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首次出現負增長,卓悅虧損幅度增加,嬌蘭佳人業績也不樂觀……隨著2016年財報的發布,化妝品集合店業績整體下滑的情況受到行業的關注。儘管如此,屈臣氏、嬌蘭佳人仍忙著擴大版圖,加速「跑馬圈地」的進程。日化資深營銷專家馮建軍表示,缺乏特色、消費者被分流是化妝品集合店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單產提高不了的情況下增加店數才能提高業績。
卓悅、屈臣氏、莎莎業績連年下滑
日前,屈臣氏、卓悅相繼發布2016年財報,化妝品集合店業績整體下滑的情況受到行業的關注。
現象:集合店業績普遍下跌
其中,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實業公布2016年財報顯示,屈臣氏集團中國市場2016年營收為209.14億港元(約合18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82%,這是屈臣氏在中國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卓悅控股有限公司發布的2016年度財報也顯示,卓悅美容零售商全年由盈轉虧,唯淨虧損9162.8萬港元,相比中期淨虧損2851.7萬港元,虧損幅度顯著擴大。
香港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還未發布財報,但其2016年前三季度的財報顯示,莎莎目前整體經營狀況也保持著放緩的態勢。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前6個月,該集團營業收入為36.28億港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利潤收入96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7.3%。莎莎在港澳地區的零售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跌3.6%,而其線上購物平臺營業額較上年同期輕微下跌0.1%。
中國本土最大的化妝品集合店——嬌蘭佳人相關負責人也記者表示,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嬌蘭佳人門店的銷售額就出現十年來的首次同比下滑,「2016年依然嚴峻,客流在下降,不過我們的門店和整體規模在增長。」
走訪:集合店模式不再受寵
近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家化妝品集合店發現,無論屈臣氏還是卓悅,其經營模式均循規蹈矩,特色不足。卓悅化妝品連鎖店一名前高層人士曾告訴記者,卓悅在廣州僅剩天河又一城的一家門店。不過記者走訪時了解到,除了天河又一城的這一家外,流行前線還有一家分店。兩家店都是用「秒殺」、「買一送一」、「特價」等字樣吸引消費者,頗為雜亂,人流量也不多。
儘管屈臣氏保持一貫大氣整潔的風格,但在百貨、購物中心化妝品單品牌店「遍地開花」的今天,屈臣氏也不再那麼「受寵」。市民張小姐告訴記者:「屈臣氏內的自主品牌越來越多,導購員比消費者還多。」有化妝品營銷專家甚至指出,在「體驗當道」的今天,屈臣氏已經落伍了。該專家向記者透露,現在已有個別品牌商由於業績下滑嚴重而準備撤出屈臣氏。
除此之外,記者走訪了多家嬌蘭佳人門店,發現門店裝飾也頗為混亂。位於番禺區麗江花園的一家嬌蘭佳人門店導購員向記者表示,門店近期會進行新裝修。
析因:缺乏特色、消費者被分流
針對以上品牌業績連年下滑的現象,暨南大學現代流通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海權認為,缺乏特色是主要原因。「隨著社會個性化的崛起,消費時代已經發生改變,這讓化妝品集合店專業性不夠強的劣勢更加顯著。」陳海權舉例道,例如日本藥妝店,無論產品深度還是品類廣度上都做到了具有特色,國內還沒有形成這樣的特色新業態。
資深日化營銷專家馮建軍總結了化妝品集合店業績屢屢下滑的三個原因:其一,集合店店鋪近年幾乎沒有變化;其二,化妝品業態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單品牌化妝品店以及化妝專營店崛起;其三,消費者被分流嚴重。
屈臣氏、嬌蘭佳人爭相「跑馬圈地」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屈臣氏和嬌蘭佳人的業績並不樂觀,但卻同樣加大了中國內地的店鋪布局。
現象:門店數量急速擴張
從屈臣氏近三年的門店數據來看,2014年屈臣氏中國內地的門店突破2000家,2015年達到2483家,同比增長19%。截至2016年底,店鋪數量達2929家,同比增長18%,淨增店鋪數量為446家。按照屈臣氏及百佳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的「藍圖」推薦,到今年4月,屈臣氏在內地的店鋪數量將突破3000家。預計到2018年,屈臣氏中國的店鋪總數將擴張到3800家,覆蓋全國超過520個城市。
