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母親,退休前是個中學老師。丈夫過世多年。她胃寒,對空調深惡痛絕。入夏,她都要一個人到山中避暑。租當地農民的房間,住上三個月,天涼了再出山。第一年,朋友有點不放心。我曾受託去拜訪過。翠竹環繞的山村,她媽媽租住的農舍是個獨院。房間不是很大,但有網絡,有單獨衛生間、洗衣機,透過窗戶看出去竹影婆娑。房子前面有小溪,有個很大的院子,種花也種菜。如果不怕辛勞,可以和主人一起下地拔草翻地。一日三餐搭夥或自己下廚都可以。那家人很忠厚樸實,種的花任她剪,家裡的桃子、梨子隨便吃。朋友媽媽覺得白吃人家的不好,中學高級教師順便發揮餘熱,就給那家上初中的女孩補習補習數學。人家覺得佔了她大便宜過意不去,每日早餐,除了柴鍋熬得稠稠的粥,跟孩子一樣,給她額外加個土雞蛋,男人隔三差五還到溪溝裡抓魚逮蝦,燒得鮮甜,表示謝意。生活簡單但很放鬆,心情非常愉快。每次朋友去接媽媽回家,如一株行走的聖誕樹,手提,肩掛,乾菜、茶葉、雞蛋,都那家送的。她媽媽前幾年曾患有輕微腦梗,不知道是不是得益每年的「夏療」,身體越來越好,再沒犯過病。越來越多的城裡人渴望回歸自然,在鄉下有個家,隨時能入住接接地氣。但目標實現起來並不容易。其實並不一定要去圈地造房子啊。本來求自然的生活,反因此而累,不值得。嫌民宿價格高,可以與村民同住,享受鄉村的愜意和清新。共享能夠讓資源活化,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和美好。小到充電寶、雨傘、冷櫃,大到單車、汽車、房子,甚至教育,600萬學生參與的網絡課程「慕課」,正向地球的每個角落滲透。我家在新區,周圍有很多辦公樓。周一到周五的白天,路邊的車位經常一位難求。而我每天早上八點不到,車開出到單位,要下午六點才回家,整整一個白天車位虛設。有一天我想,這樣資產閒置簡直是一種浪費,不如共享出去,給他人方便,對自己又無損,想想都讓人興奮。我就在朋友圈發了個信息,沒想到很快有了反饋。有個小學生的爸爸,說自己每天要送孩子上學,早上卡著時間到公司,有時要繞很多的路才能把車停上,特別犯愁。我就把自家車位白天的使用權給了他。看到那人感激不盡,有大朵歡樂的水花在我心裡蕩漾開來。《孟子·梁惠王下》有句流傳千古的話:獨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標準答案是:不若與眾。共享,是雙向的。
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跟需要的人一起分享,不但讓別人享受到好,也快樂了自己。現代社會,共享越來越方便,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這麼做。
文字:《思維與智慧》,來自新民網
原題為《共享有樂》
供圖:神話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方
責編:小維 | 投稿:siwyuzh@163.com
喜歡本文的朋友點「在看」鼓勵一下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