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人之模範也

2021-01-11 中國日報網

「師者,人之模範也」,出於西漢著名學者揚雄的《法言》首篇《學行》:「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桐子」即「僮子」,晉人李軌注為「桐子,洞然未有所知時,制命於師也」。揚雄之言大意為,教師是能夠讓未萌之人祛邪向善、安身立命的根本。盡力為學,不如盡力求師,因為教師是人們的模範。

揚雄所在之世,正是經學派系林立,眾說紛紜之時。揚雄遂模仿《論語》而寫著了這部語錄體哲學著作《法言》,以正統的儒學觀點駁難諸子之說,目的在於解時惑、答人疑。在《法言》中,揚雄以《學行》為卷首。因為在揚雄看來,「學,行之,上也」,能夠積極主動去學,並身體力行,才是最好的學習。

怎麼去學?荀子有言「學莫便乎近其人」,到了漢代,學風大盛,「人其父生而師教之」的思想成為共識,漢代民間還流傳諺語「三歲學,不如一歲擇師」,所以揚雄在《法言》中指出:「呱呱之子,各識其親;讒讒之學,各習其師」。因此,學生學了什麼,學到了什麼程度,完全在於師。而這些學生,又有可能在今後成為他人的老師。所以人們很早就意識到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和專業性。西漢初年,董仲舒便說「善為師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倘使「不善」,便如揚雄所感慨「模不模,範不範,為不少矣」!既然不是所有的師都可以成為「人之模範」。那麼,什麼樣的師,才是「人之模範」呢?

作為「人之模範」的「師者」,首先要有志。志在中國古人思想當中,尤為重要。無論是孔子強調的「志於學」「志於仁」「志於道」,還是孟子所說的「尚志」,它既是每個人人生的重要起點,也是為之奮鬥的目標。教師之志,就是要傳「大學之道」,讓從學者明知「大學問」,實踐於整個社會這一「大學校」,從而成為立於世之「大人物」。所以,《禮記·學記》有言:「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於教育的人,他們的語言「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具有一種感染力,容易使從學者繼其志向,傳承師道。當前,評判教育效果的尺度,不僅僅是學生知識能力的精進,更根本的乃是教師之志給予他們的影響的深度。

作為「人之模範」的「師者」,其次要有德。《易》曰:「君子進德修業。」立德、向德,是成就功業的前提和基礎。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有著重視教師道德修養的優良傳統,並將「師德」作為為人師表的重要體現。在古代思想家看來,教師是社會文化道德的維繫者,因此,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更多地體現在道德素質上,尤其強調教師對學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示範作用。《周禮·地官·師氏》中,將「師之德」闡述為「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因此,有此「三德」,教師只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便可「以媺詔王」「教國子」。這也是無言之教的威力,因為教師就是「以身戴行者」,「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有德之師,「以身立教」,則可「為師於百千萬年間,其身亡而其教存」。

作為「人之模範」的「師者」,再次是要有學。教師給人們的普遍印象,大多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教師不僅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有深刻把握,「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要對專業外的知識有所了解,做到專業內的知一切,專業外的知一點。尤其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要時刻有「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危機感,這也正是《學記》所謂「教學相長」之意。因此,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絕非是「呻其佔畢,多其訊」那麼簡單,也不能是「記問之學」那麼容易,而是要因時而異,因材施教,中外相比,古今相較,融會貫通,常講常新,正所謂「溫故知新,可以為師,古今不知,稱師如何?」能做到這些,便是能夠專而精、通古今,「知微而論」的教師了。

作為「人之模範」的「師者」,最後要有愛。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之交往,重在交心。「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對於學生,教師是不能選擇的。因為既然是「人之模範」,就應該成為一切學生的教師,做到「有教無類」,盡其知而教,無隱無私,來奉獻出自己的一切。「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女,愛護學生,呵護學生,積極鼓勵,循循善誘。正如孔子所言,「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一切都是為了使學生成長、成才、成人。因此,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博愛,一種大愛,一種「親親而仁民」之愛,從而「視諸生為其子弟,諸生信愛如其父兄」。師生就在這種互愛互敬的情誼交融之中,無不相協。

