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圓夢工作室 為262名殘疾人的幸福領路

2020-12-24 央廣網

周紀龍(右)在工作室了解大家工作情況。朱臻/攝

殘疾人圓夢工作室的工人正在工作。朱臻/攝

5年來,只有周日屬於退休的周紀龍自己。其他日子,他都在重複做著同一件事:開著私家車,奔走在7個鄉鎮、3個街道的18個殘疾人圓夢工作室。

這是他給殘疾人的求職之路。目前,18個殘疾人圓夢工作室共吸納了262名殘疾人就業,每年完成端子板、鉚件、焊接件等各類零件2000多萬件。僅2017年度發放工資金額就達240多萬元。

長江流經江蘇常州新北區春江鎮,形成了一個叫錄安洲的小島。周紀龍生於斯長於斯。

1973年參加工作後,周紀龍一直與經濟打交道,在鄉鎮辦過企業,後來擔任鄉鎮財政所所長。2006年,因為錄安洲要拆遷,他擔任社區書記。2013年退休前,周紀龍是春江鎮春江社區黨總支書記。

作為社區「父母官」,總有一些讓他牽掛的人。家住春江鎮百馨花苑的譚明東就是其中之一。30歲的譚明東患有精神分裂症,父親去世,與母親譚建英相依為命,生活清貧。

「整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怎麼辦呀?」譚建英一肚子苦水,「生活上的一切都要靠我,讓他一個人出去,我也不放心。」

周紀龍特別能理解這位母親的苦衷,「如果一個孩子無法實現夢想,無法滿足自尊,就會將憤怒遷移到父母身上。」

來自安家社區的21歲小夥子包立超也是他牽掛的人。包立超患有自閉症,小時候因患骨癌,不得不截肢,母親身體不好,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初中畢業後就賦閒在家。

「跟他說話,聲音小得像蚊子一樣,需要父母在家看管照顧,這樣父母就不能外出就業,他就成了家庭包袱,這樣的家庭難於脫貧致富。」周紀龍說,「如果幫助了一個殘疾人,實際上是幫助了一個家庭,也解決了一個社會『包袱』。」

以前社區工作多而雜,無法專注。退休後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周紀龍決定為他們做點事。

要解決殘疾人的經濟問題,幫他們消除旁人的冷眼,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多年財政所的工作,周紀龍擅長與企業打交道。他奔波於周邊工廠,希望他們能給殘疾人提供工作機會。他幾乎跑遍了鎮上大小工廠,工廠領導一聽殘疾人就拒絕了。

蘇南是鄉鎮企業的搖籃,當地盛行「代加工」,這給了他啟發。他找到一家生產十字繡的企業,見到老闆說明來意——讓殘疾人做十字繡前道分選和穿線工作。

老闆的第一反應就是猶豫 ,「會不會耽誤工期?」這時,周紀龍幾乎是拍著胸脯保證。

「好,看在殘疾人的分上,那就試試看吧。」老闆答應了。

領料、分料、示範、交貨……周紀龍忙得團團轉。1個月後,幾位殘疾人領到了第一筆工資。讓人沒想到的是,當地一些殘疾人或家屬聞訊後,也都找上門來,請求幫忙。

為了能聯繫到更多適合殘疾人加工的產品,周紀龍跑遍了整個新北區,又跑遍了武進區。最後又跑了江陰市的幾十家工廠。大多數企業的顧慮還是不放心殘疾人加工質量,怕他們損耗太多,更怕他們不能準時交貨,影響生產進度。

為了獲得他們的理解,周紀龍「有備而來」,他講了美國柯達公司的故事。這個公司製作感光材料,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視力正常的人進去後,猶如駕駛了一輛失控汽車,不知所措。後來,公司下令將暗室工作人員換成盲人。結果盲人遠勝過正常人。