嬌蘭佳人也在一直布局「萬店」目標,2015年新開門店500家,2016年門店數量已突破1600家。截至今年2月28日,嬌蘭佳人門店總數1644家,加盟店佔到六成。嬌蘭佳人董事長蔡如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在2022年實現「萬店」目標,2017年嬌蘭佳人要新開1000家門店。
析因:單店業績倒退 只能增加店數
對此,馮建軍表示,在激烈的競爭下,屈臣氏為了保證「老大」的地位,就必須擴張開店,「如今,屈臣氏已將店鋪開到了縣級,東莞、珠三角等地經濟相對較好的鄉鎮,也有屈臣氏的門店。」除此之外,維繫供應鏈的關係也是擴張開店的原因之一。
據馮建軍介紹,目前屈臣氏內地滿周歲的店鋪佔據全球的22%,貢獻了14%的營業收入,創造了31%的利潤。但仔細觀察可以看出,滿周歲或成熟的店鋪業績幾乎都是倒退的。「所以現在屈臣氏是為了布局而布局,沒有辦法,必須將保有量拉大,在每一個門店的單產提高不了的情況,只能增加店數。」
業界聲音:店鋪升級、藥妝、彩妝或成整改重點
2017年,化妝品專營店將有怎樣的改變?據馮建軍介紹,店鋪升級、藥妝、彩妝都將是化妝品集合店拉動業績的主要措施。據了解,現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高宏達將於4月1日接任任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接任後最大變化就是升級第八代店鋪,在關注消費者年輕化的同時,強調藥妝和彩妝;與此同時,不允許品牌商的促銷員在店內銷售,削弱本土品牌供應商。據馮建軍透露,在屈臣氏店內月銷低於1200萬元的品牌都將撤出屈臣氏,品牌競爭力增加。
嬌蘭佳人企劃部副總監汪霞也告訴記者,嬌蘭佳人將開啟「兩妝一品」戰略,即彩妝+藥妝+時尚生活用品。「我們準備一邊加快發展加盟擴大規模,一邊打造嬌蘭佳人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汪霞如是說。記者了解到,嬌蘭佳人的彩妝佔比已接近30%,有REC、瑪麗黛佳、minilab、柏蕊詩四大品牌,各具特色,在門店為顧客提供諮詢和服務。
據汪霞介紹,目前嬌蘭佳人已有跟瑞士CRB合作的貝膚泉、跟英國Ventruelife合作的Lubatti、跟韓國寇詩曼嘉合作的AIP,並正在引進薇姿、雅漾、貝德瑪,以及物色國內的優秀藥妝,打造藥妝區。
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首次出現負增長,卓悅虧損幅度增加,嬌蘭佳人業績也不樂觀……隨著2016年財報的發布,化妝品集合店業績整體下滑的情況受到行業的關注。儘管如此,屈臣氏、嬌蘭佳人仍忙著擴大版圖,加速「跑馬圈地」的進程。日化資深營銷專家馮建軍表示,缺乏特色、消費者被分流是化妝品集合店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單產提高不了的情況下增加店數才能提高業績。
卓悅、屈臣氏、莎莎業績連年下滑
日前,屈臣氏、卓悅相繼發布2016年財報,化妝品集合店業績整體下滑的情況受到行業的關注。
現象:集合店業績普遍下跌
其中,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實業公布2016年財報顯示,屈臣氏集團中國市場2016年營收為209.14億港元(約合18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82%,這是屈臣氏在中國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卓悅控股有限公司發布的2016年度財報也顯示,卓悅美容零售商全年由盈轉虧,唯淨虧損9162.8萬港元,相比中期淨虧損2851.7萬港元,虧損幅度顯著擴大。
香港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還未發布財報,但其2016年前三季度的財報顯示,莎莎目前整體經營狀況也保持著放緩的態勢。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前6個月,該集團營業收入為36.28億港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利潤收入96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7.3%。莎莎在港澳地區的零售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跌3.6%,而其線上購物平臺營業額較上年同期輕微下跌0.1%。
中國本土最大的化妝品集合店——嬌蘭佳人相關負責人也記者表示,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嬌蘭佳人門店的銷售額就出現十年來的首次同比下滑,「2016年依然嚴峻,客流在下降,不過我們的門店和整體規模在增長。」
走訪:集合店模式不再受寵
