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來臨乾旱緩解 雲南省農業受旱面積減少378.75萬畝

2020-12-17 新華網雲南頻道

   4月上旬,滇中以南地區降水10毫米以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州市旱情得到一定緩解。省農業農村廳提供信息顯示,與3月31日旱情相比,雲南省受旱面積減少378.75萬畝。

  今年以來,雲南省普洱、西雙版納等局部地區受高溫少雨氣候的影響,農業旱情較重。截至3月31日,全省農作物乾旱受災618.67萬畝、成災98.21萬畝、絕收2.66萬畝。雲南省多次召開會議要求各地密切關注旱情發展,樹立「抗大旱、抗長旱」的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及早謀劃抗旱減災救災措施,超前謀劃做好水改旱、適當延遲播種等抗旱保春耕工作,力求將旱情影響降到最低。建立了春管備耕周報制度和春播一周三報制度,及時掌握夏收作物生產情況、秋收作物生產進度、農資供求動態等信息,因時制宜調度農業生產。3月上旬,抽調人員組成8個工作組,深入16個州市34個縣進行實地服務指導。

  據氣象部門預計,4月22日至27日,雲南省將自東向西出現一次明顯降雨過程,中部、南部和西部將出現較強降雨,大部分地區累積雨量20至50毫米。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這輪降雨將有利於氣象乾旱緩解,但云南省局部地區的旱情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根據「抗大旱、抗長旱」的思路,雲南省仍將繼續強化抗旱分類指導。對缺水的山區半山區的雷響田採取水改旱;對庫塘蓄水較少、水稻保苗水相對不足的地區,適當推遲大田移栽時間。推廣全膜覆蓋栽植等農業實用技術,增強抵禦乾旱能力;發揮農機具在抗旱保春耕上的重要作用,做到適時搶墒播種,保證苗齊苗壯,為今年全省豐產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王淑娟)

