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菟絲子的基本情況
菟絲子是旋花科菟絲子屬一年生寄生草本,莖纏繞,黃色,纖細,五葉;花序側生,小傘形花序,花萼杯狀,花瓣白色,壺形;蒴果球形,裡面有種子三四十個,淺褐色,卵形,長一毫米左右,表面粗糙。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南方部分省區,通常寄生在豆科、菊科、蒺藜科植物上。是大豆產區的有害雜草,也危害其他農作物和野生植物。
二,菟絲子的危害特點
菟絲子本身沒有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有通過纏繞在其他植物的莖上,快速產生吸器刺入寄主表皮吸取營養。危害豆類植物一是吸收豆類植物根系的營養,二是纏繞豆類植物的枝葉,遮陰影響光合作用。菟絲子是危害豆類植物的主要惡性雜草,也是被檢疫對象。危害豆類植物可以引起大量減產。
三,主要防治措施
豆地裡被菟絲子侵害,要清楚根據是很麻煩的事情,清選種子是關鍵措施,種植沒有菟絲子的種子就自然沒有菟絲子危害了。
第一,清選種子:豆類植物留種時要採取一定的清選種子,其方法是準備一塊長120公分寬60公分的篩子或流槽,上面鋪一層白色細氈,之後把需要清選的種子慢慢從上面倒入,帶鉤的菟絲子種子就自然粘在細氈上,豆類種子自上而下滾動,達到清選出菟絲子種子的目的。
第二,倒茬種植:如果發現豆地裡有菟絲子大面積出現,需要倒茬種植,一般需要種植四年禾本科農作物,才能使土壤中菟絲子種子大量減少。
第三,及時拔出菟絲子幼苗:對於豆地裡的菟絲子數量不多時,因為菟絲子幼苗很難吸附寄主吸取營養,已經吸附的菟絲子幼苗也不能蔓延,因此要通過人工拔除或中耕除草措施,根除菟絲子幼苗。
第四,人工摘除和深埋種子:在已經發現有菟絲子纏繞豆類植物並且有種子時,需要人工摘除菟絲子植物體,當然人工量很大,還是要做,摘除的菟絲子在大豆田外集中燒毀。再就是在豆子採收後要求深翻土地,一般深度在40公分以上,可以深埋菟絲子種子,讓它不能發芽。這些方法也是防治菟絲子的常用方法。
第五,化學防治:在播種豆類作物前對土壤進行處理,每一畝用48%的仲丁靈乳油200-250毫升,兌水適量後噴灑在土壤裡,噴灑藥物後及時耙地,使藥水與土壤均勻混合,將菟絲子種子消滅在土壤中。在豆類植物生長期,也可以採用每一畝噴灑仲丁靈乳油200-250毫升,減少菟絲子對豆類植物的危害。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