這樣的「師者」,對我們這個有著悠久教育傳統的泱泱大國來說,不勝枚舉。其功業與思想、修養與人格,斷非三言兩語所能概括,但他們都有著尚公無私、兼濟天下的品格,甘於清靜、淡於名利的情操,勤於求索、樂於進取的追求,垂青人才、獎掖後學的度量。也正因一代一代師者的傳承、發揚,給我們留下了一篇篇名言,傳下了一段段佳話,樹立了一座座豐碑,鑄就了中華民族獨特氣質的「師道尊嚴」。(劉齊: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後)

相關焦點

  • 師者,人之模範也!
    在這裡分享一篇韓國跆拳道媒體人李京錫的文章《跆拳道教練為什麼叫「師範」》我們把教跆拳道的人不叫「老師」,而是有專業稱呼叫「師範」。老師指的是教師,但師範在教師的基礎上還多了層涵義,就是要成為別人的模範。簡單理解的話就是把教師的師和模範的範合在一起的新生稱呼。跆拳道不是僅教授技術的體育項目,足籃排項目中教師成為教練,教練意指教授和指導的人。
  • 評論|為師者當以德為先
    「師者,人之模範也」。為師者,當以德為先、以言為師、以行為範。然而,近年來,從幼兒園到初高中,從職業院校到高等學府,言行舉止失範、師德尊嚴敗壞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與師德師風要求格格不入的「另類」現象,令人痛心,催人警醒。為師之道,首在師德。
  • 師者為學之本
    哈工大報訊(深圳校區 張欽宇/文)教師是立教之本、興國之源,使命光榮而艱巨。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對優秀教師的最佳詮釋,亦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從教15年,我有兩點感悟。  第一,立師必先立德,潛心錘鍊品格高尚的良師情懷,讓教師自身成為一本教科書。師者,為學之本,「為人師表」一詞高度概括了社會對教師這個職業最根本、最基礎、最神聖的要求。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所以師者,再生父母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為師父。聖學之重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孰繼孰開,師也。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孟夫子繼往聖,開來學,萬世典範也。天下之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能責,在於務學,務學者,務經務師,然經師易遇人師難遇,所以為人師者,人之貴人也,天下之貴人也。
  • 全國模範教師焦養泉:用愛和奉獻譜寫師者之歌
    今天是第35個教師節,教育部公布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名單,我校資源學院焦養泉教授獲評
  • 教師節 師者 傳道授業解惑也
    古之師者不若今之師者通世達文。而今之師者不如古之師博淵明識曉法禮。小子之時,童蒙未知,不識物理,不懂周遭,須師者,明身正禮化亂虹淵,定本性調陰陽,導平衡。述三才之道,解其鴻蒙之謎,明韓子周成之法禮,修身齊家平天下也。學不同時,今不同古。
  • 「師者本心,不忘初心」師說師德師風活動之學為師者,以德鑄魂
    【編者按】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直接關係到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到教育事業的百年大計。在我校大力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月」活動之際,學校黨委宣傳部推出「師者本心,不忘初心」師說師德師風活動,邀請部分教師代表暢談對師德師風的理解與看法,積極引導廣大教師不忘為師本心、教育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譜寫我校教育發展新篇章!
  • 寫給河北衡水中學這個有溫度的師者!教過你嗎?
    衡水中學 | 有溫度的師者寫給葛張學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轉眼間,孩子們已進入了分科學習階段,在這三個月中,孩子們學會了努力,懂得了拼搏,這些改變都離不開老師們的悉心教導。原20117班溫雨炘家長陳輝教師簡介葛張學,中共黨員,曾獲學校「青年教師希望之星」「模範班主任」「卓越德育幹事」等榮譽稱號,所帶班級獲學校「雙優班級」「先進班集體」稱號。
  • 師者力量 託舉希望
    當國家、民族面臨重大挑戰之時,他們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為全社會樹立了勇於擔當的榜樣。為了百年來的強國之夢,他們默默耕耘,以教育之力謀求山鄉巨變,為世人樹起了一座功成必定有我的豐碑。他們,是在疫情來襲時逆流而上的白衣天使,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最可愛的人……他們是醫生、專家,是扶貧幹部、教育系統駐村第一書記,更是教師。
  • 「師者匠心」 訪談世界夫人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安妮
