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疫情防控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保障「戰疫」
我們在行動
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
持續粉碎謠言
為公眾還原真相
科學防控 抗擊疫情
謠言一:武漢市空氣中SO2指標濃度上升明顯
最近,有國外網站報導,武漢市空氣中SO2的指標濃度上升明顯,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真相: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同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科院等有關專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認真查驗,經仔細對比核實,該網站發布的武漢市SO2濃度上升一事嚴重失真,其SO2濃度數據不可信。2月3—9日,武漢市SO2濃度整體均處於較低水平。另據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春節以來,武漢市環境空氣品質狀況總體穩定,除2月5日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 PM2.5)外,空氣品質均為優良。
謠言二:湖北仙桃有人以「批條物資」名義販賣口罩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湖北仙桃有人拿著所謂「批條物資」在網上販賣口罩,「個人單賣,2000起批,4.6元一個……」
真相:經查,系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網民廖某智所為,微信朋友圈中發布的口罩銷售相關照片都是廖某智從網絡下載而來,其最近一個月也無進出湖北仙桃的信息記錄。民警當即對廖某智囤積口罩、高價販賣、偽造虛假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教育訓誡,廖某智表示不再高價販賣口罩,並立即刪除了其微信朋友圈相關信息。
謠言三:武漢百步亭花園無人管,一天僅一個核酸檢測名額
最近,有網民發帖稱:「百步亭花園處於無人管的境地」「一天只給一個核酸檢測名額」「大量疑似和發熱病人沒有集中隔離」「社區缺乏物資發放」等。
真相:經武漢市防疫指揮部核查,此為謠言。據悉,自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武漢江岸區百步亭社區以網格化管理為基準,統籌區多股力量組成工作團隊,分片包幹,全面摸排近4萬戶居民體溫。對確診人員、疑似人員和密切接觸人員分別送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和隔離點,發熱人員實行居家隔離,對密切接觸者實行嚴密監測。對居家隔離人員、困難家庭,空巢老人送醫送藥送菜,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保障。物業每天固定對社區進行兩次全面消殺。
謠言四:武漢火神山醫院月薪3萬元招保潔員
2月初,網絡上流傳著一則招工信息,稱武漢火神山醫院急招保潔員,月薪30000-35000元。該消息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真相:2月11日,經與招聘單位核實,該消息為不實信息。相關工作人員表示,1月底曾以微信群發的方式發布過一則招工信息:「武漢版『小湯山』醫院需要招聘保潔員,月薪18000-20000元,包吃包住並提供完整的防護設備。」兩天後,發現招工信息被人篡改後發至網絡,除月薪被改至「30000-35000元」,其餘信息基本沒變。
謠言五:長沙地鐵2號線發生疫情啟動隔離
2月11日,一則關於「長沙地鐵2號線發生感染疫情,政府已啟動隔離,凡乘坐過地鐵2號線的請及時反饋」的消息在網上流傳,引起大量民眾轉發。
真相:經核實,2月9日傍晚,一名乘客從長沙地鐵2號線望城坡站3號口進站時,測量體溫高於正常體溫,車站立即撥打120進行處理。經醫院查明,該乘客因嚼檳榔導致體溫短時升高,身體並無異常。目前,長沙地鐵除橘子洲站因景區閉園而暫停開放之外,全線其他各站運營情況正常。
謠言六:不帶臨時通行證的人員送到體育館集中隔離
2月11日,一條消息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綏化市等地廣泛傳播,內容為:「通知: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從今天(2月11日)開始,公安局巡邏隊在街面上抓不帶臨時通行證出行的居民,並送到體育館集中隔離,同時核對所住小區,並移交紀委監委倒查責任。望各包保單位於明天開始嚴格管理,沒有通行證的一律不準出行。」
真相:經多方核實,該消息為虛假信息。相關部門也提醒廣大網民,要信官宣、不傳謠,遇到拿捏不準的信息要讓信息「飛一會」,或者諮詢權威部門核實,不要在自己不經意的時候觸碰法律底線。
謠言七:200人在柳州市被定點隔離
近日,柳州市一網民在微信群發消息稱「柳江區進德鎮晉航生態園已用來隔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拉來了200多人」,並引起廣大市民恐慌。
真相:經柳州網警向柳江分局等相關部門核實,該消息不屬實,柳江轄區公安機關也未接到「200人在柳江晉航生態園隔離」的相關警情,請廣大市民不必恐慌。
謠言八:「14天隔離法」能實現口罩循環使用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個所謂「口罩14天隔離法」的帖子,具體來說:「準備15個口罩輪流用,一天一個,每個用完密封起來,即第一個口罩用完第二天開始『隔離』,等它『解除隔離』即1+14=15天,也就是第16天時可以再用第一個,依次類推」。網友的依據是,人要求隔離14天,口罩也隔離14天,應該也安全了吧?
真相:這樣的方法不科學,戴過的口罩,上面多少都會吸附空氣中的汙染物,其過濾效能也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能不能重複戴最主要取決於戴的次數和時間,以及戴著去過哪裡,還有保存方法。如果戴口罩去過醫療機構,近距離接觸過有發熱咳嗽症狀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居家醫學觀察者、疑似或確診病例;口罩被血液、鼻涕等汙染,或變髒、有異味;口罩出現破損或變形(特別是硬質口罩),都不可以再重複利用,應當立即丟棄。
謠言九:吃益生菌能防治新冠肺炎
近日,有微商從銷售防護用品轉向銷售保健食品及普通食品,然後用編造、斷章取義等手法歪曲專家觀點,將食品包裝成「防治新冠肺炎」的藥物,如推銷益生菌類食品,宣稱「吃益生菌能防治新冠肺炎」。
真相: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回應指出,任何食品(包括益生菌類食品)宣稱具有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功效的,都屬於虛假宣傳。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腸道微生態調節劑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正常人不宜將藥用益生菌當作保健品或簡單的非處方藥隨意服用。
謠言十:用火燒不著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是正品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種通過火燒來辨別一次性醫用口罩真假的方法:將口罩撕開後,取出中間過濾層,能用火燒著的為假口罩,過濾層材質是普通無紡布或紙;燒不著的則是真的。
真相:口罩主要由聚丙烯紡粘非織造布和熔噴非織造布組成,其中的原料聚丙烯本身就可燃燒,而將聚丙烯進一步加工製成非織造布的過程時,往往也不會進行額外的阻燃整理,因此很多正品口罩放在火上也能夠燒著。此外,對於口罩的可燃性,相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口罩離開火焰後燃燒時間不應超過5秒。這一點,很多偽劣口罩同樣可以做到,所以也不能用這個方法判斷口罩的真假。
不信謠
不傳謠
不造謠
防控疫情
我們和你在一起
(綜合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微信公眾號、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北京青年報、新京報、浙江在線、紅網、@上海市場監管、@柳州網警巡查執法、網信齊齊哈爾微信公眾號、騰訊較真等)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馮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