故事感動了常州武進「凱都電器」的老闆,周紀龍終於拿下了加工端子板的訂單。

可拿到訂單,周紀龍又犯愁了。工廠沒人願意來給殘疾人崗前培訓,「他們怕麻煩,覺得殘疾人悟性不行,文化水平低,要一個個手把手教,怕都教不好。」有人毫不客氣地說。

無奈之下,周紀龍自掏腰包,請單位派員工來給殘疾人培訓,他自己跟著學。等他掌握後先教會肢體殘疾的員工,再由他們去教輕度智力殘疾的員工。

實際上,並非所有家長願意把孩子送過來。他們認為,殘疾孩子本來就是負擔,再出去工作也「很丟人」。周紀龍苦口婆心給家長們講道理,殘疾人一樣可以通過勞動實現價值,在和其他殘疾人一起工作,身心都能夠往好的方向發展。幾次溝通下來,家長們都願意接受建議。

2013年11月,春江社區殘疾人加工坊正式開業了,首批15名殘疾人實現就業。當時,社區裡響起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

譚建英把兒子送到這裡,剛送來時,前腳送到,後腳兒子又跟著她跑回家。一段時間後,兒子開始正常上下班。譚建英倒不放心了,偷偷跑過去,被眼前的一幕嚇一跳:兒子穿著工裝,雙手在日光燈下來回穿梭,幾十個接線端子板在手邊碼得整整齊齊。

這種變化是她壓根兒沒想到的。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被「解放」了,現在可以抽空出門打工賺點錢。

譚建英一家的變化,也是周紀龍最希望看到的。不可否認這個群體的龐大,一個數據顯示,新北區戶籍人口53.9萬,持證殘疾人11432人,城鎮3201人,農村8231人,就業年齡段殘疾人5748人,其中有勞動能力的4071人。

周紀龍摸底調查發現,企業可以接受的殘疾人主要為下肢輕度殘疾和語言、聽力殘疾,而且要求就業年齡段年紀較輕。整個新北區肢體三四級和聽力語言殘疾,年齡在16歲到45歲的只有925人,再加上政府沒有特殊政策,企業安置積極性不高。

「依據殘疾人救助政策標準,他們最高只能得到相當於低保的資金救助,而對於沒有收入的殘疾人來說,這點幫助只能實現低水平的溫飽,小康更是奢望。」周紀龍說。

2014年4月,春江社區殘疾人加工坊成為第一批圓夢中心工作室。內外兩間工作間整齊乾淨,有人插墊片,有人釘螺絲,有人裝螺帽……工作室裝有空調和電視機、收音機,幹活兒時,他們看喜歡的小品,聽喜歡的歌曲兒。

如果不是看到工作室旁「康復室」有訓練用墊、平衡板等整套的康復設備,很難想像這是一條屬於殘疾人的流水線。這裡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分工明確,智障的人排塑料塊,聽力不好的人搞插件,手稍微殘疾的人打螺絲釘,腿不好、但手靈活的人就負責點電焊製作端子板。

「這才是最佳搭檔。」小組長陳建偉說。今年50多歲的他從小患有麻痺症,腿腳不便,以前在一家電子廠工作,由於企業效益不好,離家遠,「感覺常常被歧視」的他氣不過,辭職了。

來這裡後,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每天中午可以享受政府免費提供的10元午餐,每年生日都會領到兩個蛋糕,一個在工作室與工友們分享,另一個可以帶回家。

工作室現場負責人顧定華回憶,一次,組織員工逛公園,他們個個興奮得像孩子,不停呼喊,「好像多年的鬱悶糾結得到釋放,回來都說過癮,下次還想再去。」

周紀龍對細節的苛求是出了名的。

新北區孟河鎮殘聯助理餘麗娟說,工作室2樓有扇窗戶位置比較低,周書記看到後,就要求把窗戶開小一些。餘麗娟不解,周書記就解釋,萬一智力和精神狀況不太好的殘疾人從這裡誤摔下去,會造成嚴重後果。

2014年11月13日,圓夢工作室的模式被新北區殘聯認可,當地專門成立殘疾人就業圓夢中心,統一負責就業工作,並逐步在各鎮、街道成立圓夢工作室。

隨著工作室數量擴張,管理越來越難,瑣碎事兒一串串:有人上廁所摔了,有人騎電瓶車被剮了,有人沒有按時吃藥發病了,有人把工件偷回家了,有人吃飯時吵起來了,有人私奔了,有人喜歡吃肥肉,有人喜歡吃瘦肉,有人不喜歡吃肉……

