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面講到,透析失衡症候群是透析腎友們的常見併發症,主要的臨床表現有頭痛、噁心、嘔吐、躁動、血壓增高、肌肉痙攣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癲癇發作、譫妄、昏迷,甚至死亡。
常見於首次血液透析、透析前血肌酐和血尿素很高、兩次透析時間間隔太長、透析不充分、使用高效透析器等情況。
那麼這令人「頭痛」的透析失衡症候群咱們應該如何應對呢?一起往下看吧!
首先,對於首次透析的腎友,建議使用低效透析器,還要掌握好透析的速度,避免血流速度過快,使得毒素水平快速下降,引起血漿滲透壓的變化,出現腦水腫。
透析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不應超過三小時。當一開始先縮短透析時間,如首次透析兩小時、第二次三小時這樣循序漸進的進行治療時,發生透析失衡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那麼透析時間短了,體內的毒素排不出去怎麼辦?別擔心,醫生早就考慮到了。
對於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較高的腎友,通常可以通過增加透析頻率以達到增加毒素清除的目的,研究顯示,為了防止造成失衡,首次透析尿素氮下降水平應控制在30%左右為宜。對於高度水腫的腎友,也可適當增加透析頻率。
其次,對於透析早期不能按時透析的腎友,在透析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葡萄糖加地塞米松靜脈推注,以提高血漿滲透壓,防止透析失衡的發生。
還有,堅持規律透析至關重要。不少腎友由於怕麻煩或經濟方面等的原因,每周往往做不到規定的透析次數,使得透析不充分,毒素在體內堆積,在下一次透析前體內毒素水平過高,增加了發生透析失衡的風險。
另外,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限制鈉鹽和水分的攝入,使得兩次透析期間體重不至於增加過快,從而防止透析中由於液體的急劇變動而出現透析失衡症候群。
還要合理控制蛋白質的攝入,吃的多了毒素就產生的多,咱們從源頭控制也能降低透析失衡的發病率。
最後,咱們還要對自己的病情變化進行嚴密地監測,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護士,出現透析失衡的相關症狀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靜脈點滴甘露醇進行治療。若症狀惡化,應立即停止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