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09:54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翁雲騫 通訊員 徐欣中
「這20年,寧波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以後我們一定要多回來走走。」看著眼前一株標有自己名牌的銀杏樹,原籍浙江鎮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樂嘉陵感慨不已。10月17日下午, 2019年甬籍院士故鄉行——院士林20周年紀念活動在寧波月湖景區舉行,活動由寧波市科協主辦,以「回鄉·重聚·共創」為主題,共邀請到韓啟德、柴之芳等17位兩院院士參加。培土、澆水、合影……暢敘往日情誼的同時,院士們也為故鄉發展出謀劃策。
坐落於柳汀街、鎮明路交界處的月湖景區院士林,100餘株挺拔的銀杏樹沐浴在陽光裡。每株樹上分別系有一塊名牌,上面是一位甬籍院士的名字及其個人情況的二維碼。
「總共有116株,其中不少還是20年前由院士們親手種下的。」寧波市科協一位工作人員介紹,1999年9月,寧波首次舉辦「寧波籍院士故鄉行」活動,共邀請到32位甬籍院士參加。活動期間,召開了寧波市科教興市懇談會,院士們參觀考察了寧波科技園區、北侖港、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大學等,18位院士作了18場學術報告和9場座談會。活動結束之後,院士們到月湖公園,興奮的種下了一棵棵銀杏樹。這就是院士林的由來。
20年彈指一揮間, 86位寧波籍院士到今天已經增加到了116位,不少昔日的年輕院士也步入暮年。活動現場,大伙兒感慨不已。
「以前是一米高的舞臺一躍而生,現在是走個臺階都要小心翼翼,說明我們都變老了。」中科院院士、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這一番開場白,引得眾人都笑起來。
「1999年,寧波的科技人才還是比較匱乏的,20年後,寧波已經拿到了好多個『世界第一』,但人才仍是城市發展的最根本制約。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寧波幫』乃至『泛寧波幫』院士、人才來到寧波,為家鄉發展做出貢獻。」
包為民院士參加鎮海中學仰望星空航天俱樂部成立儀式
20年前的那場活動,為寧波院士工作開創了新紀元。多年來,寧波積極搭建平臺和創造條件,鼓勵支持甬籍院士助力家鄉建設,目前已建成甬籍院士工作站26個。截至去年10月,寧波共柔性引進海內外院士126位、院士創新團隊162個、高層次專家1076名。
路甬祥院士考察江豐電子院士工作站
寧波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體,高層次人才引不進、留不住一直是影響民企轉型發展的瓶頸。寧波市科協負責人坦言,20年前的那場故鄉行活動,強化了寧波「科教興市」的氛圍,也讓院士成為家喻戶曉的稱謂,對製造業大市寧波來講可謂具有裡程碑的意義,20年後,寧波再次將甬籍院士請到家鄉來,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還是為了更好的將院士為代表的「甬智」引進來,為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寧波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朱英浩院士團隊在車間進行工藝指導
「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人才意識,多主動上門與大家交流懇談,多組織回鄉探親訪友、考察講學、對接合作等活動,千方百計為院士回甬工作、生活營造良好環境。」寧波市科協負責人表示。
作為寧波幫大會的一部分,本次甬籍院士故鄉行活動持續兩天,17日,院士們馬不停蹄的走訪院所、企業,今天,大家還將在東錢湖召開座談會,就院士之家的規劃建設事宜建言獻策。
15713636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