近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家化妝品集合店發現,無論屈臣氏還是卓悅,其經營模式均循規蹈矩,特色不足。卓悅化妝品連鎖店一名前高層人士曾告訴記者,卓悅在廣州僅剩天河又一城的一家門店。不過記者走訪時了解到,除了天河又一城的這一家外,流行前線還有一家分店。兩家店都是用「秒殺」、「買一送一」、「特價」等字樣吸引消費者,頗為雜亂,人流量也不多。
儘管屈臣氏保持一貫大氣整潔的風格,但在百貨、購物中心化妝品單品牌店「遍地開花」的今天,屈臣氏也不再那麼「受寵」。市民張小姐告訴記者:「屈臣氏內的自主品牌越來越多,導購員比消費者還多。」有化妝品營銷專家甚至指出,在「體驗當道」的今天,屈臣氏已經落伍了。該專家向記者透露,現在已有個別品牌商由於業績下滑嚴重而準備撤出屈臣氏。
除此之外,記者走訪了多家嬌蘭佳人門店,發現門店裝飾也頗為混亂。位於番禺區麗江花園的一家嬌蘭佳人門店導購員向記者表示,門店近期會進行新裝修。
析因:缺乏特色、消費者被分流
針對以上品牌業績連年下滑的現象,暨南大學現代流通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海權認為,缺乏特色是主要原因。「隨著社會個性化的崛起,消費時代已經發生改變,這讓化妝品集合店專業性不夠強的劣勢更加顯著。」陳海權舉例道,例如日本藥妝店,無論產品深度還是品類廣度上都做到了具有特色,國內還沒有形成這樣的特色新業態。
資深日化營銷專家馮建軍總結了化妝品集合店業績屢屢下滑的三個原因:其一,集合店店鋪近年幾乎沒有變化;其二,化妝品業態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單品牌化妝品店以及化妝專營店崛起;其三,消費者被分流嚴重。
屈臣氏、嬌蘭佳人爭相「跑馬圈地」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屈臣氏和嬌蘭佳人的業績並不樂觀,但卻同樣加大了中國內地的店鋪布局。
現象:門店數量急速擴張
從屈臣氏近三年的門店數據來看,2014年屈臣氏中國內地的門店突破2000家,2015年達到2483家,同比增長19%。截至2016年底,店鋪數量達2929家,同比增長18%,淨增店鋪數量為446家。按照屈臣氏及百佳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的「藍圖」推薦,到今年4月,屈臣氏在內地的店鋪數量將突破3000家。預計到2018年,屈臣氏中國的店鋪總數將擴張到3800家,覆蓋全國超過520個城市。
嬌蘭佳人也在一直布局「萬店」目標,2015年新開門店500家,2016年門店數量已突破1600家。截至今年2月28日,嬌蘭佳人門店總數1644家,加盟店佔到六成。嬌蘭佳人董事長蔡如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在2022年實現「萬店」目標,2017年嬌蘭佳人要新開1000家門店。
析因:單店業績倒退 只能增加店數
對此,馮建軍表示,在激烈的競爭下,屈臣氏為了保證「老大」的地位,就必須擴張開店,「如今,屈臣氏已將店鋪開到了縣級,東莞、珠三角等地經濟相對較好的鄉鎮,也有屈臣氏的門店。」除此之外,維繫供應鏈的關係也是擴張開店的原因之一。
據馮建軍介紹,目前屈臣氏內地滿周歲的店鋪佔據全球的22%,貢獻了14%的營業收入,創造了31%的利潤。但仔細觀察可以看出,滿周歲或成熟的店鋪業績幾乎都是倒退的。「所以現在屈臣氏是為了布局而布局,沒有辦法,必須將保有量拉大,在每一個門店的單產提高不了的情況,只能增加店數。」
業界聲音:店鋪升級、藥妝、彩妝或成整改重點
2017年,化妝品專營店將有怎樣的改變?據馮建軍介紹,店鋪升級、藥妝、彩妝都將是化妝品集合店拉動業績的主要措施。據了解,現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高宏達將於4月1日接任任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接任後最大變化就是升級第八代店鋪,在關注消費者年輕化的同時,強調藥妝和彩妝;與此同時,不允許品牌商的促銷員在店內銷售,削弱本土品牌供應商。據馮建軍透露,在屈臣氏店內月銷低於1200萬元的品牌都將撤出屈臣氏,品牌競爭力增加。
嬌蘭佳人企劃部副總監汪霞也告訴記者,嬌蘭佳人將開啟「兩妝一品」戰略,即彩妝+藥妝+時尚生活用品。「我們準備一邊加快發展加盟擴大規模,一邊打造嬌蘭佳人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汪霞如是說。記者了解到,嬌蘭佳人的彩妝佔比已接近30%,有REC、瑪麗黛佳、minilab、柏蕊詩四大品牌,各具特色,在門店為顧客提供諮詢和服務。
據汪霞介紹,目前嬌蘭佳人已有跟瑞士CRB合作的貝膚泉、跟英國Ventruelife合作的Lubatti、跟韓國寇詩曼嘉合作的AIP,並正在引進薇姿、雅漾、貝德瑪,以及物色國內的優秀藥妝,打造藥妝區。
(來源:信息時報 作者:於婉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