面對這些,周紀龍就像個「大家長」一樣。如果有人鬧脾氣,他也會耐心安撫,穩定他們的情緒。

2015年春季的一天,忙碌了一天的周紀龍剛進家門,突然接到凱都公司電話,對方在電話裡非常生氣。原來工作室加工的產品不符合要求,要大規模返工。如果耽誤工期必須要賠償。

周紀龍立刻找來現場負責人顧定華,一起趕到公司。經核對是企業提供的原材料出錯。他倆連夜驅車趕回,分頭一個個給工人打電話,說明情況,讓他們加班。沒想到工人一聽要加班返工,都鬧情緒抵制。

周紀龍一邊向殘聯匯報,爭取資金支持,一邊自掏腰包買小禮品到員工家慰問。在一一說服下,大家都被一一說服。整整5天,周紀龍驅車幾十公裡聯絡企業,又趕回來安撫殘疾員工情緒,終於完成返工任務。

隨著「冒出」的問題越來越多,周紀龍發現,有些問題不能忽視,比如安全生產、隊伍建設、管理規範、工傷事故等問題。「讓工作室健康持續運行,必須靠制度」。

由於殘疾人的特殊性,他們沒有指標壓力,導致管理工作不夠規範。周紀龍說,必須制定年度各工作室考核辦法,明確各項工作要求,以制度為保證,以考核促發展。

周紀龍梳理了近幾年圓夢工作室的發展,2013年員工總工資只有15萬元,2014年是28萬元,2015年是78萬元,2016年是159萬元,去年更是到了240萬元。其中,這些工資都是分配給各個圓夢工作室。5年多來,工作室都是按月發工資,從未有拖欠。這讓他感到自豪。

最近,薛家鎮殘疾人就業圓夢工作室有幾名員工生病請假了,現場負責人壓力陡升,怕完不成任務,他找到周紀龍能否減免任務。不過,這位負責人也承認,如果沒有考核制度,工作室就會無組織、無紀律,像一盤散沙。

從事了多年財務工作的周紀龍深知財務重要性,一套成熟、透明的財務機制,能確保每個工作室在「陽光下」運行。如今,每個工作室,都像一家成熟企業,有專門的財務人員核算員工工資,每人一本帳,下班之後核對籤字,每天幹活兒數量都會公布。

2017年5月5日,春江鎮長江社區的村幹部找到蔡紀美時,蔡紀美還納悶:誰會要殘疾人去上班?現實中,她和丈夫戴維龍兩人都是下肢肢體殘疾,走路都要靠拐杖。

當時,她和丈夫擠在農村數十年沒有修繕的老房子裡,每月僅靠200元低保生活,孩子營養不良,站在同齡孩子面前,整整矮一頭。無奈之下,丈夫去做鞋匠,每月收入增加800元。

可這樣的日子維持不了多久,鞋匠需要大手勁,幾年下來,丈夫每次拿起鞋子,手就會不停地抽筋,他已經無法勝任這份工作。

如今,這份工作對蔡紀美來說還是很輕鬆的。每天6點多到工作室,下午5點半回家,周日休息一天。她負責「插片」,每天最多能完成2500多個零件。倆人每月工資加起來有3000多元,換做以前不敢想像。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找到「存在感」。今年55歲的張志明在這裡找到「平等的感覺」。

10歲時,在磚廠工作的他不慎掉入磚窯,機器瞬間將他的右腿截成三段。此後大半輩子,「歧視」如影相隨。直到來工作室,他的收入才增加。日子改善了,家裡也添了新家具,「連吃肉的機會也比以前多了。」

還有一些年輕人在圓夢工作室的幫助下,走入社會。包立超被帶到工作室時只有21歲,「自尊心強,很要面子,怕別人看不起,更不敢跟別人講話。」這是他的自我評價。

第一個月拿工資,雖然只有300多元,包立超拿著幾張錢,一遍又一遍地數,看到爸爸來接他,立馬把錢掏出來。那時候,還在長身體的他,每年都要換一回假肢,家裡沒錢,又不好開口,只好忍著。後來,周紀龍發現包立超走路齜牙咧嘴的樣子,才得知原委,連續3年幫他換假肢。

