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4日,記者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火店鎮的鄉村看到,這裡既沒有氣勢宏偉的廠房,也沒有高聳入雲的煙囪,然而走入各村的農家小院卻像進入了繁忙的工廠——「家家有工廠,人人生產忙」,難怪火店鎮被譽為夏邑的「小溫州」。
宮燈(紅燈籠),是我國老百姓最傳統的年飾之一。每逢春節,許多人家門口都會掛上紅燈籠。夏邑縣火店鎮是聞名全國的「宮燈之鄉」,全鎮34個村的5.2萬村民中就有4萬多人從事製作宮燈、旗穗、中國結等的特色文化產業。市場上的大紅燈籠大部分產自夏邑火店鎮,它曾被掛到了北京天安門的城樓和人民大會堂,還遠銷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澳門、香港等地區。小小宮燈,幾多榮耀,演繹了夏邑火店鎮幾代人的輝煌。2015年,火店鎮文化產業園落成,入駐企業20餘家,主要生產宮燈、旗穗、中國結等工藝品。
目前,火店鎮從事宮燈、旗穗、中國結等工藝品生產的中小私營企業有8000餘戶,從業人員4萬餘人,產值有8億多元。該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河南民間藝術之鄉」「河南特色文化產業之鄉」。
火店鎮鴻利工藝品經銷部成立於2013年,主要經營中國結、流蘇、玉片、喜慶掛件等,產品主要通過淘寶網、京東等電商平臺銷售。經銷部利用「公司+電商+農戶」的模式,成功激活了當地閒置勞動力,解決了許多大齡村民的再就業問題。
「馬上就要到春節了,備了一年的貨都是在這個時節發出。現在工廠能做這麼大,真的要感謝鎮政府。鎮文化產業園落成後,工藝品廠家紛紛入駐。有了更大的廠房,工人也增多了,由原來的3到5人增加到現在的20多人。工人不必全天在工廠勞作,也可以把宮燈部件帶回家裡做。眼下,通過電商平臺擴大銷售,宮燈生產銷售帶動了更多村民就業,年產值已突破700萬元。」年輕的企業負責人劉建軍得意地說。
(原載於2021年1月6日《商丘日報》3版)
河南永城:手工臘腸
新年伊始,商丘經濟建設再發力,迎來「十四五規劃」首年開門紅
河南虞城:冬日風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