    2020年11月15日,由永和文化主辦的 「師者匠心時代領袖企業家峰會暨致敬2020最美逆行者頒獎典禮」在杭州舉行。WORLD MADAM FOUNDATION世界夫人基金會創始人,世界夫人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安妮受邀出席,並和軟銀中國創投總經理馮正明,中國道德模範陳光標、均瑤集團總裁王鈞豪、紅星美凱龍總裁蔣小忠等知名企業家分別接受「師者匠心」欄目專訪。黃安妮開場提到,2020年世界因一場突如來其的疫情讓人們更加湧動起對生命的珍愛,對人性美好的呼喚。
  • 師者精神——閱美公益倡議書
    這是一個神聖而偉大的節日,是每一個人都值得尊重和關注的節日。三尺講臺上的諄諄教誨,日夜關懷的輔導,孜孜不倦的講解。。。。。。這都是對恩師的描繪。。。師者-----大公無私!師者-----誨人不倦!師者-----循循善誘!師者-----傳播美好!師者-----德高望重!師者-----助人成就!師者-----創建知識!師者-----改變世界!
  • 鳳凰縣住建局(人防辦)「迎雙節」慰問道德模範 禮敬有德之人
    為道德模範送去節前關懷與祝福。道德模範袁紅衛「微宣講」講述中。為道德模範送去節前關懷與祝福。道德模範周陽蘭「微宣講」講述中。紅網鳳凰縣分站9月27日訊(通訊員 譚夏琳)9月24日,鳳凰縣住建局(人防辦)黨員志願者深入三王閣社區和古城社區優秀道德模範家中,開展「『迎雙節』慰問道德模範禮敬有德之人」活動,深切聆聽道德模範先進事跡「微宣講」,並為她們送去節前關懷與祝福。
  • 師者仁心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授業,發「仁」於心,為師以德,方不愧「教師」二字。師者仁心,修身為先。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修好身,才能育好人。如何修身?為師修身,異於他人。不攻農,不攻商,不攻政。修身更是修心,教師當以修聖人之心為終極目標,如此,才能達到胸懷天下、心系蒼生的大境界,進而內化為自身傳道傳德之自覺自勵,所謂「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師者仁心,仁愛為本。自古天子以仁治國,大醫以仁治病,教師以仁治學、以仁育人,千年不易。以仁治學、育人,就要對學生視同己出,所謂「仁者愛人」也。
  • 師者德為先 人尊道自遠
    師者,須德才兼備。於國家而言,師者自然是越優秀越好。這是由於「教師」這一角色決定的,正所謂「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一者傳播知識,需要教師才識淵博,至少專業要通、要精、要有所教;一者傳承文明,需要個人修養高尚、品行端正,至少為人處世在五常、八德能夠站得住腳,能夠在行為上引人向上、成為楷模;再者傳遞精神,需要有為人師表的覺悟,至少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於人、於社會、於國家的意義在哪裡,做奉獻、育人、強國等精神的引領者。
  • SISU |【師者】何暉:知言以知人,「何」樂而不為
    她說,事情有多種解讀,解讀之間並無優劣之分。「如果能夠深入挖掘到為什麼我們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個是很高境界了。」儘管這樣的境界需要多次討論才能達到,但互動的氛圍十分重要。她還舉了「現代愚公」黃大發修水渠的例子再次強調,愚公移山不是「搬山」與「搬家」的對立,「這個成語其實講的是一種人的精神和意志力。」通過生動的講解與深入的溝通,學生們對成語的含義有了深入的理解。
  • 師者之德何以為之?
    編者按: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千年前,學者韓愈已經將「何謂師者」這一千古命題做了深入解讀——在「授業解惑」之前,師者的第一使命是「傳道」。然而,要完成這一師者的首要任務,首要前提便是師者本人要有一個好的師德。  近年來,無論是學校還是公眾,對於教師的師德訴求正在不斷加大。然而,為師者品行不端的事件卻頻現媒體。不久前,因為學術不端而「爆紅網絡」的南京大學教授梁瑩便是一個最新個案。
  • 平天下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不能想像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
  • 最美東營人 | 師者仁心 香遠益清
    最美東營人 | 師者仁心 香遠益清 2020-06-03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師者」的本質——傳道!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也可解釋為: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當今社會,又有哪類教育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大學畢業、社會失業,上大學、考研究生、考博士成為學生的標配。為什麼大學畢業、社會失業,為什麼我們的家庭觀和社會觀都蕩然無存?
  • 「師者」的本質——傳道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也可解釋為: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天人合一,每一個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每一個人的心靈和自然是相通的,每一個人的細胞和自然是相通的,所以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要遵循這個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