「我對不起周書記,有時真不想再長高了。」包立超說。

其實,更難挑戰的還是心理恐懼。周紀龍隔三差五送勵志書,讓他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習保爾·柯察金。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提到「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包立超看了,有些豁然,他也嘗試改變自己,克服在家閒散的習慣。慢慢地,幹活兒時也能安心地坐住了,厭煩情緒也越來越少……

誰也沒想到,2016年新北區的技能大賽上,這個身高1米9的小夥子表現突出,成績優異。後來,他被常州加冠電子有限公司錄用。

「這些殘疾人都是有就業意願,卻找不到合適工作。現在就業,經濟上寬裕了,還找到了人生新價值,生活更幸福了。」周紀龍感慨道。

去年,圓夢中心給某企業交貨時,發現少了兩萬件貨,大伙兒心急如焚。

周紀龍查了收料單沒發現問題。公司要求賠償所有零件以及誤工損失,而這對圓夢中心來說幾乎是「致命打擊。」

情急之下,周紀龍調取了攝像頭記錄,剛好拍下了卸貨場景。清算後,卸貨確實少了兩萬件,工作人員粗心,沒有核算就籤字了。

當企業看到了視頻記錄後,立刻補上兩萬件貨物。「與企業打交道,是一門需要經得住時間考驗的藝術。」助手陸建明總結說。

能將這種「難事」處理得乾淨利索,得益於圓夢中心「集團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方式。

如今,這種幫助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的做法,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好評。

常州凱都公司已成為「最大的客戶」,公司副總經理王文遠被「退而不休」的周紀龍感動,「自己生活並不富裕,卻無私幫助困難群眾。我被他的愛心所感染,心甘情願地想把愛心傳下去。」

常州市委常委、新北區委書記周斌說,262個殘疾人背後就是262個家庭,周紀龍給262個家庭找到了實現幸福的路。用「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的方式精準助殘,把「我要」「你給」變成「我行」「我實現」,由「包下來」變成「扶一把」。

目前,新北區每年投入200萬元左右用於工作室建設、水電、房租、日常管理運營等。由於政府的支持,才能確保企業支付的工資,全部都給殘疾員工,工作室不留存一分錢。

5年來,企業、社區、工作室是周紀龍的「三點一線」。有時候,他一個人開車容易打瞌睡,就拉上老伴兒。「她在家也沒什麼事,不如陪著我一起出去看看」。

在周紀龍的公文包裡,至今放著一份《轉院表》,他的頸背上長了一個腫塊,家人「下命令」要求他去上海看病,他也專門從常州腫瘤醫院開了轉院申請表,由於第18個工作室建設推遲,申請表已作廢了兩次……

工作室要堅持下去,少不了團隊,周紀龍也認真培養「接班人」,有人專門跟著他跑企業,有人專門負責財務,每個工作室都要有得力的現場負責人……他等待能真正安心退休。

每晚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家門後廣場聚集了跳廣場舞的人,周紀龍的老伴兒喜歡跳雙人舞,但她至今只有女舞伴。他跟老伴兒說,等他有空,會認真學一下雙人舞。

