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慄:4名「兩院」院士、6名教授、18名高級科研人員齊聚這裡,為了這事

2021-03-05 上慄快訊

5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東亮、丁文江、張聯盟,中國科學院院士謝毅,清華大學教授潘偉,上海大學原校長、教授羅宏傑,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教授陳大明,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教授級高工張偉儒,湖南大學教授肖漢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張躍,以及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副所長王東一行來到上慄,走進位於赤山工業園內的中科特瓷生產基地,就中科特瓷成果轉化進行鑑定會前的實地考察。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嚴允,市科技局黨組書記潘輝、市科技局局長劉運成、副局長舒建萍,縣領導肖妮娜、劉敏陪同考察並介紹有關情況。

萍鄉中科特瓷系由自然人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共同投資組建,集研發、生產及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也是萍鄉市與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落戶在上慄產業園內的企業。2018年9月,中科院上矽所王士維博士科研團隊以新型PIBM自發凝固體系為技術核心,在大尺寸高純氧化鋁陶瓷部件的產業化上獲重大進展,所製備的1600x600x20mm運載基板、500x100x50mm方板等多種規格的高純氧化鋁研磨盤,可廣泛應用於航天科技及半導體生產領域,並將在萍鄉中科特瓷實現規模化生產,形成以環保、高產能、高效率、高成長為導向的研發發展格局。

2016年縣鄉換屆以來,面對花炮禁限放政策不斷從緊、全縣產業結構亟需調整的狀況,上慄縣委、縣政府在全力打造贛湘合作示範區上慄產業園等產業聚集平臺的同時,全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布局創新平臺、集聚創新人才、整合創新力量,有力的推動了縣域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上慄縣也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先進縣」、「全省專利工作進步十強縣」,並獲評「江西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江西省依靠科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示範縣」。去年,上慄縣粉末冶金產業園順利通過國家「火炬計劃」覆核,成為全國唯一的粉冶主題特色產業基地。

上慄縣堅持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將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引進國外智力工作職責,以及縣科學技術局的行政職能整合,新組建縣科學技術局。設立10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制定出臺《上慄縣支持粉末冶金產業發展優惠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的實施意見》《上慄縣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方案》,完善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招院引所、招才引智鼓勵和扶持政策,高標準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煙花爆竹科研檢測中心,拿出3萬平米標準廠房專門用於高科技項目孵化,努力為科技創新提供更燦爛的陽光、更滋潤的雨露、更適宜的土壤。

堅持政研合作、院企聯姻。上慄縣委、縣政府與中南大學、江西農業大學、西安交大等2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開展了合作,設立了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省級煙花爆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引進了一支含4名院士、近百名博士教授為主體的科研隊伍。近年來,全縣新申報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70餘項,其中獲批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富民強縣」項目1項、國家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2項、國家火炬產業基地項目1項,省級重大項目7項,省級重點新產品21項,另有70餘項新材料、新機械、新工藝被廣泛應用於花炮生產領域。

全力實施「慄水英才」計劃,成立上慄人才發展研究院,並在上海、深圳等地設立3個人才工作聯絡站,剛性引進國家「千人計劃」1人,柔性引進「兩院」院士3人,上慄籍在外優秀人才回歸130餘人。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院士團隊、冠能光電李曉常博士、日本專家上野和則博士團隊等一大批高層次人才來慄開展應用研究和創新創業。

搭建科創新平臺,厚植科創沃土、匯集八方智力,推動了一大批重點科研成果在上慄就地轉化,也帶來了科源冶金、天奇汽配、高恆新材料、博大電子、愛貝斯特、眾鑫光學、艾比酷、與比科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企業的落戶投產。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177.2億元,增長8.3%;完成財政收入23.46億元,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12億元,增長8.4%。工業園區綜合排名,從2016年的全省第95名躍升至2018年的第32名。今年第一季度,全縣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04億元,同比增長8.6%。完成財政收入11.23億元,同比增長12.5%,多項經濟指標位列全市第一。

