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敏)在即將開幕的服貿會上,北京朝陽區將在「雲上服貿會」展臺集中展示來自全國18個省25個城市(區)的110家老舊廠房改造轉型的文化產業園區,以及來自德國、韓國、荷蘭等國家的文化產業園區(項目),全面展示朝陽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核心區建設新成果。
朝陽區曾作為北京市紡織、電子、機械、化工、汽車五大工業基地所在區,舊工業廠房資源豐富。結合區域實際,近年來,朝陽區堅持非首都功能疏解,積極探索存量空間「騰籠換鳥」和功能提升的創新路徑,形成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農村集體產業選擇高精尖4種園區改造轉型模式,探索形成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截至目前,朝陽區已有798、751、萊錦等94家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投入運營,其中,60家為老舊廠房改造轉型的文化產業園區,建築規模達到355.45萬平方米。
2020年8月北京市發布的市級園區名單中,朝陽區有32家文化產業園區入選,佔全市的33%,居全市首位。為進一步提升園區發展品質,朝陽區正在深入實施文化產業「百園工程」,到2020年底前,打造100個精品園區,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此外,國內首部盤點我國老舊廠房發展現狀的「老廠房年度寶典」《2019年全國老舊廠房改造利用年度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年度發展報告》)今天也正式對外發布。
《年度發展報告》對我國老舊廠房改造利用的發展歷程、文化業態、改造模式、政策環境、問題挑戰與策略應對等關鍵內容進行全面解讀。
《年度發展報告》給出了促進老舊廠房改造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建議,主要包括:明確老舊廠房價值,推進分級分類保護措施;完善老舊廠房改造實施的審批流程與優化政策約束(標準與規範);重視老舊廠房改造中的生態修復與汙染處理;利用文化動能推進老舊廠房利用的品牌化;促進園區與城市片區、周邊社區的融合互動等。
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創產業與老舊廠房發展帶來的衝擊與影響,2020年報告還將深度展開企業調查,從增強公共衛生安全、強化城市經濟韌性、突出文化引力等角度,揭示企業在應對疫情等公共事件的挑戰與訴求。
【責任編輯:劉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