相關焦點

  • 為優秀殘疾人藝術家插上騰飛的翅膀:「集善仁美 助推圓夢」2019年...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映 攝影報導11月23日,由中國殘聯指導、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澳門基金會資助、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承辦的全國「集善仁美 助推圓夢
  • 浙江省東陽市「幸福蝸居」項目打造可複製的助殘新模式
    浙江省東陽市「幸福蝸居」項目自2016年啟動以來,以改善低保殘疾人住房條件為切入口,構築「一核多元」的社會助殘大平臺,實現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實現殘疾人家庭幸福安居社會治理目標,促成浙江省政府出臺3個配套扶持政策,在全省推行「慈善助殘危房改造」項目,至目前完成危舊房改造
  • 南山區劉偉偉名班主任工作室 構建「成長服務專業幸福」成長共同體
    工作室以成就學習型、專業化班主任為目標,通過讀寫促行、專家引領、同伴互助、主題研討、合作攻研等方式,致力構建「成長、服務、專業、幸福」班主任專業成長共同體。工作室通過開展「三個一」活動引領成員堅持閱讀和寫作,即每月讀一本書、寫一篇教育故事、做一次分享匯報,力求讓每一位成員在閱讀、寫作、分享中得到提升與發展。目前,工作室先後組織2期共讀書目,推出8期「班主任成長營」精彩日誌,閱讀經典書籍,寫好成長故事,以教育日誌為平臺,促進工作室年青教師專業化成長。
  • 圓夢助殘 愛心飛揚
    而殘疾人奔小康的關鍵,就是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2020年新春伊始之際,為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水平,進一步促進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吉林省圓夢志願者協會聯合民革省直工委智慧支部、中央電視臺網東北辦事處、吉林大微融媒體、逆根草助殘工坊、甄君堂中醫館等愛心企事業單位及愛心人士在歐亞集團購物中心舉辦了助力殘疾人創業就業暨愛心助殘大型公益慈善活動。
  • 鎮平縣首個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落戶雪楓中學
    南陽網訊(特約通訊員李奇 姜茂)日前,經河南省教育廳批准在鎮平縣雪楓中學設立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全省教師節表彰大會領獎現場這是該縣首個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現有成員32名,分別來自鎮平一高、雪楓中學、鎮平二高、鎮平工藝職專、玉都初中、思源學校、察院小學等名校,是一個由多學校、多學學科融合的優秀團隊。工作室創設了「淘漉者工作坊」的室名,把核心文化「智行、融享、圓夢」6字踐行在工作的細節之中。
  • 為殘疾人插上「隱形的翅膀」
    「雖然殘疾人是我們社會特殊的群體,但他們有一顆想融入社會、擁抱陽光的心,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崗位匹配、同工同酬等方式,對他們一視同仁,讓他們從『特殊群體』變成『普通一員』,讓更多的殘疾人圓夢『無障礙就業』。」路橋曙光醫院副院長傅理琦說。
  • 家電讓家更溫暖 擦亮殘疾人生活幸福底色
    在公共場合,你有多久沒看到過殘疾人了?  殘疾人的數量遠超我們的認知:全世界超過10億人有某種形式的殘疾。在我國,現有8500多萬殘疾人,相當於每16人當中就有1名殘疾人。據了解,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暴增至近1億。
  • 四川一二三圓夢科技有限公司入圍行動者聯盟2019公益盛典「年度...
    一、企業名稱:四川一二三圓夢科技有限公司二、關注的公益領域:助殘扶弱三、企業簡介:四川一二三圓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6月,是一家專注於打造「網際網路+投資基金+民主黨派+商業」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社會弱勢群體就業創業為發展定位,以創新商業模式、公益行動為主要手段,以無障礙出行、殘疾人人力資源服務、社會企業孵化為主要服務內容。對接政府、企業、高校、媒體、民主黨派、公益組織等資源進行跨界融合,搭建一個產業鏈生態系統平臺。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由19名業內專家、39名專職員工、56名兼職員工、2000多名志願者組成的專業化運營團隊。
  • 殘疾人手工製作中國結掛曆
    殘疾人手工製作中國結掛曆   製作中國結掛曆,殘疾人月收入最低800多元,最高能達到4000多元。記者昨天從西城殘聯了解到,今年以來,西城區「希聯圓夢」工藝品銷售中心已經售出了中國結掛曆1.5萬本,近120名參與掛曆製作的殘疾人因此獲益。
  • 打造智慧公益新模式,福袋生活助力殘疾人輕鬆創業
    有關殘疾人就業創業問題一直是中國社會面臨的重點難題。目前,中國有超過8500萬的殘疾人,佔總人口的6.3%,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打開一扇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門,將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作用。、成都啟航助殘公益服務中心、逐夢眾創空間、四川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運鴻助殘基金、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福袋生活主辦,旨在集結與弘揚有才藝、有故事、自強自立的殘疾人,推動川渝殘疾人事業一體發展,助力兩地殘疾人脫貧奔康,打造公益產業鏈閉環以及可以全國範圍內複製落地的新模式。
