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牛人,1978年帶人工智慧方向研究生,5名弟子成兩院院士

2020-12-11 公考千裡馬

提起人工智慧專業,大家普遍的印象應該是新潮和高科技,殊不知,浙江大學從1987年開始便在計算機系開設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生。聽聞這個消息,您一定非常震驚吧,其實每個高精尖的領域在崛起前都有過一段默默無聞的積累期,正所謂一鳴驚人天下知。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傳奇牛人叫何志鈞,他把自己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無線電與計算機科技事業,更是在浙江大學培養了幾千名活躍在如今電子計算機領域的高級專家和學者。

何志鈞教授,在很多人腦海裡,肯定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沒有楊振寧那般的雷霆貫耳,也不如如今的西湖大學施一公教授那般全民皆指,他和我們國家很多領域的老教授一樣,一輩子不貪圖功名利祿,甘願低調做人,但是卻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無悔付出,讓自己的弟子成長為領域精英,桃李滿天下。何志鈞教授一生活了93歲,他最得意的弟子是5位兩院院士,他們分別是潘雲鶴院士、吳朝輝院士、陳純院士等人。

差不多一個甲子前,擔任浙江大學無線電系主任一職的何志鈞真可謂英氣風發、熱情澎湃,一心希望在國內還比較落後的計算機領域開闢一方天地。當時,他和團隊接到了一項任務,研究浙江省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可想而知,在當年那個信息不發達,搜集相關技術相當困難的年代,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哪怕最簡單的電子元件,都需要自己生產。當時他的團隊非常年輕,除去何教授外,只有幾個青年教師和10多個大學生。

他的一位弟子回憶起那段歲月說,計算機當時對很多大學教授和大學生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很多人甚至連計算機都沒有見識過計算機的真容。而當時,美國已經在16年前研製了全世界第一臺計算機,我國的首臺計算機也剛剛在北京研製成功。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何志鈞選派有潛力的骨幹成員前往北京取經學習,學到了最為關鍵的技術和經驗。放暑假了,團隊成員無人回家,全部鑽進只有排風扇的實驗內摸索每一個環節。

探索新興技術的道路歷來坎坷而曲折,還好何志鈞教授和他帶領的科研攻關團隊堅持了下來。當他們將計算機基礎理論、設計圖紙、組裝調試元器件等工作全部完成後,已經過去了三年的時間。如今人們看到的計算機非常輕巧,一個小小的辦公桌就可以容納下三臺電腦,可是當時浙江大學生產出的這一臺計算機需要整整一排的房間才能容下,而每一秒的計算能力只有不到40次。儘管如此,這已經是當時國內研製計算機的最高水平,並且為今後浙江大學計算機系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何志鈞教授一手建立浙江大學無線電與計算機系後,他為國家培養一流計算機人才的步伐才剛剛開始。為了提升自己的國際視野和科研能力,他經常奔波在參加全國計算機以及人工智慧領域的學術會議上,經過與國內外同行的切磋交流,他的科研思維能力和項目領導能力都得到了極大 的提高。而在1978年前後,何志鈞就敏銳地捕捉到了人工智慧將成為未來科技領域制高點的端倪,當年成立浙江大學計算機系後,他立即決定招收5名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生。而這五人中就有如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

為了進一步推動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的發展進步,何志鈞教授完善組織機構,又在計算機系專門成立人工智慧研究所,當年合影照中的她們,一個個穿著藍色或者軍綠色的中山裝,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而位居中心位置的何志鈞教授就是這個科研團隊當之無愧的帶頭人。經過數年的發展,人工智慧研究所培養了一批有一批傑出的學術精英和科研專家,成為了浙江大學內重要的人才培養高地。

儘管何教授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不過如今屹立在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內的其半身銅像,依然在提醒著一屆又一屆的新生們,珍惜當下,只爭朝夕,只有拿出所有激情與熱愛的人,才能攀登科技的高峰,做出無愧於青春的科研成果。他的弟子們一致認為,何老師是浙大計算機領域開宗立派式人物,他的一生是為計算機事業奮鬥的一生,他的一生更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一生,作為科研工作者,他著作等身、獲贊無數,作為一名師者,他鞠躬盡瘁,令人敬仰,我們將永遠緬懷他。