在考察期間,院士們還在上慄縣經濟開發區召開座談會,圍繞創新驅動、科技強縣主題建言獻策。副縣長劉敏則利用院士們休息時間,向來賓們介紹了上慄的產業發展狀況,並熱情邀請大家來上慄開展應用研究或進行成果轉化。據悉,4名「兩院」院士、6名教授、18名高級人才齊聚上慄,為上慄建縣以來的第一次。在5月10日,江東亮、丁文江、張聯盟、謝毅等「兩院」院士、教授將組成評議委員會,採取聽取項目組匯報、專家質詢、項目完成單位答辯等方式,對中科院上矽所萍鄉中科特瓷的成果轉化進行鑑定。相關院士、教授還將出席中科院上矽所萍鄉中科特瓷技術轉移孵化中心揭牌儀式,並見證籤訂上矽所萍鄉中科特瓷技術轉移孵化中心共建協議。

來源:上慄發布


★【上慄夜讀】信任,只有一次,真心,只有一顆

★【上慄中學2019屆成人典禮 】十八而志·責任與青春同行


點擊圖片與品牌聯


綜合編輯:上慄在線

投稿郵箱:943863597@qq.com

更多圖文

下載上慄在線城市通app

或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厲害了,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大學竟然走出了10名兩院院士
    今天要談的這所大學既非985、也非211大學,在新的雙一流高校建設中,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也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然後就是這樣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四非」地方大學,竟然有10名兩院院士先後求學或工作於該校。這所神奇的地方大學就是南通大學。
  • 兩院院士名單,這些非重點大學新增十名院士,太強大了
    隨著今天中國科學院2017年新增選院士名單的公布,今年兩院院士名單已經全部出爐,據山野老王統計,中國工程院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來自高校的有31人,其中4人來自非重點大學;而中國科學院新當選的61名院士中,有34人來自高校,其中非重點大學有6人入選。
  • 6名院士4名教授講授大學基礎課 是否大材小用?
    6名院士4名教授講授大學基礎課 是否大材小用?,大材小用了嗎    在武漢大學,有一門叫「測繪學概論」的基礎課,由6名院士和4名教授共同講授,堅持了20年。
  • 中科院新增73名院士,名額分配!新興交叉7名,安全領域6名
    【重磅,中國科學院擬增選73名院士,學科領域,名額分配情況!其中新興和交叉與數學學科領域7名,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6名!】眾所周知,在我國能夠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著在相關細分領域有著絕對的權威,更代表著巨大的榮譽。
  •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兩院院士?2021年增選院士的硬核條件來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俗稱「兩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且這個榮譽伴隨終身。能獲得兩院院士榮譽的,都是我國各條科研戰線的領軍人物和精英人才,因此,他們備受社會尊崇,當然,要當選也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根據相關規定,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
  • 陝西再添6位兩院院士!在陝兩院院士總人數達70人
    陝西再添6位兩院院士!在陝兩院院士總人數達70人西部網訊(記者 秦怡) 今天(11月22日),備受矚目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陝西有6名科學家上榜,分別是長安大學彭建兵,香港大學-西北大學趙國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張平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湧、中國兵器工業第203研究所楊樹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17位「兩院」院士齊聚寧波月湖畔 原來是為了這件事
    看著眼前一株標有自己名牌的銀杏樹,原籍浙江鎮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樂嘉陵感慨不已。10月17日下午, 2019年甬籍院士故鄉行——院士林20周年紀念活動在寧波月湖景區舉行,活動由寧波市科協主辦,以「回鄉·重聚·共創」為主題,共邀請到韓啟德、柴之芳等17位兩院院士參加。培土、澆水、合影……暢敘往日情誼的同時,院士們也為故鄉發展出謀劃策。
  • 傳奇牛人,1978年帶人工智慧方向研究生,5名弟子成兩院院士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傳奇牛人叫何志鈞,他把自己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無線電與計算機科技事業,更是在浙江大學培養了幾千名活躍在如今電子計算機領域的高級專家和學者。何志鈞教授一生活了93歲,他最得意的弟子是5位兩院院士,他們分別是潘雲鶴院士、吳朝輝院士、陳純院士等人。差不多一個甲子前,擔任浙江大學無線電系主任一職的何志鈞真可謂英氣風發、熱情澎湃,一心希望在國內還比較落後的計算機領域開闢一方天地。當時,他和團隊接到了一項任務,研究浙江省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
  • 祝賀:武漢大學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3名教授入選國家傑青!
    武漢大學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日前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其中,武漢大學校友董晨、毛明、張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校友舒印彪、陳軍、王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等60餘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 二級教授屬於什麼水平?網友:僅次於兩院院士,屬於名教授
    中國啥東西都喜歡分個三流就等,包括教授,那麼教授分多少等級呢?教授分為7個等級,分為4級正教授,3級副教授.這個中國高校和研究所不一樣,研究所基本上只評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而大學因為有教學任務才評教授。
