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IP電影」成為內地電影圈火熱的概念,並以燎原之勢攻佔了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等各大重要檔期。然而,在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毀原著」現象卻日益嚴重。
陸川執導的電影《九層妖塔》,改編自天下霸唱所著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投資1億元,票房6.82億元,但是口碑卻全面撲街,豆瓣評分低至4.3,天下霸唱甚至怒告製片方亂編。
「電影毀原著」,是個永恆的梗。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電影每改編一次,就是對原著的一次傷害。如果故事情節、故事背景、人物設置與小說相差太遠,就會讓原著粉產生心理落差。
上映兩天累計票房約2.2億元的電影《誅仙1》,票房成績堪稱亮眼,卻毫無意外地重蹈《九層妖塔》的覆轍,成為「電影毀原著」的最新例證。
《誅仙》則是當代仙俠小說中比較經典的作品,大致創作於2003年至2007年,長達120萬字,擁有廣泛的讀者群,甚至於譽為「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
與眾多仙俠小說淪為打怪升級的「爽文」和「種馬文」不同,《誅仙》的主線是人與命運的抗爭,是「永失我愛」的虐心,帶有強烈的悲劇色彩,少了輕佻的快感,有厚重的現實感。
這個敘事紛繁複雜、人物關係多樣的「IP」,改編成影視作品有相當大的難度。劇版《青雲志》由李易峰、趙麗穎、楊紫等主演,卻口碑慘澹,既得罪了原著粉,也沒能吸引普通觀眾。
小說《誅仙》的核心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逆天改命精神,而在電影《誅仙1》中,這一精神一丁點兒都沒有體現——因為電影在張小凡「黑化」的那一刻,就戛然而止了。
小說原著承載了太多粉絲關於「忠、孝、情、恩、義」的念想,關於「正邪之分,人間正義」的思考,而電影《誅仙1》則完美地詮釋了一個詞——「斷章取義」,整個劇情七零八落。
至於幾個主要人物的設置,則全面崩盤,無一倖免!
看似木訥,實則內秀於中的張小凡,變得既油膩又呆傻。
傲嬌+怨婦雙結合「高冷女神」的陸雪琪,幾乎成了話嘮。
清麗靈動,隱有哀傷,雖身處魔教卻內心善良的少女碧瑤,卻成了大口吃肉、扇人巴掌的女漢子。
「原著中關於正邪的糾結、愛恨的夾雜全沒了。電影把故事簡化為一個三角戀狗血故事,這還是誅仙?」
「人設天崩地裂,就算拋棄原著,這一男三女的設定也辣眼睛,尬哭尬笑難以直視,還強行加感情戲!」
「喜劇不是喜劇,仙俠不是仙俠,愛情不是愛情,不倫不類爛到極致。全場最佳給大黃狗和三眼猴子!」
小說《誅仙》是120萬字的長篇小說,如果說劇版還有把故事講全的機會的話,101分鐘的影版則只能壓縮劇情。遺憾的是,主線不明顯,原著粉都只能按照零碎的片段拼湊出故事。
在《誅仙1》中,整個故事只完成了鋪墊,精彩的部分沒有上線。張小凡學藝搞笑日常-意外獲得神器-反派上場大戰-男主「黑化後」就草草結束,故事拍得沒有層次,代入感很差。
最讓人無語的是,這部電影的幾位主演全部是配音,配音,配音,並且口型還常常對不上。《上海堡壘》雖爛,仍守住了原音這一中國電影百年最後的底線,卻被《誅仙1》打破了。
豆瓣開畫評分6.7,僅一個下午的時間就跌至6.1,今天的最新評分僅為5.6,說是「口碑崩塌」也絲毫不為過。偏偏就這樣一部備受吐槽的電影,上映兩天票房成績居然超過2億。
網上有一種觀點稱「吐槽《誅仙1》是流量電影簡直就是尬黑」,理由是當初肖戰、李沁、孟美岐等人在拍攝這部電影時沒有一個是所謂的大流量,就連肖戰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乍一聽,貌似沒毛病,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誅仙1》的票房飄紅,除了眾多原著粉的力挺之外,如今自帶流量和話題的肖戰、李沁、孟美岐等人更是功不可沒,吸引了大量觀眾。
這部電影,怎麼可能沒有沾他們的光?有多少觀眾是衝著這些正當紅的流量明星去看的?
尤其是在這部電影上映後遭受質疑、吐槽時,片方、粉絲居然玩起了控評,豆瓣上一度滿篇的四星、五星好評,而且個個都是幾千個「有用」,讓人仿佛來到了WB,很容易掩蓋真相。
其實,越是刷好評,越讓人覺得很假,越讓人覺得這是沒有信心的體現,因為真正的好電影是不需要這樣做的,憑藉「自來水」口碑就足以脫穎而出,比如《戰狼2》、《紅海行動》。
把仙俠片拍成動作片的程小東導演,應該感謝這個「流量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即使錯了,依然有很多人願意花錢買票觀影。在質疑和罵聲中撈金,是一些爛片屢試不爽的套路。
這無疑傳遞出一個錯誤信號:只要能賺錢,是不是爛片已經無所謂了。對於中國電影的長遠發展來說,卻有很大的危害,助長「劣幣驅逐良幣」現象。