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以來,安徽壽縣保義鎮數百名居民陸續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腹瀉症狀。當地迅速開展人員治療工作,依據病人病情進行分類治療。據安徽省市縣聯合調查組初步調查,判定為志賀氏菌感染所引起。
當地居民:基本都是發燒拉肚子
醫院排隊都排不過來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保義鎮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8月20日半夜,孩子突然高燒不退,她趕緊把孩子送到了鎮上的醫院:「直接是高燒39.5度、40度這樣子。半夜在鄉下,1點多自己到鎮上去看,先把燒給退下來了。孩子掛完水燒退了以後,過一段時間又會發熱。」
李女士說,此後,出現症狀的人越來越多:「小孩子全部發熱、發高燒、拉肚子,老人也是。年輕人稍微好一點,都是小孩跟老年人體質弱一點的容易感染,醫院基本上都是發熱的,排隊都排不過來。」
23日晚6點,壽縣衛健委通報稱,壽縣保義鎮有493名居民陸續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腹瀉症狀。淮南市壽縣衛健委副主任馬克益介紹:「縣醫院中醫院已經收治289人,目前這些病人的病情普遍好轉,已經出院了25人。目前病人的病情都是穩定的,沒有危重症的病例。」
患病原因是志賀氏菌感染
當地自來水廠已關閉正進行調查
據了解,保義鎮常住人口超過3萬。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居民發燒嘔吐?在醫院就診後,醫生告訴李女士,主要是細菌感染,李女士懷疑是她們喝的自來水有問題:「我們水是瓦埠湖那邊過來的,因為水的原因,吃了以後都是那種病菌感染。」
根據壽縣衛健委的通報,據安徽省市縣聯合調查組初步調查,引發居民出現發燒嘔吐的罪魁禍首是志賀氏菌。壽縣衛健委副主任馬克益介紹,志賀氏菌是一類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也是人類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的病原菌。
志賀氏菌通常稱之為痢疾桿菌,是可以導致我們腹瀉的致病性的病菌。在醫學上屬於短小桿菌,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是引起痢疾流行的主要的致病菌種,通常的環境下是沒有的,一般多見於汙染的水體或者生冷的食物當中,家庭的環境中通常不存在。
據悉,志賀氏菌被發現於病人的排洩物中,壽縣保義鎮自來水廠及居民家中自來水有無此類病菌,安徽省市縣聯合調查組仍在排查當中。目前,當地已根據病人病情,實行分類治療。
馬克益:發熱腹痛腹瀉嚴重的,就集中收治到縣醫院和中醫院住院治療。對於病情比較輕的,就集中在保義鎮衛生院治療,病人在家門口方便一點。但是整個保義鎮的衛生院由於短時間內病人相對較多,他們的醫生、護士的人員數量就相對不足,我們就安排全縣10家比較大的中心衛生院,每天抽調不少於9人,包括醫生和護士,每天輪班。
為防止水體感染,壽縣保義鎮自來水廠已於8月21日關閉。當地已採取啟用居民井水、供水車供水等多種方式,保障居民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