相關焦點

  • 12名兩院院士領銜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本屆學術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等12名兩院院士、5名領域內知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組成。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心重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製造技術、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技術等領域方向開展研究,推進數學與工程應用、產業化的對接融通,提升數學解決具體問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本次會議,委員們聽取了中心重點研究方向和建設運行方案匯報,並從國家重大戰略決策、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學科建設等角度,為中心的建設方向、研究內容、運行方案等開展戰略諮詢。
  • 12名兩院院士領銜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新聞—科學網
    本屆學術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等12名兩院院士、5名領域內知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組成。 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心重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製造技術、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技術等領域方向開展研究,推進數學與工程應用、產業化的對接融通,提升數學解決具體問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會議,委員們聽取了中心重點研究方向和建設運行方案匯報,並從國家重大戰略決策、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學科建設等角度,為中心的建設方向、研究內容、運行方案等開展戰略諮詢。
  • 這15位兩院院士,都在天津大學任職,其中一位還是校長
    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界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獲得者,是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天津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共有15位兩院院士。本期推送,我們就來走近天津大學,一睹天大院士的風採。
  • 厲害了,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大學竟然走出了10名兩院院士
    然後就是這樣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四非」地方大學,竟然有10名兩院院士先後求學或工作於該校。這所神奇的地方大學就是南通大學。百年通大走出的10位兩院院士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通大培養的兩院院士吧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士各5名。首先了解一下5名中科院院士1、徐冠仁院士(1914年3月7日-2004年2月18日)著名核農學家。江蘇省南通市人。1930年進入南通學院農科學習,1931年9月轉入中央大學農藝系,1934年畢業。
  • 兩院院士名單,這些非重點大學新增十名院士,太強大了
    隨著今天中國科學院2017年新增選院士名單的公布,今年兩院院士名單已經全部出爐,據山野老王統計,中國工程院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來自高校的有31人,其中4人來自非重點大學;而中國科學院新當選的61名院士中,有34人來自高校,其中非重點大學有6人入選。
  • 這15位兩院院士,在天津同一所985高校任職,其中一位還是校長!
    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界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獲得者,是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天津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34;、&34;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34;A類高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共有15位兩院院士。本期推送,我們就來走近天津大學,一睹天大院士的風採。
  • 李國豪:從寒門學霸到享譽世界的「兩院」雙院士
    1936年讀完2年德語、5年本科學業後,23歲的李國豪以13門功課全優成績畢業。而畢業前夕的一段實習經歷,決定了他未來的事業方向:他到杭州錢塘江橋工地上幹了一個月,從此,橋梁設計佔據了他人生的重要位置。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否可以考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生
    首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完全可以考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生,而且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也會越來越緊密。不少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生導師還是比較歡迎電氣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尤其是智能裝備方向的導師。
  • 清華張鈸院士剛剛給我們講了一堂課
    作為國內頂尖高校,清華大學早在 1978 年就在計算機系內部成立了「人工智慧與智能控制教研組」開展了人工智慧方向的本科教學。在 1979 年,清華為本科生開設了《人工智慧導論》選修課。目前清華大學對本科生的培養方案包含專業主修課程《人工智慧導論》和多門專業限選課程。
  • 陝西再添6位兩院院士!在陝兩院院士總人數達70人
    陝西再添6位兩院院士!在陝兩院院士總人數達70人西部網訊(記者 秦怡) 今天(11月22日),備受矚目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陝西有6名科學家上榜,分別是長安大學彭建兵,香港大學-西北大學趙國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張平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湧、中國兵器工業第203研究所楊樹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安徽哪個市「出產」兩院院士最多?
    2019年11月22日,隨著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結果的公布,「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話題又火了起來。「院士」來自英文「academician」,據說是傅斯年將西方的「學院」與東方的「士」結合起來翻譯而成的。
  • 四川26人入圍「兩院」院士候選 最年輕僅42歲
    昨天,中國工程院公布「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共485人,其中16位是四川人;前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共314人,其中10位是四川人。按照慣例,「兩院」逢單數年份進行院士增選工作,今年四川共26人成為「新科」院士候選人。
  •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兩院院士?2021年增選院士的硬核條件來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俗稱「兩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且這個榮譽伴隨終身。能獲得兩院院士榮譽的,都是我國各條科研戰線的領軍人物和精英人才,因此,他們備受社會尊崇,當然,要當選也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根據相關規定,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
  • 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9位兩院院士
    今年以來,已有29位兩院院士永遠作別。公開資料顯示,劉若莊,男,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25年5月25日生於北京,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化學鍵理論及計算量子化學研究。
  • 中國兩院院士工作地統計,哪些省市的院士最多
    兩院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院士是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兩院院士的工作地都是分布在哪些省份和城市,我們選取排行前10名的省份和城市。
  • 加拿大兩院院士加盟寧波大學(2014-12-29 01:14:03)
    昨日,寧波大學迎來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吳柯的全職加盟,他在電磁波領域享有盛譽,也是寧波迄今為止引進的最高級別人才。同時啟動運行的還有他主導研發的「下一代無線通信系統接入網關鍵技術及組件研發」項目。為了保障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寧波大學為創新團隊提供1000平方米的研究用房以及2000萬元配套經費支持。 通訊員 遊玉增 記者 章萍這麼牛氣的人是誰?
  • 「熊貓教父」的得意弟子魏輔文當選中院院士
    「熊貓教父」胡錦矗的得意弟子剛剛當選為中國院院士的魏輔文正是胡老的得意弟子。胡老對自己的學生魏輔文讚賞有加,在多個場合對自己的學生、研究生講,要向魏輔文學習,學習他對事業的專注和熱情。1984-1987年,魏輔文在南充師範學院生物系(西華師大生科院前身)攻讀動物學碩士研究生,師從胡錦矗教授。
  • 全國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數最多的十所大學,第一名竟然不是清北
    招生導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5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4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873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41名。據悉,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研究生教育為辦學主體、精英化本科教育為辦學特色的創新型大學。截至2019年12月,國科大有專任教師3000餘名,其中兩院院士16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91人;各培養單位在崗研究生指導教師1125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786人(含中國科學院院士23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5人)。
  • 三校兩院「機械製造·智能未來」研究生礪遠學術講壇成功舉行
    4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和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聯合舉辦三校兩院「機械製造·智能未來」研究生礪遠學術講壇,近700名學生參與本期講壇。開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文明主持。
  • 國科大建校40年:累計授予16萬餘名研究生碩、博士學位
    校長李樹深表示,1978年研究生院的成立,成為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標誌,當年報考者超過萬人,中國科學院66個研究所共錄取研究生1015名。40年前的今天,首屆研究生開學典禮在北京舉行,883名研究生參加了典禮。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百廢待興,也是學校最艱難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