  • 西城殘聯27名殘疾人走上講臺 展示不一樣的創業夢想
    4年裡,我勤勤懇懇做事,不敢絲毫懈怠,但天不遂人願,在過了哺乳期之後,這家公司以「資金周轉不開」為理由把我辭退,我生平第一次遭受這麼不公平的待遇,當時很受打擊。幾年前,我在社區活動時認識了更多殘疾人,發現他們因為自身缺陷止步不前,甚至自暴自棄。我不想看到這種局面,我們雖然身體殘缺,但不代們要放棄精彩的人生。
  • 勵志自強 助殘圓夢——明輝康養基地啟動 幫助殘疾人士就業創業再...
    ▲圖為向明輝康養基地授予「成都天府新區慈善會英雄慈善公益基金戰略合作單位」牌匾▲圖為唐榮勳、王坤、王國倫、曾廣輝、楊豔、陳一源等愛心人士共同為明輝康養基地剪彩接下來青羊區明輝助殘服務中心主辦、全鳴公益服務中心與青羊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協辦的「勵志自強 助殘圓夢」明輝殘疾人就業示範基地啟動儀式在青羊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舉行
  • 2020年泰州市「圓夢行動」捐贈儀式舉行
    近日,市殘聯、市慈善總會、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聯合舉行2020年泰州市「圓夢行動」捐贈儀式。捐贈儀式上,市慈善總會、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向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了專項善款;現場向各市(區)捐贈了太陽能熱水器、電視機、洗衣機、電風扇、電飯煲、微波爐,並向受助的殘疾人代表贈送了電視機。
  • 新北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可獲補助
    中國江蘇網5月23日訊 記者從新北區殘聯獲悉,該區日前出臺了《新北區加快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市首創性地對實施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的運營機構,給予建設資金資助和運營補貼。《意見》規定,與符合條件的輔助性就業機構籤訂購買服務協議,並按不低於輔助性就業實際年加工費收入的10%支付服務費;為參加輔助性就業的殘疾人投保僱主責任險,以降低工作的風險。據悉,輔助性就業機構服務對象主要是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
  • 【名師推介】衢州市陳劍名班主任工作室簡介
    衢州市「陳劍名班主任工作室」簡介
  • 南通海安:1.9萬殘疾人小康路上幸福多
    教育助殘只是我市積極落實各項扶殘救助政策,健全兜底保障制度,開啟殘疾人群體幸福生活通道的舉措之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熱情幫助,在我心裡點亮一盞明燈,為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幫助我戰勝了困難。」市「十佳殘疾人自強模範」曹寶華堅定地說。
  • 第十三屆「圓夢」活動告一段落 感動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在「圓夢」活動中,宜昌市殘疾人聯合會、民建宜昌市委會、宜昌市婦聯領導率先垂範,市殘聯主要負責人、二級巡視員張在印在活動還未啟動時,便委託購買愛心物資為殘疾人圓夢(上圖)。不僅如此,從「圓夢」活動計劃、籌備、舉辦的每個環節,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關注。
  • 「荔枝花開」山東省首屆殘疾人創意設計作品展開幕,評選出一等獎8名
    齊魯網5月18日訊 「荔枝花開」山東省首屆殘疾人創意設計作品展今天在濟南美術展開幕,展出各類作品199件,展覽分為三大展區:大賽獲獎作品展區、5個專門機構展區、9個優秀個人展區。本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的200多名殘疾人參賽,累計收到參賽作品922件。初評入圍199件,最終評選出了一等獎8名、二等獎13名、三等獎23名、優秀獎40名及入圍獎60名。
  • 長沙民進會員企業領路教育攜手湖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設立「健康...
    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俊武、校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劉文波、體育學院黨委書記李明輝等相關領導及老師,民進會員、領路教育創始人劉耿,領路教育總經理呂玲出席了籤約儀式。 李明輝致歡迎詞,對領路教育設立『健康領路人勵志獎學金』表示衷心感謝,並希望學生們能常懷感恩之心,將來報答和回饋社會。
  • 弘揚志願者精神 瀘州市圓夢關愛協會舉行2020年度總結表彰會
    川南經濟網訊(初旭)12月20日下午,瀘州世紀酒店歡歌笑語,掌聲陣陣,瀘州市圓夢關愛協會2020年度總結表彰大會暨第六屆殘疾人聯誼晚會在這裡舉行。會上表彰了抗疫先進志願者丶抗洪先進志願者和助殘先進志願者,並舉行了扶弱助殘丶愛心幫扶籤約及優秀助殘企業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