  • 兩院新院士名單公布,南京高校4位教授當選
    今天,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其中,有4人來自南京高校。
  • 「名老中醫百家講壇」第九講——嚴潔
    「名老中醫百家講壇」在線平臺,傳承國粹經典,齊聚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非遺傳承人,親傳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特色技法,盡享大師風採。,現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南省首批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 「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針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特聘高級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近百名院士出席!2019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6月17日召開
    齊魯網濟南6月16日訊2019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將於2019年6月17日在濟南召開。來自海內外的100餘位院士專家學者將齊聚泉城,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大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智匯齊魯 科創未來」的會議主題,展現山東主動匯聚海內外高端創新資源,深入推進院地合作,加快科技強省建設的初心,並向全世界講好山東故事,傳播山東聲音,展示山東魅力,為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和科技強省建設營造深厚輿論氛圍
  • 農業科技「最強大腦」效用顯現 13名傑出人才當選兩院院士
    董合忠是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輕簡化栽培技術正是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的成果之一。2010年6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決定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作為子計劃,由原農業部組織實施,於2011年、2012年、2015年評選產生了300名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300個創新團隊。
  • 兩院新增104名院士 702所蛟龍總設計師徐芑南入選
    中科院新增選院士53名,中國工程院新增選院士51名。中科院的53名新院士是從391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54歲,其中60歲及60歲以下的佔85%。中國工程院的51名新院士是從560名有效候選人中產生的。新增院士中年齡最大的是「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總設計師、77歲的船舶設計製造專家徐芑南,最小的年齡48歲。平均年齡56.9歲,60歲及60歲以下的42人,佔82.4%。
  • 12名兩院院士領銜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本屆學術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等12名兩院院士、5名領域內知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組成。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中心以湘潭大學為依託,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為核心共建單位,充分利用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的計算資源與優勢,聯合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建設運行,致力於解決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區域及企業發展中的數學問題。
  • 被譽為「中國教授之鄉」:造就26位院士,百名高校校長,萬名教授
    有一個地方就曾經出過26位院士,百名大學校長和近萬名教授,這樣一個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就算是放到國家層面,也夠那些小國們看的了,那麼這裡究竟是哪裡呢?實際上,這個人才輩出的縣城屬於江蘇,名字叫做宜興市,一座被譽為「中國教授之鄉」的城市。
  • 中國「最委屈」的985大學:曾一系出8院士,但19名院士被挖走18名
    大學拆分是發生在我國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建國初期,我國實力強勁的高校並不少,但整體教育卻不平均,呈現出來的情況是大學少而強,為了平衡全國的教育發展,增強整體的教育水平,我國有不少大學進行了拆分。不過在我國西北,還有一所直到現在都非常委屈的大學,現在雖然不再拆分了,可是這所大學經常發生人才被挖走的情況,巔峰時期,培養了19個院士,被挖走了18個,這所大學就是蘭州大學。
  • 國內培養院士前15強中學排名!上中、南師附中並列第1,南開第7名
    【國內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前十五強中學排名!上海中學、南京師範大學附中並列排名第1,重慶南開中學第7名】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兩院院士,代表著個人科研及學術實力的最高級別,條件諸多,評比的過程相當嚴謹、苛刻,競爭相當激烈。
  • 61名院士要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名單至今不公布
    原標題:61名院士要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名單至今不公布   關於轉基因的爭議越來越大。原國防大學教授朱國林近日透露,某位大力推廣轉基因食品的副部長,曾受聘於美國從事轉基因研究的杜邦公司。這位副部長曾聲稱,「3~5年保證轉基因大米佔領13億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