相關焦點

  • 桃源縣受旱面積2.9萬畝 廣大幹群全力以赴抗旱保收
    華聲在線7月2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通訊員:熊海君 陳 璐)「感謝鎮領導從黃石北乾渠調度水源,緩解了青草崗村、盤龍橋居委會、董家坪村、蓮蓬崗村的旱情,為種植晚稻奠定了基礎。」當地群眾心中的石頭落了地。
  • 乾旱地區擺脫缺水困境須綜合治理
    我國乾旱缺水的地區涉及20多個省市區,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裡,佔陸地面積的52%,耕地面積佔全國的64%,人口佔全國的43%;每年農業正常用水缺少300多億立方米,受旱面積達二、三億畝,其中沿崑崙山、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旱作農業區,跨越15個省市區的965個縣市,耕地7.23億畝。南方無灌溉的旱地也近二億畝。
  • 陝西多地旱情嚴重水源不足 銅川暫停農業灌溉
    鹹陽65萬畝農作物受旱本報鹹陽訊 (記者 薛海龍) 記者昨日了解到,鹹陽迎來1961年以來歷史最少降雨。目前有65萬畝在田農作物不同程度受旱,全市啟動防抗乾旱災害四級應急響應。7月份以來,全市持續高溫少雨,降雨距平偏少5~9成,平均氣溫創近10年來最高,河道來水偏枯1~4成,各類水庫蓄水總量與往年同期相比偏少3成左右。
  • 中國農業不可冀望風調雨順氣象對農業的漫長影響
    1951~2007年,全國農作物乾旱平均受災面積為2224萬公頃,成災面積按年代平均,20世紀50、60、70、80、90年代分別為531.7萬、800.4萬、853.9萬、1129.4萬、1384.2萬公頃,2001~2007年平均為1241.3萬公頃。每年因旱災損失糧食2500萬~3000萬噸。
  • 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將進入雨季
    6月13日至15日雲南省自東向西將出現強降雨天氣  全省大部地區將進入雨季  受低渦切變影響,預計6月13日至15日雲南省自東向西將出現一次強降雨過程,全省大部有望全面進入雨季,氣象乾旱將得到有效緩解。
  • 江西「喊渴」,冷空氣來襲能緩解乾旱麼?
    江西抗旱形勢日益嚴峻10月2日,九江發布今年首個乾旱紅色預警信號,時隔5天,10月7日,九江再次發布乾旱紅色預警信號。7月下旬至今,全省大部分地區維持高溫天氣,降雨量偏少近七成,蒸發量是同期降雨量的3倍,全省各地已發生不同程度乾旱。
  • 乾旱頻發地下水超採 漏鬥上的糧倉折射糧安隱憂
    過去十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在產生「十連豐」奇蹟的同時,也頻繁伴生著結構性缺水和農業用水超採的現象,尤其是乾旱頻發,抽取地下水成為諸多糧食主產區增產和受旱地區抗旱的主要應對策略,連年超採造成「地下漏鬥」嚴重,華北和中原糧食主產區已呈現為「漏鬥上的糧倉」。
  • 乾旱下的雲南藥材(之一)三七 草果 乾薑 紅花 白扁
    【天地網訊】    (圖片為雲南騰衝受旱的草果)雲南特大旱災已經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這次乾旱程度之重、範圍之大均為歷史罕見。截至目前,旱災已造成雲南省近600萬人、360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3000多萬畝秋冬播農作物受災,全省夏糧將因災減產一半以上,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已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 中國東北中南部旱情有所緩解
    當日,吉林省多地遭遇一輪降水降溫天氣過程,此輪降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吉林局地自7月以來的旱情,有益於農業生產。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記者林暉)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29日通報稱,隨著近日東北地區大部出現明顯降水,局地旱情有所緩解。
  • 【備考乾貨】雲南人均水資源極其豐富,為什麼還會幹旱?
    截至4月15日,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60萬畝,其中輕旱351萬畝,重旱94.5萬畝,乾枯14.7萬畝;缺水缺墒面積133萬畝;100條河道斷流,180座水庫乾涸,140眼機電井出水不足;因旱造成147.79萬人、41.73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庫塘蓄水61.1億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少蓄10%。
  • 廣東今起拉開雨季大幕 旱情有望得到緩解(圖)
    記者顧展旭攝廣東今起拉開雨季大幕 旱情有望得到緩解清明無雨,帶給市民的可能是一個相對舒適的春夏之交,但對於農民來說,長時間沒有雨水滋潤,已經導致農田無法耕作。記者昨天走訪廣州的糧食主產區看到,從化、增城二市共有過萬畝農田出現缺水。如果預報中明天的及時雨沒有如期而至,一些望天田也許就錯過插秧時機了。
  • 乾旱及我國的易旱區
    乾旱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災害。主要分布在亞洲大部地區、澳大利亞大部、非洲大部、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的乾旱半乾旱區域分布最廣,約佔陸地總面積的35%,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不同程度地遭受乾旱災害的威脅。乾旱災害是我國最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    對乾旱的概念,長期以來,人們就有各種不同的理解。
  • 2020年雲南省庫塘蓄水目標任務提前完成
    記者11月17日從雲南省水利廳獲悉,截至11月10日,雲南省庫塘蓄水總量達80.79億立方米,提前50天完成80億立方米的全年蓄水任務,為今冬明春雲南省各地城鄉生活,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用水提供了堅實的水利保障。
  • 張正斌:解決中國乾旱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方略探討
    隨著工農業和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中國的耕地越來越少,18億畝耕地紅線的突破難以避免。糧食和水資源安全將長期成為中國政府的頭等大事。    中國是個受乾旱嚴重影響的農業大國,據水利部統計,「十五」期間,全國農田受旱面積年均達3.85億畝,平均每年因旱減產350億公斤,每年造成經濟損失超過2300億元。
  • 6省區部分地區氣象乾旱等級達特旱!這些地方「求」下雨
    從7月28日的全國氣象乾旱監測圖上可以清晰看出,我國出現了一南一北兩片旱情嚴重的區域。遼寧、內蒙古、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出現了最嚴重的特旱 。降水偏少51% 高溫39℃!遼寧網友求「分雨」在東北地區,遼寧的旱情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