洽,展示時自信,講解時清晰獨特,在自主學習中提升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音樂美術課程改革的研究中,老師們不斷嘗試和研究融合課、拓展課以及研發新的課程。依據學情,參考教材,充分準確的的把握課改方向,努力讓學生學習到更有趣味的、更為豐富的、更有價值的藝術課程。讓藝術教育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幸福的教研文化培養出沉穩大氣的一中教師,幸福的課程文化滋養出自信陽光的一中學子!文化凝心,課程聚魂,康巴什區一中全體師生在課改的道路上探索前進,逐漸成長。課改現場會的召開,為我們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前行的力量。康巴什區一中將以此次課改推進會為動力,不斷深化學校教育內涵發展,在改革的前行中再創佳績!
THE END
文字:劉翠梅
編輯:於 洋
審核:韓 進
[責任編輯:姚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